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记事 的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回复:42喜欢:60
有时候真不敢公开讨论问题,一说问题,很多人就借市场情绪炒作蹭流量,把问题无限扩大化,并且无限造谣、传谣,利用市场情绪给自己刷流量。
葛兰有她的问题,没有在规模过大、投资受限的时候知止,确实存在问题,需要外部约束。目前看,葛兰是卸任了几个产品,更加专注在医药基金,这对基民不是坏事,卸任的并不是亏损最大的医药基金。
公告都是公开的,事实放在那里,却睁眼不见,把卸任跟亏损放在一起,似乎说的没毛病,却误导是卸任了医药基金,再进而延伸成跑路了,这样的市场风气太坏了。
一码归一码,有问题说问题,把纠偏的事情胡乱编造谣言,对市场、对投资者不是好事。纠偏的效果需要观察,也有时运的夹杂,好坏结果不好说,但有纠偏的态度总是好的。

热门回复

关于激励机制,其实没这么简单。我自己的想法:采用固定管理费有它明显的弊病,但也是历史选择,是各方利益博弈相对平衡的结果,有一定的合理性。
目前,绝大多数公募基金公司股权不是基金经理的,简单搞业绩提成,很多基金经理可能在牛市提成完就跑了,熊市里剩下一堆烂基金经理帮大家亏损,行业里积淀不下来好的基金经理。
其实,如果我们真的相信股市能长期赚钱,固定收费比提成要合算的多,如果不相信股市能长期赚钱,根本没必要投资股市。
很多人担心旱涝保收,公募基金经理不尽心尽力或者只想规模,我看到的不是这样。这个行业有排名战和淘汰机制,公募基金经理活的都挺累的,换我肯定不愿意要他们的生活。只想要规模的基金经理不少,但也不完全是,你别选他们就行了,非要选他们有什么可说的?总体来看,在被“诟病”的旱涝保收模式下,基金经理的行业收入不低,其实很多优秀基金经理都很感恩和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真没那么在意规模。
熊市里,很多人在骂固定管理费,现在也开始搞浮动费率,过段时间大家会看到,浮动费率带来的巨大问题,收费只会多、不会少。
大家的抱怨有合理性:你帮我亏钱了还要收费,当然要挨骂;你帮我赚钱了,多收我也愿意。大家都希望像巴菲特早年的公司那样,6%以下收益不收任何费用,6%以上提成25%,至少保证了6%的收益,但这个前提是,公司是他自己的,抽完成他也走不了,他也不真正的对外募资,都是身边亲友的钱。有多少人能通过他去分享收益?
基金的核心问题是,作为寄生产品,它寄生于资本市场,A股缺乏赚钱效应。真的让大家赚到钱了,这个管理费成本其实不算高。这也是为啥这么多基金经理牛市里转战到私募,本质就是业绩提成的管理方式才能真正让个人发大财。
说实话,我觉得现在还愿意留在公募的优质基金经理,都有一定的价值观和情怀,是真心希望替大众理财的,能把他们留在行业里,借助他们的进化帮自己投资,我是愿意固定收费的。
以上,只是我作为看了多年行业发展的基民想法,不见得对,知道这个观点很容易挨骂,但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我只是在自己的地盘说说自己的看法,争论太累,不想争论了。

2023-10-05 11:31

正常的激励机制,应该和业绩成正比,如果业绩亏的一塌糊涂,基金经理却赚的盆满钵满,这就说明有很大问题。比如,一个民企的职业经理人,如果将民企搞亏损,要不降薪,要不被辞退,老板决不会让他旱涝保收。

2023-10-05 11:07

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最重要的是人品,葛兰和中欧缺没有

投资人不赚钱甚至亏钱,管理人却能赚大钱,这个很明显没有捆绑

基金公司把管理费全部给基金经理都行,但是要和操盘的业绩挂钩,我知道管理费是公示的,但是基金经理赚多少,是不公示的。

这种观点式谣言不是一个人持有,到处都是,朋友圈很多半圈内人士也在传播。本来犯不着我来替谁说话,但是看到这种离谱的胡说八道被病毒式散播,觉得对基民不是好事。很多时候,离谱的谣言太多,反而把真正的问题掩盖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市场一涨,很多真实的问题就糊弄过去了。

钱在每个人手里,愿意相信的购买就行了,不相信就不买呗。买卖都是两厢情愿的事,你愿意的事情,也得有人愿意干才行。我不需要他们公告收入,他们赚多少与我无关,我不关心,我只在意自己的成本和收益,在自己能接受的范围就行。本身选择就是双向的,也不是谁非要强行帮我管我的钱。

本质上,是基民缺乏选择,被迫接受了所谓“多方博弈”出的几乎唯一的收费模式。
设想一下,同一只基金,A份额按当前主流的固定管理费模式收费,B份额按类似老巴的模式收费,对于投资者来说,哪种模式更有利呢?从事后的视角看,如果基金涨的好,则A份额好,反之则B份额好。也就是说,哪类模式对投资者好,是后验的,投资者需要在事前建立预期,然后承担选择的结果。
现实中,如果投资者拥有如上的事前选择权,无论事后基金的业绩如何,相信怨气会少很多。
此外,站在买方视角,B收费模式更适合对基金经理缺乏了解、愿意放弃部分潜在收益来制约管理人道德风险、怀抱朴素利益观(即基金经理在何种情况下才应当收费)的大众投资者。
财富管理——卖基金——是一个巨大刚需和巨大信息不对称并存的行业,也是一个既得利益力量巨大的行业,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行业中,“存在即合理”不能成为行业痼疾的挡箭牌,少数先进分子的情怀作为不能掩盖机制设计的不完善。
作为投资者,我对主动管理抱持巨大怀疑——核心是好的管理人太少、又太难识别(详见拙作长文)——当前主推指数基金。

这里边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于,基金公司、基金管理人和基民的利益没有绑定

2023-10-05 13:34

过去国有企业都是旱涝保收,现在也改革了不少,A股过去也有很多制度,放在当时也有其合理性,但现在也改革了不少。今天的A股,乱像依然存在,但总比过去要好些,所以广大股民呼吁继续改革,这就是最大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