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债白银时代来临

发布于: 雪球转发:121回复:56喜欢:414

蓝标转债修正转股价,标志着在当前市场和融资政策下,发债主体促转股意愿上升。

本刊特约作者 孔驰/文

随着“一行三会”开启监管周期去杠杆,股市下跌、债市收益率中枢上行,可转债价格也连续下跌。目前除了一些大型转债和可交换债跌破面值,小盘转债也开始向面值靠近,有的也跌破了面值。但通过对政策和市场的跟踪,转债投资环境其实正在改善。

在此之前,转债投资环境恶化的表象就是,条款越来越差,价格越来越不靠谱(溢价高,债性收益低),然后成交量越来越小。当然这三个要素是相互连锁起作用的。一个是可转债发行量越来越少;另一个是转股意愿越来越差。而最终,这些问题都指向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再融资政策。

一段时间以来,主要是2011年前后,A股的再融资政策变得十分宽松,无论是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不管公司亏损不亏损,基本上都可以装进“定向增发”的大筐子里,设计好项目就可以再融资,然后还提倡所谓储架式发行。于是乎,对A股的有壳阶级来说,融资好像是唾手可得的事情了。

如果定增很简单的话,那么可转债谁还高兴去发?因为发了可转债还要去促转股,非常麻烦。另外由于再融资的便利化,很多公司也没什么转股意愿,转股麻烦不说,价格也未必满意,何况转债利息那么低,还了再搞增发就是了。

于是转债就越发越少了,但是,配置转债的机构还是那么多,由于货币因素,需求可能还增加,这样很显然就进入到一个僧多粥少的环境,发债公司的条款自然也越来越糟糕。而随着条款越来越糟糕,价格再被强行托举,导致这个品种越来越鸡肋,参与的人员来越少。如此反复,恶性循环。

但是2017年以来,情况发生变化了。显而易见的一点是,证监会对再融资的态度:再融资不得超过市值20%;两次融资间隔不得小于18个月;重组对象严格审核。但是发债和转债不计算在此列,按照原有规则来办。所以,一大波可转债来袭。有几百亿的巨无霸,也有几亿元的袖珍品。

既然发债意愿已经回暖,同样转股意愿也因为再融资断流而回升,比如,蓝色光标(300058.SZ)股东大会通过蓝标转债(123001.SZ)转股价修正议案。这是一只发行于2015年12月的次新转债,回售期远在2019年12月。目前正股在低迷,转债也不面临回售压力,但股东大会还是高票通过了向下修正转股价预案。这是近几年转债市场的标志事件:发债主体促转股意愿上升。

从历史来看,可以大致判断每一次可转债底部的特征。

一是价格特征。历史上最便宜的可转债是南山转债(110020.SH),在2008年金融危机底部,砸到82.99元。当时除了正股下跌,投资者还担忧金融风暴下的债券信用危机,因为该债券发行主体为民企,又是周期行业,主体和债项信用评级不高。历史上最不可能倒闭的转债中行转债(113001.SH)在2013年9月“钱荒”中跌到89.49元。

二是利差特征。以2017年5月24日转债二级市场定价计算,当前电气转债(113008.SH)、海印转债(127003.SZ)、航信转债(110031.SH)的税前到期收益率分别为3.13%、3.12%和2.83%。当前一年期SHIBOR利率在4.2%左右,SHIBOR利率与转债YTM最小利差200多个基点。在2011年“钱荒”季,一年期SHIBOR利率攀升在5.2%位置,但多只转债YTM超过5%。最小利差为负。

三是开盘定价。转债的开盘价对于投资者的心理影响和预期是有着极大的引导作用。4月5日,300亿元规模的光大转债(113011.SH)上市开盘定价101.8元。5月12日,3.4亿元规模的永东转债(128014.SZ)开盘定价101元。在转债历史的重大底部,2010年6月,中行转债开盘101元;2011年9月,国电转债开盘102元;2012年10月,南山转债100.1元。

从上述三个特征看,当前沪深转债估值总体靠近历史底部区间,但较历史低点尚有些许的差距。当然,个券特征各异,资金面、政策面环境也有差异。最终的转债投资决策,取决于各自不同的风险偏好和配置需求。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声明:本人不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转债

@今日话题 @徒步投资笔记

全部讨论

2017-06-04 21:13

这种煞笔机构的文章还推尼玛推,这雪球现在毛用没有

2017-06-02 04:55

2017-06-02 18:36

坐等一大波转债来袭。

2017-06-02 08:44

可以开始关注了,但是要说很便宜也不合适。

2017-06-02 08:10

好文

2017-06-02 07:31

@yy1975

2017-06-02 06:12

关注转债的机会

2017-06-18 23:57

下调转股价,是否对原来的股东不公平?

2017-06-05 06:21

很好的分析

2017-06-04 21:11

静待可转债\定增基金的投资机会 应该不会太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