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估值之难”——读张居营老师《慢慢变富》笔记之三(估值篇)

发布于: 雪球转发:27回复:33喜欢:201

巴菲特说:“狐狸知道很多事情,但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价值投资者的信条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或伟大企业的股票。价值投资者看重的是企业的内在价值。

一家企业的内在价值是其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然而,一家企业的内在价值如何计算呢?芒格曾说,他从来没有看见巴菲特计算过。巴菲特曾幽默地说:“这么一个赚钱的秘密,我哪能公开示人呢?”

巴菲特在1992年致股东的信中说:“尽管用来评估股权的数学公式并不复杂,但是分析师——甚至是老练、聪明的分析师——在估计未来的‘息票’时也很容易出错。在伯克希尔,我们试图通过两种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我们努力固守那些我们相信我们可以了解的公司,这意味着它们必须符合相对简单而且稳定的要求。如果一家公司非常复杂或者容易受到连续性变化的影响,那么我们还没有聪明地去预计它未来的现金流。对于大多数在投资的人来说,重要的不是他们懂多少,而是他们如何现实地明确他们不知道的东西。第二,我们强调在买入价格上有安全的余地。”由此可见,巴菲特的做法时:固守在自己的能力圈中,保持足够的安全边际,即以内在价值的较达折扣价买入

在估算企业内在价值上,要按照“只要模糊的正确,不要精确的错误”来把握。常用的四种估值工具:

①市销率(PS):现在的每股价格与每股销售收入的比。市销率反映的销售收入比财务报表中的盈利更真实,因为公司通常时想方设法推高利润。另外,销售收入不像利润那样不稳定,一次性的费用可能临时压低利润,对于处于经济周期底数的公司,一年到另一年的利润变化可能非常显著。当前市销率与历史市销率比较,变化较小的销售收入使市销率在相对利润变化较大的公司中进行快速估值方面更有价值。市销率有一个大的缺陷,即销售收入的价值可能很小,也可能很大,这取决于公司的盈利能力。

②市净率:股票的市值价值和当前的资产负债表的账面价值(所有者权益或净资产)比较。不适合于经营模式较好的,而是比较适合于资本密集型公司、金融类公司,尤其是周期股,但前提是要确认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没有巨额的不良贷款

③市盈率。(后有详述)

④市盈率相对盈利成长比率(PEG):市盈率除以盈利增长率所得的比值。这个指标对于一些稳定成长的公司进行估值是大有用武之地的,如市盈率相对盈利成长比率小于1,就意味着这家公司有投资价值。但关键是企业成长性突然不在持续的风险相当巨大。

以上4种估值工具,只能作为工具,并不代表就能够对一家公司进行估值。巴菲特说:“无论是否合适,价值投资这个术语都被广泛使用着。通常,它会与一些典型的特征联系在一起,例如低市净率、低市盈率或高分红等。不幸的是,这些特征,即便它们合在一起,也不能表明一个投资者的确就买到了物有所值的东西,并且在他的投资中正确运用了获得价值的原则。相应的,与此相反的一些特征,例如高市净率、高市盈率或低分红等,这些并不与‘价值’购买相矛盾。”

他还说:“普通的标准,如红利率、市盈率或者市净率,甚至增长率都与股价无关。除非它们到了给进出企业的现金流量或流动时刻提供线索的程度。”

巴菲特又说:“内在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为评估投资和企业的相对吸引力提供了唯一的逻辑手段。内在价值的定义很简单,它是一家企业在其余下的寿命中可以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贴现值。

巴菲特所说的“唯一的逻辑手段”,即现金流量贴现模型(DCF),并不是巴菲特的发明,而是1938年约翰·伯尔·威廉姆斯在其主桌《投资价值理论》中提出来的。

段永平说:“投资就是买入一家企业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与贴现值是同一个意思)。”同时,他还说,投资就是一种,即投资一家企业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而投机则有多种多样的玩法

以下估值方法供参考:

★市赚率估值法。雪球大V@ericwarn丁宁 丁老师通过研究巴菲特购买喜诗糖果、可口可乐的经典投资案例,推导出“市赚率(PR)”的估值参数,公式为:PR=PE/ROE。其实就是“市场价格”(市盈率)与“上市公司赚钱能力”(净资产收益率)的比值。当市赚率等于1PR为合理估值,大于1PR和小于1PR则为高估和低估。根据笔者的统计,巴菲特90%的投资案例均符合市赚率低估标准。回顾巴菲特的经典投资案例,几乎都是4折5折6折买入。所以我也照猫画虎,4折5折6折才出手。

后来,丁宁老师又以贵州茅台为标杆,加入了N这个修正系数(PR=N*PE/ROE)。股利支付率≥50%的企业,修正系数为1.0(50%除50%);股利支付率≤25%的企业,修正系数为2.0(50%除以25%);50%>股利支付率>25%的企业,例如40%的企业,修正系数为1.25(50%除以40%)。

这条标准,是对是否“便宜”的补充,适用于稳定高增长的企业。对于一些确实非常优质,但又不能“一眼定胖瘦”的标的,此标准可作为重要参考。

★邓普顿估值法。邓普顿的估值方法:当前每股价格/五年后的每股收益<5,当前总市值/五年后的净利润<5。

劳伦:“约翰·邓普顿主张以未来5年的每股估计收益为基础计算市盈率,但到了2004年后期,他又强烈建议将未来估计收益的时间再进一步延长,以第10年作为参考。”

基于此,我们将邓普顿公式进行调整:当前每股价格/十年后的每股收益<5;当前总市值/十年后的净利润<5。

邓普顿的估值方法和巴菲特的没有大的差别,都是基于未来预期进行测算,这里的难点是未来的增长率(G)如何评估,除了需要“多一盎司的努力”外,还需要点运气。

二、怎样理解估值的“核秘密”

我们首先看影响一家企业未来内在价值的4个关键因素:

①时间周期。长寿的企业价值高,永续经营的企业价值高。

②自由现金流。一家企业为了维持竞争地位或扩大再生产是不得不将利润中的一部分再投入生产的(“限制性盈余”思想),除了这些投入之外,剩下的才是现金流,才是自己真正赚来的真金白银。这告诉我们,要投资那些具有成长性、有优秀商业模式的企业。关于自由现金流的理解,关键的是我们不仅要考虑它过去产生的自由现金流,还要考虑它未来产生的自由现金流,或者说它未来能够释放自由现金流的能力。

③折现率。时间成本与风险溢价。什么样的企业风险溢价要高呢?显然是那些商业模式不优秀的企业,是那些经营上确定性不强的企业,是今年可以赚不少钱而明年就可能亏不少钱的企业。对于那些长寿的企业,对于稳定性、确定性高的惬意,其风险溢价或者折现率是低的。

④管理层。管理层的诚实、能干与否影响着息票。

三、让估值不再难倒英雄汉

(1)整体估值法。当我们接触一家公司时,先看它的总市值时多少,依照它目前的商业模式与盈利水平,并考虑它所处的行业空间等因素,大致估算它将来能做到多达市值,要按照整体买下这个公司的思路来买。巴菲特买入中石油,就是运用了整体估值法。《跳着踢踏舞去上班》这本书披露:当时中石油生产中国2/3的石油和天然气,这家庞大的公司蒸蒸日上。中国每天消耗超过500万桶石油,需求明显,2002年的汽车销量激增将近60%。然而中石油大约7倍的市盈率和埃克森美孚公司的15倍市盈率相比,就显得便宜了。巴菲特于2002年、2003年买入,于2007年卖出,他整整赚了7倍。

(2)简单推算法。投资是一个“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过程。在深刻理解、洞悉了一家企业内在价值的“核秘密”之后,我们再使用前面提到的一些估值工具,估计就得心应手了。

而在这些工具中,市盈率最是简单好用。市盈率是一种市场普遍预期的直白表达。理论上,市盈率是我们投资年限的回报率,它的导数是我们的年收益率或盈利收益率,它反映了市场对企业的交易溢价,归根到底是现金流量贴现模型的简化形式。企业市值=净利润x市盈率。财务报表上的净利润仅仅是会计上的净利润,它与真是的自由现金流越接近(如不做假账的净利润、限制性盈余少的净利润更接近),利用这个净利润计算出的企业市值就与内在价值越接近

★在此,闲大关于净利润的的分析,让我想到雪球大V@散户乙关于利用净资产收益率选股的论述①净资产收益率。因为这是决定长期投资回报的重要参数。②总资产收益率。两者越接近越好。这不单是检验净资产收益率成色,也决定了该股的净资产收益率是否适用作投资长期回报率的参数。③业绩长期的稳定性。也是保证净资产收益率能长期稳定。如果业绩波动大,就要看下历史最低会到多少。有了最坏打算垫底,其他就不在话下。符合上述三条的公司,大多数现金流都不错。分红率也比较高。如果这两个不行,我也不要。这基本就把造假公司也排除了。最后,符合我的条件了,就要看下股价比净资产高出了多少。这决定了我拿到的股息率,以及我多久可以真正开始以净资产收益率来得到投资回报。这三个主要指标就排除了银行、地产、保险,以及高负债公司。除此之外,对其他,比如是什么行业,以及是民企国企就并没有什么区别对待。单看股票你会觉得白酒和煤炭不搭界。但我当初选老窖就是这么选的,如今的神华也是这么选的。标准没变。

运用市盈率进行估值,在特定条件下才有效。它的“有用”,是指:①判断市场整体是牛是熊、是高估是低估,总体是“有用”的。②对于那些弱周期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稳定成长的公司(符合“5性”标准),估值就好用。市盈率可以作为理智的缰绳,时时拴住我们情绪化的野马。彼得·林奇说,不太会估值的投资者要记住一点,即千万别买市盈率过高的股票。

它的“没用”(或失灵),①创业初期在“烧钱”,还见不到丰富自由现金流的公司,市盈率是不好用的,或者是失灵的。②市盈率对于强周期性的企业不好用。按照彼得·林奇的说法,市盈率高了或许正是行业出现买点之时,而市盈率低了恰恰是卖出之机。③市盈率对于困境反转的企业往往“失灵”。④市盈率对于一般普通的商业性企业不好用,或者说投资者容易陷入市盈率估值陷阱。

明白了以上“特定条件”,再运用市盈率这一估值工具进行估值就好办了。我们就专门拣它“好用”的地方用,这也可以视为我们估值的能力圈。

四、透支一年买入法

在股市中待久的人有一个问题:好公司,有时是不难被发现,但好公司本身就是稀缺资源,股市中又有太多精明人,这导致这种好公司的估值就像中年人的腰部脂肪很难减下来,有些长期大牛股就倍永久错失了。

我们可以“笨鸟先飞”,采取“先结婚后恋爱”的办法,“透支”它一年的估值买入,即先“透支”,买入一小部分进行研究,认可了继续买入。段永平曾说:“从10年的角度看,买的时候比最低价贵30%,其实没多少。”闲大的“透支”一年估值买入法,正是立足于长期持有优质股票做出的“容错”选择。

五、股息率估值法

西格尔教授在其《股市长线法宝》一书中,对美国标普500指数从1871-2012年的数据做过回溯研究,发现股票实际收益率为6.48%,其中股息分红收益占4.4%,资本利得收益率为1.99%。可见,股息分红是整个时期内股东收益的最重要来源。

★“价值投资大佬”张尧总曾经说过,“我以持股数乘以每股利润作为自己的利润,以收到股息作为自己的现金流,构成自己的利润、现金流体系。”

★日斗投资王文总投资坚持“两高一低”(高现金流、高分红、低估值),他认为看好企业分红,不同商业模式对股息率给予不同要求,远离地产从银行借钱分红得股息率,煤炭行业10%-15%的股息,电信行业8%的股息,金融类7%的股息,茅台3%股息

六、寻找市盈率对优秀企业的“错配”

约翰·聂夫最擅长的是低市盈率选股法;邓普顿利用的最简单方法是市盈率与市盈率相对盈利成长比例。

对于“估值之难”,我们要以科学的估值公式作为思维指导,找到“特定条件”“适用范围”,运用市盈率进行简单推算即可。其中还有一个窍门,我们要善于寻找市盈率与企业不同阶段之间的“错配”,或者因为市场长期偏见、情绪普遍影响而造成的“错配”,进而挖掘出有投资价值的品种

①在优秀企业的价值扩张时期的“错配”

②一些优秀企业“被成熟”而造成的“错配”。历史上的50行情、赛道行情都在一定周期内进行轮动,一方人声鼎沸,一方人迹罕至,而冷清处往往能发掘出很多被尘沙蒙盖的金矿,这就是所谓的逆向投资。

③市场情绪的“错配”。股票市场价格的涨跌,往往多数是市场情绪的直白表现。特别是在牛市和熊市状态下,市场常常把这种贪婪与恐惧的人性弱点发挥到淋漓尽致,甚至可以说,市场对于同一家企业的估值在牛市有“牛眼”,在熊市有“熊眼”,这恰好给理性的投资者提供了“错配”的机会。

七、抢抓“三大机遇”

一是整体大熊市、大股灾期间

林园总结底部特征:①市场pe值在12-13极限区间波动;②市场对政策面和个股业绩的一系列利好没有反应,仍是延续下跌趋势,而且尾部会加速下跌;③投资者接受不了,要么杠杆爆仓、基金清盘、多杀多割肉,甚至都不忍打开账户;④投资者趋于保守,买高股息的票了;⑤大的权重票会提前企稳,市场情绪杀完才能走出逆转;⑥大的底部走出来后,半年可能市场涨一二十点,一年可能涨五六十点,三年以上可能就翻2-3倍了,所以票一定要能拿得住。

二是个别优秀企业遭遇“黑天鹅”事件,即“王子”一时“遇难”。最为经典的案例是2008年伊利股份遭遇三聚氰胺事件,贵州茅台2012年、2013年因国家强力反腐而股价受到打压,现在看来均是绝佳的买入机会。“王子”企业的一时“遇难”,也包括优秀企业增长的一时放缓,市场先生会给予大幅度的“估值杀”。投资如做人,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三是长期牛股阶段性调整之时,比如调整30%左右时。对于长期牛股阶段性调整阶段,在合理估值区即可,不可做机械理解,因为具体的买入区间,要结合对企业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才能决定。

八、关于安全边际的认知

安全边际,是价值投资的4个伟大思想之一(其他3个为买入股权、利用市场、能力圈)。

安全边际通俗的解释是,用4角钱的价格去买1元钱的东西。巴菲特在2007年股东大会上说:“尽管我们希望花4角钱,买1元钱的东西,但是真碰上好生意,我们愿意出接近1元钱的价格买下了。”真正的安全边际,是以低于企业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股票。我们知道企业的内在价值并不好精确计算,科学公式只是给我们提供一种很好的思维方式,而且在具体运用时,我们还是要固守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内,专注于自己能够看得懂的生意。恰如巴菲特所说:“我们看到一个大胖子,不知道他到底是270斤,还是290斤,没有关系,反正是个大胖子。我们要找的好生意就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大胖子。

安全边际可分为两类:①静态安全边际。可以运用市盈率、市净率以及股息率等估值工具进行衡量。②动态安全边际。所谓动态,就是发展着的、成长着的,是能够在自己可以预期的未来看出大概的。有时,这种动态甚至是“近的迷茫,远的清楚”。

芒格说,估值必须利用多个模型,而要学会利用多个模型,就像我们不可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一样,需要一个长期训练与积累的过程,这才是对投资者具有挑战意义的事情。

九、如何防范成长股的“估值杀”

价值投资者,有定见,而不能有成见。价值与成长并不矛盾。

索罗斯有句名言:“世界经济史是基于一部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再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闲大在雪球文章《投资思考,再谈如何防范成长股的“估值杀”》中通过建立情景模型,进行“推倒演绎”的分析方法很有说服力。

@闲来一坐s话投资

全部讨论

【谢谢分享】我也一向主张,投资要向优秀的投资人学习,文中吸收了一些优秀投资人的方法,值得借鉴。

05-12 19:52

转:雪球常见的几种估值方法,

05-14 14:24

最适合普通人学习的就是散户乙老师

05-14 08:33

这句话是伯林说的,不是巴菲特说的

05-13 12:51

您的思考总结和转发,质量都很高,学习了,感谢

学习:需求常见的几种估值方法。

06-03 11:06

赚率估值法!

05-31 08:25

学习

抢抓“三大机遇”
一是整体大熊市、大股灾期间。
★林园总结底部特征:①市场pe值在12-13极限区间波动;②市场对政策面和个股业绩的一系列利好没有反应,仍是延续下跌趋势,而且尾部会加速下跌;③投资者接受不了,要么杠杆爆仓、基金清盘、多杀多割肉,甚至都不忍打开账户;④投资者趋于保守,买高股息的票了;⑤大的权重票会提前企稳,市场情绪杀完才能走出逆转;⑥大的底部走出来后,半年可能市场涨一二十点,一年可能涨五六十点,三年以上可能就翻2-3倍了,所以票一定要能拿得住。
二是个别优秀企业遭遇“黑天鹅”事件,即“王子”一时“遇难”。最为经典的案例是2008年伊利股份遭遇三聚氰胺事件,贵州茅台2012年、2013年因国家强力反腐而股价受到打压,现在看来均是绝佳的买入机会。“王子”企业的一时“遇难”,也包括优秀企业增长的一时放缓,市场先生会给予大幅度的“估值杀”。投资如做人,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三是长期牛股阶段性调整之时,比如调整30%左右时。对于长期牛股阶段性调整阶段,在合理估值区即可,不可做机械理解,因为具体的买入区间,要结合对企业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才能决定。
八、关于安全边际的认知
安全边际,是价值投资的4个伟大思想之一(其他3个为买入股权、利用市场、能力圈)。
安全边际通俗的解释是,用4角钱的价格去买1元钱的东西。巴菲特在2007年股东大会上说:“尽管我们希望花4角钱,买1元钱的东西,但是真碰上好生意,我们愿意出接近1元钱的价格买下了。”真正的安全边际,是以低于企业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股票。我们知道企业的内在价值并不好精确计算,科学公式只是给我们提供一种很好的思维方式,而且在具体运用时,我们还是要固守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内,专注于自己能够看得懂的生意。恰如巴菲特所说:“我们看到一个大胖子,不知道他到底是270斤,还是290斤,没有关系,反正是个大胖子。我们要找的好生意就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大胖子。”
作者:峤博士
链接:网页链接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05-14 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