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简单的模型:帮助外卖餐饮模式的理解

发布于: 雪球转发:317回复:607喜欢:155

这两天关于外卖行业被窗口指导,美团股价大跌这件事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各种角度的都有,从消费者角度的,餐厅角度的,股东角度的,都各执一词,支持的反对的反正都有自己的道理。虽然看戏看的过瘾,但总觉得各位的思考都过于微观,而从自身的角度比如某个消费者某个饭店去理解其实都是比较片面的,这个事还是得从宏观角度考虑。

做一个简单的模型帮助判断。我国餐饮结构无非就是几种模式:在家自制、堂食、外卖,其中外卖又分为有门店堂食的外卖和没有堂食的纯外卖。

假设1:所有人都必须吃饭,不管选哪种方式,吃的东西相同,制作方式相同。

假设2:餐厅一顿饭平均费用50元,食材+水电煤成本占40%为20元,人工成本占20%为10元。堂食餐厅租金成本一般为营收的6%,即3元;纯外卖餐厅租金成本假设为0.

假设3:餐厅堂食和外卖的出售价格相同,外卖方式由外卖公司加收10%即5元外卖费,同时外卖公司对于外卖收取餐厅20%即10元的佣金。

假设4:外卖一单平均支付外卖员3元人工成本,1元其他成本。不考虑优惠红包等促销。

基于上述假设,可以得到4种餐饮模式中各方的营收和毛利情况。注意以下的餐厅、外卖公司等都是以宏观的角度进行平均,不是指某个个体。

1)在家自制:

餐厅和外卖公司:营收0,成本0,毛利0

上游营收(食材+水电煤):20

消费者总支出= 20

对于GDP的贡献(营收汇总):20

对于就业的贡献(人力支出汇总):0

2)堂食:

餐厅:营收=50,食材+水电煤成本=20,房租成本=3,人工成本=10,毛利=17

外卖公司:营收=0,毛利=0

上游营收(食材+水电煤+房租)=23

消费者总支出= 50

对于GDP的贡献(营收汇总,去重)=50

对于就业的贡献(人力支出汇总)=10

3)外卖(有堂食餐厅):

餐厅:营收=50,食材+水电煤成本=20,房租成本=3,人工成本=10,佣金成本=10,毛利=50-20-3-10-10=7。

外卖公司:营收(外卖费+佣金)=15,外卖员成本=3,其他成本=1,毛利=15-3-1=11。

上游营收(食材+水电煤+房租)=23。

消费者总支出= 50+5=55。

对于GDP的贡献(营收汇总,去重)= 55。

对于就业的贡献(人力支出汇总)=13。

4)纯外卖(无堂食):

餐厅:营收=50,食材+水电煤成本=20,房租成本=0,人工成本=10,佣金成本=10,毛利=50-20-10-10=10。

外卖公司:营收(外卖费+佣金)=15,外卖员成本=3,其他成本=1,毛利=15-3-1=11。

上游营收(食材+水电煤)=20。

消费者总支出= 50+5=55。

对于GDP的贡献(营收汇总,去重)= 55。

对于就业的贡献(人力支出汇总)=13。

================

有了上述模型,就可以辅助判断了。

A)如果消费者没有外卖就只能选择堂食,餐厅一定会延误外卖公司的存在,因为堂食餐厅可以取得平均17元/单的毛利,而外卖就只有7元/单;于此同时外卖公司却取得了11元/单的毛利。

结论A:对于餐厅来说,堂食的毛利率高于外卖,其必然更欢迎堂食。外卖模式中餐厅的每单毛利甚至小于外卖公司。

B)在家自制和点外卖来比较。在家自制对GDP的贡献只有20,而点外卖的情况却有55,同时对于就业的贡献是0:13。外卖的存在对于GDP和就业的贡献显而易见。当然,消费者也为了获得便利而多付出了35元,增加了消费。PS:这里说的对于经济的贡献指的是外卖模式而非外卖公司。

结论B:外卖模式拉动了GDP和就业,对于国家经济是有益的。消费者在外卖模式中多付出的钱,分配给了餐厅、外卖公司,又间接分配给餐厅员工和外卖员。总的来说,创造了需求,增加了居民消费,加速了社会财富流动,拉动了就业。蛋糕是做大了的。

C)对于有堂食的外卖和无堂食的纯外卖饭店,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房租。在上述模型中,两种外卖餐馆的毛利比例为7:10,但有堂食的餐馆堂食毛利为17,因此实际上餐厅是在根据堂食和外卖的比例来权衡的,如果外卖的比例越来越高,理论上纯外卖餐馆的比例就会越多。纯外卖餐馆比例的提升,间接减少了商业地产的需求。

另外我看到有大V提到饭馆的规模效应,但饭店成本里面的固定成本就是房租,只占营收的6%(这个数据是网上了解到的大多数餐厅能够存活的比例),这个固定成本基本上规模效应很小了。

结论C:外卖占比的提升,与商业地产的需求负相关。如果理解为利益分配的变化的话,就是房地产的蛋糕被分给了饭馆和外卖公司,但同时,饭馆的蛋糕也分给了外卖公司,外卖公司在做大总蛋糕的同时也抢走了房地产和饭馆的蛋糕。

D)在佣金比例20%的时候,堂食、有堂食的外卖和纯外卖的毛利为17:7:10;当佣金比例降低到10%,毛利比例为17:12:15。在堂食、外卖、在家自制的餐饮模式比例不变的情况下,佣金比例的下降相当于外卖公司向餐馆的让利。

结论D:外卖公司向餐馆提取的佣金就是外卖公司分走餐馆的蛋糕,佣金比例下降等于外卖公司割肉给餐馆吃。外卖公司收入的来源是消费者+餐馆,餐馆部分少了如果要维持原有的营收,就需要向消费者要蛋糕即提高外卖费,消费者支出将会进一步提高。

E)现实情况比较复杂,即多种餐饮模式共存。比较两种场景:历史模式(没有出现外卖模式前),假定50%在家自制,50%堂食;混合模式(出现外卖模式后),有一部分在家做菜的和一部分堂食的都选择在家点外卖,假定30%在家自制,30%堂食,40%点外卖其中20%是点有堂食的外卖,20%点纯外卖。

历史模式:

餐馆:营收=25,食材+水电煤成本=10,人工成本=5,租金成本=1.5,毛利=25-10-5-1.5=8.5

消费者总支出= 50*0.5+20*0.5=35。

对于GDP的贡献(营收汇总,去重)= 35.

对于就业的贡献(人力支出汇总)=5。

混合模式:

餐馆:营收=35,食材+水电煤成本=14,人工成本=7,租金成本=1.5,佣金成本=4,毛利=35-14-7-1.5-4=8.5

外卖公司:营收=6,外卖员成本=1.2,其他成本=0.4,毛利=6-1.2-0.4=4.4

消费者总支出= 50*0.3+20*0.3+55*0.4=43。

对于GDP的贡献(营收汇总,去重)= 43。

对于就业的贡献(人力支出汇总)=8.2。

结论E:在多种趋势混合出现互相影响的情况下,餐馆虽然营收提升很多,工作量提升了,但毛利变化却不大,这主要还是因为外卖公司提取佣金分走了餐馆的一部分蛋糕。餐馆毛利是提升还是下降,主要取决于原本堂食的消费者转变为外卖更多,还是原本在家自制的人转变为外卖更多。

根据个人经验,如果消费者本来选择去堂食,那么他必然是有要去堂食的理由,原本堂食的顾客很难转变为外卖;由于时间对于打工人的重要性,在家自制的人转为外卖会更容易些,因此餐馆方面总的来说应该还是受益于外卖比例提高趋势。

====================

请勿对模型中的数字有执念,模型只是模型,不影响结论的正确就可以了。

模型的目的只是帮助我们理解,并不一定对,如有错误还请见谅。

@今日话题   

$美团-W(03690)$   

精彩讨论

不明真相的群众2022-02-20 23:50

餐馆的毛利率、净利率,不取决于厨师(服务员)的工资,不取决于饭菜的成本,不取决于房租,不取决于外卖渠道费用(其实它跟房租是完全一回事)。

那取决于什么?
取决于餐馆在竞争同一批顾客的所有餐馆中的竞争优势。厨师(服务员)工资、食物成本、房租、外卖渠道费用的价格,都是市场中动态变化的。
这个事情说起来很复杂,其实是特别简单一个事情。所有行业都是这样。

小修罗2022-02-21 05:58

这才是问题啊,突破了地理位置的限制,让所有人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打车、外卖、电商就不说了,以前有不少在路口等活干的民工,帮人搬搬东西什么的,现在大家用搬家公司APP,甚至上门收破烂都有APP。以前港片有很多黑帮,一派占几条街道,小山头是吧,相安无事是吧,如果有打人APP,这些帮派毫无疑问要被带入全国的竞争之中。

本来我村我最牛,这么一搞,我成了垃圾,心理冲击太大了,大家感到“内卷”,跟互联网发达有很大关系,我们又不像美帝,不好出去,挤在国内搞。

价投都看不起黄金,金本位废除那么多年,黄金跌了吗?人的传统没那么容易被废除。现在矛盾多,互联网又惹了很多人,祸水一引,搞臭他们就不足为怪了。人心很古,投资不得不估一估,如果最后真的输了,就是输在低估了人心之古。
$中概互联网ETF(SH513050)$ $美团-W(03690)$

峰回路转之20252022-02-21 09:38

特斯拉上海工厂工人综合工资是比亚迪的3倍以上,但是盈利能力碾压比亚迪,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目前这种环境下,比亚迪基本上沦为特斯垃的免费员工培训基地,稍微好一点的员工都跳槽去了特斯拉,比亚迪质量较差也是有原因的

不明真相的群众2022-02-21 09:12

完全没有办法这样比的。
可能传统街边店跟电商的竞争要素不一样,传统街边店的竞争要素可能包括选址、产品、服务,而电商没有选址这一条。但是,商家没有办法基于选址获得竞争优势或者超额利润,因为房东会拿走这个收益的大头。
传统街边店可能竞争对手数量比电商少,但是,电商获得了一个商业规模的补偿,如果你能在电商上做到竞争优势的话,你的理论规模是无限的。
任何一个单一生产要素的价格,都不取决于成本,只取决于供求关系。
不要以为房东收的房租就是利润,其实这几年投资商业地产的人,亏得不要不要的,他的房租不是白收的,他的成本是购买商铺的资金和利息。

不明真相的群众2022-02-20 23:56

这就象汽车公司的利润率,不取决于钢材铝材的价格,不取决于工人的工资水平,不取决于广告费,只取决于它在所有汽车公司里的竞争优势。

全部讨论

餐馆的毛利率、净利率,不取决于厨师(服务员)的工资,不取决于饭菜的成本,不取决于房租,不取决于外卖渠道费用(其实它跟房租是完全一回事)。

那取决于什么?
取决于餐馆在竞争同一批顾客的所有餐馆中的竞争优势。厨师(服务员)工资、食物成本、房租、外卖渠道费用的价格,都是市场中动态变化的。
这个事情说起来很复杂,其实是特别简单一个事情。所有行业都是这样。

大多数房租占比基本维持在20-30%,如果口岸好,可以达到成本的50%。春熙路10平米的店铺一天的房租在2000元,按照毛利率一般75—80%,营业额基本上保持在4500以上才能勉强够本。还有水电费死贵(电费4元,水费10元起,居民0.52元,3元),而人工成本反而是最低的。
(数据来源:2020年家里投过两家餐饮店,这方面略懂一点)

2022-02-20 23:15

吃个饭还要算gdp,真把人当干电池

说外卖对gdp有贡献表示反对,本人在某三线城市,很是对本地经济担忧,看看街上那么多饭店和跑滴滴的,他们每天得给这些平台抽走多少钱,说个最简单的张三点个20元的外卖,扣掉饭店和骑手那份余下被美团抽走2元钱,李四打个网约车被滴滴抽走三元钱,这部分就是尽减量(对本地经济来说),而且是隔空抽走的,本地连收它们的税资格都没有,反过来大家都知道经济活跃是靠循环的,张三吃饭花20如果是堂食这20元就会一直在本地循环,而点外卖就只有18元了,长期下来,经济越减越少,政府又收不到税,就造成杭州上海的街道办普通工作人员年薪百万,我这样三线城市街道办主任年薪三四万。

2022-02-21 03:28

从显示来看,外卖行业确实带动了就业,提高了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方便了顾客,让外卖公司赚了钱,唯一不能直观看出来的是商家是否增加了利润。

归根结底 钱都是吃饭用户付的

2022-02-21 08:52

这个模型是不成立的,外卖价格一般都堂食价格,外卖为保证利润率一般都是加价的

2022-02-20 22:41

我提两个不用具体化的模型的目标函数。

1)是否提高社会运行整体的效率,谁如何改善了这个效率,一定是有意义的,模式是成立的。如果没有,那么这个模式未必成立。
2)外卖这个模式,是否在上下游的生意链条里面,具有真正的强势地位,大家都依赖于它,且采取的是非垄断的方式获得的这个地位。如果是,那么成立;如果不是,模式不成立。

没计算过,但是可以说说我的大概评估。第一个目标函数,以现在的状态,大概率是比较难达到的,但是未来技术进步,未必不能做到,但很可能不是某团完成这个任务。第二个目标函数,现在的状况,大概率是使用垄断方式获得部分优势地位,所以遭到了干预式打击。如果不直接进行干预式打击,至于监管把全社会成本标准化监管,那么这个强势地位大概率也是不成立的。

2022-02-21 11:10

还是要提高姿势水平。
方丈说得很清楚。这就是经济学的基础原理之一。
只不过大家都觉得经济很简单,谁都可以说两句,而不必学

2022-02-21 09:55

国家要扶持服务业。就那么简单嘛!模型归模型。以前没电商外卖的时候。商家不是不送外卖啊,门口放张外卖单。客户有需要打电话过来,服务员一般都是兼职送外卖。还不加钱!有电商外卖。有很大一部分没资质没门面的小厨房才是问题!本质是商家供给多了,吃饭的客户就那么多,生意难做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