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12回复:127喜欢:50
刚看了一个徐新的采访,对理解唯品会有点帮助。她说一开始她们投资了一家电商,两次战略失误导致亏得血本无归。
一是当时唯品会和俏物俏语都是二三百元的客单价,但是沈亚一下子把客单价打到100-120块,降低首次购买门槛,用户量一下子就上来了。
二是尾货供应链是稀缺的,虽然品牌商愿意签多家,但是沈亚特别狠,直接给供应商打电话让二选一,唯品会和俏物俏语大概是7:3的样子,所以后者一下子就被抛弃了。
$唯品会(VIPS)$

精彩讨论

黑色面包05-23 11:22

$拼多多(PDD)$ 就在于没有股东回报吧 账上那么多现金 同时temu可能被ban,尽管我认为最后的结果是不会ban掉。如果这样一个平台也要ban掉,我可能要重新思考一下生活在美国这件事。pdd自从30美金就一直是我们前几大持仓股之一 (除了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在140-150区间那段时间)同时是我在2022年4月给Mohnish推荐的三家公司中排序第一位的 仓位代表态度 供参考
对美国零售的覆盖告诉我,当一个零售发展的势能如火如荼的时候 最好不要人为地(卖出)去打断他的动能
$唯品会(VIPS)$ 我努力尝试了一下 很可惜 还是看不懂… TJX和ROSS对我来说是更能看明白且合理的商业模式,我对他的利润率没有信心 也不是他的用户 所以不碰,这个钱让认知更深的人去赚吧

曹文景04-09 23:27

规模也会带来劣势,主要就是管理难度随规模扩张而指数级增长,到达某个临界点后,规模劣势就压倒规模优势了,继续扩张成本会压倒收益,行业集中度也就无法再提升。典型例子是《罗马帝国衰亡史》所展现的疆域扩大后衍生出无数管理问题,例如事务繁剧超出管理层的精力体力极限,治理疆域越大权力越大越易激起内部争权夺利的欲望,组织变大后人与人之间的不再像小团体时那样紧密无间了,规模大给人很强的安全感使得人很难居安思危······最极致的反应就是罗马早期只是一个城邦的时候,大敌当前,老弱妇孺都一齐上阵慷慨赴死,罗马帝国晚期时,敌军围城,罗马人心涣散、无人愿意死战(让人想起阿里)。规模劣势很难被外部投资人充分观察,也不是常人能深刻理解的,所以很少看到投资人提及。

黑色面包04-07 05:35

这个我也比较疑惑 尤其是作为生活在美国用$TJX Companies, Inc.(TJX)$$罗斯百货(ROST)$ 而没有用过$唯品会(VIPS)$ 的人。无论是与品牌商的关系,品牌商自己希望的物理隔离(通过TJX和ROSS大量的线下店单店小规模出货而非依赖线上广而告之地出货,而唯品会没法实现这样的作用),还是物流(主要依赖第三方物流),都不是特别明白唯品会在这里究竟能有多深的壁垒,而为什么没有中国的线下零售店来承担TJX和ROSS的角色。做这件事并不像是遥不可攀的难题,可能唯一的壁垒是有大量的数据和有经验的买手,与品牌商的关系和物流在我看来都不像是不可能的任务。要知道梅西百货现在也在尝试做尾货零售,而TJX的线上却迟迟发展不起来(线下足够强了)。
希望有这方面认知的朋友指点

第七军团04-06 23:35

Outlet模式是舶来品。
美国的品牌店,基本是自己开outlet,当季新品放在商业中心的品牌店里卖,过季尾货放在郊区的outlet店里卖。通过地理位置,来隔绝新品和打折货,维护品牌价值。
美国品牌官网很少有过季尾货打折,有,折扣力度也远不如outlet店来得多。因为网络上没有地理隔绝。
国内的品牌商把尾货交费VIP来卖,而且还是一家做不了隔绝的电商。尾货是稀缺资源,打折后也不愁卖。为啥品牌要把尾货交给VIP来卖呢,VIP从哪里能弄到这么多尾货呢?我一直没想明白。或者,它像聚美一样,正品/水货/高仿混着卖?
当然,VIP的业绩确实好。

仓又加错-刘成岗04-07 14:57

我补充一点,对品牌来说,唯品会和其它电商的区隔,就是“物理”区隔。

全部讨论

04-07 12:06

唯品会普通用户没有运费险 还是说他是为了卖会员

04-07 10:45

//

04-07 07:14

没两把刷子是不能成大事的。这样看来唯品会也是有些护城河的,不是软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