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投资方法论(完整版):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69回复:18喜欢:236

我的投资方法论(完整版):

这是本人的投资方法论。全文一共分为三个部分,核心内容在第二个部分。


第一部分:三位一体的总体目标

参考阅读1:我的投资方法论(1)——三位一体的总体目标

网页链接

对第一部分的几点补充说明:

1、收益率在多少属于合理?在中国这种环境下,还是有可能获得20%+的年化收益率的。为啥?韭菜(散户)太多,而大量的机构行为散户化。

2、如何做到低风险?简单地说,要找胜率较大的标的(比如说超过80%)。在胜率接近去情况下,要找赔率较大的标的(比如说,上涨空间300%,而下跌空间30%)。
3、怎么样才能做到可持续?投资体系必须是完善的,能够经得起两重检验:

一个是逻辑环节的检验,这个类似于数学推演。即你的逻辑是否经得起检验。一旦,逻辑上出现明显的漏洞,不宜投入实际应用,否则存在较大的风险。

第二个是实证的考验,这个类似于物理学实验特别是要经过几轮牛熊的考验。没有经过检验的投资体系,都是不完善的,一旦遭受重大冲击,随时都有可能崩塌。

参考阅读2:建构一个完善的投资体系的两重考验

网页链接

第二部分:投资的六项基本原则

要实现以上三位一体的总体目标,一是要买好的(好公司),二是要买的好(好价格)。而且遇到严重困难还要有应对措施。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那么,什么样的公司属于好公司,什么样的价格属于好价格?遇到股价大幅度下跌,或者长期横盘,该如何操作?就涉及选股(研究)和操盘(投资)的几个基本原则。

1、成长性:成长性指公司的业绩的成长。我理想的标的是,公司的业绩三年增长一倍,年均增长30%+,成长的原因:一是源于行业本身的成长,比如说,保险公司的增长,主要源于行业的增长。二是源于公司本身的成长。也就是市场集中度的提高。比如,龙头地产企业的增长主要源于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另外,在公司本身的成长性中,除了关注公司的竞争力以外,还要关注公司治理和管理。就是是否注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否注意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2、安全性:这个安全性与安全边际是一个概念,是指用用5毛钱买一块钱的东西。我还喜欢估值较低的标的。最好是现在的估值在合理的估值的一半以下。注意是合理估值,而不是泡沫。一旦找到高成长+低估值的标的,就可能获得较好的收益性。如果三年内,业绩增长一倍,估值增长一倍,股价可以翻两番,就是300%的收益。比如,2017年投资的地产龙头基本上是3-5倍的PE,PS更是在0.1-0.2左右。这属于极度低估的。

3、确定性:公司的成长性,不是源于美好的预期,不是讲故事,而是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如,保险行业,期缴保费。一张保单,可以带来10年,20年的保费。巨大的存量保单,可以带来未来若干年的收入和利润。大量的利润藏在一个叫剩余边际的水池里面,到时会触发出来。而且入水远远大于出水。房地产也是如此。有巨额的销售额有了,而还没有计算收入。像龙头房企,都有巨额的已售未结,而且销售额还在不断的地增长,巨大的结算量也可以确保未来两三年的收入和利润。确定性非常强。

特别要注意的是,确定性的另一个关键点是指投资的标的位于自己的能力圈。能力圈是确定性的基础。

4、爆发性:尽量选择压抑得太久的公司,压抑得越久,爆发得越快。有些公司三五年不涨,既然套了五年,既然明年爆发的可能性比较大。肯定比那些已经炒了五年,而且泡沫很大的公司又爆发性。不管从时间来讲,还是从空间来讲,都是这样的。当然,这个要与业绩对应。比如恒大,融创,今年为什么爆发?就是因为它压抑得太久了。上市以来,业绩一直增长几十倍,而市值股价一直在横盘。反之,业绩不好的公司,只有炒作的价值。股价怎么涨上去,就会怎么跌下来。这是选股的四项原则。

5、集中性:好股要重仓,这样才能显著地提高你的收益率。如果遇到一只牛股,你只买了5%,甚至1%,股价涨得再高,对你的收益提升帮助不大。你也没有必要去化很多的时间去研究,还不如去捡烟蒂。当然,重仓的定义不同,有的人认为20%+就算重仓,有的人定义是50%。

6、长期性:你希望股票爆发,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往往事与愿违。一旦套住了怎么办?一种方式是调仓换股。比如有两个公司(分别为A公司和B公司)的股价分别为10元,股民老张有200万元,100万元买了10万股A公司的股票,100万元买了10万股B公司的股票。一段时间过去,A公司涨了100%,股价上升到20元,而B公司股价下降到5元,下跌了50%,怎么办?如果你确定公司基本面不变,卖了A公司的股票获得200万元,买入B公司的股票40万股,加上原来的10万股,就有50万股B公司的股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买卖。

一种方式,分红再买入。比如说,你在一个公司投入100万买入某公司的股票,公司的业绩增长很好,三年后,它的业绩增长3倍,(你的股份)对应的利润额是200万元,以50%的分红,即每年分红100万,就是投入100万,三年后每年的分红就是100万,还不算股价的增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

第三种方式,如果你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来源,你更不用担心股价下跌,下跌正是加仓良机。

这是持仓的2个原则。

参考阅读3:我的投资方法论(2)——投资的六项基本原则

网页链接


对以上6项基本原则的补充说明:

一、成长性

成长性是投资的第一个要件。什么样的公司具有成长性?
个人认为,成长性依赖三个方面,行业的前景,公司的竞争力,管理层的经营管理能力。在以上三个方面都不错的行业,简称为“三好企业”。

成长性与三好企业
1)好行业: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我投资的一个关键,就是与大行业的优质公司一起成长(抱紧龙头不放松),也就是寻找在大草原上奔跑的千里马。
首先,市场空间要大。因为,只有大草原才能生长千里马。
其次,市场格局要好。一是寡头垄断的行业。二是技术进步比较缓慢的行业。从波特的五力分析来看,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业。

参考高毅的要求。


2)好公司:所向披靡的千里马
投资是一个长跑,是跟着公司一起奔跑。选择什么样的公司一起奔跑,对我们的收益至关重要。我的原则是选择大行业的优质公司,也就是千里马。千里马有着两个特点,一个跑得快,一个是跑的长。最终达到结果远远超出一般企业。投资这类千里马要两个优势,一个是收益率高,一个是投资年限长。根据复利公式,最终的收益率一起回超出预期。


那么什么样的企业才是千里马吗?
一看财务:就是看三张表。轻资产、高利润、充裕现金流。这个方面,大多数人轻车熟路,在此就不详细阐述了。
二看业务:首先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锁定客户,挡住竞争对手?自身的可复制性和被模仿性如何?


3)好管理:骁勇善战的轻骑手
如果把企业管理比作赌马,到底是骑师重要,还是赛马重要?这是一个经常引起争论的问题。大多数人都认为,赛马比骑师重要。
赛马固然重要,但骑师也很重要。因为再好的赛马,也需要骑手来驾驭。没有骁勇善战的轻骑手,也很难以驾驭所向披靡的千里马。
那么,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公司管理的好坏呢?
1) 激励(与约束)机制;
2) 企业文化:
3) 管理层素质(能力、志向、品质)

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来看:

空间维度:是否有长远的、全面的战略规划,是否有强大的执行力?

时间维度:过去的业绩是否优秀,未来的布局是否有前瞻性?


附:如何看公司治理?
1、股权结构分析
2、对中小股东的态度

附加中国平安的案例。

参考阅读4:成长性与三好企业

网页链接

二、安全性

1、高确定性。这个是胜率。先胜而后求战,而不是先战而后求胜。高确定性的论述见第三点。

2、安全边际。这个安全性与安全边际是一个概念,是指用用5毛钱买一块钱的东西。这个是赔率。

安全性涉及到估值的问题。估值有很多种方式:

第一类是绝对价值法:是按照未来现金流的贴现对公司的内在价值进行评估。具体又分为股利贴现模型、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经济附加值模型。

附绝对估值法的方法。

注意几点:

1)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的使用范围

2)自由现金流的几个定义

3)几个假设的合理性

4)使用贵州茅台作为案例

5)绝对估值法与相对估值法的联系

我的朋友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稍后视情况发给大家进行参考。


第二类是相对价值法

1、市盈率模型(P/E)

P/E模型比较适合业绩比较稳定 的行业和公司,属于使用最普遍的模型。

缺点:P/E倍数会随着投资者情绪变化而变化。

2、市净率模型(P/B)

P/B模型比较适合有大量现金的企业,如银行。

3、市现率模型(P/C)

4、市销率模型(P/S)

5、企业价值倍数(P/EV)

企业价值倍数=EV/EBTIDA

企业价值(EV)市值+净负债(总负债-总现金)

企业摊销前的收益(EBTIDA)=净利润+所得税+利息+折旧+摊销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估值方法:P/EV模型、NAV。

安全边际:按照多种估值方式,横向、纵向对比都低估的。

估值方法是我的一个短木板,后续与朋友一起研究清楚。


参考阅读5:关于估值方法及应用(汇总贴)

网页链接

广义的安全性,还包括确定性。确定性的论述见第三点。

第三,弱相关性组合。转发高人的观点供各位参考。

参考阅读6:建平远航基金经理黄建平:投资的三层防御体系
网页链接

三、确定性:

要做到高确定性,需要做到三点,一要看懂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就是解决这个公司怎么赚钱的问题,二是看透竞争态势,行业处于怎样的竞争格局,也就是这个公司为什么能长期赚钱。三是看清公司未来前景,公司未来会赚多少钱。就是how?why?how much?要考虑清这三个问题,我们才能看到公司会有多高的内在的确定性。

商业模式,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商业模式,比如银行的商业模式、保险商业模式,它俩有类似,但区别也很大。再比如水电公司,白酒的商业模式又有不一样,比如白酒行业中,茅台和其他白酒模式也不一样,比如茅台是靠脸赚钱,很多三线的白酒是靠身体赚钱,很难,所以差异很大。医药公司之间的差异更大,医药,比如创新药赚钱方式跟仿制药赚钱模式也不一样,CRO和流通行业也不一样,有的行业也分上游和下游,所以一定要搞清楚这个公司是怎么赚钱的。还有一点竞争格局是非常非常重要,现在赚钱不要紧,笑到最后才是王者,现在看这个公司利润很好,大家都在追,这就是一种赌,你必须看清楚整个行业的竞争态势,才知道这个公司未来大概处于什么地位,未来赚钱能力是怎么样的,最后才能看到未来的前景。是不是所有公司都能看到未来前景?不是,以我超过十年的投资经历经验来讲,我能看懂的行业基本上用一只手就可以数出来,屈指可数。要看清晰这些,高确定性是第一层防御,基础是研究能力,研究能力就是基础能力。(以上两段节选自《投资的三层防御体系》一文)

其次,竞争格局也很重要。尽量找那些竞争格局清晰、技术进步缓慢行业。寡头垄断的行业,确定性比较强,也比较容易分析、预测。如白电、白酒。 相反,那些百舸争流的产业,你很难预测,很难分析清楚。

第三,公司的未来前景也很重要。公司的前景和自身行业及产品的前景是密切相关的。比如,汽车的出现,消灭了马车行业。手机价格的下降,消灭了BB机产业,数据摄影产业的出现,消灭了胶片摄影产业,柯达消失了。

另外,要找业务和管理比较透明的公司与行业,房地产、汽车、保险、券商,每个月都发布产销量报告,还有不定期地发布公告,以房地产为例,买地、建房、销售、借贷(发行债券)都有公告。每一块地的来龙去脉都可以查到,比很多行业(比如银行)透明多了。

从主观上看:尽量找那种能够接触到公司(2C的公司),或者自己熟悉的行业与公司(本地、本行业的公司),在自己能力圈的公司。

四、爆发性:

爆发性是关于时机的选择,一般情况下是一个次要的原则,它排在前三项原则之后。总体排序是:质地》价格》时机。而且时机非常难把握。但它有时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则。注意这一点,一方面,有助于提升资金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减少长期套牢的痛苦。

那么,如何做到爆发性?

首先要注意长期横盘或者深度的股票,这种股票往往有较强的爆发性。当然前提是业绩好,估值低。业绩不断在增长。

长期横盘的股票有较大的爆发性。人们常说,横有多长,竖有多高。另外,超跌的股票也非常值得关注。空间的深度大跌也大幅度封杀了再度深度下跌的空间。

深度下跌,一方面消除了以前的泡沫,一方面也为以后的上涨预留了空间。比如,2008年前后,碧桂园的股价下跌了90%,一方面是因为IPO的定价过高,为以前的泡沫还债,一方面也为以后的上涨留下了较大的空间。而随着2013年开始,碧桂园业绩的持续快速的上涨,碧桂园的股价的大幅度上扬也是大概率事件。

跌无可跌之时,就是上涨开始之时。深度下跌,长期横盘的,优质低估的股价,遇到重大利好,如同干柴遇到烈火,可能很快造成一轮暴涨。

深度超跌+长期横盘的企业,加上业绩好,股价的爆发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另外,一些催化剂也要关注。这些催化剂可以分为几类:

第一类是消息面的,公司推出一些重大行动,如收购、分拆上市,甚至区域政策、产业政策,都可能严重刺激股价。比如恒大引进战投,回A的承诺,都是一些很大的刺激。

第二类是资金面的,公司大手笔的回购及主要股东的大力增持,都是一个非常强烈的刺激。比如恒大,碧桂园就有这种事件。

第三类是业绩面的,比如进入业绩释放的时候,股价很可能有一个大幅度上涨。恒大,融创的上涨就是这个原因。

如果一个公司各方面发生共振,股价的爆发则是大概率事件。就像2017年的恒大就是如此。

参考阅读:“横有多长,竖有多高”与股价的爆发性

网页链接


五、集中性

哈雷摩托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对投资者来说,集中还是分散? 这是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如果在进一步,集中到什么地步,分散到什么地步?

投资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个人认为,相对的集中、适度的分散。

首先是相对的集中。为什么要集中呢?因为,从主观上看,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从客观上看,大机会是有限的。因此必须集中经历打歼灭战。巴菲特说,天要雨金,必须大桶来接。反之,过于分散,肯定会大大摊薄了投资收益率。研究几百只甚至数千只个股,花费的精力与时间是非常惊人的。因此相对集中是一个较好的投资策略。

好股要重仓,这样才能显著地提高你的收益率,地球人都知道。如果遇到一只牛股,你只买了5%,甚至1%,股价涨得再高,对你的收益率提升帮助不大。你也没有必要去化很多的时间去研究,还不如去捡烟蒂。


那么集中到什么程度呢?要看企业的安全性和确定性。机构还要考虑流动性。
段永平是集中的一个典型,他的集中甚至是绝对的集中,达到100%。他说,我持有两只重仓股,一只是苹果,另一只碰巧也是苹果。
如果把大股东也当做一个投资者来说,很多人也是绝对的集中。比如说,孙宏斌和许家印。他们也是长期全仓一只股票。只是他们与我们不同的是,他们对自身的企业比我们认识深刻,而且有绝对的控制权。

但是绝对集中也有风险,比如遇到黑天鹅怎么办?要用钱的时候公司停牌怎么办?公司的股票没有交易怎么办?
由于我们对公司的了解不够深入,以及对公司缺乏控制权,这就需要第二个原则,就是适当的分散。个人不超过5只,机构不超过10只(除非资金过大)。仓位适当分散,可以降低风险。
但不可过于分散(10只+)。因为仓位过于分散投资,是一种低效率的投资方式,至少从时间维度来说,是一种投入产出比低很低的策略。而时间又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除非你的兴趣就是 翻石头,捡烟蒂,而不在乎收益率。

从收益率和投入产出比来看,应该尽量集中。而从流动性和安全性来说,又要尽量分散。如何做到这两者的平衡呢?

我的原则就是:相对集中、适当分散。

参考阅读7:集中还是分散,这是一个问题?

网页链接

六、长期性

价值投资,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一者短期股价的涨跌不可预测,二者巨大的涨幅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兑现。大树不是一天长成的。长期性是我持股的一个重要原则。

对投资者来说,最高兴的事情是把长线做成了短线,本来想持有某一只股票3年,股价涨3倍就抛售,结果由于股市的炒作,3个月就涨到位。被迫抛售了。

最害怕的把短线做成了长线,本来想做一把短线,可是事与愿违,套牢了,就改为做长线了。所谓炒股炒成股东。

那么,如何做好长期的准备呢?

有几个要点:首先是公司质地要非常优秀,优秀的公司才能与我们长期相伴。好企业是时间的朋友,坏企业是时间的敌人。巴菲特说,“不能持有十年,就不要持有十分钟”,就是这个意思。

其次,是要有较大的安全边际。不仅买好的,还要买的好。留有较大的安全边际,才能更好承受股价的向下波动。因为价值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很多人认为自己拿不住牛股,是因为性格(“行”)的问题。其实不是,而是认识(知)问题。从主动的一方面来看,对股价价值的评估是一个认识问题,如果你知道你的投资标的是一块金子,你肯定愿意以铜的价格买入,以钻石的价格卖出。

从被动的一方面来看,一些使自己处于危险境地的举措,也是认知的缺陷造成的(比如存在侥幸心理)。借钱炒股,拿短期急用的钱(如小孩上学,看医生,买新房的钱)投入股市。

如果你对这两个方面都考虑透彻,你才能打好持久战,做好拿住牛股的准备。

最后,讲一讲现金分红的意义,特别是对长期持股的意义。

较高的分红有多重的验证意义:一是对业绩的验证,一是对股价的验证。

往往股价(估值)地的公司股息率高,而股价高的公司往往要增发,配股,这是对股价的验证。

同样,业绩好的公司往往分红率高,反之,业绩差的公司没钱分红。大量的资产变成了应收账款,甚至需要融资支持。这是对业绩的验证。

当然,说它是验证,只能把它作为一个参考指标,而非主要指标。

另外,高分红对股价下跌是一种保户,比如,某公司ROE为15%,公司三分之二的利润拿来分红。现在股价在1PB左右。这样,每年分红再投资可以增加股份10%。如果股价下跌一半,分红再投资可以增加20%。

如果股价暴跌,跌到0.2PB,看似浮亏80%,但只要公司经营不影响,而且照样分红,那你岂不是每年股数暴增25%,二年不到股数就翻倍了,复合收益率完爆股神。

如果ROE高于20%,而分红率在70%以上,那就更爽了。

在特殊的条件下,高分红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记得有人做了一个“荒岛十年”的假想试验:假定一个投资者可能在一个荒岛上被困十年。在十年的时光里,不能交易股票,大家会愿意持有什么样的股票?这个试验给价投很多启示。

这里,我再加一个约束条件:如果你手中的股票即将停牌十年,而你有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比如工作)。怎么办?买入高分红的股票几乎是唯一选择。它将帮助你活下去,度过十年的时光,获得最大的胜利。

分红对投资者来说是现金流,好处多多。分红可以增加现金流,增加股份,特别是在股价下跌阶段,助你度过最艰难的时光。明白了这一点,就明白了价值投资的精髓。

参考阅读8:股市持久战与现金分红的意义

网页链接

选股的原则有四项,后两项是操盘原则。
四项基本原则全部满足很难。如果成长性与爆发性不能同时满足,成长性优先。
总体排序是:质地》价格》时机。

第三部分:研究公司的三种途径

参考阅读9:我的投资方法论(3)——研究公司的三种途径

网页链接

对第3部分的几点补充说明:

1、关于阅读:

从泛读、精读到深读

个人认为,读书有三种类型,泛读,精读,深读。

泛读:就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地读,花有两个时间,得出一个大概的印象。

比如,读《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这本书,你会得到一个印象,碧桂园能够做到本行业的第一,并不是偶然的。老杨仿效沃尔玛,创立了一种快周转的模式,并且通过利益分享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抓住了城镇化的机会,这就是泛读。

精读:就是对一本书的重要内容进行仔细的阅读。化20个小时,得到一个完整的,详细的认识。

比如,读《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这本书,你可以知道,碧桂园是怎么买地,怎么盖房,怎么销售,怎么借钱的,怎么做投资者关系,怎么招募人才,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对这些内容,有一个完整的有一定程度的认识。这就是解读。

深读:就是带着问题去读。把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列出一个清单,一个一个去找答案。直到确信自己解决了那些问题,或者已经找到了答案。

问一个问题,主要要搞清楚三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特别要问清楚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

比如,公司为什么要实行同心共享制度? 碧桂园的同心共享制度是怎么样的一个制度?针对哪些人,哪些项目?跟投人有什么权利和义务?同心共享制度是怎么产生、怎么演变的? 未来的走向如何?等等。

再比如,碧桂园目前的股价处于什么位置?股价为什么当初一年跌去90%?,而近期大幅度上涨? 公司与当初相比,业绩有了哪些进步? 又有哪些其他方面的配合? 未来的走势又将如何?

再比如,什么是碧桂园的快周转模式?碧桂园为什么要实行快周转模式?这种模式将带来什么后果?

深读貌似一种精读,但他与一般的精读不同。主要在于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功利性,侧重解决问题,或者找到答案。

《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是一本值得深读的一本书,碧桂园的一些问题,房地产行业的一些问题,可以从中知道答案。

《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这本书,就是一般可以读三遍以上的书。特别对研究碧桂园,研究房地产的投资者。

泛读,精读,深读,也代表了读书的三个阶段。

看到一本书,花上一两个小时,了解一个大概。就是泛读。有的书泛读一遍,就可以扔进垃圾堆了。

泛读一遍,觉得有价值。这样的书就要精读,把它的主要内容理解清楚。

精读,还觉得不过瘾,遇到问题,就针对部分章节再读一遍。经常性的重复阅读,等于把这本书又读了好几遍。就是深读。

读书与研究公司

如果把研究公司,比做读书,也有这三个阶段。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对一个投资者来说,上市公司为数众多,仅A股就有3500家。而优秀公司少之又少。对一般性的公司,了解个大概就行了。就是泛读。

如果这个公司还不错,貌似优秀,就要对它的各个方面认真研究。就是精读。

如果这个公司非常出色,或者有大机会,就要把影响公司发展,或者制约股价上涨的重要问题列一个清单,把它全部或基本解决。这样,做决策就心中有数了。遇到黑天鹅也不怕,这就是深读。

当然,这种精读可能不止三遍,甚至读N遍。这种方法,才可能抓住大机会,或者不犯大的错误。

科学地使用这三种研究方法,才可以使为我们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圈,进而抓住更大的机会。

相反,我们现在很多人抓住了牛股,很可能只是一种运气,而不是一种能力。

参考阅读10:读书的三种方法与公司研究

网页链接

2、如何调研?

相比之下,调研是本人的短板,转发高人的调研方法供各位参考。

参考阅读11:《如何进行上市公司的调研?》

网页链接

参考阅读12:调研达人的股东大会调研攻略

网页链接

3、关于交流:

关于高效交流的想法及实践

如今的社会,人际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了,但交流的效果(与效率)却难言乐观。高效交流成为问题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投资者来说更是如此。

1、如何进行高效的交流?

一方面要与高能效的人交流。与高人交流,常常使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人们常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为什么会达到这个效果?因为别人已经替你读了十年书。大学生讲一句话,还是大学生的水平,而小学生讲十句话·,依然是小学生的水平。

这里的高人,既包括的企业家,也包括投资高手。

一方面要以高效的方式交流。需要指出的是,交流需要有针对性,针对性越强越好。比如针对某一行业、某一公司的交流,比谈论宏观的交流要好。主题集中的交流,比泛泛而谈的交流要好。一针见血的交流,比敷衍应付的交流要好。

准备了材料的交流,海阔天空地交流要好。

2、设想的交流群运作模式:

1)倡导深入的研究,做到人人有事(司)做坚信研究创造价值,希望每一个群友都能够深入地研究一个行业、几个龙头公司,由此建立自己的能力圈;

2)倡导积极的分享,做到事事(司司)有人做坚信分享创造价值,希望通过群友之间的协作,做到对主流行业,重点公司的广覆盖:

3)按照行业实行版主负责制,并且重点地方的覆盖。版主要负责拉通对本行业主要公司的分析研究(原则上每个重点公司都有人进行覆盖),对相关人员进行指导,招募新人;

4)开展定期(每月一次)的主题讨论:包括但不限于国产替代、消费升级,拉通各个行业的分析研究,找出最优秀的公司,最好的商业模式;

5O2O(线上线下相结合),建立群友之间的密切联系:线上实时交流,线下定期聚会。通过线下的聚会,帮助群友加深了解,建立紧密的联系;

3、高效的交流与研讨实验:

条如,我曾经主持一次线下交流,程序是这样的:首先每个人针对自己的重仓股,写出一篇分析报告;然后召开会议交流:在会议上,先陈述,再问答,后总结。最后,回来修改分析报告。整个流程做下来,效果还不错。主要的亮点有几个:

1)充分准备:会议之前要求演讲者事先写一篇分析报告,既促进了演讲者的深入、系统的思考,也增加了听者对报告的理解。避免了泛泛而谈,空对空的讨论。

2)形式活跃:我们会议采取了问答的形式,单刀直入。辩论(答问)是激发智慧的方法。古希腊的学者采取这种方式,中国上市公司采取这种方式,而欧美国家的议会也采取这种方式。

3)形成闭环:会议包括陈述、问答,总结三个环节,形成了一个小闭环。吸取了众人的智慧,促进了认识的升华。从报告撰写,到会议讨论,到讨论之后再修改报告,形成了一个更大的闭环,促进了一次认识的提升和飞跃。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个人人员报告质量较差,问答环节含金量较低,对问答缺乏记录,没有实现真正的闭环。

参考阅读13:如何进行高效的交流

网页链接

结束语:

本人结合投资实战、理论学习与思考交流,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投资方法论。这个方法论,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阅读财报、调研、估值。部分内容还需要提高和完善。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方法论还需要经过长期实战的检验,不断修改、完善,优化。

希望能给各位朋友有所启发,更请各位朋友批评指正!

$融$融创中国(01918)$ $中$中国恒大(03333)$ $中$中国平安(SH601318)$ 

抄送BTC各行业的龙头企业

全部讨论

2020-04-28 21:37

我刚打赏了这个帖子 ¥6,也推荐给你。
价值连城,感谢分享!

2020-02-29 19:42

学习了

2020-02-20 22:32

好好学习一下吧!

2019-11-20 11:39

感谢奉献!

2019-10-20 07:21

学习中!

2019-02-17 13:27

学习

2019-02-17 00:24

这也叫站在巨人肩膀上,感谢无私分享

2019-01-10 17:04

值得借鉴。

2019-01-03 23:50

非常详细投资体系,感谢飞鹰兄的无私分享,值得学习!

2019-01-02 22:33

谢谢投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