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升研究

方升研究

他的全部讨论

国企城投|城投改名,除了融资以外,另有所图

最近,城投公司又纷纷改名了。对城投公司来说,改名也不是件特别稀奇的事。但这次改名,最主要的意图,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想要以此开辟一条更好融资的方式。
可是说到底,增添融资渠道固然能解决短期内资金高压的燃眉之急,如果无法实现持续收益,最后还是会走上债务高高堆起的老路。在缓解融...

产业园区招商|厂房招商,水深火热

说到现在的招商,不管哪里都是哀鸿一片,工业厂房也不例外。
但是,在重提制造强市的大背景下,工业厂房的热度不仅持续走高,全国各地还加强了对工业用地的市场供应。一时间,我国的工业空间出现了几何倍数的增长。
当然了,现实很骨感。一大批工业厂房涌入市场之后,不仅没有达到理想的去...

生物医药园区|现在,连生物医药园也被剩下了

以前,只要谈到生物医药产业,基本就会和强势增长挂钩,事实也是如此。
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在一系列重磅政策加持之下,依托着完整的产业链,也迎来了飞速发展。
在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背景下,生物医药园区也借着这股东风,在全国各地涌现。
但是,现在产业环境收...

产业园区运营|小米上海退地,吃土地增值这碗饭的,笑不出来了

继蚂蚁集团在杭州退地之后,5月21日,小米在上海市徐汇区滨江的一宗商业办公用地也宣布退地。当土地不再是之前那个炙手可热的香饽饽,企业无法再从其中收获自己认为理应入账的收益时,做出退场的选择,似乎并不奇怪。
在说为什么退地之前,得先了解企业在以前为什么倾向于拿地。
企业拿地...

方升访谈录丨中新集团赵志松:以产为核,打造产业发展核心能力

所有人都清晰地意识到,地产逻辑正在逐渐失去话语权。为了维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对产业园区运营商来说,就需要逐渐摆脱对地产的依赖,从产业的角度,走出一条市场化的新路。
作为在市场化方向做出自己独一套玩法的园区开发运营企业,中新集团始终强调以产业为核心,形成了商业模式的闭环。这套...

产业园区运营|园区二房东的好日子,彻底到头了

说起二房东,基本都是以“恨”居多,压根不存在什么爱不爱,因为说起来基本都是一肚子火。
租过房子的小伙伴应该深有体会,二房东的各种骚操作层出不穷,防不胜防,总是想方设法从你的口袋里捞钱。
当然,园区二房东也不是善茬,跟房地产二房东甚至有异曲同工之妙。基于园区二房东的庞大数...

城投|国资城投债,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说起企业暴雷,这几年的新闻真是一茬接一茬,不管你是有地方政府背书的国有企业,还是把市场化玩得飞起的民营企业,一个不留神,最终还是逃不过狗带的命运。
当然了,企业暴雷年年有,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甚至,以一个市一个省为单位的地方城投债暴雷事件,近几年也越来越多了,轰动一时的贵...

产业园区招商|招商难,地方平台公司,做招商更难

招商难,地方平台公司,做招商更难。
论资源,民企或许能拿的不多,但关键是抢得快。很多企业奔着平台公司的稳定而去,然后开始犯难:我这产业方向到底适合申报哪个政策?想申报又上哪找?那种明面上的优惠政策可能好找,但针对某个产业方向的扶持政策又多又细,基本不知道从哪下手。
平台...

产业园区招商|产业园区空置率飙升,招商救不动了

现在的园区,正在含泪咽下过度建设的苦果。
为了响应聚集产业、助力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号召,园区逐渐扎堆出现。然而在过度建设下泛滥到随处可见的园区,已经越来越脱离“产业聚集”的初心。五花八门的企业在园区内聚集,迥异的产业方向在园区内畸形生长,各自的发展步调参差不齐。
曾经辉煌...

工业上楼|房子卖不动了,又来嚯嚯工业上楼了

在制造业浪潮的推动下,去年的工业上楼真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前有深圳提出连续5年,每年建设2000万平方米的高质量、低成本、定制化厂房空间,后有上海计划在3年内推出3000万平方米的智造空间。
但是,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随着大量工业上楼的相继入市,一边是空置率的水涨船高,一...

产业地产|政府土地经济逻辑该变了

根据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土地收入高达8.71万亿元。
到了2022年,这一数字骤降至6.68万亿元,同比降低31.4%。
再到去年,2023年,这个数字已经跌破6万亿大关,仅为5.8万亿元,相比2021年少了2.9万亿元,差不多是2023年全部财政收入的10%。
过去的土地财政主要依赖房地产市场,...

产业园区招商|问题层层加码,招商如何突围?

现在的大环境怎么不是一款“三无产品”:产业无变化,市场无增量,存量无削减。招商被这些重担所压,一步一步走得艰难。原本招商还有两条路可走:外资,或者新项目,但现在外资这条路几乎是被堵死了,只能一条道走到黑,靠内部消化过日子。
然而,有限的企业数量导致内部消化不可避免地产生内...

产业园区运营|产业运营,是花瓶?还是降维打击?

近几年,随着轻资产热度的持续走高,产业运营也从之前的冷门业务,一跃成为园区金字塔间的宠儿,上到产业行业主题论坛,下到园区日常会议,几乎都在讨论产业运营。
但是,大家对于产业运营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
在产业行业,一些人认为产业运营纯属鬼扯,不过是现在招商干不动了,想...

产业园区招商|还光顾着卷招商?留住企业才是当务之急!

为了在招商这个领域争得一线生机,政府和平台公司绞尽脑汁,各式各样的政策和优惠方案五花八门,就为了企业能多看自己几眼。
虽说优惠方式层出不穷,但终究逃不过政策支持、降低租金的那一套。优惠力度大,重视成本的企业们自然买账,就像超市清仓大甩卖永远都会人满为患一样。对政府和平台公...

产业园区建设|高周转工业厂房离爆雷不远了

继恒大、碧桂园等一众知名房企出现了爆雷之后,民营企业中的扛把子万科,近期也有点扛不住了。
当一波又一波的房企倒闭潮来袭,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我国房地产高周转开发模式的土崩瓦解。与此同时,也堵死了一批披着产业地产外衣,但实际干着房地产高周转赚钱那批人的财路。
过去的华夏幸...

方升访谈录|木棉中国闵波:招商,如何挣脱大环境的束缚

现在周围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大环境不好”。
既然大多数人都会说出这样的话,那把它当成是共识也无可厚非。但这所谓的“不好”并不代表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处在下行阶段,只是和之前爆发性的高速发展相比,现在的发展显得过于波澜不惊,毫无起伏。对比之下,产生了一种“现在处于下降期”的错...

方升研究|工业上楼真的成为制造业回归时代下的一剂良药?

在制造业浪潮下,这两年产业园区行业最受瞩目的必然是工业厂房。
在工业厂房之中,“工业上楼”则是最大的爆款产品,国内最先在大湾区出现,2022年深圳推出每年2000万㎡,连续实施5年的新政引爆市场,各大园区运营商、各地政府蜂拥而至,对于工业上楼的实施、研讨此起彼伏。再到2023年底,上海...

方升研究|破防了,想招到商竟然只能降租金了吗?

降价,作为一种最简单、粗暴且直接的方式,一直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但是,在市场经济相对下行,产业整体大环境收缩的当下,随着企业数量锐减,以及园区空置率的水涨船高,租金降价更多是园区的无奈之举。
对于个人而言,在不稳定的经济环境中,消费降级,或者攥紧口袋里的钱,是绝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