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7回复:158喜欢:20

$理想汽车(LI)$ 24款L系列,目前面临的困境其实很简单:

首先,产品力是没有问题的,这次年款的升级幅度相当于一次大改款,尤其是Pro/MAX,配置拉满的感觉,这方面其实并没有出什么大问题;

其次,为了做到所谓的新老款平稳交替,把老款3W+的优惠给砍掉了,这是目前新增起不来的一个核心原因。当年ONE的时代,是新款好卖,ONE积压,这次反过来了,老款卖得不错,但新款没人选了。

背后道理特别简单,因为没有人相信你真的会坚持一直不降价,毕竟大幅度现金优惠就是一两个月之前的事情,顾客又不是金鱼,七秒记忆。

按照理想自己的公式:竞争力等于产品力乘以产品质量除以价格,现在产品力提升了,但实际成交价格也提升了,最终的竞争力其实并没有增长,再叠加对降价的普遍预期,就变成了现在这个结果。

那么,为什么新款不能延续老款政策,大大方方的降价促销呢?除了毛利率问题之外,还有一点,是为了避免对下个月L6的发布造成冲击。想想看,如果现在L7 AIR来个两万以上的优惠,等下个月L6发布的时候,价格应该怎么定?消费者会不会延续这种观望心理,坐等L6也降价?

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赶紧把L6发完,然后给L789的终端销售价格松绑,让促销的靴子落地,后面的问题也就顺了。至于毛利率……

这么问吧,80万的年销量和23%的毛利率,哪个更重要?如果只能二选一,保谁?

全部讨论

深表认同。
本质上我认为是李想飘了,去年太顺风顺水,这次发布会之前过于自信。20%以下毛利不丢人,今年这个汽车行业环境,这么多公司为了活下去,增配降价,负毛利卖车,理想完全没必要既要销量又要毛利,销量份额远比毛利甚至利润重要。
这个行业到了这个白热化阶段,已经不存在大的差异化,已经没有诀窍了,谁都不是神,你能做的别人也能做,这个时候只能拼成本,效率,价格。既然你产品不差别人,成本、效率又比别人高,这个时候价格一把到位就好了,一把诚意没给到位,再来降价补偿,味道也不太一样。
定价极其的重要,前年G9一款好车,因为配置复杂,定价过高,发布口碑就崩了,三天内降价改配置,都没救回来。理想务必要重视,尤其是L6的发布和定价上。
不过好在现在产品没出什么问题,产品力还是够强,现在出点波折,警醒一下理想也挺好,总比后面飘到天上摔下来好。$理想汽车(LI)$ $理想汽车-W(02015)$ $赛力斯(SH601127)$

有个问题是,之前 L7 air 到了 27 的实际价格,现在最低 32,也就是让出了 27-32 的价格带,这个价格带还挺宽的,部分客户预算就在这,跟你产品增不增配关系不大$理想汽车(LI)$

看起来市场情况确实是这样。
-高端混动SUV的市场,以前只有理想一个玩家,现在有了问界了。12月可以找借口给燃油车,3月没得借口找了。
-(产品+品牌)/价格=销量,目前看起来 L9 打不过M9, M7则避开了L78的价位段。
-在品牌力产品力短时间没办法提升的情况下,降价就是最好的办法了。
$理想汽车(LI)$

大家能说出几个买理想而不买赛力斯M7M9的理由吗?

最大的问题是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了。

03-19 11:07

这都不是理由,后面竞品只会越来越多,先发优势正加速褪去,理想的路只会越来越难,还是那句话战略性看空理想。

产品力问题非常大:
1.连续出现敞篷车等严重安全质量问题,在核心底盘结构件上偷工减料;
2.电车核心三大件之一的电池,在高端车型上偷换为三线电池厂欣旺达;你们不会说欣旺达和宁德时代质量一样吧?

03-19 11:45

理想可能早该降价,把问界杀死在萌芽阶段,现在坐看问界坐大,丧失了利用规模打压对手的机会。

03-19 10:56

现在就降价,那么刚买了新款的岂不是big leek? 这伙人可是最忠实的支持者。

03-19 10:59

竞争力=产品力×产品质量/价格。公式里的“产品力”是什么?品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