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1
回复@青侨阳光-林伟: 中长逻辑共振[很赞][很赞][献花花][献花花]这个总结非常精当,举的例子也非常好,对经历过三生制药绿叶制药的朋友理解中长逻辑共振很有帮助!
好东西,果断转发分享给大家!//@青侨阳光-林伟:回复@bearmimi:认同未来资本市场未来可能的进化与方向:就像医改后医药产品的科技属性和产品临床价值权重上升、而消费属性和销售能力价值权重下降,未来资本市场的变化可能也会有长期价值辨别能力的权重会上升、而对市场情绪把握的权重会下降。
可能是文中描述的原因,不少朋友理解的“中长逻辑共振”,与我们想表达的原意有比较大的出入。这里也解释一下:我们想说的是“中长逻辑共振”、而非“长短逻辑共振”。
我们把影响股价的逻辑分为3个层次:产业长逻辑(商业本质)、业务中逻辑(产业/产品周期)、情绪短逻辑(股价反映)。
业务中逻辑会受产业长逻辑约束,但它会在约束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比如产业会有自己的中尺度上的周期、公司也会有自己的中尺度上的周期;情绪短逻辑也会受业务中逻辑约束,但它也会在这个约束基础上有自己的起伏(比如资金面)。
我们原来是基本只考虑长尺度的“商业本质优质”+“估值有确定安全边际的低估”。现在我们觉得仅这两点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考虑产业周期、考虑产品周期,这些是中尺度的逻辑,它会受长逻辑约束、但也会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比如三方诊断业务,不是说业务本质有强者恒强的天然集中倾向、就不会发生2015-2017年那样因为供给过度涌入引发的行业景气度的大幅下行。
我们会更强调对中尺度的“周期起落”的认识,但不会去刻意强调对短尺度的“股价反映”节奏的把握。这是两个尺度的问题:股价反映的短逻辑,虽然也会受中尺度周期的约束,但它也会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比如受市场资金面的影响、受市场阶段风格偏好的影响、受宏观政策和预期的影响等。我们不会说去判断市场资金面、宏观面、市场风格风向并根据这个去做投资决策。这个对我们来说既不充分(没那能力)、也不必要(不赚这块长期也可以获得不错回报)。
什么是中尺度的产业周期和产品周期?产业周期这边,文中举了CRO的例子,从业务本质上说,我们认同CRO的空间但不认为这个行业拥有坚实的远端壁垒基础;相信很多朋友会有完全不同的观点,这也很正常,我们可以过几年后回来再做检测;另外,过去几年包括天宇-美诺华-同和等特色原料药企包括新和成等业务景气度明显抬升,背后也是个产业周期的问题。
产品周期这边,也举个后视镜的例子,比如站在3年前,我们去看三生制药(或者其它类似的公司),可能短逻辑很好、公司开始大力布局生物药创新而可预见的半年一年内业绩也会非常强劲,长逻辑也不能说差、公司有商业网络基础有赛道先发优势、历史执行力很强而在创新上又有持续投入的决心;但站在2-3年的中逻辑视角上,三生边际变化上有可能会是预期压力在不断增加的:特比澳,会有疗效和便利性都有优势的艾曲波帕-海曲泊帕等口服新药竞争(参考海外数据、艾曲波帕们预计会比特比澳有优势);益赛普,同样会受到疗效和便利性更占优的阿达木单抗类似药等竞争挤压(同样海外数据也证明了阿达木单抗相比益赛普的优势);即使是促红素,也有罗沙司他等HIF-PHI等新机制的分流竞争。站在3年前,三生的业绩很强、短逻辑很顺、长逻辑也不差,但核心产品未来2-3年竞争压力预期会大增,在中逻辑显著逆向的情况下,投资三生新药布局和生物药赛道前景的长逻辑是否合适?事后看,答案应该是清晰的。过去几年,包括三生、绿叶们股价压抑背后都有类似的中逻辑下行的问题。当然,举过去例子不是喜欢马后炮而是提当下具体个股容易有合规问题;站在当下,比如A股某几只市场共识度非常高的二线创新白马股,我们觉得未来2-3年也会有非常大的类似的中逻辑下杀压力,也可以继续拭目以待。
所以,文中提到的“中长逻辑共振”,更确定地说,是我们想在完全基于商业本质和绝对估值水平的长逻辑的投研思路基础上,也纳入更多关于产业周期和产品周期层次的中逻辑参考权重。
“抢先一步是先烈,抢先半步是先驱”,投资也不是说方向对了就行了,长逻辑有时候可以“长”到足以让绝大多数投资者无法坚持。即使是为了更好地把握长逻辑的角度来说,我们也有充分的理由去理解“时”与“势”。
引用:
2020-09-10 11:03
最近都在研究美股的前沿创新药,但还没形成系统性认知结论,所以最近在雪球上聊得比较少。平时与林伟会就各种话题进行辩论探讨,后面也会看着摘录一些,代表我们对于某些问题的初步观点,欢迎探论和指正。
之前有提过我们当下阶段的进化方向,一个是构筑对创新的专业性把握,一个是提升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