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电商赛道

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54回复:56喜欢:125

站在2013年,你能想象十年后的今天2023年电商赛道的格局吗?

站在今天2023年,如果你说你能预测十年后2033年电商赛道格局,你不是狂妄自大就是吹牛。别说十年后了,五年后都无法预测。

无法预测的根本原因是电商这一生意的基因,电商是连接人和(商户提供的)商品的双边网络,要满足用户“多快好省”的需求。

双边网络的网络效应强度极容易被多租户效应所削弱,在供给端,商户可以同时在天猫、京东拼多多上进行销售,在需求侧,用户在不同的电商平台上购物所付出的成本仅仅只是多下载几个App多注册几遍而已。

决定用户迁移——更倾向于在哪个电商平台消费——的是平台的运营策略侧重于“多快好省”中的哪几项,不同的侧重吸引不同的用户。很遗憾并不存在同时存在满足“多快好省”——即同时吸引所有用户——的运营策略,不可能存在。

也并不存在同时让用户和商户开心的运营策略,同一件商品,用户总是越便宜越开心,商家总是越贵越开心,电商平台只能根据当前运营目标尽量取得平衡,决定商户迁移的是在哪个平台更容易赚到钱。

至于效率高、强将如云、组织上“板凳”深、企业文化好、用户导向,都是短期表象,前面的褒奖词你以为我在夸拼多多吗?错了,这些褒奖词都是过去外界夸阿里巴巴的。翻遍商业史,没有不路径依赖的公司,没有效率不趋近低下的公司。在五年、十年这个维度,当下的这类优势并不足以支撑投资逻辑。

电商就是这样,五年、十年后在阿里京东拼多多之外再出来第四家综合电商我也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所以,投资电商没有#十年如一# 的投资逻辑,正确的做法是紧盯运营策略、以及反应运营策略结果的运营数据,包括:DAU、MAU,最好是按照收入水平分层的数据;入驻商户数、品牌商户数,有些品牌可以作为风向标,比如奢侈品品牌;品类、SKU,各品类GMV;运营策略要常跟商户和小二聊;紧盯招商会和客户端的优惠活动;等等。

如果没有这个调研能力,投资电商公司的难度还是很高的,可能投资整个赛道是更好的选择,当然,不投也没有任何损失。

精彩讨论

时光投资-Edward2023-09-09 17:36

我同意仓老师大部分观点。电商确实不是那种十年如一的商业,大概五六年前,大家还觉得淘宝上的东西是最便宜的呢。我个人认为大部分时候电商都在拼效率,所以我自己把电商的发展看成是,一代又一代的“效率机器”,我们可以看到拼多多通过前端的产品形态,比如货找人、全包邮、无购物车,以及后端的运营策略,比如优先价格推荐、竞价、彻底消灭中间商等,用这一代新的“效率机器”可以说暂时战胜了淘宝。从这个角度看,在新一代的“效率机器”没有出现之前,现有的“效率机器”运转还是相对安全的。
我认为发现新一代“效率机器”的蛛丝马迹,应该不是非常难,比如拼多多优先价格推荐,就是比淘宝的兴趣推荐更有效,因为人的兴趣可以变,但是穷得很稳定。

庶人哑士2023-09-10 18:01

电商说到底,也还是“该死的零售业”。客户追求多快好省,公司追求极致运营效率的本质不会变。

逍遥投资笔记2023-09-09 17:58

深度认同,哪天我再买电商股,我会买整个赛道,阿里,京东,拼多多都买。我一直观点是随着拼多多规模的扩大,阿里面临的问题,拼多多一个都不会少,所以最终会格局稳定。但目前来看,拼多多确实超过了我的预期,可能跟专注有关。$阿里巴巴(BABA)$ $拼多多(PDD)$ $京东(JD)$

仓又加错-刘成岗2023-09-09 17:10

Costco有太多人讲了,可以搜来看看,我没有什么独特见解或洞见,就不讲了。

沧海金田D2023-09-09 21:15

你这个逻辑可能只适合于中国,美国至今都是亚马逊独大,欧日也差不多,拉美则是mercadolibre,韩国是Coupang。唯有印度有点类似,但也是亚马逊一直绝对领先。中国市场电商平台未能出现一家独大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消费者层次复杂,幅员辽阔,经济落差大,信用的缺失(所以平台可以利用这个诉求来差异化),非市场化因素,后发优势(中国人似乎更容易接受新技术),人力成本优势等。

全部讨论

2023-09-12 19:49

这些电商都很成功啊,他们每一家的业务增速都跑赢了中国零售市场,而且很大概率都跑赢了亚马逊和 Costco

2023-09-09 22:51

所有互联网公司用户迁移成本都很低,表层就是一个app,可口可乐用户迁移成本也很低,那个超市没有碳酸饮料,任何公司和事物看表层和简单的商业逻辑没有意义。关键还是你有没有消费者的同理心去理解用户的忠诚度,消费者的惯性为什么会一直不变或者善变?中国市场三足鼎立很正常,市场太大且复杂,淘宝,京东,拼多多目前核心用户群体还是有很强的差异化,拼多多如果想进一步成长,从白牌到品牌化是必经之路,它也很难跨越。京东往低价跨越也很难,这是企业的内在基因决定的。三家中目前淘宝的综合优势还是非常突出和均衡,无论先天的基因,用户的定位还是生态圈的繁茂。看个别平台小商家数据都是局部,只能反应某些品类,甚至只反应商家自身,这是管中窥豹,你必须具备群体性的商业嗅觉,这是核心。

2023-09-09 18:42

很好的角度。其实也不妨看看企业文化以及企业文化的延贯性和创始人性格以及这种性格对管理层的影响。$阿里巴巴(BABA)$ $腾讯控股(00700)$ $美团-W(03690)$

2023-09-09 18:40

过去十年,立法和执法也在进化。反垄断法保障市场公平竞争,提高了平台利用垄断地位压制多租户发展的合规成本。平台压迫商家二选一违法,侧面也给拼多多的崛起提供了供给端政策助力。

2023-09-09 17:49

电商本质上是零售。从商业模式角度看,零售并不是一个好生意。这个行业,拼的是运营效率,竞争异常激烈。一方面,公司的运营效率是会变的,我们很难判断一个公司未来的运营效率会怎么样。另一方面,又很难判断会不会出现新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所以,电商这个赛道,不投资也罢。

2023-09-09 17:39

直接网络效应的正反馈对竞争格局的重塑,远远大于间接网络效应,这就是互联网的魅力,系统的网络效应总是以更低成本创造更高的价值,没有永远的王者。

2023-09-09 17:36

网约车、外卖也是这个逻辑。 // 双边网络的网络效应强度极容易被多租户效应所削弱,在供给端,供给提供者(商户)可以同时在天猫、京东和拼多多上进行销售,在需求侧,用户在不同的电商平台上购物所付出的成本仅仅只是多下载几个App多注册几遍而已。
决定用户迁移——更倾向于在哪个(电商)平台消费——的是平台的运营策略侧重于“多快好省”中的哪几项,不同的侧重吸引不同的用户。很遗憾并不存在同时存在满足“多快好省”——即同时吸引所有用户——的运营策略,不可能存在。
也并不存在同时让需求侧(用户)和供给侧(商户)开心的运营策略,同一件商品,用户总是越便宜越开心,商家总是越贵越开心,电商平台只能根据当前运营目标尽量取得平衡,决定商户迁移的是在哪个平台更容易赚到钱。#战略与竞争#

2023-09-09 15:34

2023-09-09 22:14

国内快递太方便了,有流量的平台对电商跃跃欲试。抖音、快手、视频号的直播电商业务发展很快,不知道五年后竞争格局会如何。

2023-09-09 21:53

那个电商更好不好判断,但那个电商更贴近消费者很好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