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奇智中报解读:营收增速超预期,估值水平低于同行业公司

发布于: 雪球转发:5回复:30喜欢:8

#2022年中投资炼金季# #雪球调研团# #每月调研参考# 

自3月16日低点至9月5日收盘,创新奇智股价已经反弹了超过170%,并没有受恒生指数走势的影响,主要是上市初期市场整体的情绪非常差,再叠加美元加息、俄乌冲突等诸多因素,导致上市后一段时间形成了一个估值错杀的情况,在其业绩增长的确定性越来越高的时刻,价值回归也是常理。

近期AI行业落地慢的问题又搞得吵吵闹闹,我在4月份跟踪创新奇智年报的文章中说过,市场在现阶段也充分认可AI赛道的长期成长性,但在中短期,市场更为关注的是AI的应用场景和落地节奏。

创新奇智半年度业绩报来看,创新奇智在制造业的应用场景和商业落地有些超预期,且其营收同比增速高达76.1%,从已经上市的AI企业来看,创新奇智营收增速排在第一位;另外就是盈利能力有了大幅提升,调整后的亏损率同比收窄近五成,从这方面来看,创新奇智有望在2024年实现盈利。

AI+制造业务成为增长引擎

根据中期业绩报告,创新奇智上半年营收6.46亿元,同比增长76.1%;毛利2.06亿元,同比增长81.8%;毛利率31.9%,较去年同期提升1个百分点;扣除股份支付及上市开支等项目后,经调整净利润为亏损0.59亿,经调整净亏损率9.2%,同比缩窄44.9%,每年以接近50%的速度缩窄。

数据来源:创新奇智财报

其中创新奇智制造业收入 3.4 亿元,同比+83.8%,公司制造业板块受益于国内智能制造核心赛道的高景气度,汽车装备、OLED 面板半导体、钢铁冶金、能源电力板块收入 1.2、0.5、0.3、0.4亿元,占制造业整体营收37.9%,增幅明显,这与国家层面大力倡导的新能源汽车、国产替代、双碳等政策不无关系。金融服务业收入 2.2亿元,同比+78%,保持高速增长。其他行业的营收占比则同比降低了近3个百分点,可见公司正逐渐减少边缘性业务,越来越聚焦于主业。

从现有的收入结构来看,制造业成为创新奇智的主要收入引擎。而制造业在我国有强大的市场韧性和增量规模,现阶段AI赋能制造业的整体渗透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主要是源于制造业产业链远比其他行业复杂,一方面要强调赋能者对行业背景的理解,另一方面制造业场景普遍面临的有效样本数量少的问题。

关于样本少的问题需要明确一点,并不一定只有AI大模型才能实现业务价值。制造业企业普遍注重模型的实用性,很多小模型即可满足他们的业务需求,且成本更低,性价比更高。2022上半年创新奇智研发人员提出双注意力机制少样本学习技术,此技术可用于制造业场景少样本细粒度图像识别任务,如产品分类、检测、分割、视频处理等领域。从产品战略来看,创新奇智的产品更为贴近制造业生产一线。

增长速度决定扭亏程度

至于未来的增长速度,我认为取决于三个方面:

一是市场增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国2020 年“AI+制造”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仅91 亿元,预计到2025 年将接近650 亿元,2020-2025 年CAGR 为48%。虽然市场增长潜力巨大,但仍然需要沉稳的AI企业踏踏实实耕耘。

二是解决行业需求及痛点的能力。根据IDC 2022上半年发布的报告,创新奇智是唯一一家进入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前四的位置的企业,拥有为客户提供从感知到决策的完整AI解决方案能力,从这方面看,AI基础的服务能力是有的,值得注意的是行业know-how的知识积累,毕竟细分领域众多,如何在单一领域建立领先优势,就在于是否能够扎根行业,快速的了解行业特性,并针对性的解决相关问题。

三是强有力的竞争策略。创新奇智实施“1+N”和“1*N”市场扩张战略,“1+N”是从某个应用场景切入,绑定的行业龙头企业可以帮助创新奇智完成行业know-how的知识积累,并做出标杆项目和延伸更多的场景;“1*N”就是迅速向行业内复制。

目前,创新奇智已经完成了“6+2”的行业布局,构建了MMOC人工智能平台,完成了最初的AI技术资产积累,AI技术资产的排列组合组成了基于资产的解决方案(ABS)和快速部署产品(RDP),这是能够快速向行业内其他客户复制的基础。

未来盈利方向就在于AI技术资产数量和技术资产的复用率,完全定制化且不能复用的资产一定会导致不可弥补的亏损。只有复用才能产生边际效应,才能降低成本,才能提升毛利率。

中金公司研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创新奇智技术资产数量累计达到 2,156 个,技术资产复用率达到 96.3%。另据国盛证券9月4日发布的研报,创新奇智综合毛利率31.9%,相较上年同期提升了1个百分点,其中AI+制造的毛利率同比提升了3个百分点。国盛证券分析师预测,创新奇智2023年经调整后的归母亏损率为4%,2024年开始,亏损率为0。也基本符合现阶段创新奇智每年亏损率缩窄50%的规律。

估值水平低于可比公司

选取同行业已经上市发布半年报的AI公司对比,创新奇智营收增速最高,营收规模排名第二,毛利规模第二,仅弱于商汤

数据来源:各公司财报

数据来源:各公司财报

若选用P/S的逻辑,用9月2日收盘价折合人民币市值/上半年收入,创新奇智的估值水平是最低的。

数据来源:wind、各公司财报

鉴于创新奇智软硬一体交付的作业模式,与其他AI厂商并不完全一致,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出“市值/毛利”的估值逻辑,创新奇智同样是最低的。

数据来源:wind、各公司财报

9月5日,创新奇智被纳入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或许可以引入更多元化的投资者,提升股票流动性,助力企业估值回归。

创新奇智系列文章:战略纵深决定增长曲线:从另一角度来看创新奇智的成长性

@今日话题   @人工智能AI515070   @书姐  @妻是西北金融女魔头    @AI人工智能产业研究    @商汤科技    @数字经济ETF  @shepherd2016 @科技说   @云计算50ETF    @华夏科创50ETF    @创成长ETF159967    @IT李工  @金融科技ETF_159851   @价值线    @美港探案   @投资炼金季    @雪球调研团   @少年维特 @恒生科技ETF513180 

全部讨论

2022-09-08 10:17

教主很专业!

2022-09-07 09:50

跟同业竞争对手相比,创新奇智确实不错!

2022-09-08 23:23

想請問AI行業快被美國簽署禁令禁制,沒有AI蕊片進口,教主覺得對行業發展會有什麼影響?

2022-09-08 11:52

可惜股價始終欠力度

2022-09-07 19:15

看来高成长性的特点还很强的

不同与前些年AI概念刚刚兴起     当前很多终端应用场景的落地      为整个软硬件的布局发展提供了实际产业支撑      比如智能网联汽车      一级市场的AI项目也逐步从原来的纯讲故事    过渡到了现而今依托下游客户与需求市场的描述和叙事      整体观感与逻辑普遍开始舒适与清晰   但正如清华大学张钹院士所说      人工智能不应只靠数据驱动     未来需要加上知识与模型     通过深度学习、模拟仿真等手段     最终实现AI的安全、可控甚至伦理

2022-09-07 09:51

成长快,估值低,能够在港股市场走出相对独立的行情,这点确实不太容易~~~

2022-09-07 09:48

“AI技术资产的复用率”这点是关键

2022-09-07 09:43

这老头子我就不懂了,不过港股表现这么差,这公司还能大幅触底反弹,可见确实临近新赛道的盈亏平衡期了!

2022-09-07 09:42

AI+制造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