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希瓦这次3小时的路演有点意犹未尽,梁宏真是太敢说了...(路演文字版篇1-梁宏的分享)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7回复:12喜欢:152

#风云君看希瓦# 上周五梁宏在出来做了场直播,全程3小时,可以说是相当充分有诚意的一次沟通了!因为内容比较丰富,风云君分成3篇帖子分享给各位球友。

这篇是梁宏路演前半部分的分享。

路演文字版篇2-研究总监的分享

路演文字版篇3-问答环节(划重点!!)

$希瓦小牛1号(P000531)$ $希瓦小牛3号(P000532)$ $希瓦圣剑1号(P000349)$

梁宏

大家好,我是梁宏,我ppt的内容先介绍一下,然后更多的时间会留到最后的交流环节。我看到在雪球我发了帖子以后,大家提的问题比较多,有的问题也比较尖锐,我尽量会把每个问题都能够回答掉,至少有一个明确的回复。

我讲的时间可能会相对短一点,最后交流的时间会久一点。那我们现在开始。

今年以来回顾

这个是目前的配置情况,我稍微多讲几分钟。

三地市场的配置:

第一个图是我们目前三地市场的配置,应该说从2016年我们进入港股,然后2020年进入美股,最近两年以来我们一直是延续三地市场的配置。过去也提过,从长远角度,我是想把A股的配置比例加上去的。

目前我们的股票持仓里面,港股占了50%,A股占了33.9%,美股占了16%。

美股的比例有所下降,是因为反弹以后我把一些中概股的股票进行了减仓,A股和港股的股票比例有反转,主要是我在过去几个月,加大了港股油⽓股的配置,这个我觉得是阶段性的,结果就是港股的持仓比例超过了A股。(注:以上为截⾄【2022年7月8⽇】的主要持仓结构。)

前十大行业的情况:

下一个图是前十大行业的情况,这个行业分类是根据申万的行业标准来分类的,我介绍一下前十大的行业配置。

1.石油石化:第一个是石油石化,主要是港股的一个油⽓股。

2.社会服务:第⼆块是社会服务,这个范围会比较广一点,包括酒店股、外卖股。外卖股平时会觉得是个互联网股票,但它可能会归在社会服务⾥。

3.汽车:第三块是汽车,汽车这就是汽车经销商或其他的一些跟汽车相关联的一些公司。

4.通信:第四是通信,这里是写的通信,但是实际上主要是我们持有的A股的海缆,只是它的一部分业务是通信业务,所以这个股票一直是分配在通信板块。另外这里面还有一小部分是电信运营商股票,

5.有色金属第五大是有色金属,主要是铜金为主的有色金属,也是我们拿了一年多的一个仓位。

6.电力设备:接下去第六块电力设备,是另一个海缆标的和其他一些电力相关的标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通信加电力设备就是整个风电板块,把运营商去掉以后,整个风电板块持仓目前大概是在15%左右。

7.医药生物接下去一块就是医药生物,包括了医疗和医药,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医药生物有6.8%的持仓,接下去的6.1%是房地产

8.房地产这个房地产里面其实基本上都是物业股。物业股我稍微重点讲一下。地产和物业是我们公司相对来说比较擅长,也研究比较好的一个行业,过去我们在地产方面也是获得了比较高的收益,包括17年的地产大牛市⾥⾯获得了几倍的收益,还有过去几年整个地产行业不怎么景气的阶段,我们在几个商业地产也有5%到6%的持仓,也都是盈利的,唯一一只亏损地产股是一个民营地产公司,当时配置小于1%,最后亏钱止损。再说一下物业股,过去几年物业股也是赚钱的。

有投资人在帖子里应该问到过这个问题,说我不怎么看好物业股,为什么现在又开始买物业股?

我说我不看好的时候,物业股的位置还是相对比较高的,所以当时我是把很多物业股票都卖掉获利⾛了,具体时间我可能有点记得没那么清楚了。几个物业股我都高位走掉,都是获利兑现的,后⾯跌多了以后我又开始进行介入。

当时我觉得整个A股和港股互联网板块都反弹以后,处于低位的是两个板块,一个就是创新药板块,一个就是物业板块。所以当时我又加了一点创新药,也加了一点物业股,把创新药加到了大概三四个点,把物业股配到了五个点左右的仓位。当时想得很清楚,如果物业股再跌的话,我就会继续加仓。

截至上周五,我们持有物业股大概是6%左右的仓位地产股我们手里基本上是没有的,可能有稍微百分之零点几的国企地产股,我们目前不持有任何民营地产公司的股票。

物业股的思路是这样,目前配六个点,然后越跌越买。我给自己定下来的计划,物业股的上限差不多是10%。

我不买地产股买物业股是因为地产不确定性非常高。而且地产公司目前的这种情况,包括最近的一些停贷情况发生以后,整个民营地产我觉得未来很难,基本上就是会陆陆续续地国有化。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民营地产公司过去债务杠杆非常高,然后受到了各种因素,如杠杆的收缩,三条红线,以及疫情导致的地产销售不畅,某些龙头地产公司爆雷以后引起的一些连锁反应,导致了整个地产的资金链都是非常紧张的,尤其民营地产公司,他们都是很难去续一些新的债务,而老的债务都要还。

之前的环节主要是发生在供应商阶段,以前大量的地产商承兑的商票,包括很多供应商很多承包商干了活,他们收不到现金,只能拿一些商票或房子抵债,所以在一些地产公司暴雷以后,他们已经不愿意去做很多项目了,基本上都是要现金结算。就是开发商给我钱,我就帮你干活,你不给钱我不会帮你先去垫资干活了,导致现在很多资金链紧张的民营地产公司,就交房延期了。

交房延期都是因为他们手里没钱,老的债要还,新的债又发不出来。然后整个资金链就非常紧张,各种供应商又来催债,你把我之前的钱结一下怎么怎么样,你不结算,我就停工,就这么个状态,导致了很多项目的延期交付,这又导致现在产生了连锁反应。连锁反应就是很多人,买了这些房⼦的人,觉得要烂尾了,所以他又停贷,整个事情就越闹越大。

一个项目引起多个项目的连锁反应。所以现在的结果就是期房会产生很多停贷的现象,最后导致结果就是民营地产商的一些期房可能就卖不动了。所以现在不管是从上游供应端还是下游销售端,都存在资金压力,房子卖不动,人家不愿意买期房,你交不了房,然后供应商那边又给不出钱,干活也不愿意垫资。

做房地产开发,它是一个高杠杆的行为,不管是表内的还表外的,开发贷,拿地的贷款,还有供应商垫资,还有下游期房的先收,整个环节都用了大量的杠杆,现在的结果就是这个杠杆没法进行了,原来一个十倍杠杆的生意突然现在要变成不能用杠杆了,要这么短时间内去杠杆,现金根本是兜不住的。

所以导致了目前的结果,民营地产板块和物业股一起在不断地下跌,最近跌得更厉害的是过去基本⾯相对优质的几个民营开发商,过去可能大家觉得他们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最近跌得最厉害的就是他们。

相对来说之前已经暴雷的或者在暴雷边缘,或者已经跌了很多的那些物业公司最近跌得相对来说还小一点,因为过去大家对他们预期已经很蛮差了。未来整个民营地产的出路基本上就是国有化,各种国有资本也好,还是政府层面成立的各种基金也好,拿走民营开发商的股权,然后恢复融资,恢复银行贷款,然后把整个公司盘活。

按照目前民营开发商自身的信誉,已经很难把上下游全部盘活来运作起来了,所以唯一解决方案就是国有化,未来可能民营地产商能剩下的屈指可数了,基本上90%可以说99%的民营开发商,我认为未来都会退出房地产市场。

因为这门意本来利润没那么厚的,全靠杠杆高,所以要么就是他们这个杠杆收缩下来没法经营了,哪怕他们活下来了,未来也不能⽤杠杆去经营。这样生意的利润⾮常薄,所以他们也不愿意再从事这个业务了,所以民营企业基本上会退出房地产

但为什么我还是去加物业股呢?

⾸先,很多物业股的跌幅是跟地产公司跌幅是一样的,因为地产商的一个最后结局可能是破产或者说被国有化,导致股东损失惨重。但物业股相比地产股我认为现在已经进入错杀阶段了,很多民营物业股目前的PE在大概五六倍,然后PB在1左右,股息率在4%5%以上。

关键是物业这门生意相对来说哪怕未来没有任何发展,没有任何新的项目交付,也没有任何开拓能力,他也能保持收入持续的稳定。比如说他手里管了一亿平方的项目,今年一亿平方是物业费,明年一亿平方还是那些物业费,所以他的收入是稳定的,它不存在周期性的波动,哪怕未来房地产市场低迷,哪怕未来他的关联公司给他交付的⾯积没多少,哪怕他开拓能力再弱,它未来也是能够保持收入的一定增长,只是增速问题,原来预计可能50%增长,实际上未来可能只有十几20个点的增长,它的收入还是能保持增长的,它周期性没有那么强。

因为它是一个存量资产在持续有收入的行业。再加上它是轻资产。我可以不要任何现金,我手里的净资产可以归零,这些净资产,哪怕被关联公司给挪光了,哪怕就是什么都没了,靠手里的这个一亿平方的项目,它未来的收入还是非常稳定的,有现金流的。所以物业公司是有底的,每个物业公司大概的底是什么大家大概都能拍出来,不管它的关联公司也好,整个房地产市场再风雨缥缈,它的底是能出来的,但是随着最近一波的杀跌,很多物业公司我觉得已经是严重超跌了。

我目前配了八个物业公司,虽然只有六个点的仓位,我是很分散的配置的。

其中有两个是国有的物业公司,我做的是未来市场份额扩张的逻辑,未来可能随着民营地产退出以后,很多国有的开发商,他会去收并购一些民营开发商,所以它是存在未来市场份额收并购扩张的逻辑,他们未来增速可能会提速。但是它的估值会相对贵一点,可能在15倍20倍差不多。

而更多另外六个标的配的就是民营的一些跌得很惨的一些物业公司,我是⾮常分散的,少的就是零点几的仓位,最多的一个也就两个点的仓位。大家以为的那个物业股龙头,其实在我们手里是非常非常低的仓位,因为我觉得他们过去是属于相对比较优质的公司,但它的估值不够低。我们配的比较多的物业股是过去已经跌得比较多的一些物业公司。

那我举个例子,我们配的最多的那个物业公司目前大概不到两个点的仓位吧。

它的逻辑:

第一,就是有一个强势的⼆股东,并且已经进入董事会,拿到两个董事会的席位,并且控制了财务,这样大股东也就是关联地产公司,就很难把物业公司的各种财务做一些猫腻,财务状况是保持独⽴性的。

第⼆,这个物业公司本身的增速也是⾮常不错的,外拓能力也比较强,跟关联母公司的业务关联程度可能也就是30%,哪怕他母公司死掉了,对它的业务影响也就是在30%。股价其实已经跌了不少,目前的价格是当时⼆股东介入价格的60%左右,整个估值是⾮常低,未来几年就是增速快和慢的问题,这一波情绪上的杀跌,跟着地产股一起把物业股杀下来,未来我觉得可能还会有一定的跌幅,我也没有把目标仓位给打满,未来如果继续下跌,可能会把仓位加到⼗个点左右。

物业公司是存在困境反转的逻辑,不管地产未来怎么样,这些物业公司的收入还是持续向上的,哪怕有一次性的损失,哪怕可能说有一些跟关联方的应收账款损失是有可能发生的,但是他们经常性利润还是能够持续增长的,结合现在估值和轻资产的业务,整体来说我觉得随着这波风波过去以后,会有很大的机会。

那这波风波最后会怎么解决呢?

我觉得最终大概率是国家介入,以某一种方式来解决这些断供断贷,不然这个事情闹大了以后对整个国内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我觉得不会放任,最后肯定会有一些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

这些物业公司本身是独立的主体,如果把那些地产的问题解决以后,物业公司存在向上非常大的修复机会,所以物业板块我是会越跌越买的,但不会急着一下子打满。我也采取比较分散的配置,万一哪个物业公司真的出现了跟大股东有一些比较大的损失什么的,所以可能会有一点黑天鹅存在,我不会在某一个物业公司上加过多的仓位。

整个物业目前持有八个,总共六个点左右仓位,说句实话,大家可能最近看见物业股在跌,觉得我又踩雷了什么的,其实我内心挺高兴的,我觉得跌下来是非常好非常大的机会。我原来只配了五个点左右仓位,目前跌下来了,我加到六个点。这真的是一个永续现金流的一门生意,他不会破产,也没有周期性。

9.食品饮料后面是食品饮料。食品饮料主要是白酒。

10.传媒:最后一个是传媒,这里面其实也是一些互联网,比说一些游戏股。

目前十大行业持仓是这样,然后剩下有些板块占比比较低,就没有显示了,比如说电⼦烟不到三个点,这⾥就没有显示了。

选股思路

这一页我主要讲一下赔率和胜率,这个问题我是最重视的。

赔率和胜率就向下空间多少向上空间多少概率是多少。基本上我分析股票都会这样去分析。

举我们那个油⽓股为例:这个油⽓股我最近加仓,可能是有一部分仓位加在高位了,但是更多的仓位其实在去年底、今年初就开始配置了,当时配得不多,就五个点左右仓位,后来就打到了十几个点仓位。

目前是稍微有个小幅度的亏损。这个股票我会越跌越买,因为我觉得向下的空间我自己是能够拍出来的,向下的利润向下的股息率向下的空间多少。我觉得极限的向下空间就是股价七块钱。

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去看2020年的不复权价格,2020年3月份,全球疫情的时候,纳指暴跌,油价有些合约跌负,那个时候这个股票最低价格是六块两毛四,那时候纳指道指的点位是远低于现在,那时候的油价是远低于现在,我相信未来应该也不太会容易出现当时的负油价这种事情了吧?

所以我觉得目前情况下,七块钱是极端的下跌空间,如果跌到七块钱,可能油价是比如说跌到了五、六十几块,股价是七块钱那么它的股息率就是10%。这个公司承诺未来三年每年保底分红七毛港币,当然我提到股息率多少,这个其实是我的一种防御手段,并不是说我拿这个股票去收息,而是说一旦我判断错了,那它下跌空间是可控的。

如果判断错了它是可以进行分红再投的,那么哪怕我判断错的情况下,我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时间换空间,让这个股票不怎么亏钱,甚⾄能够盈利,可能时间周期会拉长一点。

有些人会觉得我为什么买点是在那⾥,其实是这样:

我当时做的是一个切换。因为当时有些股票包括互联网也好,海风海缆也好,包括其他的一些股票弹了一波百分之三四十,这个股票从底部同样位置弹上来只有15个点到20个点,我把一些弹了三四⼗的股票切换到这个弹了只有20个点的股票,纯粹做了一个切换。

当然从事后来看,加仓进去的股票可能它跌了,你会觉得我这笔操作是一笔错误的操作,其实这个换仓行为,我是一直是存在的,同样一只亏损股换到另外一只亏损股,同样一只盈利股换到另外一只盈利股,同样是高位的股票,换到另外一只高位的股票,同样是低位的股票切到另外一个低位的股票,了解我们的投资人应该也知道我们过去长期是保持比较高仓位的运作,所以做一些仓位的切换是很正常的,这个股票我判断错了,我换到另外一只股票,为什么大家会觉得这笔操作不合理?

我是这么理解这个问题的:因为我们跟投资人沟通的比较多,比如我的双周报,有时候会把我们对板块的观点、加减仓、一些重仓股的操作什么的都给大家分享,任何股票的买和卖,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我可以说95%的人是不可能做得到的。

多数人都是卖早了卖晚了买早了买晚了,如果我把任何一个做股票的人,把他的所有操作给你分享起来,你会发现他大部分操作都是卖早了卖晚了、买早了买晚了,真正买到底部或真正卖到顶部是很难的。所以我只要跟大家不断地去沟通,你会发现错误好多。其实这个错误是很正常的。

如果你觉得我所有操作都是这种很差的,它的结果会怎么样呢。虽然,我2021年、2022年两年的业绩,只是处于一个中游水平,就是稍微跑赢一点沪深300,处于这么个水准,并不好,相比过去几年肯定是不好的。

但如果我每一笔操作都是大家认为的,就是这个操作也很烂,那个操作也很烂,怎么长期跑赢沪深300呢?今年为什么到现在还是跑赢沪深300?

实际上就是因为我跟大家交流过多了,我把我每一笔调仓都告诉你们,然后你会有一种很负⾯的感觉。如果我什么都不说,就给你看净值,最后看下来你连我持仓什么都不知道,我也不跟你说⼗大是什么,那你最后看下来,可能就只能看到最后一个结果的话,你反而就不会觉得它差。但是如果你不断地在做一些交易的话,总有一些交易是让你觉得是不好的,因为你卖早了,买早了是很容易发生的。

行业逻辑

油气

油气股是这样子的,我觉得目前九块多的股价对等于油价就是60美金。我买它的时候,肯定是做过敏感性测试的。⼗港元的位置对应60美金油价的话,市盈率大概在五六倍,股息率在7%。如果是100的油价,那么市盈率可能在2.8,对应的股息率差不多13%到14%。

得出来的结论就是股价处于一个极度低估的位置。那么如果油价未来能保持100左右,我自己觉得合理油价是在70到80,这个是我自己觉得是比较正常的一个油价,因为过去几年资本开⽀确实很少,供给不足。但是公司还是能持续扩张它的市场份额,持续地做产量和销量的扩张,哪怕在2020年3月份的极端情况,它也能保持几百亿的盈利。

目前的股价处于一个什么程度,如果油价回到了2020年,目前也不过只有15到16倍的市盈率。如果油价维持在60,那目前股价可能就是五倍的市盈率。如果油价在100,那可能就是两三倍的市盈率。未来是存在油价在100高位震荡一年的可能性的,如果油价在未来高位震荡一年,我认为股价是有向上翻倍的空间,这是我最大的逻辑。

按照测算,我认为它向下空间最多到七块钱,而且我觉得七块钱是到不了的,向上的空间可能是能够涨个百分之七八十,然后加上分红再投,回报预计是能够获得100%的。其实要求并不高,目前的PB0.7,它只要恢复到1.2,PE从2点几回到5。所以它股价向上空间是存在的。

为什么过去股价一直这么便宜,目前也是在跌呢?

短期油价在跌,短期股价肯定会跟着油价走,但是等到油价相对来说稳定了,或者震荡了,或者反弹了以后,那么我觉得拉长周期,股价是有比较大的向上修复空间的。这公司过去长期的ROE维持在10到15,好的时候有20%,这样一个上市公司,分红有40%的保障,未来三年是也不低于七毛钱的,这样双重保障之下,PB给到1.2不过分。哪怕2020年他也不亏钱,2020年美国大部分石油公司都是亏钱的。

美国那些公司从2020年3月份到今年的高位基本上翻了五到十倍,二、而这个公司最低位是六块两毛四,现在九块多,相比最底部涨幅不到50%。

所以这个位置你说是高位吗?加上它和其他公司全方位的比较,比这个公司远贵不少的公司巴菲特也在持续买入,跌了它是可以有分红保障的,如果油价不怎么跌,给它时间,它股价有向上修复的空间,这是我的逻辑。

这个股票我就讲到这里,其实我周报里讲了很多,它可能短期会跟着油价走,但是时间久一点,比如说油价相对来说稳定一点,或者反弹一点,股价慢慢是有向上空间的,毕竟实在是太便宜了。

酒店

然后汽金服务和酒店两个板块。

酒店,我这里稍微提一下,因为酒店这个板块我在周报里也提了,逻辑其实比较简单,它是国内酒店的龙头。它并不是重资产的,不是大家认为的酒店就是重资产。酒店重资产是指开发商去拿块地造酒店,这是重资产。

我们的酒店股基本上是偏轻资产的:

第一个,是它的很多酒店是租下来的,并不是实际持有的。它其实是酒店品牌管理公司。比如说开发商造了个酒店,他加盟这个酒店经营管理,这其实是偏轻资产的。另外是很多小的酒店玩家通过加盟形成酒店连锁。所以它的资产相对来说比较轻的,并不是重资产的那种,重资产的酒店其实不是一门好生意。

第⼆个,它最核心的逻辑就是整个行业的供需,因为疫情导致供需双降。实际上公司在这几年疫情期间,它是在做扩张的,它的酒店数量也好,它的房间数量也好,其实持续向上的,所以等到整个疫情好转以后,它是具有很大的弹性的。他这几年在持续扩张市场份额,等到疫情修复以后,整个需求会报复性地爆发,供给会跟不上,因为这几年大量酒店出清以后供给会跟不上。这时候股价会迎来收入利润的双击。

现在还没有到那个时候,我自⼰感受是很明显的,最近上海疫情稍微有放松以后,我可以告诉大家,现在海南的酒店是⾮常难定的,现在海南其实是个淡季,这么热的天⽓,但是现在海南很多酒店基本上价格跟春节一样,而且基本上很多好的酒店是一房难求,没有房间,只有那种别墅房。原来卖1000多的酒店,房价涨到3000。云南我也了解过,云南的酒店目前也是各种各样的民宿,也是一两千的民宿,也很难定,都涨了很多。哪怕像杭州钱江新城的一些酒店,我也看了,最近房价也涨得非常多。所以哪怕现在疫情⼜反复,上海疫情恢复好转,经带来目前能看到这么大的一个苗头了,如果等疫情全方位的结束以后,我们有理由相信向上的弹性会很大很大。

汽车服务

汽⻋服务,主要是4S店这一块,酒店和汽⻋服务,这两块后面由胡周主要来讲,因为这两块都是他来做覆盖的。它的逻辑我简单说一下,主要三块业务吧,新车销售、维修保养加上二手车业务,第一块业务是有周期性的,汽车销售业务,因为每个车有它的生命周期,今年卖得好,明年差,有新产品出来⼜好,所以整个是有一定周期,然后维修保养这块业务是持续增长的,就跟物业很像,我手里有一万个客户,他年年会到我这⾥来做维修保养的,这就是持续的一块业务,第三块的二手车业务这块是增速最快的。

这里面大家都认为二手车市场是很大的,前⾯两块业务目前大家都觉得新能源车会有冲击,其实对于新能源车,我自己认为目前直销模式只是新能源⻋初级阶段的一种模式,从长期来说,新能源⻋要持续地下沉,持续地做大体量,做大规模,是不可能以直销的方式去运作的,最后还是要跟各种合作伙伴,通过代理商来合作。

我们可以想一下,中国销售的几乎所有商品都是很依赖于渠道的,不管卖⼿机,像oppo vivo这种,当然有小米网上直销,但是它就是做不过线下的oppo vivo,做线下渠道的包括⽩酒,哪怕茅台都要经销商,还有比如说奶粉,比如说农夫山泉这种饮料,比如说体育服饰,李宁安踏,包括各种可以想象到的,包括建材装修家居什么各种所有都有经销商的,为什么这么一种模式呢?

一门生意完全靠直销是不现实的,新能源车发展初期阶段,是可以通过订单制去做的,我发一个⻋型,三万订单,可以这样去搞,然后收个5000块1万块钱定车,实际上最后交付的时候,客户有多少不一定,但是随着体量增加,未来做到了五十万辆车一百万辆车几百万辆车一年,还能采⽤订单制吗?而且当行业供过于求的时候,还能订单吗?可能订单制最终是一种最理想的一种销售模式,客户下完订单,我再去生产,没有库存的一种模式,但实际上你要把任何生意做成订单制是很难的,生意一旦做大了,以后一旦供过于求,一旦竞争激烈,以后你把什么都做成订单制是不太现实的。

很多时候它产品生产出来都是有库存的,如果都是来做直销,所有的库存都压在厂家的手里。一旦一款产品销售失败,这个厂家马上就倒闭了,所以过去这种销售模式都是要依赖于各种4S店,各种渠道去帮去做各种样的分销,包括各种售后的维护保养等等。

现在对造⻋新势力的净利润大家可能没那么关心,所以他们拼命地把这些店开在了各种核心商场里来做品牌的宣传,这个其实是产品发展的初级阶段,等到比如说整个行业饱和了,供大于求了然后要下沉了,每年销量又很大了,整个生意模式会回归一种正常模式,就是跟合作伙伴合作,其实已经有了一些这样的合作案例了,还有些也正在谈判,所以并不是这些4S店只代表了传统汽车,另外传统汽车未来也会新能源化,他们新能源⻋的品牌也会给这些4S店合作,这个是销售端,然后回到整个维修保养这块,可能大家会觉得新能源⻋普及以后整个保养环节的体量会下降,会有一定量的下降,但是这个也不算太多。

第⼆个还是有维修的,新能源车开出去,擦擦碰碰还是要修理的,这时候还是要很多合作伙伴,包括各种硬件的升级啊等等。等到你客户多了以后你很多合作伙伴会要帮你做很多事情的,维修这一块你少不了,开⻋撞了还是找4S店去做维修,而且以后都是一体化⻋身,更加不可能去一些第三方的修理店去修理了,因为现在车子越来越轻量化越来越一体化,所以这时候肯定是要专门授权的4S店来帮你做修理,所以这种生意也是持续存在的。这块我就先点一下吧,后⾯胡周会继续。

有色

还有有色这一块。有色这个股票我们拿了很长时间了。我们应该是去年年初就介入了,成本大概在⼗块钱左右,目前是有一定的亏损。

怎么说呢,除了最近下跌以外,其实过去一段表现还是远好于指数的,也是好于我们净值的。这个股票目前我们亏损十几个点,从我们建仓到现在,基车净值下跌比这只股票要多一点,所以对整体来说,这只股票对我们基车净值还是向上的拉动,只是最近跌得多一点。

我们是这样理解的,这⾥⾯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我们做它的逻辑,它跟油⽓股的区别是,它没有油⽓股那么便宜,但是它的长期机会更强。油⽓短期几年的供给下降需求还是在增长。但是从长期需求来说,可能会稍微受新能源车的影响,会有一部分缩减。但是铜的需求长期是一直向上的,因为铜跟宏观经济有关联,车期来说,跟各种新能源的建设,电网的建设,不管是送电端配电端还是用户端,新能源建设都是需要大量的铜。所以从长期来说,我们还是比较看好铜价的。

我们买这个股票的时候也是做过敏感性的分析的,比如说铜价在五万的时候六万的时候七万的时候估值多少,整个估值是多少?它过去长期ROE是多少,对应的PE是多少等等。而且这个公司跟油⽓不一样,油⽓股的产量每年差不多五到六个点的增长,这个有色股的产量增长是远大于油⽓的,当然不同年份不一样,好的年份有百分之几十量的增长,价格如果维持稳定的情况下,它也能保持业绩的百分之几十的增长,而且目前也开始介入了一些新能源的产能,包括锂矿。估值目前已经是比较低了。当然从事后来看,这只股票如果能够再比如说前两个月能够在高位做一定的减仓,那当然是最合适的。但是当时我是怎么考虑的,我们有比较多的海缆股票,海缆最大的原材料其实就是铜,而且我们海缆持仓的市值当时是跟铜的市值差不多的,所以可以理解把铜股和海缆股加在一起,它是一个全产业链的生意,它就是做海缆的,而且铜是自产,不管铜价的跌涨。又生产铜又生产海缆的加在一起的一门生意其实就是维持一个稳定的利润率了,铜价涨的时候,可能有色股利润率上升了,海缆股利润率下降了,但如果铜价下跌的时候是反过来的,下游利润率上升。

所以我们是有一种对冲的作用的,我们如果又拿着有色股,又拿着海缆股,我赚的是什么钱呢?

赚的是有色股产量增长的钱,赚的是整个海缆这个行业的增速的钱。我把原材料的波动价格给规避掉了,不管铜价涨还是跌,我上下游能够达成一个抵消,事后我们也可以看到,过去铜价跌了26%,应该从6月10号吧,从七万二,到现在一个月时间,铜价跌了26%。这个有色股的股价是跌了16%,它的跌幅是远小于铜价的,这说明它的估值已经比较便宜了,如果股票本身在期货高位的时候,正常情况下期货价格跌个10%到20%,股价会跌得比期货还要多的。

但是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过去铜价跌了26%的情况下,股价只跌了16%,是远小于商品价格,说明它已经处于比较便宜的位置,如果它处于一个高的位置,可能铜价跌26%股价是要腰斩的。

我可能跑题了,我再说回来。这个股票跌了16%,但是我们同期的那个海缆股票涨了50%。那这波海缆是有什么原因呢?这波风电涨是什么原因呢?

存在一个原因,就是上游下跌,因为上游下跌,所以导致了整个风电的利润率的改善,导致风电板块最近的贝塔是非常高的。最近最热的就是风电和储能两个板块。

所以我这里想讲的就是说我持有了有色股+风电股以后,其实是有一定的对冲作用,而且整体来说收益率加在一起还是不错的,这是我的一个想法,就是说有对冲作⽤。

第⼆个想法,当时是这么考虑的。我们分析了历史上美元加息周期所有的大宗的表现,尤其铜的表现。有不少时候是加息以后铜价是向上创新高的。有几次是先跌,后⾯还是涨⼜创新高。

这次跟之前是有不一样,这次其实是两个因素导致的:

第一,美元指数持续新高,导致了大宗承压。

第⼆,目前的交易衰退,所以目前铜也好油也好跌这么多,其实并不是现货的供需产生的,而是对未来衰退的担忧,衰退预期的交易并不是真实的衰退。目前还在通胀,还在加息过程中,并没有真发生衰退,所以目前整个大宗的价格已经反映了极强的美元指数,以及非常强的衰退预期。

目前这个位置我说过对于油气股票会越跌越加仓,因为它是非常有底的股票,非常高的安全垫。

有色股我过去一年多其实是没有加仓,没有减仓。这四个行业里面,油气股我是准备越跌越买,汽⻋服务4s店过去我其实不是重仓的,过去只有五六个点,是随着它越来越低以后我把仓位加上去的。

很多时候大家会觉得为什么我买个股票,为什么都是买什么跌什么,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像汽⻋4S店,过去我是赚了不少利润的,因为这两只股票过去都是大牛,但是随着它调整以后,我觉得就是更好的买入机会来了,所以把仓位再加上去的,是它越跌我越重仓,不是说我买了重仓以后才跌得。酒店股和有色股过去两年,我仓位是没这么大的调整,就保持目前水平,股价涨跌会带来仓位变动。

市场展望

最后说一下展望。刚刚过去一周港股比较差,我觉得有几个原因吧:

一个是目前经济数据不好,然后疫情⼜反复,还有就是房地产带来了各种担忧,尤其是最近房地产断贷这个事情。

我今天看到有个人问我问题,说我做趋势交易怎么转价投,还有灵活性什么的。

其实从2017年以后,过去的四五年,我的投资方式一直是如此的,是以基本⾯为核⼼的,结合点趋势的,并不是以趋势为核心,以交易为核心,以灵活为核心,并不是这样,只是大家认为我灵活。

其实我并没有做成一个很灵活的基车,我就是一个看长期逻辑,我愿意去长期持有股票。就像有个投资人在网上问我为什么过去一半年你的重仓股跌了这么多,是踩雷了?

我不认为这是踩雷,我认为教育股那种叫踩雷,我认为中概要退市这种风险叫踩雷,或者互联⽹遇到了大量政策的监管,这叫踩雷。但是随着经济波动,随着疫情波动,随着这种情况,我的重仓股阶段性表现不好,我不认为这是踩雷。

一个好的公司,我是愿意去持有它三年五年十年的,一个公司,我看到它五年,十年的成长性,它的空间,它的优秀程度。比如说今年,因为疫情,酒店不好,因为疫情,使得一些金卖不好,这种影响是会有的。但我如果是看好一个公司,我会因为这个短期的原因把这些股票都给卖掉吗?

我觉得不应该。反而因为短期的一些原因,导致它的下跌应该是买点,应该是加仓点,而不是把它卖掉去追逐热门板块,不是这样的。

巴菲特持有可口可乐几十年,这几十年里面要经历多少经济周期啊?如果他一遇到今年可能经济不好的形势,销售不行,股价今年可能会弱,它啪把这股票全部卖完了吗?他不会去卖的。他还是会持有他觉得未来还是会好的,长期向上的。那这个经济周期就扛过去了。

所以因为经济周期引起的或其他什么因素引起的股价阶段性的低⾕,有个一年半年或者怎么样比较差,我觉得在我⻆度我就两个选择,一持有,二加仓。我不会把它卖掉的,因为我长期看好它,我不愿意减仓。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换仓,换仓其实是我很频繁的一种操作。很多人问我,一只股票你过去看好了,后来你错了,你把它卖掉了,你是割肉了什么的?这对我来说,其实是换仓。

两个典型例子:

很多人问过我,一个就是我提到了年初的时候,我们最看好A股的赛道是什么?

我当时说过,我是看好海风和储能,光伏排到第三位。电动⻋我是不愿意去配置的,我觉得渗透率太高了。海风和储能渗透率是⾮常低。所以我是要配海风储能的,事实上,海风确实⾛的也是比较好的,那么储能呢,是我配错股票了。

有人问我,你不是配了电池龙头吗?当时配电池龙头是奔着它的储能去的,因为它储能这一块增速⾮常快,利润率也非常不错,所以当时配了。当然我们团队研究员是推过那个涨得最好的储能股,就是做海外市场的,有比较大的渠道优势,这两年业绩会爆发。

这一点是我确实要反思的。我把逻辑看得太远,太长了,我觉得公司竞争力一定要最优的那个,未来几年一定能够看得清楚的那个。那当然这里面也会看错。然后我就是潜意识地就喜欢选这种最有竞争力的一个公司,所以当我们团队有推这个主要业务在海外的公司的时候,我觉得这两年业绩确实爆发,但是几年以后会怎么样呢?

我不知道竞争力怎么样,不知道壁垒怎么样,所以当时就没有选择这个标的,反而就选择了我们电池龙头。我当时配电池龙头,我说了我是冲着他储能去的。

然后实际上,海风和储能两个板块确实也是最近表现最好的两个板块,也是不断创出新高的两个板块,但是我储能标的配错了,确实配错了。

当一季报出来以后,有人问我这股票哪⾥去了,当时我配了五六个点的仓位,我是割肉了。对我来说我觉得这股票我判断错了,我割肉没什么关系。因为当时他在低位的时候,很多股票都在低位,我可以做切换的。

比如说这个电池⻰头在低位的时候,海风也在低位,我海风其实低位是加了小几个亿仓位的。电池龙头低位的时候,它一季报不好,毛利率太令我失望了,我觉得它应该是有很强壁垒的,但是它实际上的一季报没有显示它的壁垒。我买它最大的逻辑是,它有壁垒,它对上下游议价,然后它最有竞争力,但它估值是不便宜的,那它的壁垒是我最看重的东⻄,但它壁垒不存在,那我就不想要他了,我就换一个其他的我认为同样低位的股票,那我同时加了一点海风,加了点物业,那物业从现在来看可能更低了。

我想想看当时加的哪几个,海风加了,物业加了,医药股加了。当时我把这五个点的仓位清掉以后我换同样其他板块的五个点仓位上去。同样也在低位的,是这样切换的。我经常做高低切的。同样都涨的股票当中,我觉得哪个把握更大哪个更好我可能把这个卖了切到那个上去,同样跌的股票当中,我也会这个切到那个,这个我觉得我对他失望了,我不想要了,我剁掉我可能加到另外一个跌的股票上⾯去。

这种低切低高切高是经常会发生的。当然在你们角度看出来就是说,这股票我当时看好了,⼜割肉了。但实际上我低位割肉的时候我买了另外一个低位的股票,切过去了。

还有大家提到中概的光伏对吧,光伏其实我最看好是在去年,尤其组件这个环节,去年组件也是表现最好的一个主赛道。到今年我觉得光伏相对来说没有风电好,另外也没有储能好,但储能说句实话,多数是概念标的,小标的。

当时觉得储能选逆变器加储能,想了半天选了电池龙头,确实是当时的问题,行业选对股票没选对。我自⼰当时太纠结于长期壁垒,应该直接去配置短期爆发力最强的那两个标的,而且是纯储能的。不像我们那个储能还是占比还没那么大的那个电池股。所以当时这个配置是有问题的。

再说回这个光伏股,中概退市的事情一直没有尘埃落定。我为什么配这个光伏股?因为A股的光伏真的一直挺贵的。而且相比之下,我宁可拿海风拿什么的,这个股票为什么当时重仓持有?

是因为我觉得它太便宜了,组件环节我是看好的,Topcon我也是看好的技术路线,所以我当时配了最多的时候应该六七个点,六七个点的这个中概光伏股。但是后来因为中概退市的事情,经历过一轮暴跌。3月15号,当时几个新基金都被迫底部减仓。

所以有反弹以后我当时就想,这个事情虽然后来有缓和,但是这个不确定性一直是存在的。谁能告诉我以后中概会不会退市?不知道,真的不知道,是30%还是50%还是80%的概率真的不知道,说不清楚。那这时我怎么办,我要求我持有的股票必须是两地上市的。就像我酒店股也好,或其他的一些股票也好,他在⾹港是⼆次上市的。哪怕退市我是可以扛过去的,它是可以转为⾹港的股票的,不⽤被迫低位割肉。但是如果退市这个事情真的发生以后,这只光伏股它是必须要割肉的,因为它没有⾹港⼆次上市。

我们基金也不能持有⾮上市公司。即便股价跌了90%以后我也必须割,必须要把它卖掉,因为他不能转成⾹港股票,因为他的⼦公司科创板上市了,他是不会去⾹港再⼆次上市的,所以它是不可能转到⾹港的。

那这个时候怎么办?这个股票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次重仓股了,前五大仓位。当时来说,我这只股票应该怎么办?怎么去处理它?拿着他赌他不会退市?基本⾯有看好,估值我觉得便宜,但是会不会退市,我不知道。那我怎么办?

我当时就是趁反弹只有把它仓位给降下来。目前这个股票我还持有一点点,零点几吧,一不到。

如果不退市,这股票我是看好它新高的,我说了它基本⾯我是看好的,但是要不要退市我不知道,所以基于这种判断之下,我只能把它仓位大部分都稍微亏了点钱给卖了。

所以就是你们说的我看到这家公司后来割肉了,那我没办法。因为我⾯对不确定性。如果一旦退市,可能六七个点净值就没了。那么我把它降低到,比如说一不到的仓位,哪怕退市我就损失零点几的净值,这是可控的。七八个点净值,我觉得是没法承受的。所以我就把仓位降下来了,切换到了其他股票。

好吧,我主讲的内容讲到这⾥。后⾯胡周再讲一段时间。最后提问环节我会把问题逐个回答,不管问题多尖锐。那我就讲到这⾥吧,谢谢!

对了,美股这一块,尤其美国科技股也跌得比较多了。未来我觉得会迎来一波布局窗⼝。过去我们纯美股也赚过一段时间,科技股半导体的一些股票。随着整个道指纳指加息周期跌到位以后,先杀估值后杀业绩,美股可能还会杀一波业绩,估值杀下来了,业绩还没杀过,如果再杀一波业绩以后可能迎来底部,到时候美股也会迎来一定的机会。相对来说我觉得现在A股的机会会少一点,因为整个热门板块真的是太贵了。

我还是有一定的恐高,现在就拿了点风电。其他的A股还有些消费、医药还有航空股,还有一些建材股,还有一些医疗股等等,还有就是有⾊股。目前港股比较便宜,美股指数还有一定的向下空间,还没杀过业绩,业绩完以后,可能会配置在美股,中概股呢,就控制⼗几个点,退市这个事情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好吧,那么我讲到这⾥好吧,谢谢。那么后⾯胡周来讲。

最后我们在提问环节再交流。

路演文字版篇2-研究总监的分享

路演文字版篇3-问答环节(划重点!!)

精彩讨论

杜奇诚2022-07-18 21:07

中国海洋石油 紫金矿业

全部讨论

2022-07-18 21:07

中国海洋石油 紫金矿业

2022-07-19 17:38

很好奇他说配置2%的那个物业公司是啥

2022-07-18 23:02

伟大都是熬出来的,要获得高收益必须提前埋伏,跟风买热点买在高位是必然的,最多赚点渣渣钱,不可能给基民高回报。

2022-08-14 18:05

物业的观点很赞同

2022-07-23 18:37

希瓦梁宏

2022-07-23 10:41

资金大的缘故吧,感觉有色是在周期的高点,

2022-07-20 01:02

@基金风云录  这个持股2%的物业公司是哪家啊,能透露下么

2022-07-19 22:27

谢谢分享

2022-07-19 11:00

散户和机构的思维的差距,值得学习

2022-07-19 09:14

非常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