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不用PS估值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35回复:56喜欢:161

写在前面

这篇文章不讲投资理念,而是讲公司研究。投资理念这东西,属于个人三观的一部分,1、直接学巴菲特就好;2、很难改变,比如反复科普过巴菲特的持仓是比较分散的,但是不少人就是指着巴菲特持有的股票部分无视非上市资产部分说老人家很集中;3、讲多了没意义,投资股票,最后还是要落实到一家家公司的研究上。

另,这篇也不是讲估值的,重申,而是讲公司研究。

言归正传

今天我们试着通过估值方法来回答“我看懂这家公司了”这个问题。

我认为看懂公司的终极目标是大概知道这家公司未来能赚到多少钱,来看一则例子,段永平:【我在2011年买苹果的时候,苹果大概3000亿市值,手里有1000亿净现金,那时候利润大概不到200亿。以我对苹果的理解,我认为苹果未来5年左右赢利大概率会涨很多,所以我就猜个500亿。】苹果2016财年(截止至2016年9月24日)的利润是多少呢?456.87亿。非常接近,非常精准。

我们说估计某公司未来股价能到多少,应该是某公司未来能赚到多少钱,乘以一个估值倍率,比如PE,得出这么一个股价。我们做估值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回答“公司未来能赚到多少钱”的过程,也是一步步弄明白公司、看懂公司的过程。

以雪球股民更熟的$贵州茅台(SH600519)$ 为例,2022财年净利润是627.164亿,5年后的利润你猜个多少亿?为什么?

重点在于“为什么”,起码要回答这么几个问题:

1、5年后的Revenue大概是多少?为什么?

2、驱动Revenue到这个结果的动力是哪些?为什么?

3、各品类的出厂价能涨到多少?建议零售价能涨到多少?实际售价预计多少?为什么?

4、各品类的产量分别能涨到多少?为什么?

5、各品类的直营占比分别能到多少?为什么?

以上回答了收入这一个财务数据。从收入到利润,还有很多研究工作。

6、茅台酒这个产品比较特殊,我们可以假设毛利率不变,或者结合“3”微调毛利率。

7、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能到多少?为什么?

8、预计税率多少?为什么?

9、有没有非经常性项目?是否需要扣除?为什么?

10、财务公司对净利润有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

11、最终,预计净利润率大概是多少?

12、这才回答了“公司未来能赚到多少钱”。

这样下来,是不是基本上把这家公司搞清楚了、接近搞懂了?

茅台这家公司的性质决定了研究清楚茅台的主要工作量在上面的问题1-5,即毛估估5年后的收入。

我们换一家研究难度难一点的公司,比如$理想汽车(LI)$ ,毛估估5年后的收入本身就非常困难,从收入到毛利,从毛利到运营利润,从运营利润到净利润,也是非常困难的研究工作。

再换一家更难的,比如$Palantir(PLTR)$ ,这家公司虽然被归为SaaS公司,但是相当一部分收入是项目收入,再比如A股的几家AI公司,相当一部分收入是总包流水,从收入到净利润这一步的研究就太太太难了,于是分析师们发明了PS大法,毛估估若干年后的收入,乘以一个PS,就估值了。你要再进一步问分析师为啥是这个PS?对方往往回答不上来,一般会说“这个行业都是这个估值”,稍微聪明点的分析师,知道你在问什么,会回答”这个行业一般能取得xx利润率”,但是,茅台的利润率和二锅头能一样吗?阿里云的利润率和AWS能一样吗?

当然,我知道有些朋友对某些行业喜欢用PS估值的,如果把“公司未来能赚到多少钱”这个问题搞清楚了,用什么估值方法都可以,用PS估值当然也可以。

总之,估值的目的是搞清楚公司未来能赚到多少钱,不能偷懒省去这个过程。

精彩讨论

仓又加错-刘成岗2023-11-12 18:15

文章下的评论大都在争论PE好还是PS好,还有人说DCF更好,但是呢,不管P什么,它都是个倍数,是用来乘以收入、利润、现金流的,如果若干年后的收入、利润、现金流估得错得离谱,P什么都是错的。再次强调,估值的目的是搞清楚公司未来能赚到多少钱。而不是P什么。

陈达美股投资2023-11-09 14:37

PS不靠谱最大的问题是S不靠谱。第一是S不考虑公司的融资与杠杆结构,一家有1块钱借1块钱并产生1块钱营收的公司,与一家有2块钱产生1块钱营收的公司是不一样的,因为如果负债结构统一起来,后者可以收入2块钱。第二,S收入,这个东西只能是同行业横向比,超出行业毫无意义,而且口径一定要一样(毛收入 vs. 净收入),京东、沃尔玛,永远是收入最高的公司,这是自营零售的模式决定的;第三收入高不代表公司模式好,许多公司一块钱的花费,只能买回九毛钱的收入,这样的公司模式哪怕收入很高,时间长了也不可持续。EV/sales或者EV/EBITDA这个估值指标会好很多,但也有限。估值没有完美指标,如果非要有,毛估估forward P/E可能已经是足够好了。

allSBnow2023-11-09 10:39

我也不怎么用PS估值(或者说是不懂吧),因为PS跟公司的盈利(或者现金利润)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我能想到的适用PS估值的应用场景是需要符合两个条件:
1)目前的这个企业销售比较稳定,但盈利处于不太稳定的状况,要么没有盈利,要么经营异常,但它很有机会恢复正常并保持稳定;
2)这个行业的利润率比较稳定,几个主要玩家的销售额和利润之间的比例都比较接近。
这种情况下,如果习惯用PE估值肯定不太方便,就可以参考他们同行的PS估值推算一下它的估值。
但如果习惯用未来盈利数字和现金折现来推算估值,那就自然不需要PS估值了,甚至PB,PE都没太大意思了。相对现金折现,PB,PS,PE都是比较简单粗暴的方式。 但所有的这写估值的基础,都是对于未来预估的准确性,可靠性,梦做大了,看走眼了,什么估值都是白搭。

老三来了没2023-11-09 10:15

PS,PE这种指标说到底都是格情绪指标,有增长够拍脑袋情绪起来时30不贵40能接受。
没有时3PS,2PS也不便宜,META不吹AI时的PE估值和吹了AI后的PE估值就是这样。
真正硬核指标,也就是净资产,现金流,回购,股息率。
净资产一目了然你买了什么,现金流表面资产质量,回购力度说明大股东当下珍惜股权程度
股息率说明大股东对小股东的态度。
对多数投资者来说,小学计算器能按的东西其实更简单也更不容易被骗,
可惜韭菜就是喜欢憧憬。

仓又加错-刘成岗2023-11-10 10:18

什么叫对牛弹琴,这就是对牛弹琴,特意标黑的一行字“这篇也不是讲估值的,重申,而是讲公司研究”,怎么就看不见呢?

全部讨论

PS不靠谱最大的问题是S不靠谱。第一是S不考虑公司的融资与杠杆结构,一家有1块钱借1块钱并产生1块钱营收的公司,与一家有2块钱产生1块钱营收的公司是不一样的,因为如果负债结构统一起来,后者可以收入2块钱。第二,S收入,这个东西只能是同行业横向比,超出行业毫无意义,而且口径一定要一样(毛收入 vs. 净收入),京东、沃尔玛,永远是收入最高的公司,这是自营零售的模式决定的;第三收入高不代表公司模式好,许多公司一块钱的花费,只能买回九毛钱的收入,这样的公司模式哪怕收入很高,时间长了也不可持续。EV/sales或者EV/EBITDA这个估值指标会好很多,但也有限。估值没有完美指标,如果非要有,毛估估forward P/E可能已经是足够好了。

文章下的评论大都在争论PE好还是PS好,还有人说DCF更好,但是呢,不管P什么,它都是个倍数,是用来乘以收入、利润、现金流的,如果若干年后的收入、利润、现金流估得错得离谱,P什么都是错的。再次强调,估值的目的是搞清楚公司未来能赚到多少钱。而不是P什么。

2023-11-09 10:39

我也不怎么用PS估值(或者说是不懂吧),因为PS跟公司的盈利(或者现金利润)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我能想到的适用PS估值的应用场景是需要符合两个条件:
1)目前的这个企业销售比较稳定,但盈利处于不太稳定的状况,要么没有盈利,要么经营异常,但它很有机会恢复正常并保持稳定;
2)这个行业的利润率比较稳定,几个主要玩家的销售额和利润之间的比例都比较接近。
这种情况下,如果习惯用PE估值肯定不太方便,就可以参考他们同行的PS估值推算一下它的估值。
但如果习惯用未来盈利数字和现金折现来推算估值,那就自然不需要PS估值了,甚至PB,PE都没太大意思了。相对现金折现,PB,PS,PE都是比较简单粗暴的方式。 但所有的这写估值的基础,都是对于未来预估的准确性,可靠性,梦做大了,看走眼了,什么估值都是白搭。

2023-11-09 10:15

PS,PE这种指标说到底都是格情绪指标,有增长够拍脑袋情绪起来时30不贵40能接受。
没有时3PS,2PS也不便宜,META不吹AI时的PE估值和吹了AI后的PE估值就是这样。
真正硬核指标,也就是净资产,现金流,回购,股息率。
净资产一目了然你买了什么,现金流表面资产质量,回购力度说明大股东当下珍惜股权程度
股息率说明大股东对小股东的态度。
对多数投资者来说,小学计算器能按的东西其实更简单也更不容易被骗,
可惜韭菜就是喜欢憧憬。

2023-11-09 15:58

我反而觉得PS比PE更好用,PE在公司陷入一些非经常性问题的时候会失真,PS能够更好的反应市场对其的估值处于什么区间,这个方法的前提是,通过历史估值区间分位来判断市场情绪,而非研究真实业务变化,如果要研究真实业务变化,唯一真理只有DCF,DCF的投资思维本质是债券思维

2023-11-09 14:56

multiple都是用各种假设的margin,互相之间要换算的。一个人用PS估值,一定隐含了一个假设的净利润率,对应一个PE估值,如果没有这个假设,说明丫是拍在脑袋或者拍屁股。不过哪怕做了假设,还得看给多少倍...

2023-11-12 17:59

开篇举苹果那个例子很经典,通俗易懂。
事实上苹果2015财年归母净利润就533.94亿了,而2016财年456.87亿,两年平均495.4亿。而2011财年和2010财年两年平均值是199.7亿。

2023-11-10 11:55

其实我觉得pb/pe/ps都是简化计算的办法,dcf更符合本质,而且都计算机时代了,没必要为了简化计算增加误差

2023-11-09 14:47

感觉茅台未来营收增长只可能是提价吧

2023-11-09 14:48

寻找业务模式简单,能够算清楚未来三到五年帐的公司,就是做到先胜而后战,就是不打无准备之仗,就是先立于不败之地而后求胜,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否则寻找那些业务复杂、无法算清楚帐的公司,就是博弈不确定性,大概率都会栽跟头。 $贵州茅台(SH600519)$ $苹果(AAPL)$ $理想汽车(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