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团回顾】雪球调研团走进沛嘉医疗,探寻黄金赛道心脑介入手术器械龙头的创新之路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5回复:6喜欢:14

#雪球调研团走进沛嘉医疗#    

去年11月,沛嘉医疗2021年瓣膜研发开放日在苏州如期举办,公司核心高管、众多海内外瓣膜介入治疗领域的重量级医疗及行业专家悉数出席,重点分享了沛嘉医疗在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的置换和修复和非植入修复和瓣膜材料等平台技术领域上取得的骄人成绩和历史性突破。活动现场首次公开发布了创新的“非醛交联”经导管主动脉干瓣系统TaurusNXT®的注册临床试验数据及冲击波瓣膜治疗系统TaurusWave®的FIM临床试验数据。雪球调研团也借此机会带领球友@一手大股东-成嘉源 @刘志超 @巴菲特读书会 @铁公鸡金融 @自由岛岛主 @玉山落雨 @王春龙 @鱼哥有财气
前往现场,第一时间了解到沛嘉医疗的前沿项目和国际化布局的最新成果,会后参观了苏州总部公司,并与首席财务官蔡洌先生及一众管理层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球友们都表示此行收获满满,快来跟球友们调研纪要一起一探究竟。

《业绩亮瞎眼,股价显价值-沛嘉医疗2022投资者沟通会纪要》

公司2021年收入增长253%达到1.36亿人民币,其中TAVR产品只卖了不到半年收入近4100万,神经介入产品收入近9500万。

沛嘉的一代TAVR产品是去年4月获批,二代TAVR产品是6月获批。在只能销售半年的情况下,一共卖出452套产品(其中大多数是二代产品),医院实际植入量为290例,覆盖医院总数95家,其中TOP 4医院覆盖3家,TOP40医院覆盖超过29家。这个成绩好于启明和心通产品获批后半年的销售数据,当然这一方面说明沛嘉市场推广能力很强,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目前中国医生对TAVR类产品的熟悉程度已经有很大的提高。

按植入量计算2021年沛嘉在中国市场份额为4.7%, 2022年的市场份额目标为12-15%左右。在开展TAVR医院数量方面,公司预测2022年会超过400家,计划进入200家,并全面覆盖TOP/KA医院。

产品线方面2022年公司的第三代TAVR产品 TaurusNXT®将在今年接近完成全部临床试验患者的入组。公司引进的二尖瓣置换产品HighLife已经完成第一例人体试验,争取在上半年开始注册临床试验。公司其他三个产品GeminiOne(二尖瓣TEER)、TrilogyTM(主动脉反流瓣)、MonarQ(三尖瓣置换)也会在今年尽快推进牵头PI的工作,有望今年进入人体临床。

HighLife产品目前在国外的实验数据表明,医生手术时间一般都在两小时左右,而且随着手术流程不断优化和标准化,以及术者熟练程度的提高,单个术者手术时间下降迅速;他们的顾问Nicolo Piazza博士最近一例手术仅用55分钟。国内第一例植入操作已经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完成,整个操作过程大概在2个多小时。

JENAVALVE授权给沛嘉的产品是最新一代的产品(CE认证、FDA临床),和沛嘉的协议也包括了今后更新产品的授权。整个交易4000多万美元,其中还包括股权投资,所以技术转让部分仅3000多万美元。

在神经介入领域公司收入快速增加,同时产品线进一步丰富,产品收入贡献日趋多元化。此外,缺血类也有重磅产品于上半年上市。今年业务会持续发力,将进入一个重要的爆发性增长的年份,预期收入增幅在50%以上

@一手大股东_成嘉源    《星火燎原,星辰大海-百亿TAVR赛道,沛嘉医疗如何后发先至》

TAVR毫无疑问是一个十倍以上的赛道,优秀的企业甚至可能成为百倍股。芒格曾经说过:钓鱼的秘诀就是一定要去鱼多的地方钓。

沛嘉医疗虽然在一代产品上上市时间最晚,但是第二代产品就已经超过了微创,第三代产品目前又是三家中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的。可见沛嘉医疗的研发效率和管理运营水平在三家中是最高的。

同时由于沛嘉的后发优势,在每代产品的研制上都吸取了其他两家的优缺点,做了相应改进;比如在支架的支撑力、裙边设计、牛心包等指标上都做到了很好的平衡性,没有明显的短板。相信随着临床使用人群和经验的积累,最好的产品一定会脱颖而出,最终通过良好的产品质量赢得医生和患者的信任。具体来看:启明的二代过弓偏硬,不建议多次回收,回收后不建议再次跨瓣。微创二代输送系统外径较大。沛嘉相对来说更均衡,可回收系统整体性能更为出色些。

沛嘉三代的技术和其他市场上进度领先的干瓣技术最大的区别在于交联方式:很多技术路线只是尽量减少醛基在瓣叶表面的残留,而沛嘉的“非醛交联”完全避开了醛基这一导致瓣膜钙化衰败的核心原因。可以看到沛嘉虽然一开始慢一些,但是越到后期越快。沛嘉布局了第四代产品TaurusApex,这个产品采用了新型的高分子材料,彻底解决了生物瓣膜寿命的问题,是一款革命性的产品。这个产品预计在2022年结束体外实验,进入人体临床阶段。

目前三家中只有启明和沛嘉布局了修复类产品。比较领先的是沛嘉医疗的TaurusWave®冲击波技术和启明医疗Leaflex的切割技术,两个产品已经先后进入FIM。启明的Leaflex技术类似血管内的切割球囊,风险点在于切了以后造成的损伤可能需要有后续治疗方案例如支架;此外,切割过程中可能会有钙化斑块掉落,从而引发血栓,需要配合使用脑保护装置。沛嘉的TaurusWave®是采用冲击波技术松解心脏瓣膜钙化,从机理上来看能够避免软组织损伤,前三例未发现钙化斑块掉落的风险,且整体能量集中、可调可控。

@巴菲特读书会 《拯救心脏,经导管瓣膜置换赛道明星—沛嘉医疗的投资逻辑梳理【调研纪要】》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

平台化:主动脉瓣置换方面,公司已经布局了四代产品(两代上市),并掌握了非植入冲击波瓣膜治疗系统。在二尖瓣、三尖瓣产品领域,同时布局了置换和修复产品,随着临床和商业化的推进,将形成国际领先的研发平台。

在经导管瓣膜业务方面,公司一代产品上市稍晚于竞争对手,但上市获批进度很快,二代产品更是早于心通。公司产品力强,产品梯队丰富,市场刚刚起步,未来增长空间较大。而且,刚刚上市的二代产品血管过弓性能优秀、回收能力强,防漏裙边设计能优化密封效果并有效减少瓣周漏与回流,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治疗效果。在公司举办的研发开放日中,武汉亚心的临床反馈看到,终端专家对公司产品的瓣膜设计和回收能力非常满意。公司在调研中反馈,二代产品做到了最高释放75%后全回收(说明书3次,实验室5次),最小入路直径低至5.3mm。较高的可回收性,缩短了医生的学习周期,降低了手术风险和患者的病痛,对于TAVR的普及有着重要的意义。

与同样开始TMVR和TTVR研发的启明医疗心通医疗相比,沛嘉医疗在二尖瓣和三尖瓣治疗领域布局更为完善,与国际合作研发和自主研发均突破创新。

子公司加奇生物,自2005年开始一直致力于神经介入手术医疗器械的研发,也是国产第一家将栓塞弹簧圈商业化的公司。公司目前全方位布局神经介入领域,已经完成出血类产品、缺血类产品、通路类产品三条产品线的构建。如果按照商业化产品和临床试验阶段在研产品的合计数量计算,公司目前排在国产第一位。沛嘉医疗快速增长的神经介入业务线,也将积极地为瓣膜业务线提供不断增加的现金流来源,这也是沛嘉相比国内同业的优势。

商业化:

商业化团队工作系统化,对创新产品落地能力较强。团队分为学术推广、临床支持、医学评估三个功能。医学部和市场部可以对单个病人制定、评估手术方案,同时对销售人员和医生进行专业培训并对医生提供术中支持,推动TAVR术式在更多的医院展开应用。

联动工作的执行力较强,从结果上,公司产品的临床、拿证效率都是比较高的。公司二代产品TaurusElite®2021年6月上市,50天获得国家编码,截至8月28日已经送审21省,挂网11省,中标贵州医保。在与公司团队的接触中,对现场团队的灵活和执行力印象深刻。

国际化:

团队学习、职业经历具有专业化和国际化的视野。创始人张一博士曾先后在美敦力、GuidantCorporation(后被波士顿科学收购)供职、担任过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CEO、大冢中国的董事长。首席运营官潘孔荣先生深耕医疗行业多年,曾为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供应链高级副总裁、负责医疗器械在中国的开发、制造及营销及St.Jude
Medical Supplies工程经理,负责管理医疗器械的开发及制造。首席技术官陈剑锋博士曾在多家知名生物医学科技公司,如BoiridgeConsulting、ExploitTechnologies担任总监、副总裁等职位。首席财务官蔡洌先生出身头部投行,曾在华泰金融控股、巴克莱亚洲及工银国际担任董事、副总裁等职位。除了强大的高管阵容,沛嘉医疗也有一支经验丰富的市场和销售团队,营销总监王鸿鹏和销售总监庄筱筱女士,均有十多年知名外企(强生飞利浦雅培美敦力等)的营销及市场经验。

在业务上,公司采取了内生与外延结合的发展方式,并和合作方构建了长期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如通过投资合作的方式导入了奠定全球瓣膜介入重要技术基础的CoreValve和CardiAQ团队,分别合作了HighLife二尖瓣和InQB8三尖瓣置换产品线;邀请国际权威医生Nicolo Piazza博士和Saibal Kar博士作为公司在中国的独家顾问等。同时公司将展开海外多层次合作,走自研产品“国际化”的路线。

国际化的行业背景和视野有助于团队站在全球的角度把握公司研发管线布局的战略趋势,构建全球领先的竞争优势。在调研中,我们看到团队其实很务实,并表达了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现阶段走出去的困难和挑战,目前还是先把握住国内市场为主

@鱼哥有财气    《沛嘉医疗调研记:追击者的野心》

中国不缺医疗器械企业,中国缺的是有真正的研发实力,创新力强的械企。提炼一个能代表沛嘉医疗最核心成长的逻辑的词汇,就是作为追击者,必须要抢跑式的创新。按目前的产品竞争状态来说,沛嘉在全力用创新构建同类产品的代际领先。沛嘉二代产品在可回收产品中性能领先,推动了整个术式的发展。而第三代TaurusNXT®主动脉瓣置换系统在传承了TaurusOne®瓣膜平衡性能以及TaurusElite®优异的可回收功能之上,创新地采用了全球首创的“非醛交联”瓣叶处理技术和超低温真空冻干处理技术。研发日活动现场还首次公开发布了全球首创“非醛交联”经导管主动脉干瓣系统TaurusNXT®及冲击波瓣膜治疗系统TaurusWave®的FIM人体临床试验数据。同时还同步了全球二尖瓣领跑者HighLife刚刚在TCT上面发布的30例临床数据

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有非常大的增长,来自于两块,一块是瓣膜开始卖了,上半年卖了一些,大概900多万的收入。再看神经介入业务,2021年上半年就已经比去年有增速,算了一下是197%,跟去年同期相比几乎是三倍,整个上半年爆发是非常快的,但这应该还没有到头,TAVR发力还很远。但目前的发展态势来说,明年应该可以看到明显的放量。考虑到今年下半年沛嘉逐步把牛心包生产的供方转成更便宜的心包以后(开始自己处理新鲜皮,成本将大大下降)。

沛嘉现金和消耗比,就是整个收入减掉费用支出,手上有30亿的人民币,而下半年付掉了一些研发或者是外面收购投资产品的支出,整个现金部位非常健康,对于目前的沛嘉来说处在一个粮草比较充沛,前方的道路也非常宽广,要往前跑的阶段。因此,对于还在高成长的公司来说,一家能同时保持产品高速创新和稳定利润空间和现金流的企业,你无论如何都应该要关注下。

@铁公鸡金融    《沛嘉医疗调研笔记》

未来各家公司的关注点一是研发上快速迭代的能力,用低代产品降价参与竞争和集采,然后用高代产品抢占支付能力较好的高端医疗需求人群,所以要关注各家公司的研发迭代速度,由于心脏瓣膜手术高度集中在全国排名靠前的40家医院,这些医院的专家和医生对学术需求较高,所以对于医学和市场团队的能力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点,前沿的研发能力满足医生的学术需求、医生培训、跟台销售和服务人员的培训能帮到医生去做好手术,这些方面的综合能力会影响这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可能ME TOO类的公司会很快出局。

沛嘉虽然上市较晚,但是沛嘉拥有大量的国际领先的创新技术,如非醛交联瓣叶生物处理技术、超低温干燥技术、非植入冲击波瓣膜治疗技术,这些技术都具有自主独立的专利保护,是真正有机会凭技术实力出海的产品。并且这些技术许多已经应用在正在进行中的临床试验上,展现出理想的初期临床数据,有望推进多中心临床。此外,沛嘉医疗同时还在探索新一代的非生物源瓣膜材料,有望开发出耐久度更高的瓣膜产品。

在未来的龙头竞争中我相对看好沛嘉和启明,沛嘉目前从研发布局和进展来说,都比较出色,下一步可能要重点关注其商业化能力是否能在明年兑现。同时,沛嘉医疗神经介入业务线增幅迅猛,上半年营收增速190%以上,下半年销售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自由岛岛主 《沛嘉医疗调研*心脏瓣膜赛道研究memo》

沛嘉的一代产品 TaurusOne® 2021年 4月获批,进度较启明心通晚,但考虑到目前还在市场发展萌芽期,并不存在绝对优势企业,三者基本还是处于统一起跑线上。在这种情况下,二代产品的进度追赶了上来,TaurusElite® 6月获批,一二代拿证间隔最短,TaurusElite® 从7月开始商业化推广。从各家的二代 TAVR 产品相比一代产品的改进看,主旋律是可回收。据一些医生反馈,沛嘉二代产品的过弓性能、可回收性能和径向支撑力在三家里面整体最佳。

公司上半年植入量83台,二代产品出来了,成本也有优势,在二代产品上,接下来市场希望看到的是公司的商业化能力。

公司三代瓣膜进度领先,TaurusNXT®已经进入多中心临床阶段,前期5例随访数据证实了其安全性。TaurusNXT® 采用专利的抗钙化技术(非戊二醛生物瓣叶处理技术),且采用低温冻干干燥技术保持瓣膜组织的物理完整性。此外,公司的非植入瓣膜钙化重构治疗系统已经开始FIM临床,高分子瓣也在动物试验阶段。

沛嘉二尖瓣和三尖瓣领域产品布局:HighLife经房间隔二尖瓣置换系统于12月22日完成亚洲首例临床植入。 Sutra HemiValve 目前处于临床前评估阶段,GeminiOne缘对缘修复即将进入临床,自研的二尖瓣修复和置换产品也到了临床前阶段。

管理层方面,从公司创始人张一博士的履历、所做的事情,包括投行背景出身的CFO蔡洌对业务和战略的思考也非常清晰,团队人才也在不断流入,沛嘉的管理层整体是比较优秀的。一年的时间,沛嘉完成了HighLife 产品的技术转移、生产、交付支持、科研临床的探索,组织效率可圈可点。

@王春龙    《调研沛嘉医疗:介入手术医疗器械创新者,高研发背后,正在加速国产替代》

目前在经导管瓣膜治疗领域,国内尚无一家占据优势的医疗器械企业,这对于沛嘉医疗来说,相比微创医疗启明医疗来说,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位置,三者的差距并不算大。

财务及市场印象:现金流充裕,研发支出比去年增3倍,对心脏瓣膜不惜重金投入;实验室探访:弹簧圈产能提升,关注提升瓣膜的耐久性,正在加速国产替代。

面对医疗器械竞争的压力,沛嘉医疗坚持的是高研发投入,寻求产品管线的海内外合作,多款创新产品的布局,以及希望在原材料上降低成本等方式。这是一家介入手术医疗器械行业的创新者,寻求走出一条医疗器械服务商的差异化竞争之路。

相关文章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沛嘉医疗-B(09996)$   

全部讨论

2022-11-05 20:52

沛嘉医疗

2022-07-03 22:35

吹票

2022-02-23 21:06

沛嘉医疗

2022-02-23 15:34

$沛嘉医疗-B(09996)$ 真帅

2022-02-14 10:30

怎样加入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