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原料争夺战—榨糖、涪陵榨菜、伊利、蒙牛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76回复:342喜欢:260

本文为吃垃圾系列第四篇,如有不解,请阅读后附文章。

涉及蛋白质分割、发酵生产等产品,由于生产过程不可避免地产生“垃圾”,如何有效地吃垃圾是深化分工的共同方向,如双汇冷鲜肉与火腿肠,青岛啤酒的副牌等。

农产品加工业不得不依赖其原料数量和质量,是行业的共同困难,确保原料供应量、质量是分工深化的共同方向,即吃饱饭,并将垃圾推给竞争对手

吃饱饭的凭借是价高者得价高自然饭香,一举两得。但额外的高价不能凭空而来,只有在生产管理上胜出,如此将额外资源投入到原料采购,进而良性循环,扩大竞争差距

不同的农产品局限不同(运输半径、保质期、质量良莠不齐)、生产工艺不同,吃饱饭的分工深化方向不同。

本文以南宁糖业、褚时健经营糖厂、涪陵榨菜伊利、蒙牛为例,分别讲述在不同的农产品局限下“吃饱饭”的经济逻辑,并验证其在财务报表中的表达。

一、南宁糖业—饥寒交迫

榨糖传统工艺是甘蔗经过切碎碾压,压榨出来的汁液除杂质,之后高温熬煮蒸发水分,高浓度的糖浆在冷却后凝固成固体块状的粗糖,即红糖;再经过离心机分离糖蜜,即可得白糖。从生产工艺来看,榨糖很简单,内部管理、技术提升受边际产出递减约束,不可能无限降低成本,因此,竞争的关键在吃饱饭,提升开工率

甘蔗单价低,约500元/吨,且甘蔗生长的光照、通风条件影响其产量及含糖量,种植密度不能过大,运输半径约束强;甘蔗收割后就近榨糖,糖本身就是防腐剂,保质期约束弱;农产品产出参差不齐,必有质量约束

在甘蔗运输半径约束下,糖厂的经济采购半径有限,区域内供应量有限。广西约占国内6成的食糖产量,糖厂林立,采购区域重叠,每年榨季来临,抢甘蔗层出不穷,原料保障是所有糖厂的头等大事。

加强原料保障意味着加大原料采购的资本投入如增加原料储备量、延伸原料供应链、自营原料物流、自营原料种植、增加生产流程或时间等在财务报表中的表达均为存货周转天数上升

南宁糖业约占广西产量的10%,由表一可见,产能持续增长,产量基本稳定,意味着其常年与周边糖厂争甘蔗,年年吃不饱,开工率逐年下降,恶性循环;2016年,拼死一搏妄图自种甘蔗,违背经济规律导致连续巨亏,挂上了“ST”,应该快饿死了。

二、褚时健榨糖的关键—吃饱饭

争夺原料很简单,价高者得,只要多付一些,要多少有多少,难的是多付的部分从何而来?只有在生产管理上节省出来一点点,逐步投入到原材料收购里,提高开工率,进而良性循环。如果股东一味补贴,生产管理上总是输一筹,竞争之下,差距逐步扩大,小米、乐视是前车之鉴。

1963年,褚时健到新平县曼蚌糖厂担任副厂长,糖厂多年来只赔不赚。他用1个多月调查清楚亏损关键,随即着手降低燃料成本,如刮锅垢增加受热面积、用干燥后的甘蔗渣替代褐煤;提高出糖率,如增加蒸煮流程,滚筒从3个增加到6个。

随后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培训、挖角技术人员,改用真空蒸汽锅煮糖等。原来1斤糖用5.5斤燃料,改进后只耗0.8斤;原来一级品率不到15%,改进后的产品比一级品还棒。

降本增效由易到难,生产管理提升了,企业扭亏为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接着便有额外的资源去解决糖厂发展最大的问题:原料。

(一)提供技术服务

当时在新平,甘蔗种植面积是国家的硬性任务,农民种甘蔗经验少、办法少,也不是很上心。

褚时健到糖厂后,经常往山上的蔗田跑,和蔗农交流,了解甘蔗种植情况。很多甘蔗长得不好,是因为脚叶太密,通风、光照不足,于是他建议蔗农做疏叶工作,打掉一些脚叶,提高甘蔗的含糖量,蔗农们忙不过来,发动工人帮忙,目的就是要甘蔗长得好。

他还从厂里抽调工人,专门为蔗农修理农药喷雾器,挨家挨户上门检查喷雾器、说好话,让蔗农们及时喷药除虫,甘蔗打了农药后,不生虫了,产量提高了。

(二)修路换甘蔗

甘蔗种植面积是硬性任务,其他无所谓,褚时健发现很多甘蔗地产量不错,但车开不进去,只能遗弃在地里,他索性从厂里申请费用,帮助蔗农把路修出来。

同时,褚时健和有大量荒地的生产队商量,他负责把荒地的路修出来,生产队负责组织农民在荒地种甘蔗,双方一拍即合,于是,糖厂每年又多收了几百吨甘蔗。

(三)烤酒换甘蔗

当地傣族人酷爱喝酒,而当时酒类属于凭票购买的紧俏物资,市场上根本买不到。褚时健便想到,用糖厂生产的甘蔗烤酒当成种植甘蔗的奖励,低价卖给附近的傣族村民。他向村民们保证说:“如果甘蔗种得多,到时候一家就多卖给你们3斤酒。”

三、涪陵榨菜—提质典范,暂时受挫

生产工艺、原材料局限决定生意重点,经济逻辑的控制不能违背,财务报表的表达亦是必然。

(一)榨菜生产工艺—必须吃垃圾

榨菜生产是以青菜头为原料,经过三次加盐腌制压榨,酵藏熟化之后,继续加工即为榨菜。其中第二次腌制里有发酵过程(约20-25天),第三次腌制及贮藏期较长(约6个月以上),酵藏贮存过程是榨菜加工的后熟过程,是鲜味、香气形成的重要过程,其间有复杂的生化反应(非发酵)从生产工艺看,榨菜产出质量必然不稳定,因此必须有吃垃圾配合,2011年之前有“健牌馋猫榨菜”,今天有“乌江碎米系列香辣口味榨菜”、“乌江系列麻辣口味榨菜”,辣味的痛觉和热觉是掩盖瑕疵的绝佳选择

(二)青菜头局限—必须就近腌制

从原料来看,青菜头单价低,不足千元/吨,运输半径约束强;农产品均有质量差异约束;青菜头收获期仅1个月,加盐腌制后可长期保存,保质期约束弱。

截止2010年6月末,仅涪陵区分布着7个榨菜生产厂,6个原料收购站,同样地,褚时健糖厂前后100+公里,有22个榨糖点。

(三)提质的必须方向

榨菜的主原料是青菜头,产品提质一定是提升青菜头质量和加工质量

在采购青菜头方面,采取订单合同(固定价收购)、保护价合同(市价与保护价孰高定价),即以高价鼓励农民种植、提升青菜头品质,以保障采购数量和质量。

在采购方面,加大新鲜青菜头采购比例,自己进行三腌三榨以提升加工质量。招股书披露“腌制青菜头的窖池极占空间,公司不会在青菜头收割时一次性足额采购新鲜青菜头,而是在生产过程中视生产需要向加工户采购青菜头粗加工产品。”

在生产方面,延长酵藏后熟时间意味着加工质量提升

以上提质内容在财务报表中的表达均为原材料周转天数增加

真实世界的生意里没有无缘无故的提价,涪陵榨菜的提价是以产品提质为基础的,参见表二数据。品质提升一旦被市场接受,提质必然推动量价齐升,业绩持续增长。

(四)护城河的基本盘仍在

涪陵榨菜在2018年继续提质提价,很明显市场对其提质并不接受,反馈到业绩上不可避免,因此2019年2季度利润下滑。公司经营确实出错了,但业绩下滑不能说明一切,重点是公司解决行业困难的能力下滑了吗?护城河是否仍在?

1、原料地利优势

我国青菜头产地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主要集中在重庆和浙江地区,两地约占80%左右的种植面积。2010年,重庆种植约75万亩,其中涪陵区约57万亩,浙江种植约30万亩。

榨菜单价低,运输半径约束强,榨菜加工企业不能远离原料产地,地利优势无法复制。

2、原料保障优势

公司多年来通过订单合同、保护价合同等多种形式鼓励青菜头种植,以免费或低价方式提供高产榨菜种子给种植户,聘请专家、组织技术人员对菜农进行种植方法的系统培训。这些措施推动了青菜头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质量的提高,涪陵榨菜已在当地控制住原料供应来源,原料保障优势无法复制。

3、榨菜品质优势

榨菜生产的三腌三榨里发酵、熟化过程决定产品品质难以稳定,是行业的共同难题,公司以其榨菜产销规模、排产稳定性的绝对优势在生产品质上遥遥领先,其品质优势无法复制。

综上,涪陵榨菜的生产优势仍在,暂时遇到了挫折,在市场考试上跪了,但护城河的基本盘仍在,翻身并不是难事,不应对其过分悲观。至于何时能迈过失败继续前进,只能等待财务报表的信号,不可主观臆测。

四、伊利、蒙牛—奶源争夺典范,伊利胜出

牛奶生产是以原奶为主原料,经过脱脂分离、加乳脂产品标准化、乳脂均质化、杀菌(巴氏杀菌或超高温杀菌)即得牛奶,不同杀菌方式,保质期不同。生产极其简单,乳制品生意的关键是奶源保障(数量、质量),原料竞争价高者得,高价收奶的依仗便是伊利、蒙牛成功的秘密,即冰淇淋处理产销不均衡。

(一)乳制品难题—产销不均衡

受奶牛自身产奶特点的影响,全年奶源供应量有季节性,每年的1-3月奶源富裕、8-10月奶牛因夏季高温影响而产量下降;酸奶、乳饮料、冰淇淋等销量也存在一定的季节性波动,夏季天气炎热销量较高、冬季天气寒冷销量较低。

原奶单价较高,5000元/吨左右,波动较大,运输半径约束弱;原奶生产有质量差异;原奶保质期很短,冷链运输、保存下只有几天,保质期约束很强

奶牛每天挤奶约3次左右,其产出是连续的,且难以存储,企业必须持续生产消化原奶,但乳制品大多保质期较短,产销不均衡是行业共同难题。

(二)伊利、蒙牛率先发力冰淇淋

国外乳制品行业依赖奶酪、黄油、冰淇淋解决原奶的产销不均衡难题,而我国蛋白质主要来源是猪,前两者消费市场规模小,冰淇淋便成为解决难题的关键。企业有冰淇淋解决原奶的产销不均衡,高价收奶的资源来源于此,良性循环下,后来者无从模仿

1993年,伊利推出火炬冰淇淋,同样的价钱个头更大,即成爆款,供不应求,产销两旺。

1、验证一:伊利上市初期产品结构

2、验证二:1996年伊利上市募资项目

参见伊利招股书,当年的募资项目主要是处理原奶产销不均衡、提升原奶质量的招数,如下:

3、验证三:蒙牛的逆袭之路

1999年,牛根生创办蒙牛,开启逆袭之路。深谙乳制品生意的他依然选择以冰淇淋起家,当时公司的经营口号是“聚精会神做牛奶,一心一意做雪糕”。

综上,通过伊利、蒙牛早期发展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乳制品行业成功的秘密。冰淇淋的历史机遇已经过去,没有能力保障奶源,光明乳业、三元乳业、新乳业等等无非是陪跑的运动员,没有任何机会,早该GG了。

(三)三聚氰胺的分道扬镳

乳制品生意的关键是奶源保障,企业竞争自然是要加大原料相关的资本投入,比如自建饲料厂提供给奶农、自建牛奶养殖基地、自建奶站、自建收奶及物流队伍等等,以上种种经营内容在财务报表中的表达均为原材料周转天数增加

蒙牛火箭般的业绩增速不可能按部就班得来,上游奶源的建设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于是有了蒙牛空手套白狼的经营策略“先有市场、再有工厂,奶源全靠抢”

由表六可知,两公司原材料周转天数自2006年起分道扬镳,反映了各自对奶源建设的不同态度,上游奶源保障程度又决定了各自的产品质量。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市场对乳制品的质量需求急剧提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2009年中粮入主蒙牛,牛根生引咎辞职,自此蒙牛彻底输给了伊利

五、结语

本文以三组案例分别从运输半径、保质期局限出发,论述吃饱饭的经济逻辑,篇幅所限,质量局限下文单独论述。

研究食品饮料已有半年,自认为已挖到金矿,经济逻辑对生意的控制不可违背,可顺手擒下食品饮料所有明星公司,以此证明一人可胜过一个研究院。


吃垃圾系列一:蛋白质分割的垃圾处理—东阿阿胶的衰落、双汇的崛起

吃垃圾系列二:白酒提质与吃垃圾的良性循环—茅台、五粮液、洋河

吃垃圾系列三:啤酒业今生来世—青岛啤酒一统天下的妖言

保质期:激战的护城河—保质期竞争下的分工深化


@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格力电器双汇发展青岛啤酒

$伊利股份(SH600887)$ $涪陵榨菜(SZ002507)$ $双汇发展(SZ000895)$

精彩讨论

淡然路过恋2019-08-26 18:13

从作者的文章看的出来,伊利的步子明显走的更稳,有今天的老大地位也是实力所在了。

落莫寂然X9X72019-08-26 18:20

蒙牛早年空手套白狼疯狂抢奶源的做法,对整个乳业来说影响很不好,还差点毁了整个圈子。

加班的会计2019-08-26 18:47

该说都说了,不需要写会计科目流水账,那是唐朝写的,我不写

加班的会计2019-08-26 16:59

研究食品饮料已有半年,经济逻辑对生意的控制不可违背,顺手擒下食品饮料所有明星公司,以此证明一人可胜过一个研究院。$青岛啤酒(SH600600)$ $格力电器(SZ000651)$ $伊利股份(SH600887)$

敏友2019-08-26 21:05

怎么没有人鼓掌,如果没有科学精神,还混个锤子

全部讨论

2019-08-26 18:13

从作者的文章看的出来,伊利的步子明显走的更稳,有今天的老大地位也是实力所在了。

2019-08-26 18:20

蒙牛早年空手套白狼疯狂抢奶源的做法,对整个乳业来说影响很不好,还差点毁了整个圈子。

研究食品饮料已有半年,经济逻辑对生意的控制不可违背,顺手擒下食品饮料所有明星公司,以此证明一人可胜过一个研究院。$青岛啤酒(SH600600)$ $格力电器(SZ000651)$ $伊利股份(SH600887)$

2019-08-26 21:05

怎么没有人鼓掌,如果没有科学精神,还混个锤子

2019-08-27 14:36

写得真好,解答了我对榨菜的很多疑问,特别犀利!总而言之,在食品饮料乃至粮油加工等一切依赖于农产品的行业,原料的供应都是极其重要的,直接决定了公司的发展乃至生死。另外,所谓吃垃圾就是具有消化尾货的能力,公司盈利的本质在于减少浪费,利润是用各种方式省出来的,这种省不只是加工耗费的减少,有时更多以产品的形式呈现。

2019-08-26 18:33

怪不得 伊利这几年这么牛。原来是没竞争对手了。

2019-08-26 17:42

南宁糖业之所以栽了,是因为糖是受价商品,投入了成本却没得到相应的收入,市场的考试不及格。

2019-08-26 17:21

@嘿嘿710

2019-08-27 12:47

伊利的应收账款增幅近两年都比营收增幅要大,有没有可能是给经销商宽松的赊账期来换取市场份额,提高市占率哈

2019-08-27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