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3喜欢:1
回复@我是一个石头: 我说的是融资。逆变器还是个设备,生产不是按照产线计算,没有明确的产能利用率的概念。现在有几十家逆变器上市公司,逆变器本身没有什么差异。2021-2023本应该是逆变器逐步整合的时间段,但上市太过宽松,让大量小体量的逆变器公司上市融资了几百亿,市值一度暴涨到几千亿。
这些公司融资的钱用不完,拿去扩厂房,搞理财,无度挥霍,搞出各种乱象。
$阳光电源(SZ300274)$ $德业股份(SH605117)$ $固德威(SH688390)$//@我是一个石头:回复@四月鹿:工商业储能最近好像发展不错,这方面的逆变器过剩严重吗?不同种类的逆变器是不是差别不大啊?
引用:
2024-05-09 01:53
4-5月行业迎来不出意料的倒春寒。相信各位在劳动节前夕被各个公司发的年报和一季报狠狠的震撼了一下。各券商首席分析师(DE实习生)节前狠狠的劳动了一下,连夜赶稿写吹文了。
以下是各个板块的小罐茶
【硅料端】
1)硅料本以为跌无可跌,却迎来巨量跌幅,震碎三观
硅料环节的超级跌...

全部讨论

05-09 12:28

微逆、户储这些融资确实太夸张了,简直抢钱,印象中禾迈打算融资5亿还是多少,机构们给抬高到50多亿融资额,几辈子都不愁花销了。
何止微逆呢,疫情期间医药类一次性业绩爆发,融资也是按照PE几十倍给融资额,现在这些公司一年到头靠理财利润就是正的,也是老板后代几辈子吃喝不愁。
周期股业绩顶峰给高速成长股的估值融资,也算是世界第八大奇观了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