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5喜欢:3

社会中有一种迷思,认为投资能够形成实实在在的资产、能积累财富,消费是花了就没了。然而经济的核心在循环,而非单独的供给或需求。

投资一处无人奇观,资源流向既得利益被沉淀,结果除了负债啥都没得到,而这些奇观本身有折旧,过个三五十年就会归零。扩大一些消费,这些支出同时是令一些人的收入,还能再形成循环,对经济的拉动更大。

全部讨论

06-26 14:09

这片土地对中心化 大一统的迷恋,是根深蒂固的。相对投资,消费本身就是一种去中心化行为

凡事都有约束条件。1+1=2的约束条件是,1+1是数字。如果它是一男一女,那么结果可能是3,是4,或是0。
分析中国经济的时候,一些人看不到中国经济的约束条件,这个约束条件是,中国经济不是纯粹的市场经济,而是以计划经济为前身的,市场化转型中的经济。它的主要特征有两个。
一则是国企大量存在,造成收入分配结构不偏向于居民;
二则是土地市场被垄断,造成只涨不跌的高地价。
看不到这些主要的约束条件,看不到居民消费不足、长期高房价的深层原因,以主观的、片面的、外表的思路“破局”,不走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老路,限制债务,限制地产融资,去杠杆,整一些听起来是对的,其实是想当然的,脱离实际的事情,就会造成《实践论》预言的结果:
“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我们现在的经济,它的“客观外界”是国企大量存在,它的“规律性”是收入分配结构不偏向于居民,这种结构决定了,如果我们限制债务,限制投资,得到的一定不是胜利(轻装上阵,消费转型,科技创新),而是长期的衰退。为什么呢?
因为很大比例的经济收入(包括隐性收入)被国资国企拿走,这些收入不会因为我们不让它投资了,不让它变成债务了,就能变成消费了,就更多的流向居民部门了,收入还是会滞留于企业部门,因为国企大量存在。
与私企不同,国企的大股东是国资机构,机构是抽象的概念,它没有普通居民的消费需求,只有刚性的投资需求,储蓄再多也不会消费,想让它花钱就不能限制它投资,只有让它投资,让各地回到以GDP增长为目标的老路上,地铁修起来,房子盖起来,凯恩斯主义讲起来,哪怕都是低效无效的投资,至少企业有了项目,居民有了工作,也比限制它投资过紧日子强。因为它不投资,消费只会更差,经济需求侧塌方,市场要螺旋式下跌,资产价格缩水,资产负债表衰退,长期通缩是死路,大量企业和居民会资不抵债。

投资不能一概而论,是要看ROI的,好的投资和差的投资可以说天壤之别。
好的投资比如当年台湾投资建立台积电,最差的投资就是那些没人去的旅游奇观。

06-27 11:17

别看满街高楼大厦,奔驰宝马,工厂机器。人类的先进文明,思想进化路径,第一性原理的价值观,并未传入华夏。

06-26 14:38

你说的这种投资,钱是定向进入某些人的腰包的。这些钱最终大部分是会走资到外面,不在内部循环。所以,印多少、举债多少都没用!这种比货币在金融系统里空转投机后果更严重,这是直接掏空原有的流通货币。

消费,会陷入西方养懒汉模式,不利于居民奋斗

房地产不就是消费吗?房贷更是主要的超前消费啊。要不你们香港能把房子搞的那么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