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疯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58喜欢:16
这有啥用啊,出口量增,但成本升高,单价又下降,企业逐渐没利润了[捂脸],股票这东西你看到EPS下降怎么估值?别说下降了,增速下降都只能跌。

热门回复

我个人已经反复研究了工程机械,电动自行车,家电等诸多受益国际化的行业,我个人认为,汽车轮胎可能是最好的板块。
第一个,汽车轮胎是刚需,而且只要汽车保有量扩大,轮胎作为消耗品的需求就会增加,统计数据表明,轮胎销量高峰比汽车销量高峰晚17年。
第二个,汽车轮胎是成本驱动型行业,目前欧美巨头面临中国的竞争压力,竞争壁垒不够高。
第三个,欧美消费者在高通胀时消费能力下降,中国轮胎受益于欧美的消费降级。
第四个,汽车轮胎是消费品,欧美最多用双反等温和的贸易手段,不会像半导体,新能源这种战略产业,采取更严厉的措施。
譬如中车在保加利亚的高铁竞标,价格比保加利亚招标方估算的成本价还低了快50%,可是欧盟干涉,只能退出竞标。
明阳智能前不久在欧洲的风机竞标,人家通过竞标资格就把你排除了。
电动自行车,壁垒还是不够高,我看到印尼,越南都有不少本土企业诞生,拿到了风投几千万美元的投资。人家创业者都是硅谷回来的,组装一个电动自行车的门槛也不高。
工程机械,中国公司在亚非拉国家的占有率已经非常高,而欧美本土市场未来肯定也会有麻烦。

民生证券今年的很多报告,都强调了这个不等式:
资源消耗>GDP增长>企业利润增长
本质上就是制造业增量不增收,以价换量。
网页链接

东南亚为什么没有轮胎厂?这个我也思考过。
轮胎行业有一些特色:
1.他需要化工技术,橡胶材料合成等,东南亚化工技术是不行的。
2.他需要模具技术,国内的模具虽然顶尖的不如欧洲日本,但是其它方面还是可以的。
3.他是流程工业和离散工业混合,橡胶本身的柔软与延展特性决定了其生产过程难以量化控制。
4.他的客户需求主要在中国,欧洲美国这几个汽车需求大国。
韩泰的起飞第一轮是靠20世纪80年代,通过大田工厂扩大了子午线轮胎的供应,并将产品出口到美国和欧洲。第二轮是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降低了汽车零配件关税,2002年史称中国家用轿车井喷元年,泰搭上了这列快车。
东南亚这几个国家,短板太多,所以轮胎这种技术壁垒不是特别高,但是技术,销售等能力要求比较多元化的产品,东南亚落后就很自然了。
就拿汽车零部件来看,中国轮胎的市场占有率在全球来看依然很低,比起福耀玻璃这种中国已经成为行业第一的细分市场,中国轮胎的潜在市场空间大多了。

民生证券研报的这个判断也是对的。等欧美和发展中国家庞大的工业化产能到位,国内的下游制造业肯定更加过剩。
“如果我们相信经济增长将不再回归至过去2010年来以地产为核心的金融化驱动,而是依然以形成实物工作量的模式为主,那么当下各部门的结构性扩表将使得整体工业生产流量得以延续,而利润空间却被压缩,直至供给端优化完成后生产效率的提升带动新一轮的需求扩张。在此期间中下游制造板块过于内卷的供需格局使得其相较当年更加难以留存产业链利润,景气度变得稀有且缺乏持续性”

民生证券研报已经说了呀,铜矿等上游资源,还有资本品和中间品会有受益者。工程机械就是资本品。当然回到具体投资标的,依然很难。譬如叉车,三一,中联,这些公司我前不久都研究过,结果估值最低的中联走的最好。我个人没买这些工程机械公司,但至少思路上是要关注的。

量增价减是个大问题。我之前转发过今年前2月的出口数据,单价上升的品类很少,大部分单价都是下降的。
这样子的出口,含金量有多高呢?

确实在挺硬,希望把制造业尽量留住。但是这很难。未来只能效仿欧美曾经的路,产能外迁,微笑曲线两端,研发和品牌做大,变成国际化公司。但是全球能够国际化的公司毕竟是少数。
即使是日本和欧洲,更多的还是细分市场隐形冠军。虽然这些隐形冠军深度国际化,但是产业链地位不如美国那些巨头。
美国巨头才是产业链的链主,日本德国的隐形冠军只是依附于美国产业链主的寄生虫。除非你这个隐形冠军真的具有不可替代的能力,否则链主是可以把你换掉的。

这个判断也是对的。现在轮到欧美和发展中国家搞基建,搞工业化了,所以拉动的更多是中国的资本品和中间品的需求。
“与彼时海外发达国家扩表带来的产成品需求不同,本轮海外更像是当年中国的镜像,政府与企业部门扩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与产业链重构;与彼时大量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中国形成映射的是,当前中国中下游制造企业出海“外卷”的进程同样正在加速。而这种镜像带来的结果差异便是中国当下似乎更像是扮演当年海外发达国家的角色:对于中下游制造业的带动是结构性的,更多集中于对资本品与中间品的需求。”
网页链接

轮胎比较复杂的是橡胶的价格波动不好把握,轮胎厂赚钱与否看橡胶

总觉得这样持续不了太久呀,赚不到钱,资源消耗大,感觉在硬挺着[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