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有效吗?

发布于: iPhone转发:67回复:127喜欢:111

回过头来看,我们都觉着2020-2021年,美联储量化宽松,购买4万亿美元美国国债,把利率降到0,是放水太多,是通膨的主要原因。

但是2021年,股市各种股指都创了新高,长期美债指数如$美国国债20+年ETF-iShares(TLT)$ 涨到166,长期收益率接近0。市场丝毫没有担心通胀,丝毫没有担心未来加息。市场认为未来20年,美国利率都会在0附近。

然后,美国通胀高企后,美联储在一年多时间,把利率从0提到到5%左右,这个长债指数从166跌到目前的86,长期收益率向5%靠近。市场认为美国利率未来20年会维持在5%附近。

也就是说,市场在2022年之前,在历史性大放水时,即使看到了CPI高企,也丝毫没有担心加息,用短期利率指导20年国债的收益率,加息后,又丝毫不担心降息,用短期利率指导20年国债利率,丝毫不理会美联储点阵图预计明年下半年降息。

请问,这是哪门子市场的有效性?这还不如一条狗,我家狗也是这么玩的,但是上过几次当后就会警惕,比市场还强。

长期美债指数$美国国债20+年ETF-iShares(TLT)$ 的走势又几乎完全地,影响着$美国生科ETF-SPDR(XBI)$ 的走势,二者几乎是一个模子,最高点和2次最低点都一样,跌幅也接近。

奇怪的是,市场完全忽视生物医药指数自身的基本面,把生物医药当债券玩,这又是另一层面的短视。

即使美元利率长期在5%附近,生物医药行业仍然会兴旺发展,只是速度降低些,那些有好管线的公司不愁融不到钱,资金充足或者已经盈利的公司还会茁壮成长。中小生物医药公司创造了过去几十年行业一半上市药物的管线,是药物研发的主力,未来大概率还会如此。

总之,别高看市场的有效性,市场经常是非常短视的,抓住基本面,即可利用市场的短视获得长期好收益。目前极端短视的市场,只要熬过去,就是好日子。

全部讨论

市场短期无效的例子比比皆是,我觉得哥们只要不瞎,没人会说市场短期内是有效的,至少没人敢说市场无时无刻都说有效的。我觉得市场有效指的更多的还是长期来看的有效性,即长期来看,无论是历史数据——推展至任何公开信息还是哪怕是内幕信息,都会最终被计入到股价中,那么这个市场就是有效市场。也就是说长期来看,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乃至内幕信息,都没有卵用。当然经济学上“长期”这个概念,本身就有耍流氓的性质。多长算长期?没人知道。

2023-10-05 09:42

生物医药指数是长久期品种,因为多数公司是亏损公司。在利率上升期间,长久期品种敏感度自然是最高的。所以跌幅巨大。股价价格自然是基本面✘估值。在这里面哪怕基本面不变,利率上行就会导致那些长久期公司估值下行。这正是市场有效性体现啊。

2023-10-06 09:46

美国长期国债这东西是线性推导的。。比如2020年的时候10年国债是0.65%,也就是认为未来10年都是超低息时代。然后现在是4.7%。。2020年时候不准,现在也不会准,这东西就和股价一样不停在变。。。

讨论利率对dcf的影响其实是件很无趣的事情。
这一年美帝不停加息的支撑正是火热的经济基本面。这件事本身是矛盾的。高通胀的另一面会体现在很多公司利润营收增长上,一个贴着通胀率的利率其实不是大问题。联储试图通过加息制造一场衰退的预期才是市场情绪的根源吧。
当这种人为制造的预期不停的灌输,在所有人思维里达到一致,情绪也就达到了最大化。这确实是哪门子的市场有效性,这是联储有效性

每次的暴涨暴跌都证明了市场不是有效的,更确切地说:市场不是永远有效的。
也正是在市场无效时,给了我们投资的机会。

2023-10-05 23:13

很多人把过去几年由于量化宽松估值泡沫挣到的钱归结于自己的投资能力,在量化紧缩加息高息的市场环境下发现只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2023-10-31 19:56

资金是诚实的,纳指生科急剧下跌的时候,国内版本的IBB $纳指生物科技ETF(SH513290)$ 是大幅净申购的,现在越累越多的投资者开始用人民币买纳指生科,毕竟是全球顶尖的生物医药公司,跌到这个程度捡金子更容易。

2023-10-06 07:41

现在市场(包括美国)上很大一块活跃资金是不看基本面的量化趋势交易,这些资金是推动股票偏离价值的推手。而且价值投资者认为的“价值"也不是一个确定的值,也会随股价波动而产生怀疑。就像很多分析师会随着股价上涨,找上涨理由,调高dcf估值,下降就下调dcf估值。所谓的价值也是需要预测,比较,容易受环境的影响。

2023-10-06 17:29

20年长债5%利率,并不代表市场认为未来20年都会维持5%利率,更不代表市场没有看见点阵图显示明年要降息。
市场对降息的预期是以利率曲线倒挂的程度来表达的,也就是长债的利率低于短债利率水平的程度。(理论上说长债利率应该高于短债)低得越多,偏离理论值越多,对期限溢价定价越低,越说明市场认为未来较长期限内降息的概率越大。
当然,这种环境下,市场对个股兑现利润的期限容忍程度就越短。因为风险/机会成本的衡量基准变了。
所以,市场挺有效的。如果市场长期表现出这类规律,那就说明,这是市场有效性的表现,没有理解的一定是有啥认知缺陷。
生物医药行业,无法改变其未来现金流,按时间分布的非线性特征。自然也就和长债相关性很高了。

2023-10-05 08:35

平平,我觉得我会选美债,境界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