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s00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1
其实我没研究过hbc,概念图也就看了华晟放的松下和夏普的图,结构很奇怪,然后自己也有其他行业要研究,就没在挖下去了,如果以经典的ibc结构,麻烦还是很多,为了把正面电极拉到后面去,需要做成类似mosfet的那种交替间隔掺杂的结构,而且必不可免需要深度掺杂p+,即se掺杂,交替的结构也需要反复做遮挡、掺杂、消除遮挡、保护已掺杂的、在掺杂,这其中遮挡材料便是类似光刻胶这种昂贵耗材,工艺复杂度也大大提升,就为了个内部的反复反射提升光程,性价比太低,更何况,中国光伏企业技术水平很差的,何必搞这种半导体工艺呢?
其实我没研究过hbc,概念图也

热门回复

2023-09-06 14:37

其实本质便是,“物理结构之间的耦合度”,复杂工艺良率低是表面上的劣势,更潜在的问题是高度的结构复杂度对于其他新结构存在很高的耦合性(相关性),体现在对于新结构的不兼容、排斥(也可以理解为引入结构的性能叠加为非线性,要减去不兼容导致的损失),这直接导致了可以满足各个小技术的物理结构的集合的交集会非常小,且这个交集会随复杂度增加愈发变小,如下图,则要么凭借极强的科研灵感(小概率),要么就得平庸地打结构补丁进一步提高耦合度,使得结构创新举步维艰。
更进一步,耦合度导致的另一个结果便是,极低的研发回报率,即研发投入产出比,仅仅以短期的单结电池视角来看,想要获得相同降本效果,高耦合度路线需要的时间金钱更多,研发回报率很低,从长期视角来看,即考虑当前技术产出对叠层电池的贡献,则更是趋于0,甚至为了短期寻找能够互相兼容的结构交集而打的补丁很可能会给自己挖天坑,和未来的某个必备的新结构(比如叠层)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即短期最优解成为了长期最差解

2023-09-06 15:47

叠层是太阳电池的必然终点,理想的转化效率是通过基于材料的可吸收频率的积分计算出来的,即单频率光下的Isc(λ)和Voc(λ)的积在满FF下的单位面积、辐射的功率在全频率λ的积分,硅的吸收谱不是全频率段,所以积分值必定会少一部分,这就是叠层的必要性,因为想要效率最高,要么扩大积分限(叠层),要么扩大积分内的参数(即低复合、高接触、低电阻)。叠层≠钙钛矿,只是补齐其余光谱的这种提效策略的表述,钙钛矿是这种策略方向的一条路,叠层一定是终点,钙钛矿不一定

2023-09-06 19:23

不过光转材料改变的范围有限,加上不透明,所以收益不高,相比之下降低窗口层(也即正面的掺杂层)在激发区域的光吸收系数(对在窗口层激发的载流子的超高的体复合)以及提高窗口层的禁带宽度(降低和晶硅的频谱交集)收益高出不少,这也是为什么看好异质结的原因,即“异质”二字可以大做文章

2023-09-06 19:16

应该是的,光转可以改变不可吸收光谱到可吸收谱(也可以将窗口层和晶硅层同时能吸收的频谱转换到晶硅层能吸收而窗口层不能吸收的谱),本质相当于提高光子数,即有效的辐射强度,叠层材料是直接对新的频率光子进行本征吸收,激发出载流子,但是光转材料的前提是透明度,透明度稍微少几个百分点就s是血亏,多吸收的光子数比不上被光转材料自己吸收的光子数

[很赞]学习了。除了叠层,光转化材料是否也是方向之一?在实际生产中,主要还是考虑各种效率优化工艺和成本之间如何取得最佳平衡。从整个未来基底路线看,HJT应该还是最优选择。

好吧。

2023-09-06 16:12

如果topcon企业能开发出秽土转生,成功召唤出爱因斯坦牛顿等神仙的话,应该也可以完成topcon叠层

那后面五年主流路线是啥?异质结吧?

因为心疼沉没成本,LG用后面无数的错误去掩盖之前的错误。不过,这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叠层是否是阶段性的终点。

2023-09-06 15:03

补充一句,低研发回报率对于低创新频率的高研发投入比例的寡头行业例如美国各科技行业是可以接受的,因为高研发比例在低回报率的稀释下,依然会有不错的科研成果累积速度,又是寡头,也不担心出错被颠覆,但是对于光伏则不然,重资产属性和(过去长期的)低技术含量导致了其低研发投入比例的行为惯性,技术和生产资料间的强关联又导致了技术路线选择的超高风险性,本身又是低集中度的行业,颠覆容易很多,这都指向了高科研成果累计速度的必要性,也即要么高研发投入比,要么高研发回报率,否则再庞大的资产都能被小小的路线差错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