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股份重组完成后水泥产能将超过海螺水泥,市值能超过吗?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5回复:82喜欢:4

#天山股份拟近千亿收购资产# $天山股份(SZ000877)$ 昨日公告,上市公司拟采用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中国建材等26名交易对方购买中联水泥100%股权、南方水泥99.9274%股权、西南水泥95.7166%股权及中材水泥100%股权等资产。

据公告,最终标的公司股东全部权益的评估值合计为988.98亿元,标的资产作价合计为981.42亿元。发行价格设定为13.38元,较天山股份昨日收盘价16.89元,折价逾20%。

公告称,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水泥、熟料、商品混凝土和砂石骨料的生产及销售,公司业务规模将显著扩大,将成为全国水泥行业的龙头上市公司,水泥产能提升至约4亿吨以上,水泥熟料产能提升至约3.3亿吨,商品混凝土产能提升至近4亿立方米左右,砂石骨料产能将提升至约1亿吨以上。

重组后,公司水泥熟料产能为海螺水泥(2.2亿吨)的1.5倍。其中,被收购方中国建材旗下的中联、南方、西南、中材熟料产能分别为9350万吨、9929万吨、8612万吨、1860万吨。

按照2019年各公司的营业收入计算,5家公司营业收入超1650亿元,超过海螺水泥的1570亿元,成为A股水泥收入第一股。 其净利润总计为126亿元,与海螺的343.52亿元有一定差距。

天山股份重组完成后水泥产能将超过海螺水泥,你是否看好?

重组后的公司市值能超过海螺水泥吗?

$中国建材(03323)$ $海螺水泥(SH600585)$ 

@灰色钻石 @非典型伪价值投机 @沈阳城 @风二中Pro @范俊青 @不明真相的三文鱼 @蛇头 @阿董大侠

精彩讨论

老筋骨2021-03-04 00:18

正好这个机会想和价投老师您探讨一下建材,请您指教
我觉得投资建材或者天山的投资者,很多是因为宋志平先生的影响。我自己也是宋总粉丝。 我理解宋总的想法是竞合的思想,这是一个不同于竞争的思维模式。在水泥这个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需求20-23亿吨,产能接近40亿吨),价格战的路是走不通的。很多水泥行业资深投资者都更看好海螺,因为海螺是净现金公司,手握大量现金又几无负债,如您所说,区位优势又得天独厚,生产线又都为自建的先进产线,成本优势明显,是唯一一个不怕价格战的企业,所以都希望水泥价格再低一些,这样海螺能像以前一样,在全行业亏损情况下有大几十亿利润,逐渐低价收购行业内那些亏损企业,完成霸业。可事实多次证明,这种价格战模式旷日持久,何时能完成行业彻底整合时间表不定,而大量企业长期亏损或者破产,背后的坏账银行吃不消,企业员工大量下岗或者收入微薄社会吃不消,因为水泥价格下降导致环保技改投入跟不上,环境吃不消,低价下恶性竞争质量没有保障下游企业吃不消。因为这些原因,行业才会逐渐走上由中国建材所主导的行业整合之路。大家都不愿意再打价格战了,而建材有共赢的格局和胸怀,互利共赢的政策(三盘牛肉——收购价格公允,给原始团队留三分之一股权,企业领导人也收编留任成为职业经理人,加上收购价格公允),这种梁山聚义一般的行业整合才能迅速推开。建材布局放弃了全国布局,躲开了有海螺的安徽,有华新拉法基的湖北,有冀东金隅京津冀,有华润的广东,重点布局了无区域绝对龙头的山东河南浙江湖南江西四川广西这些地方,区域布局,意在构建核心利润区域,提高区域议价能力。建材收购初衷也是意欲三分天下,而非一统天下,本质是在避免竞争,追求共赢。宋总一直强调“价本利”代替“量本利”思想,过剩时期,大家再追求扩产量没有意义,因为严重过剩,无处不过剩,而生产有成本,生产了赔本卖越生产越亏损,但工厂放假呢,少生产,按需生产,价格保住了,行业利润就保证了,行业今天错峰生产常态化说明这种想法得到了行业的认可。
水泥价格20年没涨过,因为恶性竞争,行业付出了很多,贱卖了资源,水泥均价比国际100美元还有差距。所以,这是一个根本分歧点吧,是保价竞合还是降价竞争,我更认可建材的竞合路线,似乎行业也正朝着这个方向走,但行业还很脆弱,没有实质去产能,恶性竞争再起的可能还不是0,建材负债表还没修复完,所以危险不是0,但我觉得错峰和环保都只会越来越严,不会松了。
管理,中国建材集团对标的是淡马锡,想做的是材料领域的国家投资公司,是国资委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的试点。国资委—国有投资公司(央企控股公司很容易转变成为投资公司)—混合所有制企业,三层结构。中国建材集团的定位是世界一流的材料产业投资集团,是材料领域的国家投资公司,是国有独资公司。3323上市公司是混合所有制的第一层,国有股本占43%,有了这层,融合了近6成民间资本,3323已经是一个国民共进的公司了。这个公司去投资、并购、整合,整合的公司保留民营一部分股权是第二层混合(三盘牛肉)。而集团奉行格子化管理,职能层级化,这样又逐渐形成了介于集团和收购公司之间的平台型专业化业务公司,如石膏板的北新建材,水泥的天山,玻纤巨石和中材科技,工程的中材国际等等。这又是一层混合。所以变成国资委—建材集团—建材股份—多个专业化业务平台(也有不通过股份公司的如玻璃)—工厂。而其中的格子化管理其实挺精细的。能把这么多好汉聚在一起,管理不好不可能。
高负债有08年股价32元想增发,因为审批耗时太久(1年半),错过增发机会的原因,并非管理层好大喜功,喜欢高负债经营。想迅速降债可以出卖股权,但那样集团利润又少了,管理层也是在平衡。同时这两年不断抓住时机发展骨料新材料等业务做大资产,资本开支不小,这种角度是在降负债率,负债绝对金额下降的就稍慢,但每年也下降100亿乃至更多。周育先董事长也说把债务问题时刻挂在心上,天天想时时想。集团信用等级中国企业排名第二,利率有优势,综合下来,我觉得高负债是缺点,需要高度关注,但不应该直接一票否决。
商誉我觉得问题不大,虽然当时有些高溢价收购,但因为当时处于价格战行业亏损时期,总体价格便宜,高溢价的都有原因,多是战略地位势在必得,但比现在去收购或者重建价格还是要低得多,很多实际还是买的便宜,减值中一部分也是因为产能置换拆掉旧的 ,不是所有商誉都有问题。
存货我没有研究。
少数股东权益和三盘牛肉有关,是得以起家的原因,从混合所有制央企市营的角度也是优势(国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
水泥方面,建材的优势是宋总建立的战略高度,几个方面吧:
1骨料,布局发力更早,拿矿山央企也有优势。
2目标明确 不以扩产能为目标,清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是行业出路,对高标号水泥,特种水泥,商混化,装配式铸件,智能生产线,节能环保,固废危废处理海外扩展这些都更早有觉悟,更早布局
3子公司中材国际就是水泥工程第一,世界占有率60%,近年已经从单纯的交钥匙装备工程输出扩展到增加经营服务。
4产研结合,集团内以中国建材研究总院为代表的一批科研院所为建材成为世界一流提供了底气。

总结
天山超越或者不超越海螺不重要,重要的是行业健康发展。海螺是内生性增长的王者,得天独厚,底蕴最佳,未来也必是龙头。建材为了行业做出重要贡献,过程中自己也发展壮大,未来增长路线也挺清晰。两个都还远没到终局。持有海螺高枕无忧,啥都不用看,持有建材需要重点观察的有1水泥价格2负债3生产线升级情况,如果全都解决,天山会逐渐逼近海螺。
$中国建材(03323)$ $天山股份(SZ000877)$

平安一三一八2021-03-03 18:50

天山不和海螺比,中国建材因业务涉及范围广,很难有一套班子整合手中的水泥业务,各水泥子公司各自为战,同业竞争,这可能是整合的最主要原因。所以,需要一家公司领头,整合水泥板块,协同有序发展。中建材好好做股东就是了。从这个角度就是一大进步。至于后续的管理整合确实需要看管理层的水平,天山先不着急对标海螺,把顶层设计做好,未来整合好那么多水泥企业,是做一个品牌还是多品牌并存,如何步调一致,如何参与市场竞争等等。把基础打好,市场站稳,花3-5年时间,保持住市场占有率再考虑对标海螺。

价投66882021-03-03 16:36

天山股份收购中国建材的部分水泥企业后,产能是比海螺大,但大而不强,首先,资产质量差太远,海螺绝大部分是自建的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日产五千吨和一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天山股份收购中国建材的大部分生产线,都是中国建材从民营企业收购来的生产线,装备水平参差不齐,运行效率比海螺水泥差太远。二是管理水平差距大,海螺目前是国内水泥行业管理的标杆,全行业学习和对标的榜样,中国建材的水泥企业也都在学海螺,赶海螺,但追赶的脚步还太慢,差太远。三是市场区域景气度差太多,海螺水泥的生产线绝大部分布局在中国经济最发达,水泥需求最强劲的长三角、珠三角、关中平原等,少部分在产能过剩较严重的西南区域,总体水泥价格高,产能利用率高(90%以上),设备折旧、人工成本、管理费用成本低,盈利能力强。而中国建材的有一半左右生产线所处的区域,比如西南水泥,水泥产能过剩较严重,水泥价格低,产能利用率低(70%左右),设备折旧、人工成本、管理费用高。盈利能力弱。四是天山股份收购的资产的资产负债率、存货、应收货款、商誉都比海螺水泥高的多,导致今后财务费用高,资产减值、商誉减值高,严重影响净利润和估值提升。所以,按目前情况判断,天山股份的市值要超越海螺,基本是不可能的。

老筋骨2021-03-04 14:29

谢谢您的回复,价值和安全性,我记住了。我持有建材两年了,当初很懵懂,没想很多,现在懂一点呢,高负债确实不能让我完全放心。目前天山的重组,今早看到2022年2亿吨的骨料规划,我觉得它的安全性在提高。我希望他能逐渐把包袱卸掉,舒展开。现在还只能谨慎持有,没法像海螺那样安心。
我也觉得海螺很难超越,您讲得很透彻——标杆企业自有其基因和实力,标杆被反超几乎没有。这句特别受教。我第一次看海螺财务数据真是肃然起敬。有您这样的持有者也足见它的优秀。您说得对,比较市值没有意义,关注价值和安全性才是投资要点。希望两家优秀企业都越来越好。
再次感谢您,和您学到很多,希望我有一天也能像您一样稳健透彻,我也持有西泥

全部讨论

道可道非常道62021-03-04 13:47

差好多,好吧!

veany2021-03-04 13:44

我们都自诩为价值投资者。其实市值超不超过有什么意义呢?股市上有那么多市值超过海螺和建材的公司,就能说明那些公司比海螺和建材有价值吗?比他们优秀吗?我们更应该关注投资企业内在价值的增长。海螺和建材都是非常优秀的公司

数字的背面2021-03-04 13:44

都是水泥,除了几个稍差点的,都差不多。我几年前就这么看。

道可道非常道62021-03-04 13:37

理性是投资的真谛!

价投66882021-03-04 13:30

对社会,对行业而言,中国建材是一家优秀的企业,天山股份收购中国建材部分水泥资产后,大概率还会是一家优秀的企业。由于中国建材在宋志平带领下,进行行业整合,消除了恶性竞争,减少了价格战,提高了行业利润,解决了大部分水泥企业生存、员工吃饭问题,对社会做出来较大贡献。但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是不是好标的,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因为中国建材和海螺水泥的资产质量、区域布局、管理水平、发展路径、财务结构(成本、负债、现金流、存货、应收款、商誉、折旧等等)的不同,不同偏好的投资者会有不同的选择,这很正常。但一些投资者,买了某公司的股票,就整天就与行业最先进的领导者对标,整天喊作要超越,其心底里就是想证明其买的股票比别人的好,涨得会比别人快。到目前为止,我也没有发现多少行业最优秀的领导者标杆企业,是轻易被别人超越的。因为他之所以成为行业最标杆企业,行业的领导者,必定有其强大的别人难以复制基因和实力,保障其以后依然会继续较快成长,继续强大!而不是躺在那里等待别人的超越。能否超越,或者能否接近,这很重要吗?其实,我认为,只要自己买的公司,其业绩增长能够符合预期,其股票价格也基本能够按照业绩增长预期,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上涨,这就够了。如果我发现别的公司发展比我的要好,我也不会死守,也有可能会换股,如果其他企业成长并不如我,只是资金炒作,股价上涨较快,这种上涨与我无关,涨再多,也不属于我,我不会眼红。我对公司的判断,只有公司的价值+安全性!

老筋骨2021-03-04 00:18

正好这个机会想和价投老师您探讨一下建材,请您指教
我觉得投资建材或者天山的投资者,很多是因为宋志平先生的影响。我自己也是宋总粉丝。 我理解宋总的想法是竞合的思想,这是一个不同于竞争的思维模式。在水泥这个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需求20-23亿吨,产能接近40亿吨),价格战的路是走不通的。很多水泥行业资深投资者都更看好海螺,因为海螺是净现金公司,手握大量现金又几无负债,如您所说,区位优势又得天独厚,生产线又都为自建的先进产线,成本优势明显,是唯一一个不怕价格战的企业,所以都希望水泥价格再低一些,这样海螺能像以前一样,在全行业亏损情况下有大几十亿利润,逐渐低价收购行业内那些亏损企业,完成霸业。可事实多次证明,这种价格战模式旷日持久,何时能完成行业彻底整合时间表不定,而大量企业长期亏损或者破产,背后的坏账银行吃不消,企业员工大量下岗或者收入微薄社会吃不消,因为水泥价格下降导致环保技改投入跟不上,环境吃不消,低价下恶性竞争质量没有保障下游企业吃不消。因为这些原因,行业才会逐渐走上由中国建材所主导的行业整合之路。大家都不愿意再打价格战了,而建材有共赢的格局和胸怀,互利共赢的政策(三盘牛肉——收购价格公允,给原始团队留三分之一股权,企业领导人也收编留任成为职业经理人,加上收购价格公允),这种梁山聚义一般的行业整合才能迅速推开。建材布局放弃了全国布局,躲开了有海螺的安徽,有华新拉法基的湖北,有冀东金隅京津冀,有华润的广东,重点布局了无区域绝对龙头的山东河南浙江湖南江西四川广西这些地方,区域布局,意在构建核心利润区域,提高区域议价能力。建材收购初衷也是意欲三分天下,而非一统天下,本质是在避免竞争,追求共赢。宋总一直强调“价本利”代替“量本利”思想,过剩时期,大家再追求扩产量没有意义,因为严重过剩,无处不过剩,而生产有成本,生产了赔本卖越生产越亏损,但工厂放假呢,少生产,按需生产,价格保住了,行业利润就保证了,行业今天错峰生产常态化说明这种想法得到了行业的认可。
水泥价格20年没涨过,因为恶性竞争,行业付出了很多,贱卖了资源,水泥均价比国际100美元还有差距。所以,这是一个根本分歧点吧,是保价竞合还是降价竞争,我更认可建材的竞合路线,似乎行业也正朝着这个方向走,但行业还很脆弱,没有实质去产能,恶性竞争再起的可能还不是0,建材负债表还没修复完,所以危险不是0,但我觉得错峰和环保都只会越来越严,不会松了。
管理,中国建材集团对标的是淡马锡,想做的是材料领域的国家投资公司,是国资委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的试点。国资委—国有投资公司(央企控股公司很容易转变成为投资公司)—混合所有制企业,三层结构。中国建材集团的定位是世界一流的材料产业投资集团,是材料领域的国家投资公司,是国有独资公司。3323上市公司是混合所有制的第一层,国有股本占43%,有了这层,融合了近6成民间资本,3323已经是一个国民共进的公司了。这个公司去投资、并购、整合,整合的公司保留民营一部分股权是第二层混合(三盘牛肉)。而集团奉行格子化管理,职能层级化,这样又逐渐形成了介于集团和收购公司之间的平台型专业化业务公司,如石膏板的北新建材,水泥的天山,玻纤巨石和中材科技,工程的中材国际等等。这又是一层混合。所以变成国资委—建材集团—建材股份—多个专业化业务平台(也有不通过股份公司的如玻璃)—工厂。而其中的格子化管理其实挺精细的。能把这么多好汉聚在一起,管理不好不可能。
高负债有08年股价32元想增发,因为审批耗时太久(1年半),错过增发机会的原因,并非管理层好大喜功,喜欢高负债经营。想迅速降债可以出卖股权,但那样集团利润又少了,管理层也是在平衡。同时这两年不断抓住时机发展骨料新材料等业务做大资产,资本开支不小,这种角度是在降负债率,负债绝对金额下降的就稍慢,但每年也下降100亿乃至更多。周育先董事长也说把债务问题时刻挂在心上,天天想时时想。集团信用等级中国企业排名第二,利率有优势,综合下来,我觉得高负债是缺点,需要高度关注,但不应该直接一票否决。
商誉我觉得问题不大,虽然当时有些高溢价收购,但因为当时处于价格战行业亏损时期,总体价格便宜,高溢价的都有原因,多是战略地位势在必得,但比现在去收购或者重建价格还是要低得多,很多实际还是买的便宜,减值中一部分也是因为产能置换拆掉旧的 ,不是所有商誉都有问题。
存货我没有研究。
少数股东权益和三盘牛肉有关,是得以起家的原因,从混合所有制央企市营的角度也是优势(国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
水泥方面,建材的优势是宋总建立的战略高度,几个方面吧:
1骨料,布局发力更早,拿矿山央企也有优势。
2目标明确 不以扩产能为目标,清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是行业出路,对高标号水泥,特种水泥,商混化,装配式铸件,智能生产线,节能环保,固废危废处理海外扩展这些都更早有觉悟,更早布局
3子公司中材国际就是水泥工程第一,世界占有率60%,近年已经从单纯的交钥匙装备工程输出扩展到增加经营服务。
4产研结合,集团内以中国建材研究总院为代表的一批科研院所为建材成为世界一流提供了底气。

总结
天山超越或者不超越海螺不重要,重要的是行业健康发展。海螺是内生性增长的王者,得天独厚,底蕴最佳,未来也必是龙头。建材为了行业做出重要贡献,过程中自己也发展壮大,未来增长路线也挺清晰。两个都还远没到终局。持有海螺高枕无忧,啥都不用看,持有建材需要重点观察的有1水泥价格2负债3生产线升级情况,如果全都解决,天山会逐渐逼近海螺。
$中国建材(03323)$ $天山股份(SZ000877)$

hunterXhunter2021-03-03 23:12

股票不是这样对比的啦。2者接近的pe (7,8),接近的派息率(3,4)。建材现在100亿利润,到300亿利润的时候等于2倍pe, 9%的派息。海螺不会有这样的利润增幅,有点像债券,吸引力一般

阿凡提提2021-03-03 23:05

哥,海螺为啥不是碳中和概念啊

盛开的韭菜花2021-03-03 22:33

一群鸡联合起来就能变成老鹰🦅?

不明真相的张三2021-03-03 22:07

无法同意更多,不要说超过,能有一半也不错了,别忘了还有上千亿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