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众传媒(FMCN)$ 需重视混水报告中的收购部分质疑

发布于: 雪球转发:92回复:81喜欢:4

$分众传媒(FMCN)$混水的这份报告提到分众传媒的收购的问题,在我看来就是分众的软肋。

 

分众于2006年收购 Infoachieve Limited (“Infoachieve”), 2007年收购(Target Media”),其收购的商誉分别为USD3.3亿与USD3.8亿美元,而被收购公司的净资产均只有2千万USD左右。试问商誉为何会如此的高?而2008年该部分商誉减值近2.2亿美元,而09年又减值了8千万美元,两三年的时间资产缩水近50%,为什么商誉会减值如此之快?

 

分众于2008年年初收购CGEN,分众斥资1.7亿USD.而2008年12月,分众宣布公司室内广告部门重组,并宣布处置CGEN,并记减值损失1.9亿USD。一次耗资上亿的收购,竟然在一年之内就全部减值,原因就是因为国家政策调整以及广告部门重组,这样的理由是否充分呢?

 

尽管分众还有其他的收购,但由于金额较小,从重要性来说,那些不是重点,但以上三次收购涉及的金额巨大,因此是关注重点

 

这的确不能不让人联想到奥林巴斯的欺诈案。所以分众需正视混水的报告,且其着眼点需要澄清并提供相关的证据显示分众或公司管理层与收购主体不存在某种关联关系,以及分众的收购价是公允,以及分众及相关管理层并未从诸多收购中获益,以及需要提及公司的内控风险相关的问题。

 

混水提出质疑并不可怕,关键是公司应当正视此质疑,并提出有利的反击,才能让做空者扫兴而归。

 

 

 

全部讨论

2011-11-22 22:01

嘿嘿,话说现在复兴是大股东。。。。为啥不见复兴出来说话呢? 反思呢还是干啥呢?

2011-11-22 21:50

当年安然,世通都是一口一个没问题,都是坏人在瞎搞

我对Hotashang的评论非常赞同,减值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就算现在没有证据指正关联交易,Breach of fiduciary duty的证据应该是非常充分了,管理层应该正面回应投资者的质疑,毕竟都是大家的血汗钱。 其次,作为电子平面传媒,前期分众的超强表现令人刮目,但作为普通投资者,疑问还是有的,毕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分众的LCD的几率实在不是很高,电子平面广告的前景也不是那么好,单一的收入来源和不是很好的前景如何来支持这么高的股价?

2011-11-22 17:23

看了一下,质疑主要是内部交易。那些收购的乱七八糟的公司,这些应该都是过去式,而且就算是亏了,在以前的表上应该已经有反应了吧?股价也反映了过不?当然这里边是否有猫腻,那是另一回事。

2011-11-22 17:11

收购价过高有何问题啊?几个大的并购当年都是拦截ipo并购成了所以给的价格是按照ipo的价格参照的,新闻里都有说的,可以google一下就知道了,都是他们file了ipo文件之后被收购的。分众是要吞掉对手来独大,所以并购本身合不合算不是最重要的。oracle不就这样么,做不过的就买回来。。

2011-11-22 16:13

好耶他们如何说清楚?

2011-11-22 15:55

说不定南春童鞋早想好退路,回来A股,再来一次IPO(干他最擅长的事)

2011-11-22 15:37

嵇海荣表示:“不存在虚报收购。广告船收购价我记得是三千多万人民币,在黄浦江上航行数月后因为政府市容规定停航。不知道2.42亿美元的减记何来。玺诚在IPO过程中被我们拦截收购,收购价参考了其上市后的估值,可能偏高,但该收购使我们卖场业务从当初的亏损到现在盈利2000万美元。详细请关注今晚发布的公告。”
似乎嵇的话越描黑!呵呵

2011-11-22 14:52

分众要把这些年的并购说清楚,确实有点不好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