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通民企物业梳理

发布于: 雪球转发:7回复:56喜欢:93

上市物业大体可以分为两类,未爆雷的国央企物业及已爆雷的民企物业,二者对应不同的估值标准,然后已爆雷的民企物业中又有港股通与非港股通的区别,二者因为流动性原因又对应不同的估值体系,本次仅仅讨论已爆雷的港股通民企物业。

那么讨论的标的大概剩下四个:碧桂园服务恒大物业雅生活服务融创服务

1、恒大物业是其他已爆雷物业估值的标尺,因为它是爆雷最早的物业,而目前仍然有80亿市值,这还是在账上少了134亿的情况下市场给的估值。如果把134亿加回,那么恒大物业至少价值200亿港币。

2、再看恒大物业的收入结构,基础物管的收入占比逐年提升,超过80%。其中的非业主增值服务(即母公司输送)的占比不到1%,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另外,其他一些社区增值服务等业务占比同样很小,不到10%。所以,个人认为已爆雷物业的终局,就是看基础物管的表现。

3、接下来我把基础物管的关键指标列出来,合约/在管比最高的是碧服1.71,意味着未来碧服还有比较好的成长性,在城市能级布局、平均单方物管费差不多的情况下,二者的市值/合约比相差无几,碧服无疑是低估的。更夸张的是雅生活服务,在在管与合约面积与恒大物业几乎相同、基础物管收入同样都是100亿出头的情况下,市值竟然仅有恒大物业的一半,显然是极度不合理的。

4、所以我在想雅生活服务是不是有未爆的雷未出清?

个人猜测有以下几个原因(无依据,纯瞎猜)

1)雅居乐爆雷太晚了,雅生活一直在输送,反而让市场更担心;

2)雅生活第三方项目占比超过80%,这类项目净利率极低;

3)雅生活非住宅项目占比接近60%,收入占比40%,这类项目的业务持续性远低于住宅项目,而恒大物业的住宅/商业项目收入占比超过80%。

整体上,雅生活在手的项目质量是非常低的,非住宅项目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三年后重新招标很容易丢盘。这也导致对雅生活服务更难估值。

5、再看融创服务,仅看市值与在管/合约比是高,但融创服务的城市能级更高,平均单方物管费更贵(超过3元),所以综合考虑并不比恒大物业贵。根据上面提到的几个指标,融创服务有2点非常出色:

1)基础物管的收入占比在四家里面最高,达到87.8%,意味着泡沫最小;

2)住宅物业的收入占比同样很高,达到76.2%,意味着业务持续性非常强。

6、物业公司肯定有价值,而小股东分享企业价值的关键路径是通过分红收息。恒大物业不派息,雅生活服务派息比例太少,同时雅生活非住业务可持续性太差,故排除恒大物业与雅生活,只剩下碧桂园服务融创服务

融创服务的派息指引已经写进年报——按照核心净利润的55%进行现金分红。2023年正常派息+特别派息的静态股息率超过20%。

碧桂园服务按照核心净利润派息比例为25%,静态股息率超过5%,目前看过低,但是往后派息比例一定会大幅提高。碧家关键人物目前被限制出境,资金出境更是没可能,所以最合法合规的资金出境路径就是派息。

在派息上,个人认为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小股东与大股东的利益诉求完全一致。

7、最后剩一个问题,业绩是否具备可持续性或未来几年仅仅是微跌?

首先,这个业绩不是指净利润,因为各家公司每年都会有应收/商誉减值,故主要是指核心净利润与自由现金流,因物业公司资本开支极少,二者几乎可以画等号。

1)收入端

收入端的增长点主要是每年新增的在管面积,碧服合约面积仍有较大数量可以转化为在管面积,其次每年仍然会新增合约面积,2023年碧服给的指引是碧桂园交付23万套,对应2300万㎡,外拓面积在2-3千万㎡,合计大概每年新增5000万㎡。

2)成本端

成本端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毛利率的持续下跌,二是人工成本的持续上升。

当前碧服的基础物管毛利率是22.1%,融创服务的基础物管毛利率是23.8%,个人认为两者均有继续下降的风险,但是这个下降趋势是比较缓慢的。

最近几年碧服、融创服务管理费用率均处于下降趋势,规模效应导致人效提升。所以核心问题变成了收入端的增长能否覆盖成长端的上升,碧服未来几年还有7亿㎡的合约面积转化为在管面积,个人认为是没问题的。

8、最后再结合自己的投资理念,再梳理一遍。

1)物业是一门好生意,具有好的商业模式,能持续产生自由现金流;

2)碧服与融服的大股东与小股东利益一致,大概率会维持高派息;

3)碧服相比融服有更好的价格。目前静态看,碧服的核心净利润约39亿,市值/自由现金流=4.9倍;融服核心净利润约8亿,市值/自由现金=7.2倍。

4)看得清是碧服、融服均能产生自由现金流,能维持高派息,看不清的是这个持续性能维持多久?

个人预测3-5年内收入增长大概率能够覆盖成本端的上升,但超过5年就很难看清了,原因是完全没有地产公司的输送,合约陆续全部转成了在管,外拓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规模到顶后规模效应无法再提升,人工成本上升趋势可能会继续加快等等。

$碧桂园服务(06098)$ $融创服务(01516)$ $恒大物业(06666)$

精彩讨论

价值投机门徒06-02 16:07

行胜于言,分红意愿/股息率是最好的试金石。
同样是大幅减值,有的坚持按核心利润派息,有的却作为少派息的理由,高下立判!贵有贵的道理,便宜有便宜的猥琐。
碧服还有一点是核心利润25%派息,将来逐渐上升到50-60%,分红还有很大空间。
$碧桂园服务(06098)$

蓬莱客06-02 21:37

我是佛山雅居乐10年业主,这几年来雅居乐物管服务肉眼可见明显越来越差,近两年估计受房产拖累,连最基本的灭蚊灭虫服务都是应付式,业主意见很大,近期投票成立业委会。业委会成立后,更换物管是大概率事件。

-Input-石古06-02 15:03

之所以不看非港股通标的是因为 没办法跟$京城佳业(02210)$ 对比,京城佳业是国企+净现金,就这2个指标,其他公司没法比。

全部讨论

行胜于言,分红意愿/股息率是最好的试金石。
同样是大幅减值,有的坚持按核心利润派息,有的却作为少派息的理由,高下立判!贵有贵的道理,便宜有便宜的猥琐。
碧服还有一点是核心利润25%派息,将来逐渐上升到50-60%,分红还有很大空间。
$碧桂园服务(06098)$

06-02 21:37

我是佛山雅居乐10年业主,这几年来雅居乐物管服务肉眼可见明显越来越差,近两年估计受房产拖累,连最基本的灭蚊灭虫服务都是应付式,业主意见很大,近期投票成立业委会。业委会成立后,更换物管是大概率事件。

转发:
上市物业大体可以分为两类,未爆雷的国央企物业及已爆雷的民企物业,二者对应不同的估值标准,然后已爆雷的民企物业中又有港股通与非港股通的区别,二者因为流动性原因又对应不同的估值体系,本次仅仅讨论已爆雷的港股通民企物业。
那么讨论的标的大概剩下四个:碧桂园服务恒大物业雅生活服务融创服务
1、恒大物业是其他已爆雷物业估值的标尺,因为它是爆雷最早的物业,而目前仍然有80亿市值,这还是在账上少了134亿的情况下市场给的估值。如果把134亿加回,那么恒大物业至少价值200亿港币。
2、再看恒大物业的收入结构,基础物管的收入占比逐年提升,超过80%。其中的非业主增值服务(即母公司输送)的占比不到1%,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另外,其他一些社区增值服务等业务占比同样很小,不到10%。所以,个人认为已爆雷物业的终局,就是看基础物管的表现。
3、接下来我把基础物管的关键指标列出来,合约/在管比最高的是碧服1.71,意味着未来碧服还有比较好的成长性,在城市能级布局、平均单方物管费差不多的情况下,二者的市值/合约比相差无几,碧服无疑是低估的。更夸张的是雅生活服务,在在管与合约面积与恒大物业几乎相同、基础物管收入同样都是100亿出头的情况下,市值竟然仅有恒大物业的一半,显然是极度不合理的。
4、所以我在想雅生活服务是不是有未爆的雷未出清?
个人猜测有以下几个原因(无依据,纯瞎猜)
1)雅居乐爆雷太晚了,雅生活一直在输送,反而让市场更担心;
2)雅生活第三方项目占比超过80%,这类项目净利率极低;
3)雅生活非住宅项目占比接近60%,收入占比40%,这类项目的业务持续性远低于住宅项目,而恒大物业的住宅/商业项目收入占比超过80%。
整体上,雅生活在手的项目质量是非常低的,非住宅项目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三年后重新招标很容易丢盘。这也导致对雅生活服务更难估值。
5、再看融创服务,仅看市值与在管/合约比是高,但融创服务的城市能级更高,平均单方物管费更贵(超过3元),所以综合考虑并不比恒大物业贵。根据上面提到的几个指标,融创服务有2点非常出色:
1)基础物管的收入占比在四家里面最高,达到87.8%,意味着泡沫最小;
2)住宅物业的收入占比同样很高,达到76.2%,意味着业务持续性非常强。
6、物业公司肯定有价值,而小股东分享企业价值的关键路径是通过分红收息。恒大物业不派息,雅生活服务派息比例太少,同时雅生活非住业务可持续性太差,故排除恒大物业与雅生活,只剩下碧桂园服务融创服务
融创服务的派息指引已经写进年报——按照核心净利润的55%进行现金分红。2023年正常派息+特别派息的静态股息率超过20%。
碧桂园服务按照核心净利润派息比例为25%,静态股息率超过5%,目前看过低,但是往后派息比例一定会大幅提高。碧家关键人物目前被限制出境,资金出境更是没可能,所以最合法合规的资金出境路径就是派息。
在派息上,个人认为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小股东与大股东的利益诉求完全一致。
7、最后剩一个问题,业绩是否具备可持续性或未来几年仅仅是微跌?
首先,这个业绩不是指净利润,因为各家公司每年都会有应收/商誉减值,故主要是指核心净利润与自由现金流,因物业公司资本开支极少,二者几乎可以画等号。
1)收入端
收入端的增长点主要是每年新增的在管面积,碧服合约面积仍有较大数量可以转化为在管面积,其次每年仍然会新增合约面积,2023年碧服给的指引是碧桂园交付23万套,对应2300万㎡,外拓面积在2-3千万㎡,合计大概每年新增5000万㎡。
2)成本端
成本端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毛利率的持续下跌,二是人工成本的持续上升。
当前碧服的基础物管毛利率是22.1%,融创服务的基础物管毛利率是23.8%,个人认为两者均有继续下降的风险,但是这个下降趋势是比较缓慢的。
最近几年碧服、融创服务管理费用率均处于下降趋势,规模效应导致人效提升。所以核心问题变成了收入端的增长能否覆盖成长端的上升,碧服未来几年还有7亿㎡的合约面积转化为在管面积,个人认为是没问题的。
8、最后再结合自己的投资理念,再梳理一遍。
1)物业是一门好生意,具有好的商业模式,能持续产生自由现金流;
2)碧服与融服的大股东与小股东利益一致,大概率会维持高派息;
3)碧服相比融服有更好的价格。目前静态看,碧服的核心净利润约39亿,市值/自由现金流=4.9倍;融服核心净利润约8亿,市值/自由现金=7.2倍。
4)看得清是碧服、融服均能产生自由现金流,能维持高派息,看不清的是这个持续性能维持多久?
个人预测3-5年内收入增长大概率能够覆盖成本端的上升,但超过5年就很难看清了,原因是完全没有地产公司的输送,合约陆续全部转成了在管,外拓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规模到顶后规模效应无法再提升,人工成本上升趋势可能会继续加快等等。
$碧桂园服务(06098)$ $融创服务(01516)$ $恒大物业(06666)$

派息意愿和能力应该没问题,能不能申请到外汇额度派息是不确定因素,而且如果发生,公司还不能明说

碧服由于相当股份转让给公益基金,那么大股东会失去分红动力,更有可能继续输血碧桂园,毕竟物业哪有碧桂园来钱快。

06-02 15:39

还有个暴雷民企物业$永升服务(01995)$ ,虽然没进港股通,但是日均成交额比港股通的融创服务雅生活服务还高,也是很奇怪了~

认同作者的分析,但是压制物业股估值还有更关键因素应收款与商誉,这四家公司在这个问题上分别处于不同的阶段,比较有代表性。

碧服确实是很低估的,从当年的高溢价龙头变成现在的高折价,虽然还有商誉持续减值的风险,但是市值/自由现金流=4.9倍已经给足了安全边际。未来随着派息率的增加,股价回归合理也是理所当然的。

06-02 21:35

$世茂服务(00873)$ 最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