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everpeople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26喜欢:17
窮人的孩子的確是難翻身的,
因為輸在起跑線是事實,
但就是因為面對這樣的困境,
更應該努力學習並且實踐走出困境,
洛克菲勒講過:起點不決定終點。
成功並不在於起點,只在乎轉折點。
未來成功與否?只有努力走下去才知道,
一旦放棄就永遠沒有機會了[献花花]
努力,互勉之👍👍👍

热门回复

哈哈。对于经管优秀生的要求可不仅仅沟通表达,要求的是六边形战士,最好:
1.体育方面有个强项能证明想取得优秀结果的工作所需要的好体力&耐力&毅力
2.文艺方面有个兴趣爱好并深入,说不定以后碰到客户有同类兴趣爱好
3.表达沟通写作能力要求达到优秀级别。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强,工作实践后能写出影响他人认知的文章以扩大个人影响力(去看看外企高管/CEO的文章就知道水平差距了)。
4.领导能力。在国内的环境下对于异议的处理能力普遍糟糕,个体是否具备理性处理好异议的能力很关乎决策质量&个人影响力。
5.理性思维强,有能力做比较深一点的数据分析/实际问题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一大堆纯文科的感性思维/纯理科的那种机械唯物主义思想的基本上都排除出社科类优秀生候选。
6.团队精神。。很多优秀个体习惯了独来独往,其实经管领域很多项目取得好结果是团队合作的结果,而不是个体英雄主义的结果。。缺乏团队精神的个体也排除出社科优秀生候选。
至于你谈的降级读会计。。我不明白会计专业比经济金融低级在哪里。明显是不同分支,会计学科这种管理类的更偏向微观实用专业,而经济金融明显更偏向宏观不确定性的(不确定性大意味着培养的成功率低)。。
厦大的强项反而是会计/统计这种偏向管理类学科,其实更实用。。经济学的目标是培养研究经济整体优化/促进整体经济发展的研究型人才,而不是培养拿高薪,但是社会贡献不大/可替代性强的高薪庸才。
经管方面论专业性能力明确比厦大强的可能也就北大和人大(但是北京的高校在北方浓厚的计划经济氛围里培养的毕业生大部分不还是倾向于稳定性强的工作吗)。。华5虽然经管强,但并不是学科实力多牛/毕业生专业能力多强,更多还是名校光环&校友圈的影响,长三角经管最强的好像是上财。。

确实是这样的,特别是农村,宗族的帮助很有意义。还有,读书要“功利”的去读,养活自己,再找到兴趣所在

华人社会目前这种以小家庭为主的发展模式,个体的价值其实是被贬低的。
所以家庭出身就会对个体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典型的比如安踏老板的儿子去英国读书,读完大一不想读了回家接班,事业做得不错。。而同样福建的,即使吴谢宇学习天赋很强,但是心理压力/抗压能力不够强&家里没人帮忙就走极端从而变成了个悲剧(吴谢宇家里还不算差的那种)。。
即使海外华人,单纯靠自己的又有多少?可能第一代去美国留学的是个体努力成果的结果,但是本身也是美国大企业/大环境提供的机会。
华人社会就不是个体主义能决定什么的大环境。
北方人在批判福建潮汕的宗族文化。但是其实宗族文化其实福建潮汕农村适应竞争所采取的一种策略而已。如果吴谢宇的亲戚能提供更多宗族式的人文关怀的话可能不能走极端。

不。读书还是不能功利地读,更多还是要学习西方最优秀人才的学习模式,比如以兴趣&热情为导向,而不是华人社会的功利导向。。吴谢宇如果不是功利地选择经管专业,而是读个理工科,即使他偏执一些,也大概率不会走向悲剧的结果。
选择经管专业,自身认知水平也不够拔尖。比如可能清北的出国留学多所以盲目跟风要去留学,而不太了解经管专业其实名校本科直接就业+后期读MBA比直接留学读硕士更优。年纪太轻,认知水平一般不够的,经管这种社科类专业对人生经验&社会阅历要求比智商要求多很多,并不是名校这种高智商人群就能多容易取得好结果。(理工类反而更偏向智商要求)
之前了解过他坐牢后的自救认知,真达不到精英级别。。也就是说本身并没有极高的天赋,为何要选择最高标准的最好结果作为目标呢(比如去美国读个研去华尔街从事高薪金融业)。
个体可能只是会读书,但是学校的量化标准其实离社会的最高标准差挺远的,特别是社科类专业。
高中学校其实应该参考国外的经验,直接提供一定的职业规划指导。学习能力强,目标远大的人才还是引导去读理工科比较好。。哪怕以后达不到自己的预期,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也是个不错的人生追求,不一定要进社会功利性地挣大钱,发大财,当大企业高管才算是成功的人生。
何况科研这领域做到拔尖水平也能当院士(甚至某个理工领域全球业界一流水平的全球认可度远高于企业界中国一流企业家的国际认可度。)。。只不过成长期比较长,前期收入没有经管领域的优秀人才高,但是中后期可能很强。为何就非得选经管这类更需要社会实践经验的学科领域呢?

合肥模式是不公平竞争的来源,也容易导致各地贸易壁垒高高竖起,搞各种各样的地方保护,完全不利于建立统一的全国性市场。
市长经济最大的问题就是地方保护问题。
政府的职能应该是市场监管和辅助角色,而不是变成了主导者的角色。。
合肥模式很容易演变成以公权力为中心的发展模式,整个北方几乎都这样。难以建立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秩序,无非取得整体效益最大化。[狗头]

越是情商低的越要去读理工科,身边小小农村里一个男孩子很闷去了中科大读计算机现在深圳日子悠哉得很

而且成功的人生往往不在于能力,而且在转折路上的一个个选择

你说的这2位都不算经管领域的高潜力优秀人才候选人。。
经管更看重实践,在高校就是教书,有时候脱离现实甚至落伍于现实好多年。只是说去高校是个稳定工作。
去HK地产业。。没觉得多厉害,可能去到一个发达地区有个收入不错的工作吧。
体制内领导。。。没有企业经营实践经验经历过市场化高度竞争后的话很难算得上多优秀的领导。体制内偏向公共管理,跟企业管理有所区别。。。自己都不怎么干活的,企业发展取得的好成果跟公职领导有多大关系?

“功利”是指具体一点的,他能量不够,要学理工科一点的,如果学医或者能解救自己,特别是他心理健康有问题的。社科类特别是经管类其实不适合大多数人

他所处的那个年代(2012年本科入学)随便选个新兴领域的理工科都比读经管强。。
盲目地追求经管热门专业就是糟糕人生的开始[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