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斥专业机构—美的集团所谓4个优点(格力电器之七)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200回复:402喜欢:327

有感于我老板看不起我,嫌弃我专业能力不如人家,以所谓专业机构认为美的集团更优的4点理由质疑我,特此撰文辩驳,在我看来,其中美的3个优点,均为劣势的体现。

QTMD的专业机构,本文先驳斥4个优点,再以2015年行业寒冬预测未来变化,最后简述两公司空调业务的天壤之别。详细论证内容已在格力电器系列文章中论述,第6篇—产销均衡总结最合适,先带着表一的数据再看本文:

所谓美的4个优点为:

1-2、美的海外业务占比高、业务多元化,此两点使得美的在经历宏观经济低迷期业绩更优秀。

3、董明珠独断专横

4、格力渠道库存高

一、美的海外业务占比高

美的2016年收购东芝的白电业务,2017年1月收购KUKA,使得海外业务进一步提高,因此以2015年对比较为合理。见表二,格力海外业务远低于美的,是否真如专业机构所言,这是格力的缺点?

2015年美的内销毛利率30%,外销毛利率20%

2015年格力内销毛利率38%,外销毛利率17%

同理,国内汽车、家具、其他家电行业里,都是一样的商业逻辑,能在国内卖出去,就不会出口,内销利润远高于出口,格力美的的毛利率就能说明问题。

因此,出口业务占比高并不是优势,是劣势。至少在空调领域,美的是在国内卖不过格力,为产销均衡,提高产能利用率,才多接出口订单,出口业务比例就这么高了。同样的产能,格力选择内销,美的选择外销,毛利率差距这么大,这是优势吗???

二、美的业务多元化

美的业务多元化,包括空调、洗衣机、冰箱、小家电及KUKA机器人业务,比较格力空调单品,且空调已接近行业天花板,专业机构认为美的在宏观经济波动中将更优秀。真TMD扯淡,还专业机构,如下:

1、空调相比冰箱、洗衣机

多年来,空调保有量及增长情况明显好于冰箱、洗衣机等白电,对空调增长空间的质疑根本不成立,因为冰箱、洗衣机只剩下存量市场(通常家庭只会配置1台冰箱、1台洗衣机),也同时受房地产销售情况影响。

结合表三、表四,怎么看也是空调赛道更优,冰箱饱和连续5年衰退,洗衣机饱和低速增长

如果嫌空调接近天花板,不是好行业,那洗衣机、冰箱岂不是更差?格力在高速赛道上,嫌快到天花板了;美的在旁边走着低速赛道,且已经到天花板了,同时跨几个低速赛道,就成优点了?这什么逻辑。明明就是早年,美的空调做不过格力,只能选择其他领域维持业务增长,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跟今天格力做冰箱、洗衣机是一样的逻辑。怎么看,这都不能是优点吧

2、库卡机器人

2017年1月6日,美的集团正式以37亿欧元(约合292亿人民币)的价格完成了对于库卡机器人(KUKA)94.55%股份的收购,收购估值为45倍PE。

2015-201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7亿、0.87亿、0.89亿欧元,未增长;2018年1-9月归母净利润为0.73亿欧元,同比下滑7.6%。

收购KUKA两年来业绩停滞不前,尺寸未进;去年末KUKA总裁辞职,很明显是业务发展不利被赶走的。虽说未来成败未定,但2年来的经营成果摆在这,这种看着失败的多元化收购也是优势?

3、小家电业务

小家电品类众多,各种单品有好有坏,单品占比较小,个别品类的增减变动对美的营收、利润影响不大,也没数据,就不展开了。

三、董明珠独断专横

专业机构认为董明珠独断专横会给公司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

可是每一个伟大企业,创始人还有不独裁的吗?只不过董大姐展现在外,乱说话,招摇了些。从历史业绩来看,并未影响格力成长,甚至有大利,难道20年来的经营业绩、业内口碑,还不如专业机构的YY更有力吗?

董明珠于2012年5月正式就任董事长,2001年4月起担任总裁。其担任一把手已近7年了,总裁也干了快20年。2000年前,空调业内人已经评价她“董明珠走过的路,寸草不生。” 她一直独断专横,从来没变过。

上任7年以来,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26.07%,股价复合增长率为26.42%,加上分红接近30%。如此业绩表现,独断专横的品质还不早就渗透到格力的经营业绩里了,难道7年还不够她渗透的,如果有伤害,早就伤害了,事实胜于雄辩。

四、格力渠道库存高企

去年末,网上传言格力渠道库存爆了,库存占全行业的一半,吓坏好多人。专业机构也持同样观点,估算渠道库存约为8个月左右,认为格力危矣。

我认为格力渠道库存在全行业一半,应当是真实的,并没有危言耸听,这是正常状态,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格力空调约占国内35-40%的市场份额,格力一直采取渠道压货模式,每年9月新冷年开盘,就开始为次年旺季压货,来年旺季销售。美的海尔也压货,但压货量小得多,这是行业共识。同时,格力单机比同行贵得多,以金额算,格力占全行业一半,有什么不合理的?

格力维持产销均衡的策略一直是向渠道压货,以获得最大规模的备产之利,单位成本最低(详见格力系列文章第6篇)。美的执行T+3订单式生产,库存较小,但单位生产成本高得多。

专业机构掌握的所谓库存量都是估算数据,根本不准,只能参考,格力也不可能把自己渠道的具体库存向外披露,这是核心商业机密。如果格力真会告诉他们,2015年4季度、2018年3季度的利润情况就不会超出机构的预期。

格力的投资者关系在大企业里做得非常不好,一直如此,而专业机构却吹NB说,经常跟董大姐聊天,讨论公司业务,我呸,能信吗!

五、以2015年行业寒冬预测未来变化

关于库存高企的危机,用2015年行业寒冬作为观测,是最合适的,也便于我们以此预测下一次危机来临时的行业变化。

见表五,2015年空调行业库存高企+夏天不热,行业进入低迷期,上半年美的空调出货还是蛮凶的,美的收入维持稳定,格力、海尔都有不小幅度的下降,毛利率方面也是美的遥遥领先。下半年即2016新冷年开盘渠道开战,格力开始发力,销售返利余额放缓增长让利于渠道,仅此而已,就把美的下半年出货额、毛利率、销售返利余额全部打得跳水

美的下半年的出货额是上半年的1/2,毛利率变化相比上半年减少6.2个百分点,销售返利余额年末相比年终下降11亿,这三个报表的变化意味着什么,描绘一下经销商和供应商的经营画面:

(1)因为美的降价出货,经销商手里的原有库存出现亏损,同时开始消耗过去积蓄的销售返利,降低经销商的现金流需求。可在如此情况下,经销商销量仍然骤降50%(估计),库存高企且亏损,只能是痛苦不堪。

(2)供应商因为美的出货量大幅下降,销量骤降50%,美的销售端毛利率下降,要求供应商共克时艰一起降价,可年初的价格是在完成订单量时定的,订单量骤降竟然还要求降价,供应商苦不堪言,逼急了以次充好完成降价要求。

这种跳水会导致下游渠道和上游供应链乱套,影响经销商、供应商稳定性,增加产品成本,对长期品质和品牌的积累非常不利。

因此,如果2019年行业寒冬历史重演,美的海尔、奥克斯一定在前面挡子弹。只要空调行业还在,格力一定活得最好,坐在最好的位置上,我们有何惧。

企业经营以业绩论成败,自2012年至今,格力电器净利增速均高于行业水平,而估值却持续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到底是谁错了。

我认为市场并没有认识到格力电器强大盈利能力的根本来源,从而质疑其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详细逻辑请见格力电器系列文章。

作者于日新,在雪球设有“加班的会计”个人专栏,转发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从产销均衡看格力护城河的成长崛起(格力电器之六)

网页链接

不一样的白电企业(格力电器之一)

网页链接

销售返利会计处理的推断(格力电器之二)

网页链接

白酒行业为例—从销售返利看企业竞争(格力电器之三)

网页链接

空调为例—从销售返利看企业竞争(格力电器之四)

网页链接

揭秘其他业务收入的合约选择(格力电器之五)

网页链接

@今日话题 
@老兵新传60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杨天南财务健康谈 
@闲来一坐s话投资 

$格力电器(SZ000651)$   $美的集团(SZ000333)$    $青岛海尔(SH600690)$ 

精彩讨论

康乔大宝2019-02-17 22:53

这种观点就好像说五粮液因为做了啤酒红酒葡萄酒就比茅台好一样,简直是匪夷所思

点亮心灵的灯2019-02-18 10:17

我持有美的,但同意你的观点。格力的优势主要是赛道好,占据空调的领先阵地,专业化优势明显。美的的优势并非是多元化和国际化,这是因为格力已经占据了最好的空调霸主地位,美的需要寻求突破。白电的老大还应该是格力。
我之所以持有美的,核心是一个原因,就是美的的民营机制优势,这个从历史上已经证明了,其具有自我进化的能力。我买美的是分散风险的防守品种,所以长期持有更安心(当然也需要持续观察)。

加班的会计2019-02-17 23:29

请认真看完我的文章,再批驳我,这样交流效率更高。
空调确实接近天花板了,格力为了增长,走向多元化,我没说这多元化不对,也没说美的集团多元化不对,我是说这不是优点。
文章的观点是美的早年的多元化是空调做不过格力,被迫走向多元化,这不是优点,最后做的还可以,但再好也不如空调业务。
海外如果那么容易,你告诉我家电行业谁真正做出去了?? 格力出口产品的质量也远胜于美的,仅仅空调的话,出口的空调美的也是不如格力的,请用事实和逻辑说话。$格力电器(SZ000651)$ $美的集团(SZ000333)$ $青岛海尔(SH600690)$

加班的会计2019-02-18 08:21

其实哥们你说了这么多,只说明完全不懂实际生产,竟然觉得成本一样。。。绑绑经销商就能做到质量好,那生意也太容易做了,美的为什么不学?
1、无人工厂、工业化生产,难道不用采购原材料吗?订单式生产的流水线,和压货式的流水线能一样吗? 量大有优惠总明白吧,持续稳定的订单,供应商更喜欢,总能明白吧?美的终端销量波动那么大,原材料零配件的储备,谁来做?自己不做,还不是供应商来做吗?这些都会增加成本。
2、成本差异不大。。。质量稳定,你去看看波斯科技的招股书,两家采购同样的东西,采购价差多少...事实胜于雄辩。
3、产销均衡,有兴趣就去了解一下,没兴趣就算了。。。$格力电器(SZ000651)$ $美的集团(SZ000333)$ $青岛海尔(SH600690)$

加班的会计2019-02-17 23:01

美的小家电走的就是低价上量的路线,品牌形象也是如此,未来小家电消费力上来,它也没那么容易。

全部讨论

这种观点就好像说五粮液因为做了啤酒红酒葡萄酒就比茅台好一样,简直是匪夷所思

我持有美的,但同意你的观点。格力的优势主要是赛道好,占据空调的领先阵地,专业化优势明显。美的的优势并非是多元化和国际化,这是因为格力已经占据了最好的空调霸主地位,美的需要寻求突破。白电的老大还应该是格力。
我之所以持有美的,核心是一个原因,就是美的的民营机制优势,这个从历史上已经证明了,其具有自我进化的能力。我买美的是分散风险的防守品种,所以长期持有更安心(当然也需要持续观察)。

2019-02-18 22:50

国内的大部分投资人比较短视,只会看短期和表面的现象,根据我的观察,个人觉得短期格力估值确实不如美的,但是长期来看格力的优势比美的大非常多,很简单,美的是外生型发展,主要靠并购,技术优势不明显,买来的库卡随着时间的推移,极有可能是个麻烦,而格力主要是内生式发展,也就是闭环式份子钱,核心技术更多的是靠自主研发,这个表面看起来确实发展比较慢,但是基础比较牢靠,一旦碰到合适的并购机会,格力的业务整合能力将远远大于美的,这点时间自然会给出答案,银隆应该可能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至于美的目前领先的小家电,假设格力也在小家电领域全面发力,美的的优势未必能够持续,因为格力的口碑比美的强了不是一点点,本人曾经买过格力的电风扇,质量真的没话说,反观美的的小家电我也买过,可能是运气不太好的原因,质量真不敢恭维,个人认为,格力之前小家电一直没有发力,可能和它的股权结构有很大的原因,如果这个因素消除了,还真有点期待。另外,本人在上海展会上观摩过格力的机器人,感觉做的确实不错,但是感觉推广力度远远不够,不知道原因在什么地方,可能是技术不成熟,需要在自己内部试用一下吧!总之,格力的自力更生式的发展,长期来看,优势非常大,但就担心换个领导人之后,一手好牌打成烂牌,毕竟是国企,这点很要命。这里,真的佩服董明珠这个女人的胆量和勇气,敢于在这个时候继续接手格力的董事长,真的佩服,一般领导人都会在事业最高峰的时候急流勇退,敢于像董明珠这样做的真的不多,真的希望以后中国的股市多出点董明珠这样的企业家。

2019-02-17 23:27

格力盈利能力肯定比美的强,这是不用讨论的,该讨论的是估值。市场一直担心空调天花板,这是市场给格力低估值的主要原因,而且市场相当不看好格力的多元化,相反,美的多元化国际化尽管问题很多,但已经实实在在的走出来了。我不看好格力多元化的还有一个原因是格力这个品牌,人一说到空调第一想到是格力,如果格力洗衣机,冰箱是不会买的,但美的不同,美的想到的是家电这个品类,这也许就是江南春所谓的占领消费者心智吧,品牌占领的消费者心智不一样,所以我很不看好格力的多元化,更别提董的性格了。我给格力的估值与银行一样,低增长,多元化失败的的风险。@加班的会计

本人是某大型企业做海外业务的,我认为美的和格力都非常优势,但作者心里已经先认定了格力优秀,一味的黑美的,实在是说不过去,关于这几点,个人观点如下

1.关于国际化:海外市场本身容量也够大,但目前在海外,中国家电品牌仍然较弱,美的早点走出去,积累品牌形象,是明智的,反之,如果格力一直在国内发展,不走出去,等行业天花板到了,到时再走出去,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开发海外业务,打造形象,到时为时已晚(本人在海外经营渠道,明白品牌打造多困难,需多耗时)

2.关于多元化:本人并不太看好一味搞多元化的企业,但相关多元化如果做得好,也是大有前途的,多元化对企业的运营能力要求极高,目前来看,美的运营能力我是服气的,另外,我很看好智慧家居的前景,美的目前已具备这方面的整合能力,反观格力,未来可能在智慧家居上落后

3.关于库卡机器人:目前暂无法定论,但未来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劳力不足几乎是确定的事,也许近几年很难有大的改变,但放在未来肯定是一门好生意,这一点我认为美的的格局足够高,布局早,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肯定是可以不断满足个性化的市场需求的

4.关于渠道模式变革:也许历史经验证明产销平衡是一种很好的生产模式,但时代在变,科技在变,如果不积极变革,早晚会被淘汰,柔性生产是否能成功,是否能响应市场,目前无法确定,但需求个性化,产品迭代变快是肯定的,未来还是很有机会的

以上是本人拙见,仍在学习中,不喜勿喷

2019-02-18 20:25

两者都持有,但重仓美的。楼主说得很有意思,很用心。但美的多元化比格力成功,海外业务比格力好,空调比不过格力,但也是紧随其后,这些就是现实情况。投资投的是未来,投的是管理层,这两点,美的比格力更好。空调行业,格力发展再怎么好,也甩不开美的。而其他的嘛,格力都不算美的竞争对手。管理层现在双方都是极优秀的,但长期来看谁更让人放心,不言而喻!

2019-06-07 23:10

为什么历史文章点进去显示*内容审核中,暂不可见*呢?

2019-02-18 15:41

好喜欢你发一篇长文还会把垃圾观点都驳斥一遍,激情四射的研究员支持一下

2019-02-18 15:27

楼主说海外业务利润率低,空调赛道最优,那你说为啥格力还要浪费精力去搞多元化和海外市场呢?格力既然也在努力,就说明人家自己都不同意楼主你的观点。

2019-02-18 08:30

格力粉与美的粉的根本差别在于价值观的不同,对生意的理解不同,双方基本是鸡同鸭讲,不在一个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