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信达1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41回复:307喜欢:97

中国信达
1.公司历史
1999年,东方、信达华融、长城四大AMC在国务院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相继成立,分别负责收购、管理、处置相对应的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所剥离的不良资产。成立之初,除信达的人员较为整齐之外,其余三家均临时从对应的国有银行抽调。
1999年4月20日在北京成立,注册资本为100亿元人民币;2010年6月29日完成商业化转型,财政部独家发起,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51.55亿元;2012年,引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UBS AG、中信资本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和Standard Chartered Financial Holdings四家战略投资者,共斥资103.7亿合计持有公司16.54%股份(,其中社保基金50亿获8%,公司市值作价约630亿),公司注册资本为301.4亿元;130多家央企,仅国铁集团、中信集团与中投集团为正部级,信达与五大行两桶油3大运营商等约50家为副部级,其余的为厅局级。
2013.12.12日上市,首日收4.5+26%,高见4.79,成交110.88亿;ipo发售区间3~3.58港元,公开发售获161倍认购(初始2.66亿),重新分配7.98亿,合计10.64亿股,占20%;国际配售42.55亿股;共计53.19亿股,上限3.58港元定价,募资约190.4亿港元。首日上市107.89亿股(含内资股54.71亿),2014.1.7日,H股116.6亿(8.71亿绿鞋及内资转H股)。2016.12月,向中远海运金融子公司配售19.08亿H股,定价2.88港元,募资约55亿。现股本381.65亿(H股135.68亿,最新港股通持股30.76亿,占22.66%,历史最高为今年11.16日的30.95亿)。


花絮:光大银行2013.12.20日港交所上市,ipo58.42亿股,定价3.98港元。

2.AMC行业的最大特点:逆周期性…宏观经济放缓,企业收入和现金流受影响,偿债能力相应下降,不良资产随之上升,为AMC公司提供大量收购来源;顺周期时,虽然不良资产供应相对减少,但却是过去收购的不良资产处置和估值提升的最佳时期。信达,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先行者和领先者,行业龙头,金融牌照,门槛高,稀缺性显著。
2012年底,信达累计收购不良资产和回收现金,在四大AMC公司中占35.5%与38.3%;2013H1营收164亿,盈利40.21亿,招股说明书,近2/3的股票资产为煤炭股,不良债务组合约60%与房地产有关。
3.历年经营及回报

上市9年累计派发股息92.474分,年均10.275分。

2014~22年年均盈利:H1为70.92亿,H2为52.35亿,全年123.27亿;2023H1为35.48亿,占约50%,预期H2占约50%为26.2亿,全年61.7亿,合eps0.162,派息率35%,股息5.66分;现股价0.76港元约0.692,约4.3pe+0.14pb(年底nav约5.1),股息率约8.2%(税后6.5%);预期未来1~3年,公司盈利恢复增长至上市以来的年均水平,大约120亿,股息约10.5分,8年左右收息大致回本。

4.股价表现

2013.12~2015.5月,剧烈波动,4.45与4.15成为上市后的两个重要高点;2015.6~2018.1月,与A股股哉后表现差不多,暴跌后反弹,2.8成为第三个重要高点;2018.2月迄今,中丑毛衣战开启对抗格局、赖小民事件华融爆雷、3年怡情及恒大引爆房地产微机……股价绵绵下跌不已,去年10月底的0.666成为上市十年之最低。

判断公司最糟糕的窗口为2022H2,今年盈利有望恢复增长(毛估估61.7亿+16.4%);2012~16年包括债转股的煤炭股权(大约2亿吨/年的权益产能),已经步入收获期(譬如30亿持股42.24%的神华准格尔能源,去年底净资产410亿,4000wt/年的露天矿,近期已挂牌转让,自己估计神华可能回购,对价大约可以达到220~250亿);当然公司的不良资产包里房地产类最大,两年多来,房地产公司的股权债权跌得一塌糊涂,而AMC的收购等一般都在3折左右,信达成立即对接建行,房地产行业的不良资产管理与处置是经验最丰富的,这类不良资产目前因为极度恐慌的市场氛围(不知道哪些公司能够活下来),AMC的议价能力是很强的,专业的公司做专业的事,危机之后,资产重估的升值潜力,如当年的煤炭资产一样,同样是值得乐观预期的,最重要的就是,收购对价足够的低廉。

信达相比华融,经营稳健,债转股方面,领先的完全不是一个层面。目前市值,信达约300亿,华融约330亿仍在亏损。但华融纳入中信集团之后,相信也离最糟糕的窗口不远了。

信达上市的第一个十年,股价累计下跌愈80%,二级市场投资者绝大多数亏损累累,包括2016年2.88入股5%持有至今的中远海运集团。

*2024.3.9日,球友分享,马拉松资本2014年纪要谈中国信达IPO,《资本回报》2017出版:


不得不说,股价而言,马拉松资本十年前的担忧,极富远见;对公司的高杠杆属性以及资产不平衡特性(不良债权地产类约60%,债转股煤炭资产显著)的警惕,与经济周期与行业景气息息相关,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下一个十年呢?
万物皆周期,行业及公司亦如此。
大底是熬出来的,或许信达就是如此。
贱取如珠玉,贵出如粪土。
今日0.76买入约3%,希望逢低增持至约10%。
步入无垠黑暗,吹声口哨,壮壮胆。

精彩讨论

润清92023-12-08 23:55

去年以来做过两轮约40%仓位的长波段,目前持股比2015年时,增加了约20%(已考虑送股),成本-5.78港元,相当于期间近9年,前复权的最低价。
兖矿h的投资,难得吹一次,是自己30年投资史上,最好的一次

润清92023-12-01 18:19

煤黑子知道,国新投资Q2买入大量煤炭股,Q3又卖出了许多,即使是根正苗红的gjd,同样是如此的短线操作,这不是超级无敌大镰刀吗?
还是忘记市场,专注公司吧

润清92023-12-01 18:07

中午,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获悉,有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于今日进场买入多家公募基金公司旗下ETF产品。,所购入的ETF产品多为跟踪央企指数产品。
相关的央企指数产品放量明显,比如央企创新驱动,从分时图看,早上10点半,国有资本运营就开始动手,一路买到下午2点半左右。
……谁都知道在守3000点,不过如今的市场,这种极不透明的操作,已经很难挽回信心及重塑信任了。因为2015年的gjd旧事,万亿级别,说过4000以下不减持,也说过3500以下不发新股…都没有作数……还是那句话,信心信心,首先要相信,30年下来,融资融资融资,基民总体上也亏钱,根上出了问题,不刮骨疗毒,场外资金不会源源而来,即使硬靠郑策和gjd资金发力,仍然改变不了短牛长熊的宿命。

润清92023-12-08 01:28

2020年发行的“3年持有期”基金,一共39只,如今仅两只盈利约1%,37只亏损。这个市场有病,远不只在融资端的ipo永远堰塞湖,还有投资端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的职业操守。

润清92023-12-05 16:02

@润清9:自己毛估估一下本轮熊市的市场底吧:
沪综约2800,创业板指约1680,沪深300指约3330;至于港股,去年底的恒指14597与国企指4919,大概率已经探明市场底。
观察时间,3~6个月吧,两个窗口,一个春节后(明年市场预瞻),一个明年4月年报密集披露期(公司盈利分红落地)。
……11.16日的帖,与A股不同的是,相信港股去年10月已见大底,毛估估恒指大约15500国企5250就能完成W底,最弱的1.0618的支持位。明年自己对港股市场持积极乐观的预期。不破不立,物极必反。

全部讨论

2023-12-08 23:19

$中国信达(01359)$
自己觉得、也相信是与信达有缘分的。2015年投资兖矿h以来,信达证券的郭博、左博一直都有持续跟踪、深入研究兖矿,是公司最坚定的看多方,虽然其结论往往较为乐观,但逻辑具备行业及公司洞察力和详尽数据的支持。
市场主要担心公司不良资产包里房地产类的比例比较大。其实,我们只要以局外人的客观去思考一下,巨大的房地产行业正在经历20当年来,又一次剧烈洗牌的微机之中,上一次应该是90年代初中期,当时广州也有相当多的烂尾楼。这一次更惨烈一些,不知道哪些公司最后能熬过去、活下来。但我想说的是,股市里,一旦活下来的公司确认了,最糟糕的时期过去了,拐点出现了,其实股价往往会酝酿非常大的机会。问题是,现在不能确认是哪些公司,譬如万科h,自己有可能在其股价跌到5~6港元时,赌个3~5%的观察仓,如果到时还有现金、且更熟悉有把握的公司没有好的机会下。
第二个层次的思考,信达这家成立即对接建行、主要收购管理处置房地产类不良资产的,专业AMC公司,能否在本轮的房地产微机中,通过约20年的专业运营经验、人才、管理,甄别管控好风险,及央企强大实力,获取先发与价格优势,最终获利呢?如同其2014~16年获取的大量煤炭股权不良资产一样,在3~5年后成为优质资产股权呢?
我的认知是,有这个可能性,概率大小现在不知道,但总体上,盈利的概率要大得多,而不是市场认定的可能会导致巨大亏损。2021年4月,中金调研了信达:2020年信达收包市场份额约30%,收包价格稳定于3折略多。【18/19/20年,3.9/3.4/3.?折,现阶段不良市场供给充足,估计20年折扣率比19年还要好一些】…可以符合逻辑的推理,在华融赖同学事件后,叠加怡情,加上这一轮房地产微机的惨烈,信达收购房地产类不良资产包的价格,不会不低于2020年的3折。所以,目前而言,信达收购的房地产类不良资产包,通过重组、管理、处置乃至债转股,总体上盈利属于保守预期,未来能否成为显著的盈利弹性因子,则需走一步看一步。
都说信达资产太复杂,看不穿,风险大,我也承认,1.6万亿确实很复杂,不排除许多低效的、甚至有毒的风险资产,但诸如2亿吨权益产能的煤炭股权资产等等1000亿债转股资产及其它主动投资的上市非上市公司股权资产,顺周期时重估及处置的升值潜力与空间,实在是非常之巨大;负债1.4万亿也很吓人,但AMC公司就是这样的资产负债结构,高风险的同时也酝酿高回报的弹性因子,Dalio、Marks都是做不良资产赚大钱的。你会说,美国的不良资产业务与中国的不一样,信达会有一些任务的,化解风险是首要的,盈利是其次的,我也承认这一点,但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还是会去努力赚钱的。最重要的是,美国的AMC公司,是可能会破产、倒闭、归零的,信达会吗?绝对不会!即使华融,陷入巨大微机,仍会由中信接管而重生。信达行业先行者领先者的龙头低位与文化里的保守与稳健,是AMC公司投资的最重要逻辑基础:安全性。
如果盈利高弹性,只是意外之喜。
信达目前的股价,极低残的破产估值水平,属于一眼定胖瘦,有比较厚实的安全边际;每年持续稳定的30~35%派息率下,中高股息率(目前约8%)确定、且预期可恢复增长至正常十年年均水平(年盈利100~120亿,对应约16%)。Mark一下,公司2013.12.12日上市以来,2017年盈利记录:181.22亿,eps0.47,派息率30%,股息0.142,对应今日股价0.73港元,股息率约21.5%(港股通税后约17.2%)。
董事长,张卫东,任期2022.6~2025.6月。去年H2盈利仅7.94亿,今年H1盈利35.48亿,均为上市以来十年可比之最低。华融拖累、压制五年之久,新老交接,保守稳健的信达,尽最大努力的洗澡,自认为已尽于此了。
独立思考,自我决策,谨慎投资。

信达并入中投!
全国几百家央企,只有三家正部级:国家铁路集团(原铁道部改制),中信集团,中投集团。所以,华融并入中信系,信达并入中投系,属于一级子公司,仍是副部级,地位、级别都没有变。但中信与中投,都是高度市场化的集团公司,盈利诉求是十分明确的,资本运作同样驾轻就熟,与当初仅仅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权力的控股股东…财政布,是完全不一样的。
中投注册资本高达1.5万亿,汇金也属于它的一级子公司。我估计华融财政布持有的股权,同样会划转中投的,但有可能同时继续用合适部分股权,作为投资,置换中信股权,目前华融中信的控股权比例太低,与财政布持股相差太小,不利于公司治理的。
央企考核,从2019年的“一利两率”到2023年的“一利五率,一增一稳三提升”,久久为功,以谋厚积薄发。2024.1.24日,国资委将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引导中央企业负责人更加关注、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及时通过运用市场化的增持、回购等手段来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来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中特估,未来持续主线。信达,中字头,央企,行业龙头,稀缺牌照,盈利见底困境反转,隐蔽资产煤炭大王,跌长10年达85%,TTM4pe+0.18pb+8%股息率,去年10月0.666与1.22日0.66,15个月的大型双底,门可罗雀深度价投黯然销号、绝大多数人闻之不屑一顾……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俱齐矣。
信达华融,并驾齐驱,你追我赶,很好。

2023-12-04 16:37

11.29日开新仓信达,买入2份,0.76,仓位约2.6%;今日增持,2份0.75,2份0.74;目前仓位约8%,因为雪球组合不接受股价低于1.0的,所以无法同步,以后信达的变动就记录在本帖了。

2023-12-08 17:18

今日笔记,分享一下

2023-12-08 14:53

老铁中有投资信达的吗
愿意的,就聊一下时间、成本、仓位。
我知道,信达熬走了一些研究颇深的价投,譬如“纪念哥哥的天智”,当初曾经统计过信达的煤炭资产表,以前见过,现在一找,才知道雪球销号了,挺可惜的。

2023-12-01 18:07

中午,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获悉,有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于今日进场买入多家公募基金公司旗下ETF产品。,所购入的ETF产品多为跟踪央企指数产品。
相关的央企指数产品放量明显,比如央企创新驱动,从分时图看,早上10点半,国有资本运营就开始动手,一路买到下午2点半左右。
……谁都知道在守3000点,不过如今的市场,这种极不透明的操作,已经很难挽回信心及重塑信任了。因为2015年的gjd旧事,万亿级别,说过4000以下不减持,也说过3500以下不发新股…都没有作数……还是那句话,信心信心,首先要相信,30年下来,融资融资融资,基民总体上也亏钱,根上出了问题,不刮骨疗毒,场外资金不会源源而来,即使硬靠郑策和gjd资金发力,仍然改变不了短牛长熊的宿命。

2023-12-05 14:59

一声叹息

2023-12-09 13:14

【A股和港股上市公司积极回购】今年以来,A股和港股均出现一定调整,估值均处于历史低位。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8日19时,A股上市公司年内累计回购超过500亿元,港股上市公司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超过1100亿港元。北向资金今年以来净流入超450亿元,南向资金净流入超3200亿港元。分析人士表示,A股和港股市场都出现大面积的上市公司回购,充分说明了整个市场估值水平处于较低的状态。每当估值压缩到极致,也就孕育着更大的投资机会。2024年A股和港股均有望出现修复行情。(中证报)
……回购1100亿,南下3200亿,港股史无前例第四年连续下跌,外资到底卖出了多少

关于$中国信达(01359)$ ,自己的预期:2023年股东盈利61.7亿+16.3%(年报验证),eps0.162,派息率35%,股息5.66分。
成本0.735hkd,合0.675,股息率8.4%(税后6.7%)。大约1~3年,盈利恢复至上市以来前9年的平均水平,约120亿,eps0.315,派息率35%,股息0.11,预期股息率16.3%(税后13%),大约8年股息回本。
收市日记,分享一下,投资有风险,各自决策。

2023-12-08 01:28

2020年发行的“3年持有期”基金,一共39只,如今仅两只盈利约1%,37只亏损。这个市场有病,远不只在融资端的ipo永远堰塞湖,还有投资端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的职业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