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38喜欢:39

$中国重工(SH601989)$ $中国船舶(SH600150)$ $中船防务(SH600685)$ 重要数据修正说明

虽然持有重工和船舶已经接近4年,但是在今年年初才开始做订单和交付统计。由于小散一枚,买不起十几万一年的克拉克森数据库,故只能通过国际船舶网、龙de船人等公开平台数据进行手工汇总统计,没想到却得到了许多球友的支持与点赞,意外之余,更觉压力倍增,唯恐数据错有太大偏差造成误导。

特别是上周末,在5月份的数据帖中,球友@Jack_sparrow提出黄埔文冲没有并表船舶,不应算到船舶里面,当时我第一反应是觉得船舶持有黄埔文冲30%的股权,应该纳入。事后仔细一想,觉得回复的有点草率,还是要通过数据验证一下。因此,这几天抽空对2023年的订单数据进行了重新核对梳理,并与2023年半年报和年报的民船承接订单数据对照,结果如图1。

1、重工:2023年1-6月订单数量为39+9艘,不考虑备选订单的话,与半年报中承接民船数量37艘相比,误差为2艘;1-12月订单数量为70+17艘,不考虑备选订单的话,与年报中承接民船数量69艘相比,误差为1艘;

2、船舶

(1)如果包含黄埔文冲,1-6月订单数量为77+10艘,考虑加上备选订单的话,与半年报中承接民船数量88艘相比,误差为1艘;1-12月订单数量为160+17艘,即使不考虑备选订单的话,与年报中承接民船数量128艘相比,误差也高达32艘。

(2)如果剔除黄埔文冲,1-6月订单数量则为57+6艘,考虑加上备选订单的话,与半年报中承接民船数量88艘相比,误差则高至25艘;1-12月订单数量为120+8艘,考虑备选订单数量的话,与年报中承接民船数量128艘相比,保持一致。

3、防务:2023年1-6月订单数量为20+4艘,不考虑备选订单的话,与半年报中承接民船数量20艘相比,误差为0;1-12月订单数量为40+7艘,不考虑备选订单的话,与年报中承接民船数量44艘相比,误差为4艘。

4、根据以上分析,将黄埔文冲从船舶的订单数据中剔除,单列为中船防务应该更为合理。调整后的2024年订单及交付统计见附图2。

(1)重工:1-5月新增订单数量57+13艘,已经大幅超过2023半年报的37艘,加上备选订单13艘后,甚至略超2023全年订单69艘;1-5月交付数量20艘,略低于2023半年报的21艘。

(2)防务:1-5月新增订单数量29+10艘,也已经大幅超过2023半年报的20艘,加上备选订单后略低于2023全年订单44艘;1-5月交付数量9艘,大幅低于2023半年报的19艘。

(3)船舶:1-5月新增订单数量55+6艘,调整后的数据则大幅低于2023半年报的88艘;1-5月交付数量40艘,略高于2023半年报的38艘。

再次声明:以上数据来源于国际船舶网、龙de船人等公开网站。我只能保证在数据汇总整理过程中保持客观性和公正性,但对于上述网站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则无法确认,因此帖子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精彩讨论

雪林独行06-05 05:59

你的这个建议很好,但是我做不到。就拿载重吨这个维度来说,散货船和油船在各大网站上可以直接查到载重吨的数据,但是,集装箱船的单位是TEU,汽车运输船的单位是车,LNG/VLEC/LPG等气体船的单位是立方米,要想得到不同船型的载重吨信息,真的很困难。我也曾经尝试过用Kimi和文心一言做数据检索,但始终没有办法收集完整。克拉克森数据库里面不但有载重吨,还有修正总吨,甚至还有交船时间,但人家要收取每年接近二十万的费用,所以说贵还是有贵的道理。至于船价,因涉及商业合同,数据的完整性就更难保证了。

雪林独行06-05 06:18

船厂的交付能力是不能这么简单的线性计算的。艘数量这个维度只能大致反映船台的占用情况,而船厂的利润释放与船型的价值、建造成本关联度更高。中国船舶的交付能力是非常强的,特别是外高桥,一些船型甚至可以提前上百天交付。另外,从船舶一季报的扣非利润来看,你说的这种可能性感觉不大。

镰铁06-05 00:48

雪大感谢你的分享,从重工今年的订单,可以说明重工的优势船型开始发力了。也侧面验证了集装箱--油/气船--散货船这个核心逻辑正在慢慢到来。今年集装箱拥堵反倒有些意料之外。

雪林独行06-09 13:04

谢谢提供信息又核对了一下数据:
4月18日交付中航1艘21万吨散货船(35号船);命名1艘比利时Cie Maritime Belge SA公司21万吨散货船(31号船);
5月6日交付达飞1艘5500TEU箱船(第二艘);
6月6日达飞1艘5500TEU箱船(第三艘)。
根据已公开的信息,北海造船第二季度怎么算都只有4艘,看来只能作为误差了。
再次提醒:本人所做的数据搜集汇总无法保证与公司数据完全一致,请大家务必谨慎参考。

雪林独行06-09 12:36

去年年度的公告已经说的很明确了,“已调查、审理终结”,“违法行为未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全部讨论

06-05 00:48

雪大感谢你的分享,从重工今年的订单,可以说明重工的优势船型开始发力了。也侧面验证了集装箱--油/气船--散货船这个核心逻辑正在慢慢到来。今年集装箱拥堵反倒有些意料之外。

感谢雪大的分享,另外再请教一个问题,重工的立案调查在去年已经结案,但最近st标的比较多,有点担忧未来会不会算旧账被st?想了解一下雪大怎么考虑的?谢谢

最好再加上船价和载重吨位统计,更能反应利润释放进度。

中国船舶H1,40÷5×6=48,48÷38-1=26%,再叠加结算价格的增幅,感觉也不算太多啊。是不是利润的释放还要再等半年?

06-04 23:47

非常感谢球友的悉心汇总和无私分享

06-05 07:27

国企有一个最大的弊端 就是考核领导一般都是以销售额为主 这样很多国企喜欢低价甚至亏本接单 再加上成本控制和效率本来就低 所以很难有好的盈利能力

06-05 13:44

如果持股30%,正常情况是达到重大影响,长投用权益法,不纳入母公司合并报表。你可以查一下年报,属于哪个性质,达到控制就并入合并报表。

06-05 06:49

今年前5个月防务交付那么少?那中报业绩是不是会很差呀

重工的交付怎么比船舶差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