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控制回撤的方式和逻辑链。

发布于: 雪球转发:177回复:227喜欢:536

我已经很少谈投资策略。一般都是具体分析个股或者和个股相关的事件。因为最近在筹备发行私募。关于控制回撤的理念在私募介绍里面只是简单几笔带过。这里把整个逻辑链捋一遍。


关于投资目标的逻辑链。

1: 长期收益越高越好。  

这个没有异议吧?

2: 回撤越低越好。

这个也没有异议吧?

3:在我心中长期收益的重要性高于回撤。

由以上1,2,3自然推导出投资决策的目标: 在不损失长期收益的情况下把回撤做到最低。


好了。下面就是这句话的第一个核心要点:不损失长期收益。

A:我认为中短期股价无法预测。 (注:中短期为3年以内)

这个其实是投资的最基础的价值观问题。不可知论vs可知论。有些人认为中短期股价可以预测,那么自然会选择择时来提高收益。 我认为这个完全无法预测,那么自然不会择时。同时认为事后的通过控制仓位来降低回撤会降低长期收益,不符合投资目标。 不择时意味着一直保持一个高仓位,那么如何做到投资目标的第2个要点:回撤?

B:非相关性理论。一个股票组合的内部非相关性越高那么整体波动就会越低。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股票涨跌之间的联动比较低。涨的时候不会大家一起涨,跌的时候也不会大家一起跌,波动自然就低了。 那么这个就是一个在不择时的情况下能降低回撤的有效方法。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是今年我A股也挺惨的0收益,但是美股一直涨啊。最近2周一边跌,一边涨,算下来波动非常小,净值居然还涨了1.5%左右。


那么从AB推到出自然合理的选择就是保持高仓位同时关注非相关性。用一句专业装逼的话来概括就是“构建以权益为核心的分散化组合”。。。


这个投资目标其实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一直提倡适度的分散。

还是来个逻辑链推导过程。

1:永远都有可能误判。

不知道这个大家是否同意?即使你研究再透彻,但是永远有可能误判或者无法预测的黑天鹅突然出现。你研究的越深入那么判断正确的概率会更高,但是永远无法达到100%。

2:只要投资时间够长。“小概率事件”必然发生。

当你研究透彻以后就可以说类似“大概率”的话。这在雪球上也天天看见比如“大概率X年翻倍”, “大概率年化15%” , "大概率会涨"等等评论。 但是大概率的对面就是小概率。假如你的大概率是90%,那么对应的就是10%的误判。 当你投资时间够长,决策累计数量逐渐增多,那么这个10%几乎是必然发生的。这个其实是一个统计概率模型,名字叫binomial distribution。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投资常青树不多,尤其是散户里面的常青树更少。因为散户通常过于集中。即使有投研能力,只要时间一长遇见滑铁卢的概率非常高。

但是当你开始分散以后情况就变了。假设你的投研能力哪怕只有60%的判断正确率。那么只要你足够分散,这60%就会实现,表现为判断正确的比错误的少,带来正收益。当然一个人因为经历,知识,能力圈等各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分散的太多。


由以上1+2推到出: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分散就是最优的解。 “在能力范围内”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不能为了分散而强行分散。在能力范围内才能保持你的投研成功率比较高。所以适度分散并不是妥协而是追求长期最高收益的必然选择。

PS:很多人一直说投资反人性。。我从来没觉得投资反人性。追寻最理智,概率最大化的做法是至少符合我的人性,非常自然不用勉强。。。

全部讨论

2018-07-18 20:02

在合理的收益预期下,美姐个人认为这是一套高效的逻辑。S大深得大卫史文森真传,多元资产配置应该成为最底层的投资逻辑,这不是说择股和择时不重要,而是说,这些都融入到了资产配置当中,衍生成为组合标的选择和组合比例的控制。
说到资产配置,不得不提美股。为什么?因为美国股票市场所反映的,除了美国本土经济外,更是全球资金的避险地。今年不管是欧洲还是中国的经济表现都差强人意,在美国经济向好和美元指数强势等因素影响下,资金自然流向美国市场。所以我们看到 $标普美国品质消费(.IXY)$$华宝美国消费(F162415)$ 不断再创新高。
而从国内QDII基金规模来看,应该说国内普通投资者对美股的认知大概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当然其中有很多客观因素。
很多人一说到美股,最多想到苹果 $苹果(AAPL)$ 这样的科技股/基金,殊不知美国消费(162415)是国内唯一专投美国消费股的基金。而且双管齐下,不仅有星巴克、迪士尼等消费股,还重仓了亚马逊、奈飞等科技股。其中消费股稳健增长、平滑波动,而重仓的科技股则提供了丰富的弹性和充分的想象力空间。

2018-07-18 14:39

投资拼的就是心态,如何克服人性的弱点才是最重要的

2018-07-18 10:43

斯蒂文兄应该是读透了《机构投资者的创新之路》,核心的观点非常赞同,黑天鹅之所以为黑天鹅,就是应为是不可预知的,随着投资时间和标的增多,小概率会变大,寻求大概率求胜是正道,适度分散必不可少,感谢,收藏慢慢啃

2018-07-29 14:12

果断收藏,波动和收益高低是一个策略的两个方面,高收益的策略往往意味着高波动,不要试图寻找低波动高收益的策略,重要的是找到自己舒服满意的位置,绝大多数主观交易者往往终其一生也难以找到那个点,所以很多大师的作法是放弃控制波动,看好的企业就一路持有,巴老好象有句名言----你不愿承担一个股票50%的l回撤,就不要持有它一分钟,,,,,放弃控制波动是一个大道至简的方法,但是实际交易中有多少人能够承受起50%的回撤呢,多少人在回撤中放弃了坚守自己的信念,改变自己的三观,重开炉灶,甚至永远离开市场。特别是资产管理从业者,你也许能坚守,但客户坚持不了了。所以关于波动的研究,是事关成败的,但很多人的关注点没有在这。给楼主赞一个。

2018-07-20 14:25

炒股就两点,择时,择股,股价不可短期预测吗?你不是庄家而已,股价可以长期预测吗?你是上帝而已,量化交易会是最终的胜利者,巴菲特只是幸存者偏差,不信,走着瞧

2018-07-18 13:04

关于投资目标的逻辑链与控制回撤的方式。
逻辑链算对吧。
控制回撤的方式太简单了。
……感觉象没有读过斯文森的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
对资产类别的非相关性分类的基础不清晰。
对大类资产分类不清晰。
对回撤的必然性,不必强求性避而不谈。
对系统性回撤的必然性,风险底限避而不谈。
……一家之言。

我理解“在不损失长期收益的情况下把回撤做到最低”的唯一方法是将低标的之间的相关性(错了请指正),做空对冲能有效降低回撤,但损失长期收益。骨感的现实是完全没有相关性或者相关性很低的股票标的是不存在的,除非选择其他大类资产,选择其他大类资产又降低了长期收益。

2018-07-18 10:23

其实投资最核心的就一两句话。投资者需要有能力挑出好公司,给公司进行比较准确的估值,然后买入价格远低于内在价值的好公司,耐心持有。如果有能力挑出20个公司的准备,99.99%长期能够取得非常好的回报。

2020-07-26 11:15

我分散持仓30只股票,今天中证500跌了5%,我也跌超5%,看来光在A股市场分散是不行的。

2018-07-20 16:18

还是留30的现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