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20喜欢:10
逻辑其实非常简单的,比如一个基金提取费用之前的年化是20%,提取2%的管理费,20%的业绩表现费,就折损了差不多6%(管理费按日提取,略超过2%),如果折损40年,那么净值剩余就是(1-6%)^40,大约是8.4%,即有91.6%的在无管理费无绩效提成情形下属于客户的净值,从客户口袋里掏走了。时间越长,拿走越多,业绩越好,拿走的比例越大(如果提费之前年化业绩10%,那么40年后客户的剩余净值将超过19.5%)。
引用:
2018-11-15 13:03
投资领域里面有本著名的书叫《客户的游艇在哪里》。大意就是基金经理肥了,客户没肥。
在雪球上也有类似的讨论。把这个讨论推向最高潮的是@归隐林地 的一片长文。大意就是超过90%的收益归基金经理,客户剩下的不到10%。
我第一次看见那篇长文也被吓到了。感觉很不对,基金经理没这么牛逼啊...

全部讨论

问题就在这里。什么叫“从客户口袋里掏走了”? 实际上从客户里面直接掏走的可能就是5%左右剩下的95%都属于客户。然后这5%被复利放大了。
假设我帮我朋友买股票,不收费纯帮忙。但是为了让他能承受波动就没有满仓。最后我自己15%收益率,帮他的账户12%收益率。那你说我从他手里“掏走了”什么?

2018-11-15 19:57

(1-6%)^40!这么粗暴的处理是错的,不是假设了净值是年化20%的增长吗!

2018-11-15 14:08

看跟谁比,这个损失实在跟提绩效以前比。可是客户会委托基金经理,是因为客户自己是做不到20%的,提了以后的14%也做不到吧,毕竟,能做到14%的投资人已经是很牛的了。所以实际上这个损失是在跟一个虚拟的目标比。

2018-11-20 19:30

1.14复利40年189,1.2复利40年1470,客户是12.86%吧?

2018-11-15 19:31

基金不能买,要是基金一年赚1%,还要倒贴本金给他们

2018-11-15 14:57

这样用比例来看,是没错,但也产生一个错觉,如果用绝对数来看,客户的收益也是极其可观,正好说明市场对于好基金经理的认可,客户愿意支付较高代价。

2018-11-15 14:50

这计算没错,年收益20%,累计40年。那么如果无管理费无提成,客户资产增长至1469.7倍。如果有管理费,有提成,客户资产增长至188.9倍。 后者是前者的12.9%。

2018-11-15 13:57

归隐的数学感觉要更好一些

2018-11-15 13:53

我还是买指数基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