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几句265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14喜欢:9

【调味品品牌Top3】

$海天味业(SH603288)$ $中炬高新(SH600872)$ $恒顺醋业(SH600305)$

5月10日,品牌评级权威机构Chnbrand发布了2024年(第十四届)中国品牌力指数SM(C-BPI®)品牌排名和分析报告。作为我国首个品牌价值评价制度,中国品牌力指数SM (China Brand Power Index,简称:C-BPI®)首创于2011年,至今已历经14届,堪称是消费者和企业最信赖的权威品牌价值评价制度。

在我关注的调味品品牌中,海天味业成绩斐然,斩获酱油、蚝油、酱料、食醋四项第一

其中食醋是首次登上榜首(去年第一是恒顺醋业),酱油已经是连续14年第一(自榜单发布以来),酱料(五年前抢老干妈的位置)、耗油(五年前抢李锦记的位置)已经是连续5年第一。

除了海天,李锦记的表现也不错,斩获酱油、酱料、耗油三项第二,其中酱油排名上升一位(去年第二是厨邦),酱料排名上升一位(去年第二是老干妈),耗油保持了第二排名不变。

在调味品领域,海天是名副其实的NO1,断崖式领先,第二集团包括李锦记、厨邦、老干妈、恒顺等企业,近年李锦记势头不错,已经有在第二集团脱颖而出的趋势,整体坐稳老二位置。

另外据海天味业公众号披露,在当天举行的2024中国品牌日晚会上,海天还斩获一项重要单项奖项:“2024外国人喜爱的中国品牌”,这是对海天味业近年来出海成绩的肯定,“海天”已经成为一个国际知名品牌。

相关资料:

1、2023年C-BPI®中国品牌TOP3排名

2、2023年,公司在香港成立海天国际投资公司,海天国际投资在越南设立全资子公司越南海天(因为成本和税收的关系,有理由认为海天会在当地本土化生产),可以看出海天正在为国际化布局,也为未来的增长提供了可能 。网页链接

3、海天在全球领先品牌价值评估机构 Brand Finance 发布的全球食品品牌价值100 强(Food 100) 榜单中荣登榜单第8名;在凯度消费者指数发布的《2023 年全球品牌足迹报告》中,以绝对优势稳居第四,消费者渗透率为83.9%。换句话说,平均每10个消费者就有8个选择使用海天产品

网页链接

【关于酱油品牌沉浮】

(根据群聊记录整理)

资料:2021年末-2023年末,海天味业经销商数量分别为7430家、7172家、6591家。今年一季末,公司经销商跌至6506家。

在4月29日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有投资者指出“经销商从2021年开始就减少,两年减少约1000个,这是主动优化还是被动为之?减少经销商的逻辑和考虑是怎样的?” 对此,海天味业表示,经销商数量与营收之间不是呈正向比例关系,经销商数量的减少一方面是公司对网络的主动优化,不简单追求经销商数量的增加,更注重经销商的发展质量,扶持核心经销商上规模发展一直是公司所坚持的;另一方面在存量经济下,竞争也更加激烈,一部分效率低下缺乏竞争力的小规模经销商被市场所淘汰。 伍岱麒指出,经销商大幅减少,说明企业凝聚力下降,经销商认同度下降,可能因利润空间下降导致客户利润不足无法良好运转,负面新闻又导致了营收的下降。渠道商认可度下降,流失对企业而言,影响很大,除了营收下降,库存上涨外,还有可能导致终端网点减少,消费者能见度下降,更损失产品销售的机会,会引发营收的下降。

A:看来企业和专家的说法有出入啊。

Q:你偏向那种?

A1:专家。压缩经销商肯定不是海天主动的,而是根据市场形势进行的渠道调整举措。道理明摆着,谁会有钱不赚自己砍自己的经销商啊。调味品也有金融属性。淘汰掉的那些经销商本来就是冲着做调味品能赚钱来的,后来不赚钱了,又不给赊销,当然要跑路了。经济不好,大家都缺钱,跑路到那些给赊销,不押钱的品牌去(比如千禾

A2:我偏向企业的说法。海天他是公开那么说的,如果他说的不对,很多经销商看着呢。我觉得重要的不是这个(金融属性),重要的是~~经销商跑去千禾那边,或者跑去别的品牌,他们是没有利润的,海天的成本比他们都低,这就给到了经销商的利润空间,他们跑去别的品牌,经销商中间没什么差价了。海天的营收其实并没有变化,利润下滑~~主要还是上游成本增加~~~

Q:厨邦和李锦记 是赊销吗?

A1:都不是,广式酱油强势得很。

你看2024品牌排名前五都是广式酱油,第六第七是日式,第八广式,第九日式,第十第十一广式,广式明显占优。(A2:厨邦不是~~李锦记是不是我就不知了~他没上市~看不到财报)李锦记是典型的广式酱油,厨邦也是,只有广式酱油才强调自然发酵,厨邦那个广告就说明它的性质了。

Q:千禾 和六月鲜是 日式?

A1:千禾当然是日式啊,它那个环境搞不来广式。

A2:他们是通过~高盐稀态发酵,海天在广东~~日照时间长,温度湿度和日照,适合酱油生产。

A1:日式广式目前主流制作工艺都是高盐稀态发酵。日式比起广式,关键区别就是没有采用自然发酵工艺。

上图是广式酱油制作工艺,日式也就是标黄部分有区别,是罐装发酵。晒制发酵变成罐装发酵就是日式了。

A2:千禾就这点~~永远也超过不了~广式,不晒 就失去了灵魂,

A1:(罐装)低温发酵也是可以的。发酵时间长一点而已。

A2:口感不一样~~最重要的是~成本低啊,日晒是天然的~~不需要成本

A1:反正我是不怎么信千禾是自然发酵的,它估计连180天都达不到,就是像(浓香型、清香型)白酒那样用基酒勾兑配制,白酒真正发酵够五年的估计也就茅台其他都是用基酒配,所谓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说的都是基酒.

A2:千禾不可能~自然发酵~~眉山那地方~湿度很湿的。四川适合~白酒发酵~~~两广这边适合~酱油发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养一方的企业~~这种自然的护城河~是天给的~~~谁也改不了

A1:是的,所以十年前国内根本不宣传所谓的零添加,因为广式酱油工艺吊打日式嘛.

但是广式也有个限制,就是地域限制。这就好比葡萄酒只能在北纬27度酿造才是最好一样,广式只能在两广部分地区酿造,日式就没这个限制,可以全国乃至全世界设厂生产

海天我估计除了高明、南宁基地,其他全是日式设备,它故意不辟谣(针对零添加)其实也是出于扩产需要,千禾是帮了它大忙

Q:为什么要全国设厂?快递~运输~发达了~~~可以在广东这边晒~~然后分散到全国~~以后还要出海。

A1:第一,要考虑物流成本,第二,经销商有配送半径。这么做(一地生产配送全国)各地经销商成本不一致,容易导致串货。

现在海天到处扩产,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以后要是打价格战千禾们还不是被卷死

Q:你要是灭了~零添加~~相当~把自己的路也~堵死了,你要是~内讧~~可能这条路~大家都玩完~

A1:是的,海天就是没必要打价格战啊。发展经销商要维持稳定的价格体系。

从品牌榜单看,海天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了,行业集中度也越来越高,千禾现在大概率是为海天做嫁衣。

Q:海天有几个(酱油)生产基地?

A1:很多。国内几十个,海外还有。

如果下一轮扩产,海天生产基地翻一倍都有可能,以前被广式酱油限制,出了广东就不好宣传。现在千禾帮大忙了,生产广式就宣传不止晒180天,生产日式就宣传零添加。这两个概念都是竞争对手帮教育(灌输给消费者)的,海天摘桃子而已。

Q:酱油不是产能过剩了吗 还需要建这么多厂吗?

A:哪有什么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是相对而言; 海天酱油市占率15%-17%,继续扩张的潜力大得很,日本龟甲万国内市占率都在80%以上。

Q:海天扩产 那其他酱油就得让出份额才行,也就是说,如果海天产能过剩了,一定是市场没打开,如果市场打开,是自己不过剩,别人过剩

A:目前看是这样。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

你们看,14年,酱油品牌变动有多大,能一直保持在Top3的也就是海天和李锦记。淘大、加加这种十年前的头部品牌现在都要消失了。

Q: 淘大没听说过

A:十年前很厉害的,(淘大)没有上市你们不了解而已。

A2:做股票的才会留意这些品牌~~~不做股票的~~其实用了什么酱油~~肯定不会去留意的,海天到处都是~~不关心的~~一样也没概念.

A:其实做股票的人调研一定是基于产业而不是个人主观感受,去超市数瓶盖,去生产基地数物流车那都是乱来,还不如花点钱看份产业报告,实在不想花钱的,逛逛几个提供免费数据的网站也行,大部分公开的免费数据其实够用了.

全部讨论

没记错的话,食醋2011年到2022年海天也是第一。只是这种品牌排名多大程度能转化为销售还两说

05-31 10:23

首先,海天的地位确实是市场老大,不用质疑
其次,这类榜单的排名要看你给机构多少钱了,尤其是相差不多的时候,给钱就能提升排名

现在竞争激烈,最近去超市看了一下,鲁花,金龙鱼都杀过来了,海天做好准备了吗?

06-02 11:29

海天味业,中国味道

06-01 21:17

海天味业现在的价格确实不高

05-31 10:59

感觉扫地机石头第一,榜单上还是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