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升访谈录丨中新集团赵志松:以产为核,打造产业发展核心能力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9喜欢:1

所有人都清晰地意识到,地产逻辑正在逐渐失去话语权。为了维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对产业园区运营商来说,就需要逐渐摆脱对地产的依赖,从产业的角度,走出一条市场化的新路。

作为在市场化方向做出自己独一套玩法的园区开发运营企业,中新集团始终强调以产业为核心,形成了商业模式的闭环。这套独特的商业模式,背后有着怎样的想法和考量?具体又是怎么操作的?4月27日,方升研究一行人拜访中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赵志松,面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从年报的数据来看,中新集团2022年净资产收益率为12.61%,2023年净资产收益率为9.91%,仅有2.7个百分点的浮动。房地产市场超跌的环境下,这样并不明显的跌幅,确实是实至名归的“风雨不动安如山”。再加上45.47%的极低负债率,使集团发展的每一步,都带上了不足为惧的底气。

大家都是干产业地产的,但目光大多都放在了“地产”这两个字上。按理说核心就应当是搞产业,然而干的事依旧和载体牵扯不清,真正经营产业的找不出来几个。

做产业还是做地产?这个问题对中新集团来说算不上问题,因为答案有且只有一个:做产业。在政府需要你更多地持有的情况下,园区运营商所背负的,必然是产业的发展。

在集团“一体两翼”的框架中,原本位于两翼板块的区中园业务,于2021年被归入了主体板块。中新集团开始逐渐将发力点集中到区中园之上,当下,厂房已经成为全国各地炙手可热的产品,在这一方向上发力,无疑是紧密贴合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赵志松提及中新集团今后的发展方向:园区板块会在未来逐渐彰显它的重要性。可以说,不论是大的产城融合园区业务,还是未来发力的区中园业务,最终的逻辑仍旧是发展产业,而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为区域提供产业增量。厂房,要做的就是增量招商。站在中新集团的角度,站在赵志松个人的想法,做厂房的核心,一定是为了产业的发展。

提及产业,赵志松认为所有资产都遵循同一个逻辑:强者恒强。这样的想法,是赵志松持续且坚定地看好长三角产业的原因之一。在经历了出海之后,再度回望当下如火如荼的长三角一体化进程,赵志松对长三角产业未来向好发展的趋势更加深信不疑。

作为中国产业环境最好的区域之一,长三角能够凭借足够坚实的产业基础和优异的产业发展环境,站得更久,走得更远。“相信国家,相信国运,相信长三角。”这是犀利而不失沉稳的赵志松在交谈中,最坚定,最不容置疑的一句话。

对产业环境的独到判断、对长三角的坚定信心,使赵志松一直将目光放在最实际的层面。当所有人都在通过定义新质生产力的方式,试图阐述其内涵的时候,赵志松则是将它看作产业发展到一定高度之后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左:赵志松,中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

右:余洪波,方升研究总经理

“中国势必要发展自己的核心产业”,他说。新的产业方向不会无中生有、横空出现,一定是从现有产业的沃土中孕育而生。中国的产业,必然会实现突破,也必须要实现突破。新质生产力这个名号,最终会属于那些涅槃重生的产业,作为中国的核心和支柱,创造新的时代、新的辉煌。

对于面临市场化转型的国企来说,如何在完成发展产业的绩效的同时,缓解公司的资金问题,是当下需要跨越和克服的关键。因此,产业投资作为一种缓解资金压力的方式,成为他们普遍关注的方向之一。而中新集团作为高度市场化的公司,实现了产业发展和公司贯彻市场化模式的双丰收,其中赵志松在产业投资上的精准判断无法忽视。

产业投资,是集团为区域带来产业增量的关键助力。通过投资及其之后的投后服务,在对园区内企业拥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为企业赋能,从企业成长中获取回报。通过更加贴近的服务和培育,加强和企业之间的纽带和联系,在扶持产业发展的同时,收获符合预期的投资收益。

当然,产业发展的方向也因区域产业基础的不同而产生变化。“因地制宜”,围绕当地的主导产业进行产业扶持,才能够满足区域发展的需要,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出现和飞跃式发展。

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中新集团所投项目中国家级“专精特新”项目增至160个。对国家重视项目的重视和支持,使中新集团的产业投资始终以带动区域发展为导向,以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为核心。

中新集团来说,产业和回报两手抓,才算得上完满。做产业投资,是为了产业,也是为了巩固市场化。具有这种倾向的产业投资,一定要依靠市场化的土壤,才能生长出最繁茂的枝干。

就算想要通过产业投资实现稳定的盈利,只是投完就开始坐等回报,显然和希望天上掉馅饼无异,这样的投资方式,回报很可能低于自己的预期,无法收获满意的结果。

中新集团以产业为核心的“陪伴式投资”,不仅让投资方能够对未来的回报拥有一定预判,还能够通过培育企业,提升投资成功的几率。载体是有限的,但优秀的产业是无限的。市场化的沃土,让产业投资和优秀的产业一样,都拥有着无限的可能。

赵志松的目光一直都落在产业之上,无论是建设、投资,最终都是殊途同归:发展产业。面对短期的目标以收益为优先并没有影响,然而,想要维持公司的长远发展,打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要用赵志松本人的风格来形容他的思路和想法,一个字足矣:稳。这样的稳健在喧嚣的时代格格不入,然而正是心绪的沉淀才能将眼光磨得锐利。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必然经历了细致的考量、精准的预判,才能对最终的结果成竹于心。

全部讨论

上市到现在一直关注,持有,希望它是一支穿云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