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卖药国内这么卷,国外却不卷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6回复:84喜欢:124

说说我的个人看法吧。3点造成的。

1:国内审批标准更松。

更宽松的审批造成药品上市成本变低。在海外一个药物成为标准疗法,后续的me too类药物必须头对头进行PK才能获批。这就导致临床难度极大的增加,时间也变长。最后me too研发成本高于首发FIC。高额的me too研发成本让很多企业放弃me too。另外很多三高类药物国外都必须做CVOT心血管事件获益临床。这种临床少则几千人,多则几万人。临床时间少则3年,多则5年。成本非常恐怖,不是一般企业玩得起的。

我用糖尿病兼减肥药GLP1作为例子。目前卖的最好的市场领导者是司美格鲁肽还有新秀礼来的GLP1/GIP双靶点药物Tirzepatide。这2个药物现在卖的这么好,背后是超大规模临床竞争。司美格鲁肽上市的时候对手是礼来的度拉糖肽。诺和诺德为了抢占市场直接开了7~8个超大规模3期临床头对头度拉糖肽,不同剂量,不同病人,不同细分适应症全部头对头。获得效优以后开始大卖。后来礼来的Tirzepatide也是走同样的路子,开了N个和司美格鲁肽头对头的三期临床来证明自己的药物更优秀。所以在大卖的背后这2个药物的研发开支都是天文数字,几十亿美元。这种背景下新入者自然不多,知难而退。

2:国内卖药不规范。

国内大家都在超适应症卖药。而国外则严格按照适应症卖药。超适应症卖药进一步大幅度降低了me too的研发成本。因为企业只需要找到一个小的偏门适应症上市,比如PD1找霍奇金淋巴瘤上市,然后开始卖给大病种肺癌,胃癌,肝癌病人。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这就有利可图,用很低的成本找一个小适应症上市药物,然后违规超适应症销售给更多的病人。再结合第一条审批更容易,导致大量企业扎堆做同样的靶点药物。反观看国外,一个PD1找小适应症上市那么也只能卖给这些少量的病人。想卖给肺癌患者?对不起,请和K药头对头做3期临床。耗时5~8年,成本超高还不一定能临床成功。。。企业又知难而退了。还有一点是医生用药问题,国外医药分离,医生主要根据指南推荐来开药,所以没有先发医生认知优势和指南推荐优势的me too很难说服大量医生使用。

3:2015~2020年资本疯狂涌入这个领域。

这段时候企业成立和融资都非常容易。进一步大幅度增加了供给。并且国内生理学基础研究薄弱,大家都做成熟靶点,自然非常拥挤。

整体来说最核心的是1和2点。药品上市难度低,me too成本低。卖药又能直接超适应症面向大市场。企业自然会卷。而在国外则反过来药品上市难,me too成本高,卖药严格按照适应症,自然供给就少了。实际上国外现在纯me too(立项就是me too)非常非常少。海外的“me too”其实是争夺首发FIC失败的产品。

精彩讨论

炒股几年没咋赚钱2023-10-18 15:48

我们医院靠中药,走医保的都不赚钱

张小丰2023-10-18 18:08

首先me better就不是卷。因为不是同质化产品,是更好的产品。 你指的“卷死腹中”正是我文章里面说的审批严格导致上市的药物不卷啊。一个绝大部分药品上市以后每年涨价一直涨到专利到期的市场怎么能叫卷呢。
另外你举的例子PD1,国外有很多PD1但其实每个PD1都是FIC适应症上市的。FIC并不是指同一个靶点的首发,也是指一个适应症的首发。具体来讲O药K药几乎是同时上市的,它们两个算FIC。然后T药是TNBC的FIC上市,I药是NSCLC3期病人的FIC,L药是CSCC的FIC。他们都是基于自己的FIC开始发展。主要份额也在先发优势适应症上。
另一个例子ADC热门靶点,也没卷啊,市场一直是更好的药物上市替代老一代产品。

张小丰2023-10-18 17:06

可以啊,但标准疗法不是一个药。大部分会有多个选择。 末线的定于就是“目前能用的都用了,还是没办法”既然已经属于无药可医的阶段,那么自然没有标准疗法

张小丰2023-10-18 23:07

国外卷的是抢FIC,国内卷是海量me too同质化竞争打价格战,国外的商业化不卷。

经常性悲观2023-10-18 17:09

国内的确是制度性内卷,各行各业都有这种倾向。表面上降低了门槛,增加了供给,实际上增加都是低效供给。最后的结果就是各种内卷,人均收入水平低。也许这种做法提高了就业率?

全部讨论

2023-10-18 15:59

其实也不是恒瑞等不想烧钱,当初做ME TOO新药研发 不是简单搞仿制药还是它带头的 ,问题可能企业巨额研发投入但是医保控费模式下赚不到钱 商业保险不发达 实现普惠制也是扎堆开发成熟靶点的 减少研发费用开支的一个原因吧 譬如三明改革 好医生都跑其他地方去了 很多东西牵一而发动全身的

2023-10-19 08:32

写的都是表象理由

2023-10-18 15:58

目前看,CDE在逐渐完善制度,改变目前国内的现状。

2023-10-18 16:21

2不认同,否则就不会有滥用阿片药物

2023-10-18 16:34

国外也不都是规范严格的呀,怎么理解人家也不卷呢?而且国内的规范性相对来说并不差,不要只盯着欧美。这个问题应该这么回答,国内现在的传统行业有不卷的吗?这其实就是经济转型期的特点。举个例子,国内光做继电器的企业就有上千家。以前飞速发展的时候,大家都有饭吃。成本也低嘛。现在要转型了,但是真正能转型升级成功的企业较少。剩下的企业就在内卷中挣扎呀。大部分会从市场上逐渐消失的。未来国内的医药产业也会是类似路径。要么你能掌握一些新技术,要么你能把成本搞得很低,在中间混的那些,估计日子都不会好过。

2023-10-18 15:47

知识产权也是很大问题,通常就是一家会了其他人也很快就会了

2023-10-18 15:55

学习~

2023-10-18 16:24

丰总 钱的原因大点吧?国内人均才多少费用,说白了,就是穷,除了少数富人,国内多的是穷人。

2023-10-18 16:13

海外的“me too”其实是争夺首发FIC失败的产品。

严格按照适应症适用,就得先临床再卖药,这样门槛很高;超适应症适用,先卖药,再补临床。。。这样显得门槛下降了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