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轮地产调整会走向何方?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0回复:105喜欢:39

        从9月份写那个《为什么我们要重视恒大危机》网页链接帖子以来,情势确实急转直下。。。这一轮地产调整会走向如何,再拉拉杂杂说几点猜测。

        1、如果任由现在的情势自由发展下去,就一场挤兑导致的债务危机,在目前的情境下,依靠市场和企业自身是很难扭转局面的。只有ZF可以扭转,那ZF会不会,肯定会,世界上也没有哪个ZF会放任房地产行业的螺旋式崩塌,这是没法承受的。之所以出现这几个月的局面,确实是由于低估了一个高杠杆行业一旦发生挤兑之后崩塌的速度,也低估了囚徒困境式的合成谬误的威力。而一般来说,ZF的决策机制也很难使得各种郑策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发生180度的转弯。但是一旦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反应也会是迅速的。

      2、有哪些措施可以管用?未来可能出现哪些措施?

       首先,预售资金的监管要保持在适度,或者采取一些更灵活的措施,能在确保交楼的情况下,避免地方ZF的过度监管,一个亿就可以交楼,非得押2个亿,矫枉过正的一些做法也应该取消。但是这一点再回到从前那种很多城市只要卖楼花收到钱就可以自由调配的情形是很难了。

        其次,目前看比较紧要的,银行按揭贷款的放款速度要加快,确保卖了房子可以很快收到钱,卖房已经成为大多数房企唯一的新增现金流入。银行不敢给地产企业放款,但是还是敢给买房人放款。这一点应该很快能看的到,目前很多的地方的放款也都快了起来,但未来会看到更大的力度。只有网签、按揭放款的速度加快,预售资金的监管保持合理适度,让现金源源不断流入企业内部,才能恢复外部融资机构的信心,才有可能恢复再融资,才能给那些已经在悬崖边上的房企留出一席喘息之地。。。。。。没有存款保险制度之前,如果没有一个牛逼爸爸增信的话,平息银行挤兑的方法就是无限量的现金供应,现在地产企业平息融资机构的办法也只能是如此,最近听说比恒大更大的那家也发不出可转债了。。。

       再次,地方ZF应该允许降价卖房子,稳房价不能这么稳,不要逼得去干那种卖房子送车位,卖房子送汽车的事情,有很多地方降价还是能卖的动的。不能地产商一降价,买房的一闹就不让销售,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除了加速房企现金流的断裂之外没有任何意义,反而助长了“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认为只要房价跌zf就会帮出面他们制止房价下跌。地产企业的资产都是一堆房子土地在建工程,市场不行了,不让降价卖,那现金流就没救了。。此外,适当允许部分工地停工,以减少现金的流出。。。

      所有影响房企现金流入的郑策措施,都可以考虑重新梳理下。

       但以上的这些措施基本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根本上还是要“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为了防止预期进一步循环恶化,在一些有需求的城市(最起码有二三十个省会以上的城市)可以放开一些之前那些限售限贷限价限制人口流入的做法,人们看到房价稳住了,预期才能稳住、地价才能稳住、销售才能稳住、外部融资机构的信心才能最终稳住,才能避免挤兑式崩塌。现代资讯太发达了,人们对房价的态度,跟股价一样高度关注,三根阳线之后会有改观,这个是没办法的,只要涉及到资产价格的都会这样。。。

        平心而论,在目前大多数省会以上的城市,城镇化、城市化、大城市化带来的增量需求还是在的。我们将来的房地产开发的规模肯定会萎缩,但只能慢慢萎缩,剧烈的崩塌式的萎缩是所有人都无法承受的。。。这个行业不是教培也不是民办K9,这一点信心还是要有的。。。

       房地产之所以承受如此多的管制调控,核心矛盾还是一个问题,就是房价的上涨。那现在房价不涨了,甚至很多地方开始下跌了。那放松调控的阻力也就会逐步消失,一些放松调控的措施应该很快能看得到的。因为我们国家太大了,不同地方很难统一出什么一概适用的政策,中央也把稳房价的责任压实到了各个地方政府,接下来应该也会看到各个地方政府一些实质性的郑策和动作。。。

       但过去的几个月时间,包括未来的几个月时间有很多房地产企业会倒下,熬不到缓过来的那一天。这是一个比谁能撑的更久的游戏。。。所以聪明的老板们类似 $融创中国(01918)$  这样的想尽一切办法自己贴钱也能撑一天是一天,愚蠢的老板类似 $花样年控股(01777)$  觉得躺平能够占到啥便宜,混到400万发工资的钱都得个人担保去借。。。有时候,会发现不论行业的好和差,行业里人和人的差距始终是巨大的。。。哪怕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

        总结一句话,就是我对行业中单个的企业主体短期能不能抗的过去是比较悲观的。但是最多三到六个月,这个行业的融资环境,监管环境,郑策环境会有比较大的转变,而且力度很大的转变。。。。一旦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行动的速度和力度还是不用怀疑的。。

  $中国恒大(03333)$  


     

全部讨论

取消预售制

2022-01-15 15:59

送进icu容易,救活可就不容易了。
度不把握好,真beng了可就救不了了,社融、消费、地方zhengfu,各行各业一起放烟花~

2022-01-15 14:19

刚抽两耳光就说要死了要死了,这种脆弱性,呵呵

2022-01-15 13:43

融创武汉不少项目停工了好几个月了,房子在2020年就卖光了,还是监管不够严格,不是过了

2022-01-15 13:39

卖不出去房子是最大的风险…现在的问题是去杠杆怎么个去法,不死掉几个怕是大家不死心啊。

2022-01-15 16:59

杠杆是自己加的怨不了别人,必须得破产几个才有能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不然狗改不了吃屎。

2022-01-15 16:30

让一批高杠杆的赌徒死去,本来就是这轮调控的目的之一。这不,恒大还在喘气?

2022-01-15 14:45

外债多、又没法借新还旧的地产商,不死也只会剩渣渣了。本来只用还利息,现在还要还本金,被釜底抽薪了。

2022-01-15 13:30

中肯

2022-01-15 14:30

卖地收入锐减,地方财政岌岌可危,各地方政府很快会更加强调“因城施策”,逐步放松各种限购限贷政策,以人才补贴、减免契税等等吸引购房者。问题是这些做法能在多大程度上逆转预期下滑的速度,实现稳预期的目标。如果稳住,当然皆大欢喜,后面慢慢出清,只是一场阵痛,经济的伤口愈合起来不难。
在房企大面积倒闭、地方财政举步维艰、二手房挂牌激增降价明显、炒房客断供、低价法拍房大量上网、哀鸿遍野四面楚歌的情况下,如果人们的情绪面没能及时改善,则放松监管反而有可能被认为是利好出尽黔驴技穷,更进一步打击人们的信心了。
有股灾,当然可能有房灾。股市毕竟市值小,救起来相对容易,房市市值太大,是股市的4、5倍,一旦崩起来,政府的力量也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