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开启万亿蓝海市场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67回复:64喜欢:110

上周四(8月20)在雪球路演聊聊了物业,还是把一些主要观点列出来,方便以后回顾。

 1. 无论是住宅物业还是非住宅物业,整体的市场规模都可以很快达到万亿规模;

 2. 高瓴投资建业新生活、红杉投资恒大物业,大鳄也开始投资物业,背后的原因物业市场空间巨大,商业模式好;

 3. 几乎所有的物业都没有有息负债,上市物业公司还有大把现金储备,所以净负债都是负的(除了彩生活);

4. 24家上市物业公司2017年、2018年、2019年收入增速分别为34.4%、40.7%、44.6%,有加速的趋势;

5.过往三年上市物业公司归母净利润率为11%、12.5%、12.7%,也在不断增长,净利润增速也快于收入增速;

6.过去几年,虽然人工费用不断提高,但上市物业公司的毛利率却在不断提高,2019年百强物业平均毛利率24%(2014年毛利率只有13%),这背后既有物业公司降本增效的努力,也有大股东不断把一些高毛利率的增值服务注入物业公司有关;

7.物业公司商业模式之所以好是因为低负债、现金流好、行业永续、净资产收益率高,上市公司2019年平均ROE为20.4%;

8.2019年全国百强物业市占率为43.6%,低于地产公司行业集中度,未来一定会超过地产公司行业集中度;

9.2019年排名11~30位的物业公司收入增速最快,投资价值最大,值得深度挖掘;

10.物业公司在管面积增加主要来自于母公司、招投标和收并购,来自母公司的物业一般质量最高,招投标次之,收并购是最差的,因为收购来的物业质量可能不高,涨价也很困难;

11.住宅物业费过去几年平均涨幅1%,低于通胀,涨价困难; 而非住宅物业涨价相对容易一些;

12.住宅物业在管面积占比68.9%,但基础物业服务收入占比只有47.3%,背后的原因就是住宅物业收费最低,平均只有2.1元/平米/月;而商业物业、医院物业和办公物业平均收费可以达到6元左右;

13.好的物业入住小区可以带动二手房价格的上涨,这为优秀物业带来溢价能力;

14.未来重点投资方向应该是排名中部(11名~30名)的优秀物业公司和有特色的非住宅物业公司;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20-08-22 23:01

物业逻辑:
1、总容量稳步上升。
2、好物业市场集中度提升。
3、占据物理空间的客户流量,是互联网行业的上游。70年的房子,地产赚前3年,物业赚后边67年。


痛点是缺乏定价权。光靠降本增效是有限的,长期看,人工成本上升,物业费难涨(涨价需业主大会投票决定)。


四五十的估值会不会有些太高?

2020-08-22 12:27

A股的物业股,有哪几只?

2020-08-22 11:59

学习

过去三年物业跑出一堆牛股!

2020-08-23 17:00

好生意

2020-08-23 12:41

物业好公司都在港股,a股小散户别意淫了,好好买消费股就好了

2020-08-23 05:46

物业费年年涨价,还有什么增长,提供不了什么好的服务,100个看不上

2020-08-23 00:58

最近发现一只股票,叫做“碧桂园服务(就是碧桂园的物业公司)”,个人感觉它比茅台还牛。高增长,高确定性,绝对垄断,护城河强,刚性重复消费,无研发费用,利润只涨不跌,旱涝保收,轻资产,高现金流,永续经营,不受美国制裁影响,简直无敌。
它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1.    背靠全球销量第一房企碧桂园,垄断了全部碧桂园的物业服务, 属于垄断企业,且增速极快。(护城河就是它是碧桂园亲儿子,所有碧桂园项目都只给它做)
我看了房企碧桂园的报表,它的销售增速非常快,从销量看,是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大房企。逻辑上是因为碧桂园主打高周转,薄利多销,卖的便宜,性价比高,所以买的人多,类似服装里的优衣库。而且一般在郊区拿很大规模的地,这样可供销售的面积就非常大。不存在像茅台那样供不应求,有需求却拿不出货的那种产量上的制约。碧桂园每年新卖出房屋的增量全部给亲儿子碧桂园物业做,它的增量就是碧桂园物业增量的一部分,此外目前还有20%是做其他小区,这是不确定的增量,也是额外的增量。但碧桂园这部分所有的增量是确定全部给到它的。
2.    属于刚性重复消费,比普通的日用品重复消费更牛。
牛股一般都是所售产品能重复消费的公司,因为你要反复在它那花钱,它就可以反复赚你钱,这个道理很简单。比如消费股中的酱油,白酒,牛奶就是重复消费,因为你喝完用完了还要买,但是对于特定品牌来说,并不一定,因为这次你买伊利,下次可以买蒙牛,这次买海天,下次可以买千和,除非你自己用习惯了,否则只要你自己想换,是可以随意更改的,但是这个物业服务不一样,你是不可以自由更换物业公司的,并且物业费从买家拿到房的那一刻起,就必须一直交,这个是刚性的,强制的,不管住不住,房主是谁,每个月都要交,这就是强制的刚性的重复消费。
3.    研发费用几乎不存在,成本低且可控,复制容易没有任何技术难度,类似茅台。
很多高科技企业包括药企都有很大的研发投入,这块就是不可控的成本,或者说赚的是“假钱”,因为利润还要再次投入研发,并不是实实在在装口袋里的。而这点看碧桂园物业类似茅台,根本就没什么需要研发的,都是很成熟的体系。用人方面也像茅台,不需要什么博士硕士,也不怕人才流失,因为根本就不需要人才,普通身体健康的人都可以做物业员工。
4.    客户是普通住户,是零售客户,客户本身没有议价权,所以不存在客大欺店的情况,每个月都收费,有很强的稳定的现金流。
5.    利润稳定,营收永远只涨不跌。
不同于房企卖房,卖完利润到手交易就结束了,是一次性的交易。碧桂园物业是可以永续积累存量的,过去所有的客户,都要不断的每个月继续交钱,新客户是增量部分,只要碧桂园卖的出去房子,物业这块就有增量。房企碧桂园到了哪天连一套房子都卖不出去了,卖不动了,那么房企碧桂园的价值就是零了,而碧桂园物业可以继续对过往的所有存量继续收费,还可以通过涨价或者提高智能化,减少人力的方式去节约成本,依然可以获得利润上的增长,换句话说,碧桂园物业的收入是旱涝保收的,利润是只涨不跌的。
6.    不受美国制裁影响,不受中美贸易战影响,不受科技制裁影响,不使用任何美国技术。
这个公司基本做的全部是中国国内的业务,给小区浇浇花,浇浇水,修理草坪,做做安保,打扫个卫生啥的,和美国一点关系都没有。中美搞的再凶,也和它没有一毛钱关系。
 7.    即使收入不增加,但由于收入稳定,受益于无风险利率下行,估值也会不断提高。
利率不断下行刺激经济是必然趋势,未来趋势是无风险存款利率到1%以下,那么一个永续经营稳定收入的公司的股票,合理市盈率就是1%的倒数,即100倍以上,这离目前72倍的估值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总结:碧桂园服务有着和茅台差不多的优点,并且比茅台好在增速更快,天花板更高,毕竟以后房价下跌的话,老百姓买房子是更便宜和方便了,如果房价不跌,市区的房子依旧豪宅化,那么新增的需求只能被迫去郊区买碧桂园的房子,而茅台产量有限,未来只能靠提出厂价,但茅台集团出于很多考虑就是不肯轻易提价,导致其利润虽稳,但增速较慢。而对碧桂园集团来说,同样的利润放在地产股碧桂园里只有5倍PE估值,放到物业股碧桂园服务里可以50倍PE以上估值,所以会千方百计的把利润输送给碧桂园服务,损失和成本尽量由碧桂园房企部分承担。
茅台是千方百计压业绩,碧桂园服务是千方百计做业绩,所以从这点看,茅台不如碧桂园服务,或者说碧桂园服务比茅台更牛。

2020-08-22 15:13

排名中部公司增速最快的逻辑是什么?

2021-01-26 15:57

物业逻辑