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liworld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7喜欢:5
很专业,楼主可能是行业一线人员,但有一点。我认为文章混淆了智能汽车的概念,智能汽车不等于自动驾驶,因此所谓智能汽车的重点是算法及硬件的纪念就有所遗漏,智能手机所追求的生态其实也是智能汽车的发展方向,自动驾驶只是手段,远不是目的,真正的价值反而是实现自动驾驶之后的事情,我们能为乘客提供的时间价值以及相应的生态体验。故,针对自动驾驶部分我远没有作者专业,但想必各大厂不惜血本追求的是自动驾驶后时代汽车生态所带来的蛋糕,那时依然是体验为王,安卓的思路未必不及。

热门回复

2020-11-29 19:18

你的评论很有价值。但文章也并没有简单的认为自动驾驶就等于智能汽车。文中也明确讲了,智能汽车=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你说的就是智能座舱的部分,比如包括音乐娱乐通信在内的应用。能把自动驾驶做好的公司,最后只会剩下少数几家,这几家既然能把自动驾驶做好,也就很大概率能把智能座舱做好,因为自动驾驶比智能座舱难做太多了。
而且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的计算和应用,可以做一定的分离。二者的交互其实不多。自动驾驶的“苹果“和“安卓”模式,是打引号的,实际上讲的是自动驾驶的开放和闭环模式。有些智能座舱的应用,可能真的会直接把安卓平台的应用拿过来或者改造一下。所以,闭环的自动驾驶系统和开放的智能座舱系统,并不冲突。
所以即使把智能座舱考虑在内也并不影响文章的基本结论,那就是少数能把自动驾驶做好的企业会走到最后,而这些企业的自动驾驶会是闭环模式。
$特斯拉(TSLA)$ $蔚来(NIO)$ $小鹏汽车(XPEV)$

这货还在拿华为,比亚迪比特斯拉,水平怎么样可想而知。

2021-04-08 23:37

想想腾百万为啥没干过阿里,两家公司根本不可能协同好

2021-04-08 22:41

特斯拉现在是用2D的视觉信息重构3D的环境。怎么做到?他们现在有几百亿英里的驾驶视觉信息,还有Andrej Karpathy和Peter Bannon软件+硬件大牛的加持。Youtube和Twitter上有大量的FSD Beta试用视频和直播,可以去看看。另外一边,Google的自驾团队和后来的Waymo差不多十年的时间还没做出像样的东西。Youtube上可以看到Waymo用户拍到很多车子停下来,最后要用tele-operator人工遥控汽车解困。我同意corner cases可能需要用更高精的sensor,但我觉得特斯拉的这条路是比较走得通的。

看谁能杀出来

2021-04-08 21:57

一起探讨一下:
首先,智能汽车=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这个认同。但自动驾驶能做好,不代表智能座舱能做好,一个是自我管理,一个是合作伙伴管理。阿里投资的企业容易被管死就是例子。
其次,自动驾驶的“闭环”得分层来看:
(1)电动车的控制,这个是真正的闭环。
(2)车辆环境的检测和计算,视觉模式是虚的“环”,摄像头从3D实物获得的2D信息,经过计算之后,推理出(或者说计算出)逻辑上的环境信息。因此,视觉模式对车载算力要求更高,Corner Case 始终无法杜绝。百度和华为采用视觉+激光探头的模式,对初次获取的信息计算处理后,通过激光探头二次确认,是真正的闭环。视觉是车辆从环境单方面获得信息,激光探头则多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通讯时延很重要。
(3)最后,车路协同才是全闭环,但很难一步到位。所以,先做好车,时机成熟了再把“路”补上。这个“路”,不只是公路,还包括公路上的其他车辆和物体。那时候,调度系统可以“告诉”每一辆电动车所需的信息,也就是说,象GPS一样接收就可以了。
上面三个步骤中,(2)和(3)对通讯时延要求很高,特斯拉目前是没有能力做的。
借用一个球友的说法:a. 从个体用户来看,面对99.9%的安全可靠性与99.8%安全可靠性,会怎么选; b. 从政府的监管角度看,由一个独立公司甚至外国公司开发控制的、独立的自动控制驾驶系统容易接受,还是一个由中台和客户端联合控制自动驾驶系统更容易接受。
综上,电动车特斯拉干不过比亚迪,自动驾驶特斯拉干不过华为,更别说比亚迪与华为的联合体。当然,如果比亚迪真的放下部分梦想,真正与华为合作的话。

但先做到自动驾驶再说,否则连参与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谈之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