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99回复:173喜欢:187
回复@热心市民郭Sir: 很多买过的票确实研究不深,以前出来说的往往是相对有把握的,属于集中突破的那一种,但更多的是分散参与过但不是那么大把握的没有出来说而已,即便这样很多说过的票也说错了,所以真的不是谦虚,没有完美的系统,只有如何适应不完美的自己以及不完美的市场机会。
另外分享下自己很喜欢的四句话:把自己当别人是无我(不被自身需求所牵引)、把别人当自己是慈悲(具备同理心和理解市场的能力)、把别人当别人是智慧(有定见与自信不为外界所影响)、把自己当自己是自在(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接受适合自己的方式与一切可能的现实,不强迫自己追求完美),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吉祥如意。//@热心市民郭Sir:回复@高毅资产管理:1、说冯柳基本面研究程度不深的,其实大多数错误的认知自己能达到100分的研究,其实极少人到达100分,普通人顶多到80分,专业机构能到90分,冯柳说的不可知是针对这10分,他对企业的研究起码到80~90分至于超越多数人,长期股吧有关注冯柳兄的就知道这些历史,早年间冯柳兄是绝对的集中投资风格,后面规模大了,有团队有资源自然分散起来了;
2、冯柳一谈市场,部分不理性的价投者就围攻,什么投机派什么的,其实自己搞不懂市场还不谦虚学习,只会以自己的观点想他人;
3、公共访谈自然不会谈及个股,这是私募合规性的东西,要看净值可以去官方或私募排排网看,实战性投资家,比很多嘴炮强;
4、冯柳兄有一套把基本面和市场面结合得非常完美的投资体系,不是任何人都学得来,如果自己没有在投资经历更多的东西,进行深度思考反思,很难理解冯柳所理解的市场,实际上冯柳兄的投资体系可操作性非常强,对我受益匪浅,非常感谢[献花花]
引用:
2018-08-11 20:58
“假定自己在信息获取、理解深度、时间精力、情绪控制、人脉资源等方面都处于这个市场的最差水平,能依靠的只有时间、赔率与常识。”
“我很少自己去研究,而是选择大幅上涨或下跌过的股票,回避方向不明的股票。”
“大幅度的单边走势后,其背后的主要逻辑一般都会呈现出来。它必须...

全部讨论

2019-02-03 16:35

感谢冯柳兄的回复,明白您的做法,这是基于赔率与概率的合理配置方式,对此我也很受用很感谢。也真心感谢冯柳兄分享的四句话,类似金刚经里面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真的要做到真正的客观理性,真的需要做到“无我”的境界,希望有机会跟冯柳兄交流学习,也祝冯柳兄新年万事如意

2019-02-25 21:36

追溯历史的话,会发现。
只要冯柳兄出来冒泡,那就是牛市来了。
可以称之为冯柳定律。可以匹配淡水泉指数一起使用。

2019-02-03 19:24

传奇难得浮出水面,增加了过年氛围。转发

2019-02-03 17:44

喔!!!第一次见男神发言

2019-04-03 18:47

冯柳:把自己当别人是无我(不被自身需求所牵引)、把别人当自己是慈悲(具备同理心和理解市场的能力)、把别人当别人是智慧(有定见与自信不为外界所影响)、把自己当自己是自在(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接受适合自己的方式与一切可能的现实,不强迫自己追求完美)。在买家卖互道。。时想想冯兄的这几句话,其实真的很好,如计然七策同理:“一、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 二、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 三、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四、贱买贵卖,加速周转。 五、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六、财币欲其行如流水。七、旱则资舟,水则资车”

2019-12-07 09:23

银行业和房地产业将面临系统性崩溃。银行业:中国最大的利润创造集团。在实体经济回报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贷款利息,20年维持5%以上,国企4%,民企8%,平均5%;活期,定期存款比例1:1,实际资金成本1%,加上特色手续费,实际净息差4%,扣除低效率成本为2%,全球第一。民生银行,贷款3万亿,存款成本1500亿,利率4.5%,贷款综合收入2700亿,利率8.5%;工商银行放贷16万亿,存款23万亿,存款成本3200亿,利率1.5%,贷款加手续费收入8900亿,利率5.5%。超国际标准拨备覆盖率加高福利,银行实际营业净利润4万亿,约为全社会利润一资产比例40%。地产行业亏损增长率20%,上市公司工业企业亏损率30%,赤字增长率惯性10%上升。M0反映社会净现金流,7万亿总额,约为新增GDP总额,债务贡献3万亿,利润贡献3万亿,国际投资贡献1万亿。政府赤字年现金流需求2万亿,地产投资年现金流需求2万亿,国企加基建投资现金流需求3万亿,居民部门信贷现金流需求2万亿,社会现金流满足率80%。居民部门存款80万亿,贷款50万亿,净存款30万亿,年购房耗费资本5万亿,假定净存款一半可用于买房,则3年后购房能力完全丧失,居民负债率达到80%极限,房价必然杠杆加对数式下跌。存款年流失率3%,存贷比红线,导致银行3年后失去信贷扩张动力。银行业最大可容忍不良资产率30%,不良贷款余额2.5万亿,年均增长15%,20年后银行净利润将被不良贷款余额吞噬;债转股规模1万亿,掩护不良贷款率。房地产系统贷款50万亿,居民40万亿,地方平台15万亿,占比银行业总贷款60%以上。银行破净是长期10:1和扩张抑制现金流的必然结果,不是所谓的安全边际。终极趋势:如同美国银行业将失去80%的利润,被迫扩大中间业务。银行业总现金流储备5万亿,贸易战加金融泡沫战,年消耗1万亿社会资金,三年后耗尽自由现金流,三大客户主体,政策性国企,工业,和地产全面下滑,不良贷款率将达到15%,坏账10万亿,银行业必然面临系统性崩溃。预期:地方国有银行破产重组比例70%。地产行业基因:房产行业总资产62万亿,年销售额GDP的1/6,地产总利润1万亿,管理费加职工薪酬加关联交易隐藏利润5000亿,占比实业利润1/3。净资产14万亿,即历年净利润和吸收其他行业利润的利润总和,即历年居民净损失14万亿。从业300万人,关联上下游土地,建筑,家电,中介等5000万人,人均利润60万人均总收入30万,是其他实体行业的10倍效率。居民买房支出比例为50%。中国历年总GDP900万亿,净利润80万亿,单位GDP回报率9%,符合长期资本折旧率。土地财富净累积实质是净利润30万亿,海外转移10万亿,历年居民净利润20万亿,加颜色经济2万亿,银行业总存款180万亿,历年居民总总营业收入300万亿,居民部门净利润率7%,同企业回报率。年均5000亿净收入,储蓄率50%。实体企业历年总利润,20万亿。房贷占比30%,对政府贷款长期为0利润,银行业20万亿,且相对守法经营,所以,占比总利润40%。地产业直接的利润占比实体利润比例20--30%。国企历年累积利润现金流5万亿,民营也是5万亿净利润储备。90%国企总体利润留存为0,即价值毁灭,没有存在价值。工业企业营收100万亿,利润总额6万亿,股份制3万,国企,外资下滑10%。民营增速10%,各自1万亿。全国所得税3万亿,税率25%,对应12万亿利润总额,服务业利润总额6万亿。全国,净利润8--9万亿,正好约为名义GDP的10%,银行业占全行业1/3,加上合法高薪1万亿,实际占比40%,是所有中小民营企业的400%。即400万银行系员工创造利润是4亿实体员工创造利润的400%,即人均效能是实体工人的400倍,是农民的2000倍。税率低于25%,说明灰色产业隐藏利润约2万亿。地产在建规模80亿方,约为7000万套,年销售1200万套,总共可吸纳2亿人,而实际进城人口为6000万,2/3剩余或被投机,即房价下降空间最少66%,地价房租下降50%。融资发新还旧,恶性循环,外加中美金融战役诱导,催肥泡沫,一旦房产税实行,必然全面衰落。新增企业债券中土木工程类占比50%,地产消耗钢铁业产能50%。2019新增信贷20万亿,7万亿投入地产,5万亿投入个人房贷,年增速15%,占比60%的总资金,严重挤压其他行业发展,工作利润下滑,消费增速再创新低,进出口贸易继续下降。高房价乃众罪之源,万恶之本,诱发40%的刑事犯罪。个人按揭3万亿,首付款4万亿,房产成本5000,售价10000,居民年均结余现金1万,即个人奋斗100年能买套房,人均工作20年,正好用光六个钱包,超过发达国家的住房自有率证明为伪刚需悖论,50%的千万富翁也只是拥有两三套房而已。如同医疗服务集团,国有地产集团的使命绝非保值增值,而是降低社会公共成本。土地增值悖论,土地增值总额如果<民生福利总额,土地的价格就是高估。小麦价格15年涨幅微乎其微,房价涨幅10倍,一旦中美金融大战开始,国内必然发生超级通胀,央行被迫降息,必然引发楼市泡沫,最后经济结构彻底失衡,楼市必然在加息中轰然倒塌。根据家电和家具行业,电力行业变化,推算投机率30%到50%,真实购房需求低于60%,其中首套房比例低于30%,二套房比例50%,三套房以上20%,年供给溢出率30%,根据需求价格杠杆效应,房价应下跌70%。国开行迷途知返,收缩棚改规模,房地产边际销售并未增加,需求已经达到极限,而供应年增15%,三年之后资金成本等于销售净利润率,必然全面倾销但市场无力接受,滞销面积会达到40亿方,烂尾楼比例超过30%,如此必然有大量的中小房产破产,大规模停工,影响银行最少坏账10万亿。地产系占实体行业30%到40%。即居民消费占比30--40%为住房,CPI刻意不包括房价变化,实际CPI是居民收入增速的2倍,加上50%的居民收入是平均收入的一半,这是越发展越买不起房的根本原因,微观表现是水果和猪肉。地方收入还债务比例40%。一年利息等于两个中石

2019-02-03 17:28

冯总的低位分散参与在我看来是投资的高级形式,类似塔勒布所说的选择权。任何试错都可以被视为一种选择权,只要你能够识别有利的结果并利用它就可以了。试错过程中我们会犯小错误,但却能获得大收益,尤其是低位试错的时候,幸运的话,错误都会带来收益。

2019-02-03 18:34

我的理解是每个人的决策和行为都是把自己作为出发点。总会带有自身的烙印,而这烙印可能会影响我们对真实的认知。所以要把自己当成别人。而整个世界都是由别人与自己构成的,要理解世界就要去理解别人,要更好的理解别人,就是把别人当作自己。在这些过程当中一定要做好区分,什么是我,什么是非我。从而明白自己相信的和坚持的。所以要把别人当做别人。最后是“接受”,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与做不到,接受能带来平静然后更好的与自己,与世界相处。粗浅的自我理解,不知道合适不合适。

2019-02-04 00:31

冯总保重身体

2019-02-03 19:00

感谢冯总一篇篇好文让我度过了18年的深度熊市,每当我煎熬,焦虑之时,读起您的文章让我豁然开朗,就像黑暗里的明灯给我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