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47喜欢:3

$绿城中国(03900)$ 言必称租售比的,都是不考虑实际差异的。

2021年的统计数据:美国住房拥有率65.8%,英国64%,德国49.5%,澳大利亚69.1%,加拿大68.8%,日本60%,法国62%。2019年人行调查统计司根据统计调查数据,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住房拥有率为96%。

根据这个96%拥房率,我国是没有租房市场的。实际不是的,我国有全世界其他地方没有的劳动人口大规模大范围流动现象,大量人口从村镇县到地市、省会、一线打工,从西部到东部,从北方到南方。所以房子发生了错配,一二线,省会地市打工的收入,买不起打供地高昂的房子,返乡置业了。平日打工在一二线租房,逢年过节回家才住县城里的房子。而一线、省会、地市的房子呢,又有相当有远见的乡镇县婆罗门早早布局,卖了一套又一套放着,坐等升值。

所以三四线城市(江浙广东沿海的三四线除外,以为有产业和人口),就不要谈什么租售比了,家家有房子,还租给谁? 一线、省会、强地市和沿海的县城是可以谈谈租售比的,但是买新房的人要么是自住的,要么是等升级的,根本不会考虑租售比,如果投资买房是为了出租,那干么不买公寓和老房子?现如今,国内房地产泡沫破裂后,买新房的几乎100%都是为了自住,没人考虑出租的,但是一线、省会、强地市和沿海的县城是有不少人有多套房的,现今这局面要么出售自住外的房子,要么拿来出租,必然是最好的那套房子自己住,老破小远的拿来出租或者出售。租售比是衡量房东是卖还是出租的唯一标准吗?不是的,因为老破小远的房子买入成本很低,可以去问大部分房东,他们计算不是按照当下房价来计算出租回报率的,而是买入成本算的,而且大部分家庭即使卖了房子,也不知道干嘛去,股票、理财都坑害怕了,持有现金往往怕另一半大手大脚花钱,也知道钱越来越不值钱,所以大部分一二线的房东是愿意放租的,没打算根据国际上的租售比去决策卖还是租,除非股票、理财能有别人长期稳定的回报,而不是割韭菜。国内租房权益和国外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学区价值100万,买房时加总在房价中,但是租房时因为这个权益没法获得,所以也不像国外那样子,出租时可以每年多少十来万的学区价值。

再说说房价收入比,北京一年平均供应新房6万套,上海年均也是低于10万套,深圳目前累计商品房190多万套。一线每年供应那么点房子,而打工精英蜂拥而至,地方婆罗门们也瞄着机会买一二线房子,所以高房价相当于筛选人机制,年薪超过100万的家庭留下,年薪低于50万的家庭晋升无望后,选择带着几百万储蓄会老家省会安家和再就业。所以一线的房价收入比是失真的,北京上海深圳合计人口不到全国5%,日本大东京都市圈人口占日本近40%,首尔大都市圈人口占比超过40%,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和东京首尔的房价收入比没法直接对比看了,东京首尔的工作者是长期或者租或者买房留下来的,国内一线城市的房价本质还是在筛选精英中的精英。国内一线城市的老破小则是被动涨的,当房价下跌时也被动跌,而且会跌的更多,因为精英看不上这些老破小,老破小是真的需要考虑房价收入比的。二线省会也类似的逻辑,当然房价收入比会看起来没那么夸张。美国欧洲的产业分布没有东亚那么集中,一个town,一个城市都有独特的产业和就业人群,聚集性弱则房价更多是通过房价收入比来体现,当然伦敦、巴黎、纽约这种除外。

全部讨论

资产价格挂钩收益率,房产锚定租金,以dcf模型估值,这是接近于真理的观点。
你的文字解释了为何中国租售比低,但这并不妨碍上述因果关系。

房东更愿意出租的前提是房价至少得稳定,至少不能大跌,且没有资金压力,不然一年租金收入一万,房价跌了五万。

存量房是否根据收入房价比或者租金回报率来考虑是否继续持有还是卖出?这样的房东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我看越来越多了。你从买主的需求角度看,觉得买房跟租房是比较不同的需求,但是卖出这边呢?持有者年龄越来越大,是否需要兑现现金来享受呢?

分析的不错,但漏掉了一个重要变量因素~目前在中国仍为零的房产持有税。只以现状做分析怕是不够?需要考虑预期可能的房产税。
未来卖地收入下降没争议吧?地皮集团能忍到70年满期后才启动房产税镰刀?炒地皮一把预收70年高价地租实在是太爽了,大手大脚花钱习惯了,吸毒上瘾不好戒的。
一旦未来几年房产税落地增加了持有成本,多套房的富人们,再看租售比就得再打折扣了,再叠加跌价预期,还有兴趣继续持有多套房产的,恐怕会大幅缩水,届时无论是卖出还是把空置房拿出来租,都会对租和售这俩市场形成供应增量,打压房价和租价

04-07 10:22

经济肯定要从房地产出来去其他地方 这是大趋势 甚至和租售比都无关了 甚至过两年 讨论买房的都少了 大家消费习惯从今年开始会发生彻底转变 这也zf乐于看到的

04-07 17:59

$绿城中国(03900)$ 结论:谈租售比,说明房价快见底了。
谈房价高估的人很多,但是很少有人讨论房子这类资产的属性。先开门见山地说,房子有“资产属性”和“金融属性”两种属性,不同属性适用不同估值方法。
从“资产属性”讨论资产的估值,即通过折现现金流模型(DCF)计算资产价值,投资者大多很熟悉这个估值思路 ,市盈率(PE)估值法是简化版的DCF,思路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从资产未来能产生多少现金流来给资产估值。大家讨论的房价“租售比”,“租金收入比”同样是这个思路。
从“金融属性”讨论资产价值,就不是现金流折现的思路了,而是1.稀缺,2.市场对该资产有一致偏好,3.货币超发。或多或少满足上面三点而“炒作”起来的资产,体现的是金融属性,金融属性的资产可以不产生现金流,比如茅台酒,黄金,古董字画,比特币,他们都是“非生息资产”,有比较高的市场价格,但是不以产生现金流来支撑其价格。
很明显,房子有“资产属性”,也有“金融属性”,我们一般认为,资产属性的估值,是房价的价值底,比如租售比(租金收益率)为2%-4%,外加这个城市的长期经济增长率假设4.5%,综合6.5%-8.5%,就是“资产属性”角度的价值底,前提假设是这个城市经济能持续增长,城市不要过度供给土地,租金能跟随GDP增速而同步增长,否则租金增速部分要打折扣,增速不够,需要租售比来补。
金融属性也很好理解,人口涌入的大城市,核心区域的房子,从供需关系上有缺口,房价容易超越资产属性,体现出一定的金融属性,硬拿资产属性的那套公式去套,就好像二三十年前说北京房价高估一样,喊了二三十年,沦为笑柄。
房价底部更多体现资产属性,房价高估时更多体现金融属性,当市场大部分人喊“租售比”,“租金收入比”时,我们就知道他们讲的是资产属性,大部分人强调这个属性,说明房价快见底了。

04-07 12:10

房价跌了,地产股价跌了,就会有一堆鬼故事。
看我组合,我之前也是买中海油和煤炭,当初也是,什么美国要制裁没收南美的油田,南海开发不了,台海危机,海油有危险,国家有暴利税,新能源导致就能源跌价等等等。现在涨了几倍,反而一堆看好的。
等吧,现在问题是港湖涨幅要求很高,如果绿城以后要涨到40,现在就会想打到他4块,港股没有10倍,大资金不搞。现在只有等,再多解释也是没用$绿城中国(03900)$ $保利置业集团(00119)$ $保利发展(SH600048)$

04-07 18:57

租房不香?还可以不停的换环境,老婆不换,经常换房子也爽啊。什么学区,未来新一代都不结婚不生娃,就算有,上海学校都招不到人缩减班级,学区房已经崩塌了

04-07 17:42

主要是货币贬值!参考土鸡的房价。现代货币又不是金银铜,连铁都算不上,甚至纸,现在就是数字,君不见便宜血汗钱的拿去填沟壑了么?

04-08 09:36

说再多也无法改变经济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