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循环系列之五:通胀还是通缩?还看潜在经济增速

发布于: 雪球转发:11回复:66喜欢:88

在上一篇文章中:网页链接,提出了类似于血液循环的产业循环模型,解释了经济的长期增长,在于供给端的持续扩张。处在产业循环各个节点上的企业,其所有者即老板们赚的钱被截流,退出了产业循环,形成资金的漏损会造成下一轮循环的需求缺口。每次动脉送出去100亿元,静脉只能收回90亿元,长此以往,产业循环的规模将自动以0.9的n次方萎缩。

所以在系列第一篇网页链接中提到,需要在产业循环的体外,建立一个金融市场,将老板们退出的资金沉淀在金融市场,再通过金融市场回注到产业循环中。如果回注的资金规模,刚好等于截流出去的规模,也就是新增负债规模与需求缺口规模刚好相等,缺口刚好能够被弥补,这时的需求不会萎缩了,等于上一轮供给端规模。经济处于供给与需求刚好平衡的状态,不会出现供大于求,也不会出现供不应求。这时经济不会萎缩,但也不会持平不增长,而会仍然维持一定的增长速度。这时的经济增速,就等于潜在经济增速,也就是供给端的增长速度。

长期来说,实际经济增速是围绕着供给端的潜在经济增速运行的。实际经济增速最终能够实现多少,一方面要看供给端的潜在经济增速水平,对应的是经济循环的供给端增速。另一方面看弥补缺口时,新增债务规模是弥补过头还是不足,来决定实际增速是在潜在增速之上还是之下。

这里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先假设某一年供给端对应的潜在经济增速是5%,需求缺口是6万亿元,同时每新增负债1万亿可对应刺激1%的经济增速。

那么,如果当年新增6万亿负债的话,刚好弥补需求缺口,经济增速则维持在5%的潜在增速水平。如果新增5万亿负债,缺口弥补差了1万亿,那么,经济就只能实现4%的增速,低于5%的潜在经济增速,这时供大于求,物价下跌。如果新增7万亿负债,弥补6万亿缺口后还超额了1万亿,经济则会在5%的潜在经济增速基础上,再多1%,实现6%的实际增速,这时供不应求,物价上涨。

由于人口数量减少、科技封锁等因素,产业循环扩张减速,潜在经济增速从5%下降到3%。这时还想实现6%的经济增速的话,新增负债的规模就必须在覆盖6万亿缺口后,再额外新增3万亿负债,合计9万亿新增负债,而不是之前7万亿就可实现6%增速。就是因为潜在经济增速从5%下降到3%,所以弥补这2%的落差需要额外增加2万亿,从7万亿增加到9万亿。如果这个时候,借钱的主体不但不借钱,反而提前还贷,最终新增负债没有9万亿而只有3万亿,比弥补缺口需要的6万亿还低了3万亿。这时的经济增速,就只能是在3%潜在经济增速的基础上,倒扣3%,实际录得0增速。

这里先根据企业所得税估算企业利润,来代表缺口,负债可以用M2来代表。1992~2022年的企业所得税总额为44万亿,可估算企业利润总额为132万亿,即从供给到需求的循环出现了132万亿的需求缺口。2022年底的M2为266万亿,基本上是企业利润总额的2倍,因此可以有个大概的判断,过去30年的经济增长,有一半是来自于潜在经济增速的贡献,另一半是弥补缺口后的超额负债贡献的。

在超额举债的阶段,实际经济增速运行在潜在经济增速上方。经济形势体现为供不应求,物价呈现为通货膨胀。如果细看上涨的具体品种,如果是居民举债买房,那就是房价上涨,如果是企业举债扩产,那可能是ppi上涨,如果是财政赤字,结果可能是汇率贬值导致进口商品涨价。不管谁涨价,最终免不了都会反映在cpi上涨。

如果潜在经济增速偏低,比如只有-2%,那么哪怕是1%的实际增速,可能就需要超额负债3万亿来实现。这3万亿的超额负债,可能就会引起房价上涨或者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的增速伴随着通胀,这个时候的经济,就是常说的滞胀了。如果哪个国家的银行系统过量释放信贷,却刺激不动经济增长,那很可能就是潜在经济增速太低了。

若经济主体的新增负债不足以弥补需求缺口,实际经济增速则运行在潜在经济增速下方。这时经济体现为供大于求,物价呈现出通货紧缩。辜朝明在分析日本经济的专著《大衰退》中提出资产负债表衰退,属于需求端的范畴,不管是企业还是居民,都进入到净偿还债务的阶段,那么超额负债就更是负的。这个时候,实际经济增速就一直在潜在经济增速的下方。这时的物价水平,也就一直体现为通货紧缩,即使日本央行一直是全球最积极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也无法推动物价或房价的上涨。

可以用坐标轴来理解经济增速与通胀的关系,如图所示,横坐标是潜在经济增速,纵坐标是实际经济增速。在坐标轴画一条45度斜线,如果经济运行刚好落在这条线上,说明实际经济增速刚好等于潜在经济增速,这时供需平衡,物价稳定。

如果落在这条线的左上部分,经济实际增速高而潜在增速低,处于供不应求的通胀状态,离斜线越远,通胀越严重。在这条线的右下部分,经济实际增速低而潜在增速高,处于供大于求的通缩状态,离斜线越远,通缩越严重。

可见,实际经济增速低,有可能是通胀,也有可能通缩。比如第三象限的温和通胀部分,就是常说的滞胀。实际经济增速高,有可能通胀,也有可能通缩。重点是看,实际经济增速落在潜在经济增速的上方还是下方。

现实的情况是,M2持续高增长,却没能推动物价上涨,反而cpi、ppi双双告负。很可能的情况是,需求缺口的增长更快,使得新增的债务,不足以弥补需求缺口了。

那么,如何观察需求缺口的变化呢?且看下回分析。

经济循环系列之一:经济为什么离不开金融?网页链接

经济循环系列之二:要贸易顺差,更要跨国公司网页链接

经济循环系列之三:内生需求才是经济基本盘网页链接

经济循环系列之四:血液循环与产业循环网页链接

全部讨论

很棒的文章,很好解释了目前的现状
一直感觉肖总更像经济学家胜过基金经理。

觉得好的,投票记得在这里:网页链接

2023-11-10 20:44

需求缺口的增长更快,使得新增的债务,不足以弥补需求缺口了,这也是分配的问题,分配的改变会帮助经济的改善。

2023-11-10 17:08

好文,不过思考时感觉这个图有个局限性,即,两个增速双双降低,只要维持合理比例,那么都还是属于温和通胀/通缩。但增速过低应该也会带来其他问题吧。

2023-11-10 16:18

mark两个量化的事实:
1.过去30年的经济增长,有一半是来自于潜在经济增速的贡献,另一半是弥补缺口后的超额负债贡献的。
2.需求缺口的增长更快。

2023-12-29 17:28

辜朝明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现在就是居民部门储蓄太多,企业也不借钱了,必然通缩,政府部门找不到能够自负盈亏的项目,矢路一条

2023-12-29 15:43

刚哥,还是想请教下,按照文中的例子,第一轮供给 40 万亿,第二轮需求萎靡 10% 为 36 万亿,第二轮供给内生增长 5% 到 42 万亿,需求缺口 6 万亿。若举债实现缺口,其中 4 万亿用来弥补需求萎缩,2 万亿用来刺激经济增长,实现均衡。是不是意味着 1 万亿的外生需求实现了 1 万亿的经济增长? 如果内生增长下降为 3%,应该不需要用 6 万亿来补缺口,实际这么算缺口应该是 5.2 (需求萎缩 4+内生增长 1.2)万亿,如果用 6 万亿依然是实现了 5% 的增长?

2023-11-10 18:45

自从读了《投资有规律》以后,肖总的文章都是必看。
不过本篇中关于日本那一段,似乎不是(当年日本的)实际情况。许小年写过一篇长文《浅析日本失去的30年——兼评“资产负债表衰退”》有具体分析。

2023-11-10 16:39

"使得新增的债务,不足以弥补需求缺口了。"现在的债务更多用于置换地方的烂债、城投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