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城汽车的竞争问题

发布于: 雪球转发:15回复:118喜欢:10

2022年8月10日,已感秋凉。

站在这个时点,长城当前的竞争问题聚焦在 纯电——欧拉(代表);和 PHEV 混——魏牌(代表)上。

欧拉的问题今天先不谈,来谈谈魏牌现在为什么这么难,销量迟迟无法突破?

不论是车主还是媒体,绝大部分都对魏牌的 PHEV 车型,如摩卡 dht-phev,拿铁 dht-phev在动力、油耗、平顺等驾驶品质方面给予较高的评价,但这两款车总是较好不叫座,为什么?

要想好卖,得消费者说了算。我们就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拿消费者常常拿来做对比的竞品 比亚迪 宋 PLUS 来窥视一下:

下面是一个准车主自己做的对比功课:

1)价格:拿铁PHEV两驱超杯,24.3万。宋PLUS DM-i两驱旗舰PLUS 5G,18.58万。差价5.72万。
2)动力:宋1.5L自吸(81kW)发动机,145kW电动机,固定齿比变速箱,综合功率173kW,零百7.9秒。拿铁1.5L涡轮增压(115kW)发动机,130kW电动机,两档变速箱,综合功率240kW,零百7.2秒。二者比起来,很明显拿铁得益于它更灵活的变速箱和涡轮增压的发动机,综合功率更,在车重200公斤的情况零百还能更快。
3)电池:宋18.3度磷酸铁锂电池,快充1时能充80%,NEDC续航110(相当于 WLTC续航90左右),支持外放电。拿铁34度三元锂电池,快充0.5时能充80%,WLTC续航184,支持外放电。实话说,电池这方面,拿铁远强于宋,充电更快,续航更长,而且WLTC续航也更“真实”。有人会认为磷酸铁锂本质安全性更,这不假。但一方面三元锂电池也可以通过电池组设计提安全性,另一方面磷酸铁锂在时间不充满电的情况下电量难以测准,实际上更适合串并联式混动。(如果不算有些车因为线束装配问题导致EV受限的话,这应该是导致部分EV受限问题的源头)

拿铁 p 比宋 plus 整整贵了5.72w,贵在了哪里?有人可能怀疑是长城硬生生给魏牌拔的品牌溢价,其实不尽然。

中国人买车,首先是从空间需求开始外延其他的,这也是理想 one 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拿铁 p 和宋 plus 这两款车,宋的尺寸还要略微大些。但拿铁却比宋整整中了400斤,重在了哪里?无非是车体和底盘的扎实度上了。

其次是续航,统一按 WLTC 算,拿铁p 是宋 plus 纯电续航的2倍,同时三元锂要比磷酸铁锂贵30%,这样拿铁 p 的电池成本大体是宋plus 的电池成本的2.3倍。

还有内饰的一些用料也要比宋 plus 好一些,也会有成本。

以上这些,其实消费者经过分析对比,大体能得出这个结论,但为什么大部分会去选择宋 plus(这是事实)?其实原因很简单:

20多万这个价位的车还没有进入豪华层级和高消费群体范畴,消费者买这个价位的车必然货比三家很看重价格的。而且这个群体大部分人是宁愿忍受部分品控缺陷和时间耗费(纯电续航短,充电频次高),还是会选择价位更低的产品的。因为买车预算是很有限的。

有人说,既然预算有限,怎么不去买价格更低的燃油车?这就要说到国内的家庭文化倾向。一个人买车,很多是集家庭成员,甚至父母在内共同出钱,借着结婚、生娃等事件进行的大额一次性消费,买得起用不起(加油)的现象很现实,在高油价冲击下,phev 是很现实的选择。

长城魏牌的问题还有一个是口碑。消费者普遍觉得其定价虚高,为什么?

其实就是因为真正该与宋 plus 竞争和对比的性价比品牌-哈弗,没有上 phev 产品。

因为年初博世 ESP 芯片短缺限供,长城高层认为很多产能无法放量,把 phev 车型优先投放到了魏牌上,想法一个是认为自家的 DHT-PHEV 技术很有优势,想给魏牌打品牌对标丰田和本田。

但这一决定,反而更加促使了魏牌很难突破。因为消费者并不认同,因为没有哈弗 phev 车型的对标,同时都是国产车的代表,消费者反而将魏牌当做“哈弗”来跟宋 plus 的车型做对比。

如果哈弗 phev 较早推出,反而魏牌会更好的实现突破。所以这么看,魏牌的定价、定位其实问题并不大,主要问题还在于没有哈弗 phev 的衬托,毕竟不管你想怎么给消费者进行营销灌输,竞品就在那里。

魏牌这个价格不低又不高品牌层,消费者还是看重价格的。

目前来看,长城的经销商和中层营销人员很多都发现了这一问题,据了解,高层也开始反思,但总体上对于哈弗 phev 系列是否尽早推出的问题,还是有些摇摆不定。

往好的方向看,技术储备和产能是有的。如果不是执念问题,哈弗 phev 尽快推出,对比竞品,定价合理的话,在插混领域还是有畅销的机会的。同时甚至还会促进魏牌的销售和品牌建设。

@长城每天进步一点点 

全部讨论

2022-08-11 08:27

比亚迪宋,跟wey比,羞辱我的智商,比亚迪那车送我都不要

2022-08-11 08:59

wey品牌吸引不了有钱的用户,只能吸引性价比用户,定价贵了,肯定销量不行。

正确的打法应该学习自己的坦克300,20万出头的越野车,性价比无敌,所以销量暴涨。 等销量持续一段时间后,有了足够的品牌积累,再慢慢通过增加配置,把价格提上去。

说白了wey目前的品牌,支撑不了当前的定价,客户不认可。

2022-08-11 15:57

WEY最大的问题,或者说长城汽车最大的问题,是他们认为WEY系列卖不好,不是WEY的东西不行,而是消费者不识货。


从长城汽车对推出哈弗PHEV的犹豫不决来看,他们对自己今年来的表现还算满意。
这一点挺可怕的

哈弗不上马插混,供应链是一个因素,更深层次原因是现阶段,长城不想为了销量和比亚迪打价格战,导致卖一辆亏一辆的尴尬局面,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太内卷,连海尔兄弟准备入局,长期来看,与其追求面子上不赚钱的销量,真不如保存实力能活下来才是关键!

2022-08-11 05:49

魏的战略定位错了。当初应该拿魏做纯电,直接打高端新能源,品牌力就出来了,然后哈弗往中端扩张。
然而现实是啥都想做,导致魏的定位非常模糊。
现在是和哈弗竞争,高不成,低不就。随着长安新能源的加入,十几万新能源竞争会更加激烈。而长城显然已经是局外人了。

2022-08-11 08:12

看你们这脸皮能厚到什么程度

是车型定位的问题。比如,所谓城市型SUV,不应该像三代H6那样给人感觉车高马大。车高是非常重要的车型参数,一代H6是1680mm,二代1700mm出头,三代又涨到1730mm,不要小看这几十毫米的差距,对于家庭普通女性来说,1600mm多的SUV跟身高差不多,显得可驾驭、可控,而1700mm多的紧凑型城市SUV不仅显得瘦高不好看,还会极大影响女性的购车决策。说白了,三代H6的核心受众和购买决策者一定是男性为主,相当于家庭用车市场被砍掉一半。而男性相对理性,且自认为懂车,所以宣称买车送发动机的奇瑞,自称天下第一的比亚迪,自称沃尔沃技术加持的吉利都是长城的强有力竞争对手。市场受众越做越小,所以H6才会一代不如一代。实际上,长安的CS75系列卖得比三代H6好,车型定位起了很大作用,CS75系列男女通吃。
长城类似的车型定位问题还有很多。

2022-08-11 14:45

图片评论

2022-08-11 10:26

哈弗再不上混动,哈弗也会没落,魏太自大了,110千米的不好吗,55千米的不好吗?

2022-08-11 08:16

我早说了,wey这个牌子没打出一分钱溢价

一样的车,一样的钱, 要是同时挂哈弗和wey牌子,消费者肯定买哈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