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97回复:214喜欢:119
原帖已被作者删除

全部讨论

2018-07-03 11:45

1.保险尤其是寿险为什么被认为到了黄金发展期?

1)研究保险行业一个比较通用的指标就是"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

这两个指标,无论从全球视角,还是与东亚以及东南亚文化以及生活习惯类似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都有明显的潜力可以发掘。

2)2017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8790美元。

从国际经验来看,当国民年均总收入达到6000-7000美元的时候,对保险的需求就开始明显上升。

那么很明显,综合以上两种情况的叠加,我国这几年对保险尤其是寿险产品的需求处于初始爆发期就很好理解。

2.关于您的第二个问题:今年的势头为何跟以前不同了?

1)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嘎然而止"而是"规范管理"。

这源于之前快"返型"(三年就开始返还)产品的爆发式增长以及不理性应用。

部分小的保险公司利用万能险等产品疯狂加杠杆,在资本市场充当"野蛮人"。典型的案例如:宝能杠杆收购万科A,南玻A,等等。

2)那些所谓的保险产品如果您仔细研究其内容的话会发现,纯粹就是"理财搭保障"。完全脱离"保险姓保"的本质。

而少数利用这种产品扩充规模的行业搅局者只是企图"弯道超车",冲规模。把风险甩给市场的同时,严重偏离保障实质。

3)134号文件由此诞生。

规范了这种行业乱象。遏制了其不理性发展势头。

实际上大家可以扪心自问一下:"理财搭保障"这是在做保险么?拿着钱搞杠杆收购,这是保险公司么?

况且这种形式的产品业务价值率并不高,甚至很低。并且风险还高。无论对行业还是对企业本身都是毫无疑义,甚至是在透支行业潜力。

因此,大家看到,当管理层实施监管后整个行业一季度传统的"开门红"产品销量大降,但新业务价值率明显提升(尤其是行业龙头公司)。

虽然新业务销售规模下来了,但行业恢复了正常,新业务价值率重回正轨,搅局者被出清,行业集中度再次向头部公司聚集。

这对龙头公司是好事。

可喜的是,这里我们看到最近一个月某些龙头公司新业务开始转正。已有初步走出阴霾苗头。

这再次说明行业的巨大潜力以及龙头公司的经营能力。

2018-07-03 17:39

(简述一下观点)
一、进入黄金期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的:
1、大消费升级下,全社会对保险的需求又出现了一次上台阶式的快速增长;
2、近两年外表寿险实质“投资”的偏资管业务的险类销售旺盛,可以以井喷来形容;
3、精细险种、创新险种创造和迎合了不同的保险需求,是创新与需求的驱动形成新的业务成长空间;
4、过去几年,社会资本“加杠杆”借道保险中的万能险等险种进行资本的集中和投放,巨大的资金黑洞形成相关业务在负债端的快递增长。
二、今年以来寿险增长势头被遏制,是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
1、M2增速相比过去几年下降,全社会货币供应增速下来了,自然保险公司寿险业务的增速也会受一定影响;
2、国家去杠杆力度加大,通过保险业务吸收的、进入资管和融资业务的资金也开始逐步清理与出清;
3、房价继续上行的背景下,家庭资金虹吸效应明显,保险需求受到短期遏制;
4、理财类寿险在去年井喷吸收了相当一部分家庭资产、今年资本市场下跌导致理财需求紧缩的背景下出现明显的增长率收缩(新单增速明显放缓)。

但长期看寿险业务保持持续增长确定性是非常高的,这与国民平均收入水平提升、消费升级、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健全的大趋势是同步的。

2018-07-04 11:51

从两个方面看吧
1、保险长期向好,中间有调整也是必然。平安过去年化成长30%+,未来N年总体上也会有很好的成长,因为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生活水平和保险意识都在提升。短期,宏观在去杠杆,行业也有规范化整改的动作,比如去年的134号文,今年的19号文,力度都很大。监管希望更规范,这样有利于市场健康,有利于消费者权益,更有利于龙头公司。
2、择时就选白马一时不振的时候。平安一度涨到80块,不算贵但也不便宜。现在平安55块,比员工持股计划还便宜。半年业绩公告估计不会太差,下半年19号文也有影响,定投一下就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