C4Cire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8喜欢:4
非常细致的读后感,点赞。

借本文说补充一些对费雪和格雷厄姆的看法。

认同文中说的,费雪在理论提炼方面做得不够,而这恰是格雷厄姆非常擅长的地方:构建一个完整、自洽理论体系,让零基础的人也能入门、掌握。毕竟,格雷厄姆本身就是一名学者型人物。

一个可以作证的细节是,费雪在书中很多地方都会说,“我没有数据”、“根据我的经验”、“我从来没见过XXX”——这让费雪的观点看起来是一种个人的经验主义产物,而不像格雷厄姆那样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这有什么影响吗?有的,想想看:哪种体系更容易标准化?哪个更容易拿到大学里讲课?哪个更容易写入教材?哪个更容易用来考试?

费雪的15要点是关于实践、领悟的艺术,根本没法在纸面上进行考试。谁都可以说自己懂了闲聊法、15要点,但很难识别谁真的悟了。

(当然,后来格雷厄姆也遇到了更适合用来做学术研究的体系,就是以一堆希腊字母为核心、以CAPM和有效市场等为基础的现代金融学术体系。)

但个人认为,如果读者愿意投入更多的心力,会发现费雪在很多问题上的见解并不弱于格雷厄姆。

更重要的是,在我看来,一个普通读者想要一下子理解芒格和后期巴菲特体系是很困难的,而幸运的是,费雪给出了一把梯子。

热门回复

赞[很赞][献花花],也分享下自己的理解。
总体上,格雷厄姆更偏定量,费雪更偏定性,格氏更偏硬资产,费雪更偏软实力,格氏更偏过去和当下,费雪更偏现在及发展前景。
这都跟他们早期的工作经历有很大关系,也可以说每个人的体系并不是凭空形成的。
巴佬是两者的集大成者,整个投资体系的构建是以格雷厄姆所创建的四大基石为基础的,不同的只是巴佬在公司分析和投资上融合了费雪的思想,并从公司长期竞争力的角度发展了自己关于护城河的理论。所以他说自己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雪是相当贴切。实际上,中后期的巴佬,既是投资者,也是企业所有者,两种身份,两种视角,赋予他更强的所有者思维,更宽更高更长的格局和视野。@非完全进化体

2021-07-14 19:27

[很赞]

2021-07-14 17:52

感谢C大的点评和指导。
1.确实,费雪的书更像是投资经验总结,而不是教科书。没有理论,没有公式和数据,只有实操经验,所以不太适合初学者阅读,而有一定经验的投资者读起来会更有感觉。我个人感觉,费雪的要点更容易把握,而一些公认的价值投资理论虽放之四海皆准,但对没有生意经验的人很难真正领会。至于公式和数据,费雪也认为是最不重要的,应该放在考察企业的最末位,个人感觉非常正确。
2.因为费雪的理论不成体系,不容易学,我猜他的徒弟不多,只能事必躬亲。如您的文章所说,费雪本人是个硬汉。据说他工作中非常忙碌,同时关注上千家公司,虽然投资业绩甚佳,但不得不提前退休,无法像老巴一样90岁了还跳着踢踏舞上班,每年面对全世界人民侃侃而谈,乐在其中。我想,这也应该算是两位大师的一个重大不同吧。

2021-07-14 16:54

我没有看过费雪的文章、书籍,所以不发表关于他的意见。文中所说不同的点第2点讲到巴菲特比较注重生意模式,很喜欢船好而非船长好,这一点我有些不同意见。其实巴菲特说破船+好人没办法使出好的航程的时候刚好是他清算烟蒂股公司焦头烂额的时候,这也不是他这部分关于生意模式与公司管理层孰轻孰重的盖棺定论,后期B夫人等等这些申购,如果你说超低成本的家具城是生意模式带来的而不是人带来的就有点牵强了。也就是说巴菲特没有注重船或船长,他现在定型的流动思维(定型是指现在,流动是指可能会变)我认为便是船和船长没有侧重,都很重要,是“矛盾统一性的”,也就是既要注重船,也要注重船长,就是这个意思。船与船长都是对生意判断的一部分,从巴菲特投资的行动来看没有对哪一方面的偏爱。

就是因为费雪的理论"没有数据支持",所以历久弥新,真正能经历时代的考验[笑][笑][笑]。因为他叙述的都是判断企业投资价值的核心,不论是二级市场,一级市场都适用

感谢点评。我在雪球随手写的内容就是一些个人感悟,被揶揄最多的也是“你没有数据支持”,现在发现我其实是费雪的粉丝,

2021-07-14 23:18

学习

2021-07-14 16:34

所以费雪写的,对我来说难懂,巴菲特和段永平的我太喜欢了,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