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销均衡的分道扬镳—格力、美的2019年半年报解读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255回复:924喜欢:461

注:本文内容仅指格力美的空调生意,不涉及其他产品,请勿理解错误

一季报时,已判断美的在去代理商化,半年报更翔实的数据证实了这一判断,美的也大方地承认了。缩减渠道层级(去代理商化)是T+3业务模式的延伸,是美的放弃压货促进产销均衡,转而选择终端销售带动生产的柔性生产模式。如此,美的进一步地背离产销均衡,与格力分道扬镳

产销均衡是工业化规模生产梦寐以求的目标,多少超级企业为之夙兴夜寐,如丰田汽车贵州茅台万科,以产定销,终端低价销售换取排队竞购,以此稳定产销。美的也为此奋斗多年,但勉强压货反受其害,始终做不到,转而选择柔性生产(T+3)

美的集团财报里的工作规划重点提及T+3业务模式变革、渠道转型(去代理商化、扩大网销)、一盘货物流建设,这3点我都有不同的意见。

一、美的渠道缩减的实施效果

由表一可知,上半年空调行业不景气,只有格力美的、奥克斯实现增长,集中度提升,但奥克斯1季度同比增长约40%,2季度下滑约10%,惨不忍睹,回头写篇文章专门说说悲剧的奥克斯

再进一步估算,上半年,美的家电类内销线下渠道销售477亿元,同比减少8亿元,结合空调、冰洗整体销售行情,可以合理推断,美的空调线下渠道收入是下滑的。

因此,缩减线下渠道层级本质是减商,并未提效,同时网上直销的扩张将进一步冲击线下渠道,短期内提升收入、毛利率,但最终会损害线下渠道平衡产销的能力,进而破坏供应链稳定性。美的产销平衡能力本就较差,渠道缩减后进一步弱化,可以预期淡季来临时,上下半年产销量落差扩大

二、美的T+3的效率缺失

美的推动T+3改革,意在改变过去主机厂汇总省级代理商的订单大规模备产,再从主机厂到省代、到零售商层层压货的传统产销模式(追求产销均衡),转为直接汇总零售商的订单,多批次小批量的柔性生产模式(T+3)。

理解T+3模式改革,对产销均衡、库存分布的影响,请参考图一。另外,美的其实很清楚格力向经销商压货以促进产销均衡,提升供应链稳定性的好处,但确实自己做不到,无法复制,不得已转而选择T+3柔性生产模式,但违背空调行业的经济规律,只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要做到提前半年多向经销商压货,一是要产品竞争力要强,完全不愁卖二是要给予足够大的批零价差,库存有风险,必须远高于利息三是要有大量经过市场优胜劣汰的经销商。三者缺一不可,因此今天的空调行业已无人可以复制格力模式。

(一)什么是库存

零售端需求有波动,难以预测,存在信息费用,因此库存不是越小越好,也无法完全消除,问题只是库存放在供应链哪个环节,成本更低。

放弃压货的稳定排产,执行柔性生产,意味着要么放弃大规模备产之利,整个供应链降低库存,响应终端需求波动时,整个供应链随之起伏(本月10万台,下月20万台),承受高昂的生产成本;要么保留大规模备产,将库存从销售渠道转移至上游供应商,以原材料、零配件的形态存在

如果库存只是从销售渠道转移到上游供应商,那么供应商备货由于缺少供需信息而多出的“浪费”依然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的成本上升,得不偿失

(二)小天鹅T+3的真实世界

洗衣机是美的最早执行T+3,且成功的事业部,因此,以小天鹅来看看T+3,远比听故事,更真实

由表二可知,小天鹅在2012-2015年收入规模逐年快速增长,其原材料库存却不升反降,同时存货周转天数也在一直下降,从经营结果来看,T+3实施效果不错

但在2016-2018年,小天鹅产成品规模、存货周转天数突然跳升,在此期间经济复苏、网上直销带来需求增加,小天鹅只能增加库存来应对终端零售需求,报表数据很诚实,过低的库存根本无法响应需求波动(美的报表数据亦是如此)

(三)转移的库存分布

小天鹅库存减少,周转效率提升,库存真的被消灭了吗?

由表三可知,立义科技、协诚股份几乎为美的专属供货,美的自2015年执行T+3以来,两家公司产成品占比逐年上升,说明美的零配件库存已开始向上游供应商转移

综上,真实世界里终端需求有波动,必须有产成品库存应对;同时,美的执行T+3,并没有完全放弃大规模备产之利,只是把渠道里的部分产成品,转换成上游供应商的零配件,但供应商并不掌握终端销情,备产库存效率较低,一定产生浪费

另外,在某美的空调生产工厂里,淡季产量只有旺季的50%,供应链排产跌宕起伏,T+3额外的成本由谁来承担

三、渠道转型破坏产销均衡

2018年下半年空调行业再遇寒冬,美的受渠道库存拖累产销失衡,空调销售停滞不前,也许正因如此,在2019年开始渠道转型,去代理商化、扩大网销。

(一)验证—去代理商化、网上直销扩大化

结合表四可知,上半年,美的空调单价大幅降价,降价幅度远高于格力海尔,毛利率提升却更多,说明毛利率上升绝不是因为原材料下跌,是去代理商化与网上直销扩大化的体现,美的半年报也已承认该推断。

同时上半年,美的收入增长7.7%,销售返利大幅提升,且幅度远高于格力海尔,不同渠道返利比例不同,说明其渠道结构发生变化,此处亦验证了上述推断。

(二)自己扛库存、自建物流—破坏产销均衡

去代理商意味着美的将自己承担原代理商的分工职能,比如自己为终端需求波动的储备库存,自建全国配送的仓储物流体系,即“一盘货”。

空调行业的最大特点:受天气影响,每年高温时间不定,淡旺季销量差异巨大。前面已经论述,必须有库存应对需求波动,如果没有代理商扛库存,美的就必须自己扛库存,产量、型号、排产时间如何确定?放弃自负盈亏的代理商,意味着主机厂要靠自己预测销情信息费用永远比竞争对手高,预测失误的成本会沿着供应链放大,损害排产稳定性,进一步破坏产销均衡。

四、“一盘货”违反分工规律

美的在半年报里提出:“全面升级全国直配网络布局,大力整合仓库资源和加密仓网,并计划于2019年实现在近140个城市布局家电/快消综合配送中心;加快自动化仓储布局,未来两年将建成4万平米全自动化立体仓库。”如此是对代理商分工职能的替代,是物流体系的升级,是物流外包向自营的转变,是违反分工规律的自残

仓储物流生意的产销均衡极其重要,只有量大、稳定,才能充分提升产能利用率,从而降低成本。家电终端需求波动,尤其空调销售淡旺季差异很大,如何平衡产销?这也是公司财报里反复提及“尝试对外业务模式、与电商平台合作、库存共享等等”的原因,产销已经失衡

再来点真实世界的案例,早年的双11年年爆仓,但最近三年已经没有此类新闻了。菜鸟网络整合淘宝、快递公司自有业务,以最大的业务量平衡产销,成本大幅下降,甚至有片区内一个老板经营几家快递公司业务、几家快递公司的包裹拼箱配送等等合作方式。自营封闭的配送体系如何斗得过?违背经济规律,自有代价,所以刘强东半夜写信哭诉:2018年京东物流亏损23亿元,连续12年亏损。

由表五可知,对比同行的泥腿子们,顺丰拒绝加入菜鸟,日子不好过,考虑费用资本化金额后,利润连年下滑,经济规律立竿见影。如此,美的自建一盘货物流体系会如何呢?拭目以待。

五、结语

美的放弃追求产销均衡,与制造业本质背道而驰,在此衷心地感谢美的集团管理层,经济规律不可违背,忤逆者自有代价。


不一样的白电企业(格力电器之一)

销售返利会计处理的推断(格力电器之二)

白酒行业为例—从销售返利看企业竞争(格力电器之三)

空调为例—从销售返利看企业竞争(格力电器之四)

揭秘其他业务收入的合约选择(格力电器之五)

从产销均衡看格力护城河的成长崛起(格力电器之六)

驳斥专业机构—美的集团所谓4个优点(格力电器之七)

美的集团T+3的效率缺失(格力电器之八)

@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格力电器美的集团青岛海尔
$格力电器(SZ000651)$ $美的集团(SZ000333)$ $海尔智家(SH600690)$

精彩讨论

瀛东湖2019-09-02 08:49

看评论就知道,很多人没有制造业的经验,完全不明白平滑产能的重要性,所以对会计的文章理解不了,这里简单科普一下。
制造业的成本分为固定和变动,其中固定部分,比如工资支出,水电,厂房租金等,这些不管你开工率高低都是刚性的。变动部分,比如原材料,这些属于多生产多消耗。因此,制造业都有一个损益分歧点的概念,就是说,一个月的排产率必须达到一个固定的金额以上才能够盈利。这就是制造业为什么会追求平滑生产的缘故,因为如果可以做到的话,可以极大地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最终反映的不仅仅是自身盈利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是对终端客户有利的--因为有更多降价的空间。空调,是一个销售量季节性极强的产品,但是因为技术迭代并非很快,产品更新幅度不大,因此有能力的厂家都会力图追求平滑生产,格力就是其中最厉害的。我们可以看看,手机行业就绝对无法使用这个办法,因为技术迭代太快,存货面临的是一直贬值的趋势,哪怕是苹果也是如此。根据终端需求适时调整生产,听上去很美,但是季节性要求很高的产品,如果没有平滑生产的能力,您将面临下面的问题:1、工资支出,淡季大批解雇,旺季重新雇佣?工人要吃饭的,不可能随你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熟练的技术工人对于品质是极其重要的存在,凡是对制造业的4M(人,机械,材料,工艺)有概念的,都知道随意换工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尤其是对于有技术含量的制造业。2、厂房,设备。如果是自己的厂房,折旧的发生不依赖于你的开工率,就是零开工,这部分成本也需要计算;设备方面,制造业很多设备在开工时可以连续生产,而一旦停工,复工时需要做大量的初期调试,绝非大家想象的,电门一合就可以重新开始生产。
因此,会计兄谈到的全供应链的成本思路是极其正确的。

一只小老虎1232019-09-02 08:14

对代理渠道在销售中发挥的产销均衡作用理解不同,底层认知不同,争论毫无意义。
从一个汽车行业强相关的化工原料厂家角度,说说代理商作用:
(1)垫资。客户要求3个月账期+6个月承兑,厂家要先款后货。代理垫资赚取其中利润,承担相应风险;
(2)压货。今年汽车市场大家也都看到了,谁和我说去年年底就看到了这一波的影响程度的话,不是傻就是坏。很多主机厂都没看到的事儿你看到了? 代理商起到了缓冲作用,有效缓解了厂家库存,更重要的是代理商压货的缓冲给了厂家以及上游调整的时间;产线不能停,停或者开工率大幅降低,中间产生的产能(设备,人员等)限制闲置浪费是最大的。制造业是低利润高周转的行业,周转率一旦大幅下滑后果不堪设想。
(3)销售。由于产品本身的短期低差异化长期高差异化,比如用我的原料做个零部件耐热老化5k小时,竞争对手2.5k小时,做出来做几百小时试验看不出差别但长期稳定性就不同了。这取决于客户是否真正了解你的产品,以及了解之后是否愿意付出相应的溢价。重要的是客户要信任你听你说。中国整体还是熟人社会,越欠发达地区就越是如此。这些客户的关系,是要由当地资源关系强大的代理商来推动,客户是不会听厂家叨逼叨自己产品有多高端大气上档次的。
(4)多元化。一个企业文化是固定的,但代理商是灵活多元的。厂家要求财务管理合规,出差提前申请事后汇报,三天两头开会。代理商灵活但不规范,以达成销售为最终目的,老板只看成绩。晚上可以和客户一二三场称兄道弟,第二天回来在家睡一天,只要东西卖出去。
(5)搜集市场信息。销售活动的同时也会带来信息的反馈。这点代理商要比厂家更敏感。
最后,代理商和厂家的相互信赖,是一次次具体的事情累积出来的,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他敢压我的货就是知道即便这次亏了下次我一定帮他找回来,反之也是一样。
在一定规模以上,厂家要做的是管理,筛选渠道,设计匹配的制度让总体利益最大化。同时根据市场的有效反馈,制定下一步的战略战术计划,并管理和激励代理商配合,有效实施。

股海老渔翁2019-09-02 01:41

上半年,美的空调营收增长11.84%,格力4.62%;毛利率增加值,美的1.83%,格力1.65%。为什么美的上半年降价促销,不仅空调营收大幅领先格力,而且毛利率增加值还比格力高?正因为美的进行销售渠道的扁平化,减少层层加价。坚决推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使空调交付周期从20天缩短至只有3天(格力能做到吗?),助力T+3的柔性制造,大力提高生产效率。所以美的在原材料价格下行情况下有底气降价促销。反观格力去年底压货给经销商大量库存空调,成本高,根本无法同美的打价格战。市场是瞬间变化的,没有灵敏嗅觉和生产的高效率,仅靠传统的大量压货,行吗?

加班的会计2019-09-02 00:30

哎,不看文章,瞎说有啥意思。就奥克斯那德性还成功,请自重,我不是股票老师,不读文章,还是不要问我问题了

加班的会计2019-09-02 07:12

T+3都5年了,今年在你的念力加持下发挥神效呗?

全部讨论

看评论就知道,很多人没有制造业的经验,完全不明白平滑产能的重要性,所以对会计的文章理解不了,这里简单科普一下。
制造业的成本分为固定和变动,其中固定部分,比如工资支出,水电,厂房租金等,这些不管你开工率高低都是刚性的。变动部分,比如原材料,这些属于多生产多消耗。因此,制造业都有一个损益分歧点的概念,就是说,一个月的排产率必须达到一个固定的金额以上才能够盈利。这就是制造业为什么会追求平滑生产的缘故,因为如果可以做到的话,可以极大地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最终反映的不仅仅是自身盈利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是对终端客户有利的--因为有更多降价的空间。空调,是一个销售量季节性极强的产品,但是因为技术迭代并非很快,产品更新幅度不大,因此有能力的厂家都会力图追求平滑生产,格力就是其中最厉害的。我们可以看看,手机行业就绝对无法使用这个办法,因为技术迭代太快,存货面临的是一直贬值的趋势,哪怕是苹果也是如此。根据终端需求适时调整生产,听上去很美,但是季节性要求很高的产品,如果没有平滑生产的能力,您将面临下面的问题:1、工资支出,淡季大批解雇,旺季重新雇佣?工人要吃饭的,不可能随你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熟练的技术工人对于品质是极其重要的存在,凡是对制造业的4M(人,机械,材料,工艺)有概念的,都知道随意换工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尤其是对于有技术含量的制造业。2、厂房,设备。如果是自己的厂房,折旧的发生不依赖于你的开工率,就是零开工,这部分成本也需要计算;设备方面,制造业很多设备在开工时可以连续生产,而一旦停工,复工时需要做大量的初期调试,绝非大家想象的,电门一合就可以重新开始生产。
因此,会计兄谈到的全供应链的成本思路是极其正确的。

对代理渠道在销售中发挥的产销均衡作用理解不同,底层认知不同,争论毫无意义。
从一个汽车行业强相关的化工原料厂家角度,说说代理商作用:
(1)垫资。客户要求3个月账期+6个月承兑,厂家要先款后货。代理垫资赚取其中利润,承担相应风险;
(2)压货。今年汽车市场大家也都看到了,谁和我说去年年底就看到了这一波的影响程度的话,不是傻就是坏。很多主机厂都没看到的事儿你看到了? 代理商起到了缓冲作用,有效缓解了厂家库存,更重要的是代理商压货的缓冲给了厂家以及上游调整的时间;产线不能停,停或者开工率大幅降低,中间产生的产能(设备,人员等)限制闲置浪费是最大的。制造业是低利润高周转的行业,周转率一旦大幅下滑后果不堪设想。
(3)销售。由于产品本身的短期低差异化长期高差异化,比如用我的原料做个零部件耐热老化5k小时,竞争对手2.5k小时,做出来做几百小时试验看不出差别但长期稳定性就不同了。这取决于客户是否真正了解你的产品,以及了解之后是否愿意付出相应的溢价。重要的是客户要信任你听你说。中国整体还是熟人社会,越欠发达地区就越是如此。这些客户的关系,是要由当地资源关系强大的代理商来推动,客户是不会听厂家叨逼叨自己产品有多高端大气上档次的。
(4)多元化。一个企业文化是固定的,但代理商是灵活多元的。厂家要求财务管理合规,出差提前申请事后汇报,三天两头开会。代理商灵活但不规范,以达成销售为最终目的,老板只看成绩。晚上可以和客户一二三场称兄道弟,第二天回来在家睡一天,只要东西卖出去。
(5)搜集市场信息。销售活动的同时也会带来信息的反馈。这点代理商要比厂家更敏感。
最后,代理商和厂家的相互信赖,是一次次具体的事情累积出来的,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他敢压我的货就是知道即便这次亏了下次我一定帮他找回来,反之也是一样。
在一定规模以上,厂家要做的是管理,筛选渠道,设计匹配的制度让总体利益最大化。同时根据市场的有效反馈,制定下一步的战略战术计划,并管理和激励代理商配合,有效实施。

上半年,美的空调营收增长11.84%,格力4.62%;毛利率增加值,美的1.83%,格力1.65%。为什么美的上半年降价促销,不仅空调营收大幅领先格力,而且毛利率增加值还比格力高?正因为美的进行销售渠道的扁平化,减少层层加价。坚决推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使空调交付周期从20天缩短至只有3天(格力能做到吗?),助力T+3的柔性制造,大力提高生产效率。所以美的在原材料价格下行情况下有底气降价促销。反观格力去年底压货给经销商大量库存空调,成本高,根本无法同美的打价格战。市场是瞬间变化的,没有灵敏嗅觉和生产的高效率,仅靠传统的大量压货,行吗?

比较认同作者的看法。制造企业的生产组织,无外乎或者面向库存生产、或者面向订单生产,面向库存生产即格力模式,预测未来市场需求,平衡淡、旺季的产能安排,从而平衡生产过程降低生产成本;面向订单生产即美的T+3模式,理论上这一模式即时响应最终客户真实需求、柔性化生产,是最优生产模式。实际上由于最终客户需求会集中在某一时间段,导致生产组织呈现剧烈的波峰、波谷化,为应对生产的柔性化必须提高原材料的准备准确度,只是库存的增大由供应商来承担,但仍然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这一部分的成本增加。

格力上半年空调营收和增长率与你提供的数据差别这么大?加班加糊涂了?数字都错了,还能得出正确结论?

2019-09-02 11:23

作者牛逼,逛雪球一年了,作者是我讲过财报分析最牛逼的,只有其一,没有其二。新手只会计算一下1+1=2,计算一下各种财务能力;高手会一些去伪存真,会找出一些科目之间的联系,会看出报表猫腻;;作者大大基于报表发现产业链上下游的复杂关系,发现产业的动态趋势,才是真NB。

@旦嵋岛:这个论断应当是整篇分析的基础:“信息费用永远比竞争对手高,预测失误的成本会沿着供应链放大,损害排产稳定性,进一步破坏产销均衡。”
我有个疑问,空调销量波动很大,但是并非没有规律可言,完全可以通过过去的经验去预测辅助判断,产品的大致销量波动,消费者消费偏好稳定没有大的改变时,不同型号的空调销量应该可以有一个大致的估算范围,并不存在获取信息费过高的情况。除非今年空调销量1000万台,明年销量1500万台,后面变成800万台,这样没有任何规律可言,信息费才会有很大的价值;像服饰行业还存在消费者个人偏好的问题,每年流行不同的风格,这时经销商的反馈价值就很大了,但是空调这种标准工业品的行业的差异性是否到了这个程度?
$格力电器(SZ000651)$ $美的集团(SZ000333)$

2019-09-02 10:58

我感觉,在普通,低端的家用空调领域,采用互联网上销售是可以的,不需要太多的实际体验。但在价格比较贵的高端空调,带有智能家居的空调产品,还是需要线下体验的,客户花这么多钱,还是要看看实际的产品如何,效果如何。而在大型的工程上用的空调,更需要线下经销商的作用了。互联网是不能取代经销商的,只是增加了一个渠道。线下的体验很重要。格力能连续不停的平滑生产,淡季多生产的放在经销商那,旺季再销售出去,经销商的库存是变化的,生产厂家的生产是连续的,这样成本最低,生产效率最高,最有利于组织生产。美的的做法要么一直保持最大产能,以便在高峰期满足需要,这样需要大量的成本。要么就是产能不够,高峰期不能满足需求。所以格力的做法更合理。经销商调剂了市场的需求。美的少了这么一个“库房”,想要以生产能力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目前还做不到。

2019-09-02 10:58

请假一下菜鸟网络如何以最大的业务量平衡产销

2019-09-02 09:03

我刚打赏了这篇帖子 ¥1.00,也推荐给你。格力不是不能打价格战,是不想,经销商的库存不爆炸他就不打。格力如果出手价格战,全行业的都要吃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