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究竟赢在了哪里?

发布于: 雪球转发:27回复:108喜欢:10

最近工作非常的忙,真的好久没有写过长文分享了。不知道有没有人惦记我呢~

发现新能源车的话题还是经久不衰,虽然该讨论的都被来来回回地说过,但其实还是有很多可以聊的。比如造车新势力如何碾压旧世界大佬,让人津津乐道。

最近又系统想了一遍这个问题:旧势力大佬在新能源大潮中如此不堪,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服务意识不够,思维模式跟不上,人机交互做得不好,制造业的历史包袱,还是什么?正好昨天试驾了全新宝马i3,讲点体会。

去4S店做保养,路过前台的时候被截下来问有没有兴趣试驾一下i3。我说我可能没时间。小姐姐很温柔的说您等保养的时候可以试试,花不了很多时间的。我又说可我驾驶证没带身上是不是不行。她说随身办里有电子证照,那个就可以。我说我先要去办一下保养的手续,等会再过来。她马上从边上的篮子里掏出一个蓝色手环,说这个您带手上,等会您走过来的时候我们就能看到。我接过来顺手带上了,发现是一个专门定做的手环,不是塑料的也不是纸的,应该是涤纶材质的布带,带上很柔软不会有不适感,蓝色带子用一个白色珠子收口,匹配品牌色,串起一个印着i3试驾的小牌子。

特地描写一下过程是想说,无论是人员的素质和得体程度,活动流程,物料细节,场景设计,全都无懈可击。所以要说旧势力傲慢,服务意识不够,不懂消费者什么的,我是不信的。根本就不是这个问题,要把服务做好,是谁都懂的基础问题,大佬能不懂吗?

虽然我看好新能源大势,这个肯定是无法阻挡了。但老实说真的让我去买,其实我暂时还是抗拒的,我平时停车都特地避开电动车,而且我的车技也没有林志颖好。我至少要等一半以上的车主都换成新能源了我再买,那个时候可以确保是真正完全成熟了。

我记忆中的i3是像SMART那样小的一个现代感很强的电动车子,结果我被带到一辆挂了个i3名字的3系面前,告诉我这就是新的i3。。。。。。

基本上这就是电动化了的3系。那一刻,我几乎在瞬间就脑补出了宝马悲惨的心路历程。雄心壮志开发一款超前的产品失败,然后只能被迫退回中庸路线发大财。老i3是在2011年发布,2013年量产的。这和特斯拉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量产车MODEL S(2012年开始正式交付)完全是同时代的。那个车的外形即使现在看也依然是超前的,像是还要再过几年才量产的概念车的样子。老i3是全新平台,全新设计,划时代的产品,得奖无数,但叫好不叫座,架不住市场不买账,最终失败了。现在宝马把这个名字直接给了电动化的3系,虽然是刚推出的,但几乎已经可以肯定这将是一款超级卖座的车型,宁德的电池,8年16万公里质保,品牌和低用车成本,我想象不出庞大的有换车需求中年人群体想买一辆电动轿车的时候有什么理由不选这辆。

试驾了一圈,体验还可以,但没有什么惊艳的,过程不想累述了。宝马的操控调教+电动车的加速性,驾驶体验是真的非常赞,非常宝马,乘坐舒适性也很好。而新势力纷纷主推的智能化,互联网等等扑面而来的科技感,在这台车上确实感受得不明显。可以感受得到,当新势力们已经把车定义成智能设备,网络终端,生活方式的时候,宝马始终还是把车当成车来做的,底盘,悬挂,驾驶性继续精益化。但现在的年轻人他们不吃这一套,基本上没人有兴趣知道悬挂是什么意思吧。。。。或许这确实就是所谓的思维模式没有跟上吧。但虽然思维没跟上,产品其实还是跟上了的,如果宝马更会吹一点,他们的这个人机系统也已经足够好了,即使比蔚小理差一些,也不会差很远。

   

为了避免本文看上去像是一篇水贴,我提前说自己的结论了。一家之言,保证正确,但我相信你现在不一定认同。我觉得这个新i3肯定会大卖,宝马后续也完全有能力再继续推出对应油车版本的电动车型,靠产品力和综合实力获得市场认可,在具体的某些对标竞品上打败蔚小理也完全可能,但在整体上,作为车企打败特斯拉和蔚小理已经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了。更准确的说,不是因为某些失误导致了已经不可能,而是这个事情从一开始就是不可能的。宝马做得再好,它也只能做到BBA里最后一家被淘汰的。制造业的历史包袱这个说法或许未必准确,但事情的本质就是这样。

不是思维僵化,不是人机,不是技术储备,这些全都不是主要问题,制造业的历史包袱是唯一的那个问题,旧时代落幕,新时代开启,老贵族是必须要死的。从产业资本和具体经营的角度去看就是这样的必然。只要是那些有可能发生变化的产业,就不可能有百年老店,再牛的公司再厉害的经营,当产品和技术迭代,没有任何老的巨头可以转型成功,就是这个道理。即使极少数看上去转型成功的特例,比如IBM,它也只是继续顶着那个名字而已,业务早就不是原来那个IBM了。

生活化一点的例子就比如你的电脑或手机主板坏了,可能只烧坏了某一个电容,但拿去找客服的时候一定是直接换一块新的,因为直接换一块新的更经济,成本远比找出坏在哪里然后修好然后下次坏了再修要低。再比如一个新同事帮你做了一个很复杂的报表,然后需要你检查一遍确保没有错误才能用,如果你觉得他大概率会出错并且没有高效的方法纠错的话,与其心惊胆战地检查好几遍,自己重新做一份反而是更快更靠谱的。

很多时候,另起炉灶就是更快更好的选择。对于头部造车企业,不用怀疑,他们确实完全有能力造出好的电动车,但从资本回报的角度他们基本不可能去做这个事情。花大量资本开支造电动车,抢的是自己的油车客户,把赚来的利润全都扔进去,却换不来收入的提高和利润的提高,这完全是亏本买卖,谁会干这种蠢事。把这几年赚来的利润拿去投资一家新的专门造电动车的企业,不香吗?全新的利润表,全新的资产负债表,全新的。。恩,肯定是负现金流表。。。一切都是全新的。即使看走眼全部亏光,从回报角度也和投原企业没有任何区别嘛。所以,这就是资本的选择,油车车企的产业资本放弃油车的壳,去找全新的新势力宿主,是必然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产业资本就是这样默默实现了流动,而大规模的资本流向必然决定产业最终的方向。资本的选择决定了汽车的行业格局:旧势力就是在剩余时间窗口继续兑现价值,新势力则是攻城略地扩大市场,所以你去比他们谁厉害,其实没有比较的意义。比如宝马新i3,就是很典型的,用一个3系的壳,资本投入最小化,但价值产出最大化。当然,这是从资本角度来看i3,有点猥琐。但从消费者角度和产品角度,我认为i3肯定是会大获成功的。

我觉得本文把为什么油车旧势力会输这个事情的本质说明白了,没必要再讨论谁牛逼谁不牛逼的事情了,是不是?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22-07-24 16:48

在原有的企业制度内做新产业的创新是基本不可能的事情,要将新的事业部与旧体制分开设置,甚至都不要放在一个城市,尤其是在新能源车依然不赚钱的时候,旧体制天然地会把资源向盈利部门倾斜。

2022-07-25 20:16

买BBA的电车就是智商税

2022-07-24 19:54

绿牌的BBA是没有灵魂的

2022-07-24 22:43

20年秋天试驾了几乎所有的电动车,买了好几支当时和后来的所谓“冠军基金”,应该是最近两年最棒的几笔投资了…油车和电车的对比讨论每天都有人说起,可大势异常明显了

2022-07-24 16:45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对传统巨头来说对大的阻碍永远都是自己。

2022-07-24 16:25

猜测不如走着瞧

记得当年第一代i3出来的时候,有个评语,说通过i3,可以知道,电动化时代,宝马是真正理解电动车的传统车企。

2022-08-21 11:00

产品只是表象。特别是新时代。汽车金融基本上很大程度改变了车企的盈利模式,车不过是个金融入口和资本载体。我认为新势力造车的逻辑本质上是与福特通用不同的。就像沙县为什么在过去的日子里做不成麦当劳一样,不是产品的差异而是商业逻辑的区别。这个问题挺复杂的,几句话讲不清楚,有空可以专门写写我的看法。

2022-08-07 23:11

//很多时候,另起炉灶就是更快更好的选择。

重换炉鼎。

2022-07-25 17:08

等到i3价格优惠到25万你就会觉得香了,如果不是跟3系同平台生产,共用一大堆配件,i3的成本要远远高于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