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刚 的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回复:55喜欢:96
我觉得区别在于,购买的那个体验,是自然赋予的还是企业赋予的。
比如鸡蛋、牛奶、纸巾、麦片、醋等东西,不管什么品牌,消费者预期购买的东西,体验虽有差别,但大体是直接来自于大自然。不会出现买个鸡蛋没蛋黄,买个牛奶有苦味。虽然人类有能力造成没蛋黄的鸡蛋,估计这时大家不会认为这是鸡蛋。
但可乐、酒这样的,购买到的体验,是由这个品牌赋予的,如果买到一种饮料没有气泡,虽然也是可口可乐公司出的,那也不是可乐,可乐就得是有气泡的,而且是带有甜味的气泡,无糖可乐我就很讨厌。消费者的预期的这种体验,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人类对自然界物质进行了复杂加工,凝结了人类复杂劳动后的体验。这种人造体验,高度依赖于企业或品牌,壁垒可能就会高一些。

热门回复

一个想法:可能插座台灯消费频率太低,单价也低,没必要花很多钱投广告,消费者被广告洗脑形成条件反射的机会小得多。
而牙膏牙刷洗发水这种,虽然单价低,但一生当中需要持续反复消费,累计消费总额也相当可观,只要通过洗脑形成了消费习惯,从单个客户上赚到的总利润相当可观,所以品牌商愿意投入巨额反复洗脑,最后消费者就条件反射、下意识地做出选择,不经过大脑思考。

京东京造出的台灯、插座等,买的人好像也会很多。但京东出自有品牌的牙膏牙刷洗发水,我却不大会买。为何?我还得想想。

我的理解和你说的一样。所以,广告费用和渠道费用是消费品牌最大的壁垒。可口可乐做广告的水平不用说了。至于渠道,可口可乐在餐饮渠道是遥遥领先百事可乐的。餐饮渠道具有独占性,譬如肯德基,麦当劳,你点的套餐里边是可口可乐的,那么你一个百事可乐的粉丝也会很乐意喝餐厅提供的可口可乐。这种渠道独占性根本不给消费者选择权,所以含金量更高于广告早就的潜意识反射。

我觉得牙膏洗发水之类是个体体验差别非常大的产品,没有绝对好坏标准。像我好不容易在几年前发现了一款特别适合的牙刷,就一口气买了十支,怕它停产,不停产我甚至不会去尝试新的牙刷

因为传统消费者对品牌的适应成本太高,你说的牙刷、牙膏、洗发水还不够明显,最明显的是卫生巾,女性朋友一般十年以上都不会随便换牌子的,就算换也是试用1-2次,完了赶紧换回来
牙膏也明显特别是过敏牙龈炎基本都是长年不换的,他们都不敢别的,适应成本太高,如果换了不合适会严重影响生活体验,当然女性朋友占比特别高

可乐,酒,这样的我倾向于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口味,第二个潜意识绑定。其实costco也推出过自己品牌的可乐,没有成功。
这些东西,都是成瘾性的,刺激人的大脑,更多和潜意识,感性相关,而不涉及理性。
其它适合做自有品牌的产品,基本都是可以理性比较的。大米,纸巾,牛奶,食用油等。

我们可以做个对比实验。
我偶尔买可乐,但是一般都只会买可口可乐,这就是一种潜意识,习惯。
但是如果在肯德基,麦当劳吃饭,点套餐,套餐里是否可口可乐,还是百事可乐,我根本不在乎。

今天我去开市客逛,买着买着就买了 27 件,2300 多元。
电车让我更喜欢去开市客,因为停车更加方便,而山姆因为在地铁口,停车很麻烦。
刚开始只是想着买金枪鱼饭团,但是觉得来一次不容易,就会买很多。
坚果、牛奶这些都可以用自营品牌。
打印机和台灯可以定制款,也会比市场价便宜一些。
牛奶我还是觉得跟坚果有点像,就是收集一下,挺容易的,没啥品牌护城河。

我用的就是京东京造的洗发水和沐浴露,冲锋衣、卫衣、保暖内衣、内裤、牛仔裤和休闲裤等等也都是……总体没有踩雷的,都挺不错的

還有一種情況,這件產品會影響自身形象或展示給人的形象都會考慮品牌情況。如洗髮水會影響脫髮,牙膏影響美白等等。
牙刷影響人的舒適度,直觀會覺得自有品牌是低檔次的,類似酒店里的,所以不會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