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猪等风来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2
我前边回复你台积电的白回复了。。行业性质一样么?门槛一样么?规模一样么?阶段一样么?老找一些没有可比性的例证作为,真没必要。。光伏这轮内卷出清后,重回专业化分工也不是不可能。只是在当下的一体化竞争白热化阶段,一体化就是顺势而为的正确选择。

热门回复

老刘没有说错。通威想参股组件公司,人家不愿意。只能自己搞,半年时间出货量超过了通威想参股的公司。老刘现在搞工业硅,我开始不理解。想了想,还真是没办法不搞。通威硅料的产能规划是100万吨,协鑫有50万吨,大全和新特也有30万吨。工业硅除了合盛硅业有122万吨产能,合盛硅业自己的有机硅要用,40万吨的硅料需要工业硅。其他的工业硅企业的体量都很小,将来硅料用工业硅的供给存在严重问题。协鑫搞了15万吨工业硅,大全、东方希望等都在搞工业硅,通威能不搞吗?真是被逼的。

我认为要看不同的行业,技术难度越高的行业越适合专业,技术难度越低越适合一体化。我认为电池片难度不够高,而组件技术难度偏低,又非常重要,所以电池片和组件一体化是可以理解的。

光伏行业现金成本生死关 邱艾松 博

我们讨论的问题估计有点跑偏了。我们讨论的问题其实是:我认为专业化才是发展方向,您认为一体化才是。刚才您说的那些什么一体化竞争,什么下游拿捏上游,跟这个问题其实没什么关系。具体到通威,我认为应该在专业化上下功夫,砸资源,在硅料和电池专业领域做出自己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就像台积电和ASML一样。如果通威自己有专业优势,根本不怕别人卷,进来的都是送死的。结果通威在自己并没有核心竞争力的组件环节投入上百亿,其实是一种浪费。这些钱如果投资在硅料和电池上效率会更高。当然我说的投资不是简单的上产能,而是投研发。如果没有自己的专业优势只是简单的上产能,只能是无效投资,只能是互卷,就像通威投资100GW的组件一样,因为我没看到通威在组件上的优势。

$通威股份(SH600438)$ 专业化和一体化的选择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有兴趣可以去翻一下刘汉元前两年的公开采访,其实表达得比较清楚,他个人感情肯定是偏向于专业化的,但行业竞争的态势也让他不得不做出一体化的选择,这可能不是通威心目中进攻的最优解,而是应对竞争的防守策略。
从商业竞争角度看,这也算是一种影院效应下的无奈之举,经营企业不是所有的选择都是你最希望和喜欢的选择,有时候你只能按进化论的方式去适应环境,毕竟首先要活下来,最终才有资格去竞争王者。
至于发力组件是不是就忽略了通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其实可以尝试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体化是不是确保了在硅料非理性价格竞争时,还有自己的一块独立消纳产能的阵地,能够确保自身的利润率还能增加市场上的谈判权(可以结合最近隆基和协鑫牵手事件去考虑)。

在你举得那个例子里,上机数控想买外面的硅料,但是,可能没有人卖给他,因为都是竞争对手。你的观点的底层,可能是基于理论化的市场经济学,是不是这个不重要,我想说的是,基于市场经济学的理论,美国就应该从中国购买廉价的产品而不是自己花数倍的价格在美国搞制造业回归,中国就应该提供给美国廉价商品而不是采取任何反制措施,比如稀土出口的管控。但是,事实与理论的市场经济学,相差甚远。

看了一下,这个PPT逻辑有缺陷。PPT的核心论点是,一家企业在一个地方搞一个大基地搞一体化生产,比分散在几个地方搞一体化生产成本低。比较的是分散的一体化和集中的一体化,集中比分散好,可以减少物流成本,这是显而易见的。但这不是在论证一体化比专业化好。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上机数控搞全产业链一体化,肯定也是集中大基地一体化比分散一体化成本更低,假设低2分钱/瓦,但问题是上机数控的硅料生产成本如果比通威高3分钱/瓦,显然从通威买硅料比自己一体化生产硅料成本更低。这就是我说的专业化比一体化更有优势的原因。

我来雪球的目的就是向不同的投资者学习,了解情况。非常感谢。

没找到。

坐等拜读关于“一体化在效率、成本和供应链管理上优势明显”的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