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反面教材—可口可乐179亿收购汇源果汁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72回复:313喜欢:189

商务部2009年3月18日宣布,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未通过反垄断调查,决定禁止此项经营者集中,因为收购会影响或限制竞争,不利于中国果汁行业的健康发展。这是反垄断法实施以来第一个未获通过的案例。至此,可口可乐“刻舟求剑”的荒唐收购案被反垄断法和中国网民拯救

本文从果蔬消费的经济逻辑和订单农业的视角出发,讲述两个反面案例—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苹果汁企业国投中鲁安德利果汁海升果汁等,并结合苹果、柑橘两大水果在国内的发展逻辑,用事实来描绘违背经济逻辑的生意画面,请各位自行感受。

本人开始连载新书内容,敬请关注本人账号

一、刻舟求剑—同一个数据、同一个梦想

汇源果汁(2007年上市)、国投中鲁(2004年)、安德利果汁(2003年)、海升果汁(2005年)等招股说明书里都有类似的一段话:“我国人均果汁的年消费量不足1升,与发达国家人均年消费量20升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果蔬汁消费市场。”

以上就是它们与可口可乐共同的梦想,十几年过去了,至今梦想仍在远方招手,从未接近,见图一。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2007年、2018年果汁及果汁饮料产量分别为1,079万吨、1,589万吨。

时至今日,我们可以确定“可口可乐们”一直在做梦,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果汁消费量差距呢?下面聊聊新鲜果蔬消费的经济逻辑。

二、果蔬消费的经济逻辑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水果、蔬菜生产国,2017年,水果产量2.65亿吨,是美国的10倍;蔬菜年产量5.57亿吨,是美国的17倍,见表一,我国人均果蔬消费量远超美国。难道是美国老百姓太穷了,吃不起新鲜水果、蔬菜吗?

果蔬是一种商品,保质期很短,意味着在时间上可销售的时间短;含水量高,意味着有运费约束,在空间上覆盖市场范围有限;把果蔬产品想象成一瓶保质期很短的含水果汁,两大局限在空间、时间上约束着单位地区的果蔬产销规模,规模越小,生产成本越高

供给创造需求,如果供给成本过高,消费群体会减少,反之亦然,因此,中国人口密度及总量的空前优势,造就了无与伦比的果蔬市场规模,足够低的生产成本,使得绝大部分果蔬为鲜食

因此,答案确实是美国地广人稀,导致其吃不起新鲜果蔬,但也需要摄入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所以选择加工后保质期长的果蔬产品,最终就成了美国人均消费果汁量高,吃维生素片也多。同理,美国动物蛋白质生产成本低,所以美国人吃肉多,吃果蔬少,美国胖子自然就多了。

综上,这就是果蔬消费的经济逻辑,再好的一杯NFC或100%果汁,也无法胜过一颗新鲜的红富士苹果或褚橙。“可口可乐们”抱着无法实现的梦想,违背了经济逻辑而不自知,汇源果汁上市后的经营业绩一塌糊涂(见图四)。

国内果汁市场没戏了,欧美发达国家也确实需要喝果汁,那出口浓缩苹果汁的企业有前途吗?下面先聊聊水果品种的市场选择。

三、水果品种的市场选择

见图二,自2003年起,我国水果的增量主要来自于苹果、柑橘,原因是保质期长,可以对比西瓜、梨、葡萄、香蕉、桃、杏等等。水果有“季产年销”的特点,保质期长是保证全年供应的关键因素,在北方冬天,一箱苹果放在窗外可以保存半年,苹果在耐贮性上完胜,成为西瓜外的第一大水果。

由于苹果树不耐热、柑橘树不耐寒,两种水果的主产省份以长江为界,北苹果、南柑橘。由于保质期长,规模空前的鲜食水果市场选择了苹果、柑橘,同理,也为生产端提质增量创造了有利条件,见表二,时至今日,苹果、柑橘的生产效率一直在提升

在苹果里,同样可以看到洋猪淘汰土猪的品种演变。1980年农业部批量引进富士品种,在国内试验8年后推广至全国,红富士结果期早、产量高,果实个大、品质优良,耐贮运,常温贮存可至次年5-6月。一经推出,迅速替代了国光、青红香蕉、金帅等本地品种。

如此细思,褚时健老爷子选择的冰糖橙生意,晚熟(竞争品种少)、高糖低酸(鲜食),保质期长(产销规模大),橙子单价高(解决运费难题),生意直觉令人赞叹。

四、尴尬的原料困境

回归正题,苹果汁顾名思义是苹果榨汁,2017年中国苹果产量接近全球的50%,按理说肯定不缺原料,可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原料不足

(一)原料减量降质

我国栽种苹果以鲜食为主,即同样土地种植鲜食苹果的产出最高,种植榨汁品种不划算,加工原料大部分是以鲜食苹果的残次果、落地果为主。另外,鲜食苹果酸度很低,所以出口价格较低,因为出口苹果汁主要用于混配其他果汁,所以对酸度的要求很高,高酸高价,含酸量每增加0.5%,每吨价格约提高1,000元。

我国是鲜食苹果大国,消费升级的引导下,果农一直在致力于苹果提质增量(前文已论述),尴尬的是品质升级意味着单位种植面积的残次果产出减少、酸度降低,原料获取与苹果业发展逻辑相悖

为维持产销规模,必须采购更多的残次果,需要扩大采购范围,更远的距离意味着更高的运费,在苹果提质的经济逻辑下,原料成本不断上升,进而恶性循环

如图三所示,2008年以来,苹果产量连年攀升,苹果汁出口量却止步不前,甚至呈现下降趋势,全行业开工率下降,足以佐证上述判断。

(二)垂死挣扎的订单农业

业内人士也很清楚其原料困境,但总不能自炒鱿鱼,必须想招自救,国投中鲁2004年披露其率先在国内进行高酸苹果基地建设,己在乳山建成0.5万亩,IPO募集资金1.9亿元将用于在山西建设5.2万亩高酸苹果基地。加上原有的高酸苹果来源,公司产品总量的50%以上可以达到高酸要求。

想象总是美好的,这招自建原料与东阿阿胶的自建养驴基地、南宁糖业的自建甘蔗基地,是否似曾相识?违背经济逻辑,做得越多,死得越快。

归根结底,同样的土地可以种高酸苹果,自然也能种红富士,如果企业拿不出足够高的收购价,使农户收入超过种植鲜食红富士,那农户不可能有积极性,一切都是徒劳。

同理,随着汽车、农用机械的普及,驴作为畜力工具逐渐被替代,东阿阿胶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原料困境,但驴任何部位产出均受猪、牛、羊等的竞争,驴皮以外的部分难以卖出高价,养殖综合收益低,存栏量持续下降。

见图四,“可口可乐们”违背经济逻辑自有其代价。

(三)更加悲剧的柑橘汁

与苹果一样,我国柑橘以鲜食为主,主要为宽皮柑橘(果皮宽松易剥),适合加工的柑橘品种比例很低,榨汁也只能以残次果为原料,但还有一个制约柑橘汁的麻烦。

鲜食柑橘品种在榨汁后会出现“延迟苦味”,指柑橘果实鲜食时并无苦味,然而经榨汁、杀菌等加工处理后就表现出苦味的现象,主要是柠碱等苦味物质造成。

由于对鲜食无影响,市场没有动力改良柑橘品种(减少苦味物质),增加额外成本“去苦”又得不偿失,因此国内橙汁产量很小,绝大部分橙汁需要进口。

五、结语

早知三日事,富贵万万年。



吃垃圾系列一:蛋白质分割的垃圾处理—东阿阿胶的衰落、双汇的崛起

吃垃圾系列二:白酒提质与吃垃圾的良性循环—茅台、五粮液、洋河

吃垃圾系列三:啤酒业今生来世—青岛啤酒一统天下的妖言

吃垃圾系列四:农产品原料争夺战—榨糖、涪陵榨菜、伊利、蒙牛

保质期:激战的护城河—保质期竞争下的分工深化

动物蛋白质的市场选择和企业订单—伊利股份


@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格力电器双汇发展青岛啤酒

$格力电器(SZ000651)$ $双汇发展(SZ000895)$ $青岛啤酒(SH600600)$

精彩讨论

敏友2019-10-11 17:12

劳动力价格不是鲜果和果汁选择的关键因素,因为水果相对于蔬菜类来说劳动力需要较少,只在季节性采摘上需要密集的劳动用工。蔬菜类型的品种选择受劳动力价格影响大,块茎类植物相对于叶菜所需劳动力较少,所以西餐多间胡萝卜,少见叶菜。请注意,块茎类和水果都有采摘的潮汐用工量。所以这里按住潮汐用工量,不应该劳动力需要较少的鲜果反倒被种植环节的用工成本所淘汰。

如果说人工成本要在鲜果与果汁的选择上发挥作用,那么也该是采摘以后的分拣保存物流分发零售维护等等一系列环节均高度依赖人工,而无法被工业大流水取代,从而导致鲜果零售价格昂贵而市场需求萎缩。但这点和销售半径的市场规模大小两者又存在很大互相干扰的关系,我意思取一个角度即可,我还是选择市场规模。请试想,中国的大型屋村社区的规模为水果零售提供了多少空前的分工条件!这点区别居于关键地位的可能性最大。

加班的会计2019-10-11 23:15

嗯嗯,果汁比例太低的果汁饮料,本质上是接近于水饮料了,我认为是卖水+配料。在研究鲜果与果汁的对比时,含有这些低比例果汁饮料的数据,就几乎没用了。

加班的会计2019-10-11 22:49

我的观点仅限于本文,请不要延伸,进而指责我错了。

1、本文用了一句话,一杯再好的NFC或100%果汁,也比不上一颗新鲜的红富士苹果或褚橙,那些低比例的果汁饮料不在本文范畴内。

2、你说是汇源做得不好,而不是因为行业问题,请问国内100%果汁或NFC企业,有稳定盈利、稳定扩张的企业吗?麻烦您举例说明,而不是直接否认我的观点。

3、您提及文中使用的美国人均果汁消费量口径有问题,这没关系的,因为这个数字只想标明美国人喝的果汁远高于中国人,至于是5倍还是10倍都不影响本文逻辑,3倍也成立。

4、我从来没说过美国会出大公司,不论是否会出,我没说过。数据引用口径很重要,果汁的细分很多,100%果汁,或者低比例果汁混在一起的数据没法看,因为低比例的就接近于水饮料了,一样可以有自己的市场,低比例果汁饮料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5、请问您引用的果汁零售额的口径包含哪些果汁分类?尽量使用数量,而不是金额,不然价格差异会严重干扰信息比较,因为两国物价会干扰很大,能换成数量吗?

6、从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果汁及果汁饮料数据来看,我就发现了这个口径数字包含了所有含果汁的饮料,数据口径不合适的话,我不用,也不认可。

等市值200万就回家2019-10-11 21:02

1、套袋果子果锈少,上色好,上色时间比较一致,有利于采摘,另外因为套袋因为农药喷洒不到果面,农药残留少一些;2、我家陕西宝鸡,种苹果的不是很多,但基本都套袋,主要因为不套袋的品相不好,不好卖;3、套袋的主要成本主要还是在人工,总的折合下来每斤商品果成本应该在1角钱左右吧。

加班的会计2019-10-11 15:29

大规模生产有条件的,生产出来卖给谁? 保质期短,只有1周时间,上哪找那么多客户卖出去?  美的空调也想天天24小时不停滴生产,生产出来卖给谁?这不是找不到那么多客户吗?所以选择T+3柔性生产。 任何企业都想拼命生产,但卖给谁???
谷物可以保存1年以上的,客户慢慢找呗,降价总能卖出去。建议从保质期视角思考
$美的集团(SZ000333)$ $格力电器(SZ000651)$ $海尔智家(SH600690)$

全部讨论

5万干大A2023-12-18 12:01

乒乓小王子2021-07-09 17:38

纵观汇源果汁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跟资本的纠缠史,不踏踏实实做实业,天天想着养肥了猪,卖个好价钱。对内管理,任人唯亲,一帮父老乡亲勾勾连连,简直就是个笑话。在汇源公司,看门的保安、伺候老朱起居的女保姆能上当厂长,打算离职的一女厂长能突然当了副总裁。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啊。公布的奖金,你不去财务要钱,从不主动发,还三天两头糊弄员工集资入股。据说,有个员工因为绩效考核不合格,用人部门已经谈妥了辞退,收拾行李的工夫,总部的调令到了,人家高升了,这剧情比刘老根的乡村爱情可精彩多了…

果果粒2020-04-16 14:09

优秀,会计兄平时都看啥书啊

加班的会计2020-02-21 23:10

你自己都把答案说出来了,还有疑问?市场选择成本低的,哪个成本低

加班的会计2019-12-15 07:20

任何生意,都是性价比高的胜出,这就是需求定律

姜杨说股事2019-12-13 17:01

感谢于兄分享文章,有处不明白,还望不吝赐教:
       文中鲜食水果销量大,果汁销量小,对消费者来说是含量相同的营养成分鲜食水果价格低的缘故,所以保质期短的鲜食水果淘汰保质期长的果汁,对吧?
       在农产品原料争夺战一文中,利乐包装的牛奶销量大,鲜奶销量小,而这次是保质期长的反而打败保质期短的,也是价格低的道理吧?
      两者都是需求定律决定,质量一样的情况下,成本低的胜出。@加班的会计

姜杨说股事2019-12-13 16:47

我刚打赏了这篇帖子 ¥3.00,也推荐给你。


感谢,收益良多。

克劳德CN2019-11-08 02:35

加拿大水果蔬菜都贵,不过某些国内的高价水果却很便宜,像车厘子。不过肉倒是便宜到不可想象,猪肉是国内一半的价格都不到

加班的会计2019-11-06 08:36

嗯嗯,我想水果也多是保质期较长的水果,可以远距离运输、长期储存,进口可以解决一部分。美国蔬菜多是根茎类,比如土豆、胡萝卜、洋葱等,叶菜类与国内相比少很多,本身就是保质期的约束,美国消费叶菜成本太高。

Isaac-Chao2019-11-06 05:48

这个小票里没有水果,但确实比蔬菜要便宜。跟国内刚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