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无形我有型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584喜欢:587
其实Mohnish是做不了集中投资的,他的上限是最多10%,因为他觉得世事难料。我们以前蛮熟的,有几年经常见面,2011-2012年我跟他讲过苹果,但他听不进去。他觉得芒格比巴菲特厉害,这点我非常不同意(这里没有不尊重芒格的意思,芒格绝对是非常难得一见的又聪明又智慧的人)。很难理解人们看完老巴的东西后还会有兴趣去看别的观点。2014年的时候,我本来想跟老巴聊聊苹果的,但Mohnish说他们绝对不会感兴趣的。虽然我没说的原因是因为我自己最后的决定(有点不好意思,因为自己已经买了很多),但他当时说的东西对我多少有点影响(他跟芒格熟,英文也远比我好)。结果巴菲特先生2016年大举买进了苹果,2018年我见到老巴时提到2014年曾经我想跟他聊聊苹果的,但最后没好意思说。老巴“非常严厉”地批评了我,说下一次有这样的机会一定不要犹豫告诉他哈。

热门回复

芒格看人可能未必比我强。

芒格和老巴在很多方面是非常类似的人,都非常睿智,也都很值得尊重。芒格比较聪明(不是贬义的聪明的意思),总是想知道关于所有事情的所有事情,老巴则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一些。

他完全不懂茅台,老是念叨树不会长到天上那种。

2023-07-22 13:39

真正寻根究底的人是绝不会满足于巴菲特、芒格的言说的!他们所言往往不是最底层的,例如对美国运通的分析,巴菲特在60年代运通丑闻爆发后,是通过观察顾客的消费习惯是否发生变化来判断运通的前景,对于运通顾客这种消费习惯背后的形成原因并未深究,仅仅作了一个流于肤浅的归因--品牌,而事实上60年代正是运通旅行支票的底层基础缓缓遭到侵蚀的开始,visa、万事达的势能即将喷发。所幸60年代是个商业相对慢节奏的时代,老巴持股三年中,这个深刻而持久的力量暂时未明显影响运通的运作,所以在不深究其里的投资者心中成就一段传奇案例!寻根究底的人如我会带着困惑不断深挖,找到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里清晰讲解了运通成功的基石--在一个巨头看不上的细分市场(旅行市场)里建立强大的营业网络,也清晰讲解了这类成功模式的潜在威胁--太过成功,细分市场变为大众市场(人人都去旅行)时会吸引无数强者杀入。诚然老巴思考到顾客习惯、品牌这个维度,让他在很多投资战例上获得成功,特别是商业世界变化相对缓慢的时代,但是这种思维范式也让他出现了很多败笔。例如在ibm上遭到惨败。他调研时发现企业技术采购人员优先选用IBM,"其他品牌出了错,上司会责备你怎么会选用这家的设备?""IBM产品出了错,上司会说ibm怎么回事",完全无视了远处的乌云--亚马逊,但其后,亚马逊的云业务迅速成长,击溃了IBM。芒格在阿里巴巴上马失前蹄也是因为思考不深!一言以蔽之,认为读老巴就够了,要么你像大道一样确实很强,自悟天机,否则只要你真的爱探索本质,你一定会去寻找大师之上的大师···例如德鲁克。

老巴知道茅台但买不了。

2023-07-22 14:39

段总这个判断是对的。莫尼什·帕伯莱在从事资产管理事业以来的23年中获得了超过15倍的收益,大约平均年化收益率是12.5%,虽然这个业绩是很优秀的,但还是明显落后于巴菲特和段总,这是“不够集中,高估卖出”策略导致的。纵观一些投资大师,凡是有“高估卖出”策略的,几十年以来,比如,50年,平均年化收益率都低于20%的,霍华德·马科斯算是最好的一个了,也就达到16%左右。只要采取“高估卖出”策略,就一定不会高度集中投资的,因为在这个“高估卖出”策略下,自然而然地会去选择更多的标的。这也揭示了一个规律,赚市场波动的钱(套利)往往会少赚,比如,高估卖出苹果或贵州茅台的大师,大多数结果都是少赚了。难怪段总说了,在他认识的人当中,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巴菲特,还有一个是芒格。段总说到本质上了,很对。

大道:其实我是接受说树长不到天上去的,但为什么因此就觉得涨了很多的公司就不能再投资了呢?这是两个完全没关系的东西哈。(2021-5)

我没说cook选错人吧,我只是觉得从苹果之外选人,我有点怀疑企业文化的匹配性。事实证明我的怀疑是有道理的。

对方不肯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