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系智能电车的本质:政经视角的有趣观点,赛力斯的两个自创指标。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1回复:206喜欢:99

写完理想,挺多人问如何看赛力斯$赛力斯(SH601127)$ 和北汽$北汽蓝谷(SH600733)$ 这些华为概念股。

纯粹从ZZ经济学的角度,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视角。挺有意思的。

政治的本质是经济,经济的本质亦是ZZ。一直以来,支撑持有理想$理想汽车-W(02015)$ 的根本,就在于相信中国产业升级和AI落地最关键的落脚点在智能汽车。这是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

同样,抛开财报,从政经视角,谈一下赛力斯等股票。

持仓备注:

1. 本人没有持有赛力斯,主要原因是还没看懂。看不懂就无法做到安心持有,无法安心持有就很难实现超额收益。

2. 经常写理想,纯粹是这家公司是一个智能汽车的好样本,且个人相对重仓。纯粹投资逻辑而言,也许byd可能是更稳妥的选择,华为系是短期内会兑现超额预期的选择,小鹏是相对被低估的选择。故,写文纯粹助力思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

一、华为系智能车的本质:新质生产力与落后产能之间的结合

任何一个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想清楚原因,就能明白利益相关方的诉求,而这个诉求,会直接影响结果。

股票的本质是公司,而公司却有两种:一种关乎国计,一种关乎民生。

举例而言,韩国的优势产业有半导体和娱乐,对应两个比较知名的公司,一家叫三星,一家叫SBS,后者就是各种韩剧和选秀。某种意义上,国家的诉求还是要通过企业(经济组织)来具体落地,为什么韩国人无法避免死亡、税收和三星。因为产业升级需要重资本,三星是真正too big to fall的。一言以蔽之,关乎国计的企业,是有顶层设计上的责任的。

同样,华为,是一个怪兽,拥有中国最高的品牌势能和技术基底。

所谓的供给侧改革,简言之就是引导更高附加值的商品产出。

汽车这个行业,正在迎来大变革。以往,决定汽车价值的,基础是发动机等机械构件,3.0L发动机就比2.0L发动机贵;现在,电气化改革后,动力性能直接抹平,法拉利百公里加速3s以内,极氪001FR也可以做到;所以,决定汽车价值的,变成了智能化水平(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

智能化定义汽车价值,这是产业升级的机会。赛力斯前身是小康,均价10w,化身问界,均价上到了30w;奇瑞同样,均价曾经是10w,智界均价也上到了30w。

这就是华为的价值和核心定位——智能化赋能,做智能汽车时代的博世。

注意,这个定位不一定是华为自己想要的,却一定是国家想要的。

任何组织,都不是铁板一块,不同人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也许大嘴最想要的还是全面整合,微笑曲线SmilingCurve(产品定义-制造-销售)三头通吃,但是华为的最高和最终决策是放弃了制造这一部分,只保留微笑曲线的两端(产品定义+销售)。该决策逻辑无从知晓,可能是商业层面的,也可能是ZZ层面的。

但是,就这个定位和结果而言,是全面利好中国整体汽车产业升级的。是个帕累托最优的解法。因为汽车产业有大量的低端和落后产能,华为的智能化赋能,可以盘活这些落后产能。

第一个观点就此提出:

华为系智能车的本质:新质生产力与落后产能之间的结合,用华为的智能化去赋能既有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化调整。

————

二、各方的利益诉求?决策的出发点。

【华为】

曾经的导火索:手机和芯片被制裁的时候,要盘活一个新业务balabala。按住不表。

最根本的利益:智能汽车是未来的AI终端(堪比PC和手机),智能汽车也是AI落地最快最闭环的应用之一(自动驾驶)。所以,智能汽车几乎是必须要做,不是为了卖车挣钱,是为了赢得AGI的战役。

要短期实现的商业目的:实现商业闭环(百人会上大嘴说车BU已经实现)。需要挣钱,否则cover不了要长期AI战役的成本。

所需要的合作伙伴:愿意与华为深度合作,接受华为全面主导。

车企,分为两种。姑且用【民营】和【国资】来区分。

【民营车企】的决策者:能挣钱怎么都行,给谁打工不是打工,利润和股价是最重要的事情,是掌舵者的根本利益。

【国资车企】的决策者:华为全面主导意味着自己无法决定资源的流向,利润和股价不是最重要的事情,自己的话语权才是根本利益。(所以,才会有沸沸扬扬的灵魂论)

所以,华为系目前真正成功的,就是全面接受微笑曲线分工,安心做制造商的赛力斯

问界是一个最好的样板房,证明了华为赋能模式,确实可以盘活落后产能,提升产品价值。

但是,这里存在一个更大问题。【国家】的诉求。

顶层设计角度,国家的诉求是用先进生产力去赋能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升级。

【宏观层面】,国家的利益当然是产业全面升级。多次说过,只有中国出现世界级的车企(工业)、世界级的科技企业,我们普通人,才能过上好日子。

可是【微观层面】,国资车企是国家直接的资产,如果赋能论已经试验可行,样板间(问界)已经卖爆,那么,盘活老国资的落后产能,至少在权重上,要优先于民企。

这就产生了一个【拉力】。

一方面是听话能挣钱的赛力斯等,一方面是算作“ZZ任务”的国资。

智能汽车再怎么升级,在一定时间内,蛋糕总量是有限的。中国乘用车去年2600万辆,其中新能源1000万辆。

有限的蛋糕下,上述的拉力怎么去平衡,就是个大问题。

————

三、赛力斯的两个有趣指标:华为渗透率、出海率

如果同意上述两段论,那么赛力斯还是存在危机的。这个危机是基于政经角度的分析,而不是纯粹商业角度的。

毕竟,从商业角度,问界几乎可以锁定2024年高端新能源车的销冠。

但是,赛力斯的合理估值,我说不出。

以销量来看,当然可以对标甚至超越理想。M7一款车已经快干掉理想L789全部了。M579+M8,能贡献的销售额保底也有1500亿。

然而,赛力斯本质上是在干微笑曲线里价值要素最低的活(制造)。所以,在弄清楚赛力斯与车BU的利益分配体系之前,很难给一个合理估值。不过有一点值得放心,华为不是竭泽而渔的企业,车BU整体盈利和商业闭环后,赛力斯也一定会在商业上闭环,实现win-win。

赛力斯的长线危机,前面说了,在于“华为赋能模式”下的拉力。

所以,相对于单纯看赛力斯的财务指标,有两个更有趣的指标值得关注。

其一,【华为高管渗透率】

逻辑很简单,只要有足够多的华为高管入职赛力斯,赛力斯就能在拉力中获得更多的资源分配。赛力斯的战略能力和组织能力才能跟上。

这一点,过往的新闻可以稍显印证,但是我还没有具体研究,期待各位能提供一些不同的信息。

其二,赛力斯出海率】

两会上,赛力斯的董事长张兴海的主要提案,就是新能源出海。

商业角度,中国智车已经有足够的竞争力,出海当然是正确的选择;ZZ角度,前面说了,只要老国资的产能还需要盘活,蛋糕相对固定的情况下,赛力斯就必须要外拓,这才是安身之本,更是自救。

(多说一句,张兴海真的是极其智慧和ZZ敏锐的企业家,无论是当年命名“小康”,还是现在命名“赛力斯”丝绸之路,都是精准与时代同频的做法。)

这两个指标在日后也许会成为赛力斯利好的关键。

————

四、华为系价值获取的另一种方式?

华为牛逼这件事,已经说累了。这家企业唯一的问题,就是我们没办法持有。

提供个新思路,通过买长安来间接拥有华为车BU的价值(车BU估值2500亿起),也许是个曲线的选择。

这个以后另议。

————

最后,希望世界和平,希望中国智能电车崛起,希望产业升级下,我们都能过上好日子。

全部讨论

相当有深度的好文章,分享给大家❤️
看清终局的男人,实在太可怕了
建议大家关注这个博主@帕累托王三
声明:我们两个不认识,我也不是托,确实认为该博主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思考方式
思考的深度、角度、广度都是大师级
我估计是一个留学海外的高级知识分子
写的太高,大力推荐

$赛力斯(SH601127)$ 对雪球一个专栏作者关于赛力斯理想的一些讨论。(首先利益声明,本人全仓赛力斯。屁股决定脑袋)
本来那哥们发一个一两句也就算了,洋洋洒洒发了个大长篇,关键里面的糟点太多了,看我一个个给他吐。那些什么政治经济的车轱辘话咱就不提了,那玩意完全是充字数的。
1,持有理想的原因是因为看好理想是中国产业升级的榜样,以及 Ai可以在理想落地。理想这么个鸡贼厂,怎么可能产业升级呢?一开始他是找别人代工的呀,咋升级? Ai落地的智能汽车,那应该看自动驾驶呀,谁家自动驾驶最好,当然是华为问界呀。这叫什么?帕雷托王商的哥们竟会卖弄这些名词。知道个什么名词产业升级,知道个什么ai就到处瞎用了。搞得自己好像很高瞻远瞩,感觉比工信部的部长看得还远。
2, 什么从投资逻辑来讲,更应该投资比亚迪。比亚迪是一家好公司,毋庸置疑。可是暂时比亚迪已经没有想象空间了,它的估值不可能在往上拨。
现在投资比亚迪,你还不如去投资一个什么银行,煤炭能源股拿分红呢。稳的不行。就像我2021年的时候17,8块买了港股的中国神话,后来为了追赛力斯,又把它出了。但我很知道自己的投资逻辑。投资神华稳稳的拿分红。也不要去想有什么翻几番的可能,如果是几千万几个亿的大资金,那我就去投这种稳稳的分红。可我们小散啰啰嗦嗦加起来都没多少钱,在投这个分红股几时才能改变?只能赌一把赛道股。哪怕后来中国神华分红加股价的涨翻了一倍都不止,但我并不后悔那个时候把它卖掉换了赛力斯。因为我很知道自己的投资逻辑。错过了几十块开始起飞的比亚迪,现在几百块了的就不要去弄了。所以现在比亚迪还有什么好的投资逻辑呢?
既然你认为华为系是可以兑现超预期的,你为什么不投资华为呢?都已经能超预期了。你又说什么小鹏被低估。为什么小鹏被低估呢?小鹏现在的竞争环境并不好。
智能驾驶被华为压住,卖不出溢价。变成纯粹做电车了。谁还做不出一个电车呀?没有自己的竞争优势,那就只能和比亚迪拼成本。哪一家车企敢说和比亚迪拼成本有优势的?所以小鹏现在并没有被低估。能改变小鹏的一个投资逻辑是。把小鹏的智能驾驶下降到十几万的车。小鹏的智能驾驶尽管不是最好的,应该也还堪用才对。这样他在十几万的价位里面就有优势点可以和别人拼了。
3, 华为系智能车的本质:新质生产力与落后产能之间的结合。
靠,这是啥说法,就知道一个什么新质生产力,什么mba课程上搞了个落后产能。
知道什么叫新质生产力吗?知道什么叫落后产能吗?赛力斯新的超级工厂就是新质生产力,30秒可以出一台m9。落后产能什么叫落后产能?你先定义一下什么叫落后产能。之前为理想代工的厂(忘记名字了,就是重庆那个做什么摩托转行做汽车没成功的)那个产线是落后产能吗?李想在常州建的新工厂就是很先进吗?他有比赛力斯的超级工厂先进吗?我相信中国汽车工厂的生产线绝大部分是非常现代化的。因为中国的汽车工业就是最近二三十年才发展起来的。 Huawei进来并不是要改造生产线。而是增强各大车企的产品力,让他们在车市场有竞争力。顾客才不管这辆车是从新质生产力的车厂生产出来的还是手搓出来的呢?顾客要的是这辆车,能满足我的各种需求,价钱还在我的承受范围之内。
算了,几乎每句话都可以吐槽,不想一句一句说下去了。这哥们在投资智能汽车还是电车也好,竟然都不去看看少军他们的讨论。好吧,我只能说无语了。没有关系,每个人都只能赚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钱。
我讲这个只是不爽,这哥们拿这几个名词在编,要从什么政经高度,政治经济来谈。我的个神啊,我等小股民有个模糊的正确就投了嘛。哪里会从部长的角度来选股的?晕!

赛力斯是落后产能吗?超级工厂是全世界最牛的汽车工厂,另外两个工厂也是很厉害的现代化工厂。这个不说,别的汽车厂的产能是落后产能吗?你真是瞎说。

03-22 15:28

赛力斯于华为、于重庆、于国家的任务都还没有完成,任重道远。
不必过于乐观,更不必有任何悲观情绪,当然也可以一直选择观望。
反正赚钱这个事情从来都是模糊正确,只要不是精准错误就行。
智能驾驶是一行一行代码测试运行出来的。
问界是一颗一颗螺丝钉打出来的。
4月30日发布年报和24Q1报告,两个关键点:Q1是否盈利;华为与赛力斯的成本利润分配关系。此后,赛力斯的估值将会稳定下来,只需要看产销数据按计算器就行了。
赛力斯不再重新建厂的天花板是100万产能,如果像M7一样加班,上限120万产能,对应月销量10万辆。这必然是能够在不久的将来看到的数据。
那么,道理很简单,在半信半疑状态下,50%产能释放,对应1500亿,100%产能释放,起码对应疑惑之中的3000亿(这是绝对的下限,在没有盈利结果和纳入主要指数的模糊预期下)。
所以,个人观点一直很明确,赛力斯在2025年12月31日之前都可以闭眼拿着。

问你个问题,赛力斯累死累活配合华为干了几年,帮华为智选车和车BU盈利或即将盈利了,长安来摘桃子了?
“当看到一只鸟走起来像鸭子、游泳起来像鸭子、叫起来也像鸭子,那么这只鸟就可以被称为鸭子。”

这篇文章牛逼,值5位数

03-22 15:50

补充一点,$赛力斯(SH601127)$ 是混合所有制,有东风集团和重庆国资委进行两级持股。国资控股搞不定的事情,试一试混合所有制也是一种尝试。

电动车结构简化,与手机结构一样:芯片+电池+壳,外加一套沙发、轮子、空调。
国内充电基础设施齐备,纯电横扫。
国外显然将来要靠燃油增程车,遍地加油站可以让增程车的省油优势吊打任何车。
赛力斯的未来产量估算,比如年产100万辆、三年后500万辆、七年后1000万辆,分别可以对应多少总市值?
每辆车的出厂价乐观些分别取10万元、8万元、7万元,那么可能的总市值分别是2千亿元、4千亿元、7千亿元。
爆炒概念而已,没什么所谓投资价值。去年赛力斯在80元附近震荡两个月,今年又挖坑V到60元以下,这导致接力操盘的另一批嘿鹅在此位置成本很高无法及时退出,要想兑现至少要拉升翻倍,大约140元~160元以上,所以暂时可以乐观看到冲击2百元。
害怕追高的话,就去隔壁北汽蓝谷,不要怕V坑看着吓人,可以假装拉平V坑看看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上涨途中的调整会有三五次以上,每次都可以围观两个星期等调整结束再继续加仓,北汽蓝谷股价低、广汽集团股价低、其他东风汽车、江淮汽车、上汽集团按照股价依次均沾岂不美哉?
吃饱饱,发财财~

03-22 15:36

$赛力斯(SH601127)$ 这篇文章的视角很不错,值得一看。个人看,国企有太多的弊病,但是又有绝对的资源,而民企更多的依赖是自身的素质以及机遇。从ZZ角度看,两者缺一不可,最近这段时间感觉对民企的认识又重新回归了,央视新闻和广告就是佐证。而从终局来看,如果中国汽车行业站上世界舞台,那么民企和国企可能都缺一不可,唯一的疑问就是哪两家或几家而已。目前看,民企侧比亚迪,赛力斯有出头的苗头,国企侧还需要观察。
回到华为来说,要想成事,那么样板房塌方了行吗?答案显而易见。所以赛力斯的下限很可能会被华为托底,而上限,暂时看不清,取决于华为的持续支持力度以及自身的发展。目前阶段,我觉得赛力斯不应该低估于理想汽车。
再从出海角度来考虑,个人感觉这部分被大大低估了,了解华为的人都知道,华为在海外的战斗力有多恐怖,电信设备直接把国外厂商干的奄奄一息,爱立信老巢瑞典都差点给一锅端了。而手机则更吓人,行业老大苹果都快有招架不住的趋势,最终依赖ZZ因素才避免被华为拉下马。所以,华为带着赛力斯出海,极有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这一条战线可能是最终拉开国内造车厂家之间差距的关键因素。
当然,终局出现之前,都是动态变化的,中国汽车产业可能正在发生着质变。

03-22 19:12

带着偏见去看赛力斯是不可能理解赛力斯的,这是理想股东的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