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是一场试错纠错的游戏而不是孤注一掷的赌博

发布于: 雪球转发:381回复:267喜欢:523

昨天在@淡忘的岁月 帖子 网页链接 里又跟人观点相左,意犹未尽,单发一帖。

我主要的观点是,作为投资者很难看清一个企业的未来,甚至企业创始人、大股东或者董事长都很难把控企业的未来,大部分自诩巴菲特式的价值投资者都不免过于自信甚至自大。具体讨论不重复了,大家去那个帖子看上下文。

我这里举几个我自己犯过的错误。

第一个例子是$兴业银行(SH601166)$ ,我一直认为它是A股的股份行里面最低估的,ROE长期最高,但PB长期很低,不良率(覆盖率)也控制很好,管理层一直很进取,在传统和创新之间游刃有余,即使估值不提升(1倍PB),单靠ROE也能满足我的收益率目标,所以就仓位很重。但事实上最近两年监管层几乎完全针对兴业业务精准出手,尽管兴业管理层很优秀,仍然左支右绌,狼狈不堪,最近股价才算有所回升。这种监管层的黑天鹅,如何避开?

第二个例子是$国投电力(SH600886)$ ,它的资产相对而言很清晰,雪球很多人算了又算,股价6-7块钱怎么看都是很低估,我也一度重仓(最早是3块多重仓,10块左右卖掉了,但后来在8块以下又买成了重仓),但没有想到公司管理层把钱投向了收益稳定性不如主业水电的国内火电和英国风电,却试图增发股票稀释原股东权益来进一步融资,第一次定向增发在中小股东一片反对声中偃旗息鼓,又第二次提出配股的方案,意味着公司资产不变,原股东却要另行拿出一大笔钱来买单。这种管理层的乱作为风险,如何估值?

再举一个例子$中国建筑(SH601668)$ ,作为基建狂魔,在手订单逐年增长,股权激励锁定利润释放,不管是国内城镇化还是国外一带一路,至少短期还不会日薄西山,安邦强势插入也可以作为佐证,但是偏偏股价走势十分悲催,且不说前一轮起跳之前长期徘徊在4-6倍PE(净利润增长却是30%以上:2009年108%,2010年51%,2011年46%,2012年15%,2013年29%),就算被安邦发掘之后的今天,PE也只有6-7倍,看得见未来几年增长也在10%以上。这种市场长期不认同的风险,需不需要评估?

当然,更多的价值投资者不会像我这么笨,一定会买进类似云南白药、贵州茅台、格力电器或者万科这种长期股价上涨的价值股,不过归根结底,只有股价上涨才能让投资者获益,茅台铁粉也有裸奔时刻。

如果,我只是说如果,云南白药或者贵州茅台这种国有股,需要向社保基金按净资产定向增发30%,让全国人民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价值投资者的估值会不会崩塌?

如果,我只是说如果,格力电器的董小姐说企业价值都是员工创造的,除了给大家发房子、加工资之外,还要响应国家号召,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给职工持股会低价定向增发30%股票,价值投资者的估值会不会崩塌?

万科、平安之类的如果就更多了,一生打24个孔的投资者们都能运筹帷幄,料算如神吗?

我反正是没有这种自信,我也评估企业的价值,仅仅持仓我认为低估的品种,但我知道,这只是自我壮胆而已,我的交易策略依然是不断试错,不断纠错,可能重仓,但绝不坚持,更不会孤注一掷,去赌一个灿烂的明天。

真正的安全边际是我们买入后赚到了钱,赚到越多,安全垫才越厚。

不亏损,不亏损,不亏损!巴菲特的第一准则不仅需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还要时时对照检查。错了要认,要改,不要自我安慰明天太阳终会升起,也许是黄梅季节,一切都在发霉呢?

精彩讨论

未新2018-10-02 09:02

基金净值公布吗

扁担四2018-10-02 09:03

基金净值公布吗

拾荒投资2018-10-02 08:11

基金净值公布吗

里米尼的战神2018-10-02 08:22

基金净值公布吗

全部讨论

2018-10-01 10:33

好的马比好的骑手更重要,而且骑手到底好不好,一般人还真难识别出来,即使识别得出来,未来行业前景不好,好骑士的作用仍然会大打折扣。

2018-10-16 16:43

专题:组合投资的重要性。
熟悉、把握一个公司是很困难。
然而投资是确定性重仓游戏,要求的是确定性,100%的确定性。
这是一对矛盾。
。。。。。。
因此,为了避免判断失误,最好的办法就是:好公司,安全边际,组合投资,弱相关性。


$兴业银行(SH601166)$$国投电力(SH600886)$$中国建筑(SH601668)$

2018-10-08 21:23

其实如果投资人明白一个道理 这种投资风险是可以规避的 :
大股东利益是否跟小股东一致
很多投资者,去详尽研究公司的 各种财务细节 什么 PB PE 但是 投资人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 公司管理层的利益 是不是 跟投资人的利益一致
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投资首先规避的就应该是国企,所谓国企 就是无主的公司,管理层 不光跟投资人的利益毫无关系,甚至管理层与大股东出资人利益都不一致 最典型的就是中国华融 管理层 每天唯一想干的事情 就是如何敛财
再比如兴业银行 不要看着兴业银行的报表多么好看 那么好看的报表有用吗? 风险控制谁都知道是假的 假如你跟兴业银行的行长是兄弟,难道你能在兴业银行拿不到贷款 里面的猫腻谁能说清楚,管理层 无论经营的多么好 国家也不多发一分钱工资 如果管理层玩命为了公司 玩命为了股东创造价值 那不是有病吗? 你要信 那你就是有病 兴业银行几次无良低价增发 你们这些老炮 肯定清楚
所以投资最重要的事情 就是看看这家公司的股权结构 合理的股权结构才是投资的首选 这才是 所谓的大局观 现在还有不少人鼓吹 各种大行 特别很多人鼓吹农行 鼓吹贵州茅台 重要我想一想这些大国企 我会立刻选择离开 ,农行行长换了一茬又一茬 现在基本都在监狱里呆着 这种公司有值得鼓吹的地方吗?贵州茅台 手握巨额现金 就是不舍得分给投资人 也是趁早远离

2018-10-04 19:42

归根到底还是你自己的专业问题。国投电力总负债高达1500亿每年净利润只有30个亿,如果你是管理层你会不向市场融资嘛?不融资企业还能活么?国投好的时候总资产收益率也只有4%,加之其规模效应拖累,企业资本收益率是跑不赢银行理财的。这种烂企业只能在破净时候买,希望其有大作为是很可笑的。
至于兴业银行代表一大群人看好的银行股终究只是价值陷阱,因为我国银行都是政策性银行,就算有些不是也难免政策性的印记。当银行报表变差时国家会通过放水来降低融资成本,银行会通过新的利差来平衡坏账,所以表面上看银行还不错但实际上水面下的坏账你是看不到的,就说国内大部分银行突然破产我都不奇怪因为报表是做出来的的。
中国建筑你说它基建股就说明工作没做到位,中国建筑基建业务毛利非常低其主要的收入来源是房地产也就是中海地产这家公司。$中国海外发展(00688)$ 说白了就是一个伪地产股自然估值参照房地产股估值。
最后公司治理也是价值的一部分,如果一个企业大股东一手遮天损害外部股东利益,那么这种公司是不能买的。像茅台 格力这种必然是公司治理健全公正的所以自然不会存在你说的这种情况,投资就是合伙做生意如果伙伴能力低下品质败坏你怎么会把钱交给他?格力不会损坏外部股东利益是因为薄弱的控股权难以让它这么做,董小姐本身就更不能了而且其名誉在外犯不上做这种事。反观国投这种大国企控制权牢牢地,上市时候就一身负债就是来圈钱支援国家建设的,看看它可怜的派现比吧。这个报价市场已经很给面子了!

2018-10-02 10:27

所以价值成长一定要结合趋势,要在市场得到认可。

2018-10-02 09:56

一家企业的确定性安全边际是不存在的。尤其是阶段性。

两种情况可以避免。
拉长时间,熨平收益。低估早晚回来。最大可能性降低风险。


第二种,行业ETF
如果说兴业的问题,说明短期不确定,甚至2年时间都不确定。 那么银行ETF的确定性低估,就不存在这种阶段性低估,而且反复遇到新问题变得持续低估无法修复。

2018-10-02 09:46

归隐兄的文章写的很好,巴菲特都会犯错,所以很多事情往前看,都是确定性,往后看,都是不确定性。风险分为两种:通过深度研究可以看见的风险(文章中提到的兴业银行和中国建筑),和由黑天鹅导致的无法提前预见的风险(文章中提到的国投)。针对第一种风险,我们一定要恪守自己的能力圈。针对第二种风险,需要适度的分散。不过是那种风险,都是对自己投资的股票进行例行跟踪和审视。

2018-10-02 08:25

我买过东方园林,中国建筑,长安汽车,到基本都是亏一点,我的原则是如果一个股票长期意外的比较弱,一定有你没有意识到的弱点,尊重市场,多数时间都是有效的,这样的股票死拿着,就是和市场对抗,换成市场认可的股票就是尊重市场,当时市场失效的时候就是成交量极度大或者极度小的时候,这是买入和卖出的最佳时间,其余时间等着就好

2018-10-02 08:12

我以前也多次强调,不管你声称自己研究的多深刻,但单一重仓个人认为的优质个股,和赌博没有本质区别。
不过归隐兄这里举例的价值陷阱里,中国建筑我2011-2012买入至今没有卖出过,多年分红再投资后,至今本金股息收益已经超过年化10%了,不考虑股息,股价本身波动的收益率也超过绝大多数的投资者了,而且不论牛熊。股价波动不波动,其实无所谓了,股价向下只会让分红增持成本更低。在西格尔教授的《投资者的未来》中,这类股票长期分红再投资的收益最终都是长期超越大多数人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