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2011年的苏宁=2015年的格力?(续)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30回复:64喜欢:59
今天发了一篇小文:“以史为鉴,2011年的苏宁=2015年的格力?”被今日话题推荐以后引来不少争议和讨论,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

@坚定必移 :你把牛和马比看谁爬树更快?苏宁和格力是没有可比性的,苏宁不是制造业,有格力那么多专利吗?用苏宁面临的竞争压力套到格力身上,想想都醉了

大意是格力是制造企业,苏宁是渠道企业,二者的企业属性不一样,面临的竞争压力不能简单类比。还有就是格力拥有专利和技术优势(格力掌握核心科技),电商都是没技术的干活,能颠覆渠道企业苏宁却未必能颠覆制造业霸主格力。持有这一类观点的主要是以jin888555  为代表的格力粉:

@jin888555格力在家用空调业的竞争地位是不可动摇的,空调不是手机,不是电视,如果想颠覆格力,你首先要战胜海尔空调,然后再来跟美的比划比划,而对于新进入者来说,美的空调几乎就是不可战胜的了,你以为志高和奥克斯是吃素的吗?他们不是不想,是无论如何努力也没办法冲进前三名,挡在他们前面的是三座大山,海尔、美的、最后才是格力,所以说,现有的家用空调格局已经大局已定,你没有办法的,比较类似的行业是豆浆机,你无法颠覆九阳在豆浆机行业的地位,甚至连第二名你都玩儿不过,第二名好像也是美的


关于企业属性的问题,原文也说了我拿它们比较主要是因为它们都是类金融企业,而且使用金融杠杆的能力都很强,比较的是渠道变革和金融杠杆变化对双方企业发展的影响,而不是拿苏宁的“渠道”去和格力的“制造”去比较。

@最后遇到你两个企业肯定有差别,相似的是它们的类金融属性,和停不下来的发展脚步。

我认同一类观点:电商服务创新和渠道变革对所有的传统商业(无论是渠道商还是品牌制造商)都是有冲击的,只不过冲击的方式和影响不同而已。


@疯狂_de_石头这个问题其实是消费渠道变格的问题,也就是你看现在的格力,他引以为傲的庞大线下销售网络是否是现在最有价值最有效率的模式。如果不是,那么其估值这么低也是对的,因为市场也在给他的转型留下缓冲垫

@最后遇到你其实我在想,就像小米颠覆传统品牌手机生产商,乐视颠覆传统品牌电视商一样,互联网时代会不会也出个颠覆格力空调霸主地位的电商。小米是技术最先进的手机么?不是,乐视是质量最好的电视么?也不是。它们的崛起靠的都是在电商渠道的创新。董明珠自己也说格力当年战胜春兰靠的不是技术而是渠道和服务的创新,技术对格力来说是护城河,但是如果格力不重视渠道的变革的话,这条护城河也不见得有多宽广呢

@杜波空调也保不准有人设计出一个便宜又好的东西靠网上来卖,像乐视一样。不过,暂时这些人都不会有兴趣,这东西需要有人安装的,不像手机和电视。另外这东西坏了的话比较麻烦,没有人愿意冒这种风险。试想消费者会去买一个便宜的或者有什么特别功能的空调吗?空调的功能除了制冷制热,最多还加一个遥控,这个在空调企业也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毛猫儿格力与苏宁还是有区别的,渠道商在互联网时代被革命,制造业被互联网革命的可能性很小,只是作为工具进行升级。除非你把格力的线下经销商的价值作为格力的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更应该关注的是格力目前采用的金融杠杆经营模式是否和11年的苏宁一样在渠道话语权旁落,盈利能力下降时受到冲击:

@最后遇到你补充一下,我一向认为净利率提升应该和营收、净利润的增长相契合,如果净利率持续提升,库存增加,营收、利润增长趋缓或下滑,经营现金流增长遇到瓶颈,那么格力和2011年的苏宁一样,可能在演绎最后的辉煌(正如我在2014年格力年报分析的那样,格力不怕负债增加,就怕营收和利润下滑,盈利能力下降

@黄德志   :家用空调做为一个差别不大的产品,某某38%的毛利,比较高的售价,其实也是个痛点,多少人盯着呢,价格战一定会打。……营收和经营净现金流的增长表明强劲的竞争力,周转的加快表明管理效率的提升。单靠毛利推升利润实际上给对手留下了太大的攻击空间,危险而不自知。当年苏宁毛利一直提升到20%左右,周转一路下滑。即使没有京东,也会有京西来攻击他的赢利模式,后果可想而知。

刚看到一个观点值得探讨:
@张建军 苏宁当年的溃败,是由于其现金流崩溃了。报表上看,苏宁的负债率并不高,特别是有息负债率,但实际上,苏宁疯狂扩张的同时,其经营场所都是签署长期租赁合同的,这构成了巨大的长期的隐性负债,并未反映在报表上。当行业受到电商冲击,收入跟不上的时候,其隐性的租赁负债却是刚性的,这是造成苏宁现金流崩溃的原因。而对比一下,格力虽然同样面对收入下降的周期影响,但它有刚性的长期的负债吗?有类似苏宁的巨大的隐性负债吗?门店是格力的吗?格力要为渠道被刚性的包袱吗?如果不是,那么就不能这么对比了。。。

张建军认为苏宁负债中有一些刚性增长的“租赁负债”,而格力的负债以无息负债为主,不用承担苏宁那样的刚性增长的“包袱”(这点认同)。不过我不认同他说的“这(些刚性增长的有息负债)是造成苏宁现金流崩溃的原因”,恰恰相反,如果苏宁能继续保持10年之前那种强劲的获取现金流能力,承担那点负债成本对苏宁来说根本不是很大问题。

苏宁为什么会溃败?我想是电商动了苏宁的“奶酪”,而苏宁的“奶酪”我看就是它大量的无息流动负债吧,这是不是也是格力的“奶酪”呢?

我查了一下双方流动负债的组成:


格力“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和“应交税费”占的比例比苏宁要高,这可能是由于格力流动负债中的大部分都是要给经销商的“返利”,而苏宁流动负债则是向厂家赊销要付的货款有关。不过无论是“返利”也好,“赊销挂账”也好,其根源都是源于格力或者苏宁在渠道上的“强势话语权”,电商在渠道上的变革能削弱苏宁的话语权是不是也会对格力的“强势话语权”产生一定影响呢。


而从流动负债和流动资产的对比看,格力显然更依赖这个“强势话语权”,万一在渠道上失势,也许格力崩溃的势头要比苏宁更凶狠嘞




#最后遇到你企业分析#   格力电器,苏宁云商

$格力电器(SZ000651)$   $苏宁云商(SZ002024)$

全部讨论

确实很久没关注$格力电器(SZ000651)$ 了,我想问一下经常关注的朋友,最近格力是出了什么问题吗?

2015-10-02 09:14

我认为@最后遇到你 对格力的渠道模式在当前的环境下提出质疑,是极有前瞻性的!
     从案例开始:去年上半年,我在网上买了一款美的型号为TJ8037的蒸汽洗油烟机,价格2500元。买之前,我到苏宁门店、广百卖场看过,价格为5999元。送货后由美的售后上门安装。油烟机块头比空调大,安装也复杂,显然那些以需要安装为理由而认为电商对传统渠道缺乏冲击力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在这里,大家应算算,网上价格与实体店的价差3500元是怎么回事?这款油烟机美的的批发价是多少?如果美的在网上以2500元直销这款油烟机,利润会提升几个百分点?(我买的油烟机是个人网店销售的)。
      格力模式是高品质的产品+捆绑式的强势渠道,在之前的十几年里,这模式看起来确实是无懈可击!目前焦点在格力的渠道模式还可以持续发展吗?我们来看看美的正在做些什么?
      对格力最大的威胁仍然是美的,方洪波反复强调,未来几年要实施工厂直接面对消费者,砍掉传统经销商中间环节的扁平化销售模式,因此,在2014年美的在三四线城市建成约2000家旗舰店,2015年要达到4000家。这些旗舰店是配合线上送货、安装、售后、产品展示及销售的社区模式。美的原来就有约3万家专卖店(类似格力模式),这里关键的是,原来那些专卖店与这些旗舰店的利益如何平衡,原来那些专卖店能否转化为旗舰店?这也是格力极为头疼的地方!
      美的目前的线上销售规模仅仅为总销售额约十分之一,仍然依赖传统的渠道销售,今年上半年,仅有美的能实现销售逆增长,其中旗舰店起的积极作用有多少?还不明显。
     在之前的十几年,空调业高速成长,格力将经销商捆绑在自己的战车上,那时,大家都有钱赚,面对提前提款进货等等非对等条约,经销商也就忍声吞气坚持下来了,但斗转星移,今天空调产能严重过剩,面临着清库存的压力,电商的冲击,当经销商盈亏平衡出现问题的时候,格力原来的渠道还能维持多久?正所谓至强即至弱,估计在格力身上重现这至理名言!

2015-10-22 10:32

看来大家把电商和线下都完全对立起来。难道就没有一个统一协调,利用线上线下的资源,整合提升的空间和方法吗?我今年通过格力商城买了5个空调,线上下单付款,线下根据区域不同分别由格力仓库和分销商发货,统一安装。安装过程,完全数字化,快捷安全利于监控和售后。

2015-10-18 13:48

800亿现金在手,何来负债

2015-10-18 10:45

一个是坚实的技术和工业需求,一个是消费在电商格局下的垫付,格力和小米、苏宁完全不在一个层面,这都能比较?仅仅因为某个数字的类似?比较出来也是“精确的错误”

2015-10-02 13:29

格力本身没什么,关键问题是董大姐。一个想把自己的脸贴到别人手机屏幕上还让别人为此掏钱的中年妇女实在有点吓人…

再补充一句。苏宁停止扩张,现金流下降会死,而格力无所谓
这就是两者的本质区别。
还是建议你对比白酒

2015-10-02 07:07

没贴原文链接
不过看了其他发言,估计你定性多定量少。。。
建议你还是不要和苏宁比。。。。
对比下白酒。。。。
不管是从毛利率,净利率,市场环境还是其他什么的都更接近。。。

当年的苏宁,其商业逻辑很简单,开新店头几个月甚至一年都免租,但需要签署长期租赁合同,日后租金逐渐上调。有了免租的店铺,就可以压供货商的款,用来支付度过了免租期的店铺租金。当累积的已过免租期的店铺比例增大,租金开始上调,就需要开更多的新店来支撑,这就有一个临界点的问题。而且当时苏宁还替大股东在房地产业的扩张承担了大量担保。当行业周期性衰退来临,当供货商开始库存积压,当大量到期的老店面临翻几番的重签租金,当京东开始抢夺蛋糕,这些因素令苏宁的现金流发生了逆转,导致被反噬,表现出强周期的崩盘特征。

反观格力,它没有长期租赁协议的隐性负担,没有替大股东隐性担保干别的事情,目前商业地产的租金是向下而非向上(也就是说经销商的门店成本趋于下降),没有强势的对手抢夺蛋糕,而且还掌握了远高于对手的现金储备。同样的,当行业周期来临,当库存开始积压,当经销商开始无力提供更多的无息负债时,格力却有足够的资源去反向支持它们,这种反哺的能力,就是格力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也是与当年苏宁的最大区别。苏宁表现出强周期的崩盘特征,格力则是弱周期的收入和利润波动。。。

当行业周期来临时,不同的应对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格力已经为此准备了好多年了,这些是当年的苏宁没有的。当年,苏宁不仅没有做好反哺供货商的现金流准备,还寄希望于通过提价提升毛利率的方法来增加收入。它希望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和消费者的惯性,以为不知不觉的提价可以不被察觉。但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加快了收入增速下降的速度,还培养了京东这个强大的对手。格力,很简单,降价清场。这就是不同的应对,结果当然不一样。。。

2015-10-02 00:11

换句话说,渠道要变革的话,必须均衡好渠道各方面的利益,既要兼顾线上销售方的利益,也要兼顾线下安装方的利益,这个渠道才能长期持续下去并产生渠道变革的作用。
非常遗憾,目前看各路空调厂家进行线上销售的效果,非常失败。志高算是进入电商销售很早也投入力量较多的一家,中报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